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钟跳探测优化的低轨卫星运动学精密定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开元 张守建 张春光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1,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低轨卫星接收机钟差约束后的轨道精度,提出一种钟跳探测优化的低轨卫星运动学精密定轨方法:针对重力回溯及气候实验卫星(GRACE)和GRACE继任卫星(GFO)中存在频繁的纳秒级钟跳,给出鲁棒的钟跳探测方法和带有钟差约束的运动... 为了进一步提升低轨卫星接收机钟差约束后的轨道精度,提出一种钟跳探测优化的低轨卫星运动学精密定轨方法:针对重力回溯及气候实验卫星(GRACE)和GRACE继任卫星(GFO)中存在频繁的纳秒级钟跳,给出鲁棒的钟跳探测方法和带有钟差约束的运动学精密定轨方法;然后对一个月的GRACE和GFO数据进行处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钟跳次数可达208次,最大值约为0.7 m;降低钟跳历元的钟差约束权重后,和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约化动力学轨道相比,轨道跳变可被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精密定(KPOD) 全球定位系统(GPS) 模糊度固定 钟差约束 接收机钟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星历拟合的短弧运动学定轨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睿 胡小工 +1 位作者 黄勇 何峰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6-422,共7页
当导航卫星在姿轨控和轨道恢复期间,传统的统计定轨理论难以实现精密定轨。首次提出了基于10参数星历拟合的短弧运动学定轨方法,建立和推导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和定轨解算方法。其优点在于不仅能够反映卫星运动的物理学特征,提高了速度和... 当导航卫星在姿轨控和轨道恢复期间,传统的统计定轨理论难以实现精密定轨。首次提出了基于10参数星历拟合的短弧运动学定轨方法,建立和推导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和定轨解算方法。其优点在于不仅能够反映卫星运动的物理学特征,提高了速度和轨道预报精度,而且不需要累积数据,实现近实时快速计算,克服了动力学法定轨发散和单点定位无法获得速度信息的不足。对COMPASSM-01导航卫星实测数据的处理表明,10分钟短弧运动学定轨的位置精度优于10m,速度精度为2cm/s,预报5分钟轨道精度为15.02m,满足了短弧跟踪条件下RDSS对轨道精度的要求,实现了卫星精密定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定 道机动 钟差 运动学法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GPS低轨卫星运动学定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江飞 杜鹏 +1 位作者 王磊 黄珹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28,共16页
重点论述了星载GPS低轨卫星运动学定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各种运动学定轨法的优点和不足,分析了各种运动学定轨法解算的特点,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策略,同时着重介绍了星载GPS低轨卫星运动学定轨及相关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天体力学 运动学定 综述 GPS 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GPS相位观测值非差运动学定轨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郑作亚 蔡五三 +2 位作者 黄珹 程宗颐 冯初刚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92,共13页
在几何法、动力学法和减缩动力学法定轨基础上,探讨了星载GPS相位观测值非差运动学 定轨方法及其实现程序。该方法无需复杂的力学模型和地面资料,只需LEO(Low Earth Orbit) 卫星上的GPS数据和IGS的GPS精密星历产品,它计算简单、方便,能... 在几何法、动力学法和减缩动力学法定轨基础上,探讨了星载GPS相位观测值非差运动学 定轨方法及其实现程序。该方法无需复杂的力学模型和地面资料,只需LEO(Low Earth Orbit) 卫星上的GPS数据和IGS的GPS精密星历产品,它计算简单、方便,能快速、高精度地确定轨 道,同时,还能确定一些动力学参数,但没有轨道预报功能;针对法方程系数矩阵比较庞大,提出 了矩阵分块、上三角化的参数解算方法,并用CHAMP卫星资料分析了上述方法的定轨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力学 星载GPS 相位观测 非差 运动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元间差分的低轨卫星运动学精密定轨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俊平 王解先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61,86,共6页
