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运动训练学的理论建构与范式创新——基于四十年本土化探索的学科贡献
1
作者 钟秉枢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共8页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核心支撑,是群众体育健康促进的基石,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目标实现的方法论基础。基于竞技体育为国争光、群众体育全民健身的双重驱动,中国运动训练学提供了非西方中心的学科发展范式。运动训练学纵向研究的三个...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核心支撑,是群众体育健康促进的基石,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目标实现的方法论基础。基于竞技体育为国争光、群众体育全民健身的双重驱动,中国运动训练学提供了非西方中心的学科发展范式。运动训练学纵向研究的三个层次分别为:专项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学横向研究涵盖的五大核心方面:训练内容设计、训练原则确立、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方法选择与训练负荷控制,共同构成了三纵五横的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实现了选材理论体系、竞技能力、项群训练理论、程序化参赛、项目制胜规律和教练执教之道的理论创新六维突破,并产出了自主的标识性概念,对国际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对中国自主体育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做出了运动训练学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学 本土化探索 理论建构 范式创新 科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生成演进与构建路径 被引量:4
2
作者 彭国强 周志博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理论问题,对完善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助力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和推动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研究认为,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在借... 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理论问题,对完善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助力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和推动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研究认为,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在借鉴国外前沿训练理论的基础上,扎根于中国运动训练实践而形成,具有本土化、创新性、系统性、实践性的特征。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经历了初始化探索、自主化创新、系统化完善、数字化转型4个生成演进阶段,存在研究范式重“定性”轻“定量”、知识生成重“嫁接”轻“内生”、理论应用重“抽象”轻“实用”的现实问题。研究提出:1)立足世界运动训练学学科发展前沿和中国运动训练领域的现实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系统思维谋划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顶层设计;2)打造运动训练学研究学术共同体,加强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组织保障;3)提高运动训练领域研究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赋能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方法与途径;4)推动“运动训练+”跨学科交叉融合,夯实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人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运动训练学 自主知识体系 生成演进 竞技体育 新型举国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运动训练学话语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及其建构 被引量:5
3
作者 夏力 高玉花 +1 位作者 谢云 熊焰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8,共11页
核心概念是话语体系建设中最为重要的表达工具和最小的分析单位,代表着一门学科、一种学说或一个学派的身份、思想与价值。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中国运动训练学话语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为研究起点,对核心概念的逻辑筛选、话语... 核心概念是话语体系建设中最为重要的表达工具和最小的分析单位,代表着一门学科、一种学说或一个学派的身份、思想与价值。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中国运动训练学话语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为研究起点,对核心概念的逻辑筛选、话语特征、话语现状以及建构路径进行系统梳理和科学探索。研究认为:中国《运动训练学》教材历经40年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和话语表述,中国运动训练学者们围绕3W2H等问题建立了以“运动成绩”“竞技能力”“项群训练”“训练原则”“训练方法”“训练负荷”“训练计划”“竞技状态”为主体内容的核心概念集,呈现出原创性、逻辑性、相对性、扩展性等话语特征。面对欧美运动训练理论实证概念的引进和传播,受历史之情、现实之需、未来之势影响,中国运动训练学核心概念需要持续回应概念引用的适应性不高、概念转化的价值性不强、概念融通的对话性不足等话语难点;亟需从历史资源中梳理、运动实践中挖掘、学科融合中提炼、科学技术中创新,立足中国本土化,以此实现中国运动训练学话语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建构以及内涵的新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学 话语体系 核心概念 竞技能力 训练方法 训练计划 运动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的演进、边界与体系构建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有粮 张孜贤 +1 位作者 吴绍奎 熊文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2,共10页