基于精密点定位PPP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利用观测值历元间差分的运动学精密定轨的方法。相比经典的动力学精密定轨,运动学精密定轨不受重力场模型、大气阻力、太阳光压等摄动力的影响,因而对于重力场恢复等研究具有较大帮助。并对两个星期C... 基于精密点定位PPP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利用观测值历元间差分的运动学精密定轨的方法。相比经典的动力学精密定轨,运动学精密定轨不受重力场模型、大气阻力、太阳光压等摄动力的影响,因而对于重力场恢复等研究具有较大帮助。并对两个星期CHAMP、GRACE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参考轨道的对比表明,CHAMP的运动学轨道与参考轨道在XYZ3个分量上差值中误差的平均值为0.22m、0.22m、0.25m,三维中误差平均值为0.41m;GRACE-A卫星的运动学轨道与参考轨道在XYZ3个分量上差值中误差的平均值为0.27m、0.23m、0.29m,三维中误差平均值为0.4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CHAMP GRACE 卫星 运动学精密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差估计在星载GPS卫星非差运动学定轨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江飞 黄珹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0-327,共8页
针对星载GPS卫星非差运动学定轨的特点,提出将抗差估计应用于星载GPS卫星运动学定轨,一方面尽量保留来自每颗GPS卫星的观测值,保持较强的卫星几何强度,避免轨道求解出现奇异;另一方面,采用等价权思想,有效地降低质量较差的观测值对定轨... 针对星载GPS卫星非差运动学定轨的特点,提出将抗差估计应用于星载GPS卫星运动学定轨,一方面尽量保留来自每颗GPS卫星的观测值,保持较强的卫星几何强度,避免轨道求解出现奇异;另一方面,采用等价权思想,有效地降低质量较差的观测值对定轨结果的影响,保证定轨精度.还采用CHAMP卫星的实测GPS数据验证了新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力学 抗差估计 GPS 运动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道岔尖基轨相对运动对轮载转移与分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晓川 徐井芒 王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5-81,共7页
基于铁路道岔尖轨和基本轨的空间相对位置及轨下基础布置方式,研究转辙器部件内轮轨接触的特点,提出考虑尖基轨相对运动的轮载转移位置确定方法,以12号单开道岔为例,研究尖基轨相对运动对轮轨垂向力转移和分配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尖... 基于铁路道岔尖轨和基本轨的空间相对位置及轨下基础布置方式,研究转辙器部件内轮轨接触的特点,提出考虑尖基轨相对运动的轮载转移位置确定方法,以12号单开道岔为例,研究尖基轨相对运动对轮轨垂向力转移和分配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尖轨和基本轨相对运动对轮载转移的位置和长度均有较大的影响,以车辆直逆向通过转辙器为例,其轮载转移的范围距尖轨尖端2.302.74m,轮载转移段长度为0.44m,不考虑尖基轨相对运动时,轮载在距尖轨尖端2.622.78m的区域完成转移,轮载转移段长度为0.16 m;轮载转移区域内,沿线路纵向,轮轨垂向力在尖轨和基本轨上的分配呈非线性的变化规律,其变化规律与钢轨外形、轮轨动力相互作用及车辆过岔方式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道岔 尖基相对运动 接触 垂向力 轮载转移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元间相位差分运动学定轨精度影响分析
8
作者 范城城 彭碧波 +1 位作者 陈润静 张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0-85,共6页
运用自编的GNSS_LEO_KPP低轨卫星运动学定轨软件,分别解算了GRACE_A和GRACE_B卫星DOY220/2011至DOY226/2011共7天的观测数据,通过与JPL事后精密轨道进行比较,其最终运动学轨道精度为10~20 cm。研究结果表明:初轨质量对最终运动学轨道... 运用自编的GNSS_LEO_KPP低轨卫星运动学定轨软件,分别解算了GRACE_A和GRACE_B卫星DOY220/2011至DOY226/2011共7天的观测数据,通过与JPL事后精密轨道进行比较,其最终运动学轨道精度为10~20 cm。研究结果表明:初轨质量对最终运动学轨道质量高低具有一定影响,可以采用迭代循环运动学轨道作为先验轨道,当迭代循环次数达到五次左右时,最终的运动学轨道精度可以保持在分米甚至亚厘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导航卫星 运动学定 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格斗空空导弹轨上运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忠贤 谢永强 《航空兵器》 2000年第1期4-7,共4页
从近距格斗导弹系统出发,建立了载机在格斗状态下发射导弹时,导弹在轨上运动的运动学、动力学数学模型,通过导弹在轨上运动的研究,提出了为保证格斗空战时载机的安全和顺利发射导弹对导弹吊挂设计、导弹与发射装置的机械接口、导弹发动... 从近距格斗导弹系统出发,建立了载机在格斗状态下发射导弹时,导弹在轨上运动的运动学、动力学数学模型,通过导弹在轨上运动的研究,提出了为保证格斗空战时载机的安全和顺利发射导弹对导弹吊挂设计、导弹与发射装置的机械接口、导弹发动机的性能的必要要求。研究结果,特别是对吊挂设计的要求,与世界上典型的先进格斗导弹吊挂设计要求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空导弹 近距格斗 发射装置 运动 载机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卫星的非差运动学精密定轨
10
作者 王伟 汪海洪 +1 位作者 罗佳 钟波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0-142,共3页
总结了低轨卫星精密定轨的方法,分析了非差运动学定轨的原理、步骤和定轨精度的影响因素。并将非差运动学定轨与双差运动学、非差简化动力学、双差简化动力学定轨进行比较,发现它可以获得与其他定轨方法相近的精度,并且计算简单。
关键词 卫星 运动学精密定 非差 双差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CE-FO卫星非差运动学精密定轨及精度分析
11
作者 雷宇 苏勇 +2 位作者 王长青 朱紫彤 黄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78-1182,共5页
在详细分析非差运动学精密定轨原理和步骤基础上,采用平滑卡尔曼滤波算法,通过自主研发的精密定轨软件对GRACE-FO卫星进行非差运动学精密定轨。结果表明,与官方科学轨道相比,平滑滤波不仅能提高定轨开始阶段的精度,而且整体上定轨精度... 在详细分析非差运动学精密定轨原理和步骤基础上,采用平滑卡尔曼滤波算法,通过自主研发的精密定轨软件对GRACE-FO卫星进行非差运动学精密定轨。结果表明,与官方科学轨道相比,平滑滤波不仅能提高定轨开始阶段的精度,而且整体上定轨精度也得到提升,GRACE-FO C星轨道残差为2~4 cm, GRACE-FO D星轨道残差为3~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FO 非差运动学定 平滑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GPS非差运动学定轨中的观测数据加权策略研究
12
作者 谷德峰 易东云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1-176,共6页
星载GPS非差运动学定轨结果容易受到观测数据质量的影响,相位观测噪声远远小于伪码,如果将两种观测数据等权处理,会降低相位信息在参数解算中的作用;相位观测存在模糊,单独使用会导致参数估计结构不稳定;伪码观测噪声与接收天线高度角... 星载GPS非差运动学定轨结果容易受到观测数据质量的影响,相位观测噪声远远小于伪码,如果将两种观测数据等权处理,会降低相位信息在参数解算中的作用;相位观测存在模糊,单独使用会导致参数估计结构不稳定;伪码观测噪声与接收天线高度角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本文根据星载GPS伪码和相位联合非差运动学定轨原理,结合GPS观测数据质量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合理的加权策略,提高了星载GPS非差运动学定轨的精度和稳定性。对一个星期的CHAMP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将非差运动学定轨结果与GFZ事后科学轨道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在R、T、N分量上差值的均方根为20cm、12cm、13cm,三维点位误差的均方根为27cm。通过分析多种不同加权策略的定轨精度差异,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加权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GPS 非差 运动学定 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变轨运动的扩展比例导引律仿真研究
13
作者 王欣 刘旭 姚俊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4,共3页
在传统动力学微分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扩展的比例导引规律,对于目标感知危险距离之后的正弦变轨运动,通过仿真运用扩展比例导引法分析对法向过载和弹道曲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比例导引比较,在合适的随机量下扩展比例导引法... 在传统动力学微分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扩展的比例导引规律,对于目标感知危险距离之后的正弦变轨运动,通过仿真运用扩展比例导引法分析对法向过载和弹道曲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比例导引比较,在合适的随机量下扩展比例导引法拦截目标时,导弹在接近目标时的法向过载的波动有所改善,拦截时间和法向过载均有较好的性能,对于大机动目标的追踪性能优于经典的比例导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比例导引法 机动目标 运动 法向过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性及行星三体问题中的共轨运动研究回顾
14
作者 谭盼 沈欣和 +1 位作者 侯锡云 廖新浩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95,共38页
1/1共振是限制性三体问题或行星三体问题中最低阶的平运动共振,平面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中的5个平动点对应1/1共振的5个平衡点,束缚在不同的1/1共振态时,系统在空间中表现出不同的运动轨迹,如蝌蚪型轨道、马蹄型轨道等;而在大偏心率和高... 1/1共振是限制性三体问题或行星三体问题中最低阶的平运动共振,平面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中的5个平动点对应1/1共振的5个平衡点,束缚在不同的1/1共振态时,系统在空间中表现出不同的运动轨迹,如蝌蚪型轨道、马蹄型轨道等;而在大偏心率和高倾角下,系统存在其他类型的1/1共振态。太阳系内存在许多自然共轨系统,如木星的特洛伊小天体及土卫的共轨运动等;近年来,在近地空间中已探测到数十颗与地球共轨的小天体,在轨道的长期进动、大行星摄动等因素的影响下,这些小天体可能在不同的1/1共振态之间频繁地迁移。哈密顿系统和Hill三体问题是研究1/1共振的两种有效途径,按照一般摄动理论的常规做法,用哈密顿系统处理1/1共振的主要内容有:摄动函数展开、正则变换或平均化消除短周期项、理想共振模型及长期摄动理论等。在合适的摄动函数下,哈密顿系统可以研究1/1共振的全局动力学,另一方面,Hill问题主要处理两个小质量天体的相对距离较近时的相对运动。限制性问题中的Hill方程是人们熟知的,而具有完全相同形式的一般Hill三体问题可以处理两个小天体质量均不为0的情形。在一定的假设下,一般Hill问题的运动方程可以写成与哈密顿系统的正则方程上相似的正则形式,由此可借助平均化方法建立长期摄动理论。除分析理论之外,亦可采用数值途径去研究1/1共振,如周期轨道族的数值延拓、庞加莱截面以及平衡点不变流形的计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问题 1/1平运动共振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形态对两轮车及骑车人运动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娜 周华 +2 位作者 张道文 尹均 唐灿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89-2096,共8页
为研究轿车与两轮车碰撞时碰撞速度和碰撞部位对其碰撞后运动响应的影响,对171例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控制变量法,运用多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PC-Crash进行仿真试验。仿真中,轿车分别以2种不同的车速与两轮车发生... 为研究轿车与两轮车碰撞时碰撞速度和碰撞部位对其碰撞后运动响应的影响,对171例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控制变量法,运用多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PC-Crash进行仿真试验。仿真中,轿车分别以2种不同的车速与两轮车发生侧面碰撞,碰撞发生时两轮车分别以3种不同的初始速度从轿车左侧横穿至右侧,且参与双方以9种不同的接触部位发生碰撞。结果表明,两轮车及骑车人抛距、骑车人下肢最大加速度随轿车车速增大而增大;两轮车碰撞速度的改变对骑车人头部与轿车撞击点的纵向位移影响较大;当参与双方相对碰撞速度较高时,碰撞后骑车人与两轮车分别从轿车左右两侧抛出,此轨迹下骑车人头部加速度更大,损伤风险更高。研究结果可为事故再现及鉴定提供参考,也可为汽车主动安全产品研发等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响应 运动轨 碰撞形态 PC-Crash仿真 两轮车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道岔转辙器部件轮轨两点接触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晓川 徐井芒 +3 位作者 王平 陈漫 胡辰阳 王健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5-161,共7页
根据基本轨与尖轨的相对位置及轨下支撑方式,分析车轮与转辙器钢轨的接触特性,在考虑尖轨与基本轨相对运动的基础上,提出铁路道岔转辙器部件轮轨两点接触的计算方法,以18号单开道岔为例,对比分析了标准和磨耗车轮LMA踏面与钢轨匹配时的... 根据基本轨与尖轨的相对位置及轨下支撑方式,分析车轮与转辙器钢轨的接触特性,在考虑尖轨与基本轨相对运动的基础上,提出铁路道岔转辙器部件轮轨两点接触的计算方法,以18号单开道岔为例,对比分析了标准和磨耗车轮LMA踏面与钢轨匹配时的轮轨接触特性,验证两点接触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车轮踏面磨耗后,轮轨接触点位置更多的位于尖轨轨距角附近,会增大尖轨的侧面磨耗;车轮踏面磨耗会导致轮载转移的位置后移,增大车辆进入道岔时轮对蛇形运动的距离和幅度,进而导致横向轮轨动力相互作用的增大;磨耗后的车轮踏面,其轮轨两点接触的可能区域分布较为分散,可能造成轮轨接触点的无规律跳跃,从而引起较大的轮轨冲击振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道岔 尖基相对运动 两点接触 轮载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se prediction based on dynamic modeling and virtual prototype simulation of shield tunnelling machine
17
作者 JIN Da-long WANG Xu-yang +2 位作者 YUAN Da-jun LI Xiu-dong DU Chang-y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1期3854-3867,共14页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feedback control,predictive control can eliminate the lag of pose control and avoid the snakelike motion of shield machines.Therefore,a shield pose prediction model was proposed based on dyna...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feedback control,predictive control can eliminate the lag of pose control and avoid the snakelike motion of shield machines.Therefore,a shield pose prediction model was proposed based on dynamic modeling.Firstly,the dynamic equations of shield thrust system were established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ce and movement of shield machine.Secondly,an analytical model was proposed to predict future multistep pose of the shield machine.Finally,a virtual prototype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shield machine and validate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pose prediction method.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odel proposed can predict the shield pose with high accuracy,which can provide a decision basis whether for manual or automatic control of shield po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eld machine motion trajectory dynamic modeling virtual prototype pose pred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精密单点定位模型及其应用分析 被引量:42
18
作者 吴江飞 黄珹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6-100,共5页
讨论了GPS精密单点定位中的3种常用模型——传统模型、UofC模型和无模糊度模型。将这3种模型分别应用到星载GPS卫星的非差运动学定轨实践中,并对定轨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型在精度和实时性方面各有优点,应用中应根据具... 讨论了GPS精密单点定位中的3种常用模型——传统模型、UofC模型和无模糊度模型。将这3种模型分别应用到星载GPS卫星的非差运动学定轨实践中,并对定轨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型在精度和实时性方面各有优点,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精密单点定位 模型 非差 运动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载空空导弹机弹相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维强 任宏光 +1 位作者 崔颢 白涛涛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直升机载空空导弹是武装直升机空战、夺取超低空制空权的主要武器装备,其与载机平台的相容性问题必须进行重点研究;通过建立导弹6自由度数学模型及导弹尾流场模型等,对空空导弹在直升机上发射离轨过程、初始弹道、发动机尾流场以及喷出... 直升机载空空导弹是武装直升机空战、夺取超低空制空权的主要武器装备,其与载机平台的相容性问题必须进行重点研究;通过建立导弹6自由度数学模型及导弹尾流场模型等,对空空导弹在直升机上发射离轨过程、初始弹道、发动机尾流场以及喷出物等全过程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并给出了研究结论;同时为避免初始弹道的下沉带来的消极影响,对导弹初始弹道控制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载空空导弹 机弹相容性 运动 姿态 初始弹道 尾流 喷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hicle kinematics modeling and design of vehicle trajectory generator system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昭 蔡自兴 +2 位作者 任孝平 陈爱斌 薛志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2860-2865,共6页
A trajectory generator based on vehicle kinematics model was presented and an integrated navigation simulation system was designed.Considering that the tight relation between vehicle motion and topography,a new trajec... A trajectory generator based on vehicle kinematics model was presented and an integrated navigation simulation system was designed.Considering that the tight relation between vehicle motion and topography,a new trajectory generator for vehicle was proposed for more actual simulation.Firstly,a vehicle kinematics model was built based on conversion of attitude vector in different coordinate systems.Then,the principle of common trajectory generators was analyzed.Besides,combining the vehicle kinematics model with the principle of dead reckoning,a new vehicle trajectory generator was presented,which can provide process parameters of carrier anytime and achieve simulation of typical actions of running vehicle.Moreover,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elements were simulated,including accelerometer and gyroscope.After setting up the simulation conditions,the integrated navigation simulation system was verified by final performance test.The result proves the validity and flexibility of this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 kinematics model integrated navigation system track generator IMU element system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