研究对运动训练学学科的演进予以溯源、梳理,对运动训练学学科边界予以廓清,并提出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路径。研究认为:①运动训练学历经对运动训练规律的摸索、知识的凝练与交叉,形成了经验形态知识、原理形态知识和交叠形态... 研究对运动训练学学科的演进予以溯源、梳理,对运动训练学学科边界予以廓清,并提出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路径。研究认为:①运动训练学历经对运动训练规律的摸索、知识的凝练与交叉,形成了经验形态知识、原理形态知识和交叠形态知识三大知识形态。②廓清运动训练学学科边界,应调适学科独立性与兼容性的适当张力,并聚焦于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明确研究对象,凸显运动训练学的学科主体性;二是,坚定学科立场,建立“自主—开放”的核心知识系统;三是,开拓全球视野,构成“全球—在地”的知识网络集群。研究提出,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应:①多源立体式扩展知识来源,匡补运动训练学学科内容;②统筹运动训练学学科群,促进多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③兼容自然科学取向和人文—社会科学取向的运动训练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学 科体系 知识形态 科边界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学科学化辨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熊焰 贾文杰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6-332,349,共8页
理论建构是学科发展的基石,科学化是理论建构的必由之路。运动训练学科学化是提高运动训练质量和效益的科学研究活动和技术应用活动,以完善运动训练的知识体系和学科发展为价值导向,以运动训练学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为底层逻辑,围绕“为... 理论建构是学科发展的基石,科学化是理论建构的必由之路。运动训练学科学化是提高运动训练质量和效益的科学研究活动和技术应用活动,以完善运动训练的知识体系和学科发展为价值导向,以运动训练学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为底层逻辑,围绕“为何训与练”“训与练什么”“训与练多少”“怎么训与练”“训与练如何”五大根本问题确立运动训练原理原则、内容选择与组合、手段与方法运用、负荷设计与控制、计划与过程组织、训练过程监控与效果评价等边界与范畴。在当代国际竞技体育发展和“三大体系”建立的时代需求之下,运动训练学科学化应围绕“训”与“练”的科学化核心问题,夯实基础理论研究,坚持理念和理论、方法与制度的创新,践行跨学科综合研究,营造和净化学术生态。运动训练学科学化的追求应全方位关照运动训练实践和理论中的重大与紧迫问题,调整当下运动训练学研究实证化倾向,呼唤人文社会科学取向的运动训练学回归,建立运动训练学学科的科学与人文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与练 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科学视角的运动训练学研究六则要素 被引量:5
6
作者 包大鹏 郭振向 +2 位作者 刘淳珑 周开祥 陈岩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运动训练学的科学研究通过综合应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为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形成提供证据支撑。随着近些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重大赛事参赛任务的迫切需求,基于自然科学视角的运动训练学研究较之前有更广泛... 运动训练学的科学研究通过综合应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为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形成提供证据支撑。随着近些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重大赛事参赛任务的迫切需求,基于自然科学视角的运动训练学研究较之前有更广泛的开展,但此类研究的研究范畴、内容边界、研究类型、对象样本、实验分组、研究问题的导向与聚焦这六则要素值得进一步商榷。研究针对过往采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运动训练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论证与剖析,尝试探讨上述六则要素的规范与策略。研究认为:基础研究不属于运动训练学研究范畴;细胞和分子等基础性研究超出了内容的边界;研究类型可参照临床医学研究设定,根据具体问题择优选择;顶尖运动员和普通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样本量差异是影响研究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实验性研究的对照组是突出研究的主要研究因素的重要参照;研究问题需以训练实践问题为导向,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从小问题入手,深入探究问题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 运动训练学 研究要素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学视角下传统武术技击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文武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77,96,共8页
基于运动训练学视角,从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3个维度对传统武术的现代转型展开讨论。认为:传统武术训练内容的驳杂造成训练缺乏针对性,在前人提出“立足单势”的基础上,应将进一步细化后符合“一个动作构成、一拍内完成、攻防属性鲜... 基于运动训练学视角,从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3个维度对传统武术的现代转型展开讨论。认为:传统武术训练内容的驳杂造成训练缺乏针对性,在前人提出“立足单势”的基础上,应将进一步细化后符合“一个动作构成、一拍内完成、攻防属性鲜明”特点的单独招法作为传统武术训练的基本单位,使其与提升技击性的训练目标相契合;传统武术训练情境更多表现为个人化的自我练习,缺少围绕“试敌”而设计的应用性训练方法,所获能力多为碎片化运动能力,应通过借鉴和自创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人-人”对抗训练;传统武术对于训练负荷的安排具有“整体负荷偏小”“更加注重量度积累,相对忽视高强度训练”“依靠感觉把控负荷,缺乏科学量化支撑”三方面弊端,应遵循“超量恢复”规律提升整体负荷量,根据格斗对抗性运动对人体的负荷要求加大负荷强度,秉持“兼收并蓄”的理念丰富可调节性训练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运动训练学 现代转型 训练内容 训练方法 训练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运动训练学》教材的历史发展、现存瓶颈与建设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夏之顺 张莉清 张世超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96,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比较法梳理与总结我国《运动训练学》教材的发展史,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有教材存在的瓶颈,旨在为今后《运动训练学》教材建设提供思路。研究发现,我国《运动训练学》教材发端于1963年的《体育理论》,并在1978年...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比较法梳理与总结我国《运动训练学》教材的发展史,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有教材存在的瓶颈,旨在为今后《运动训练学》教材建设提供思路。研究发现,我国《运动训练学》教材发端于1963年的《体育理论》,并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历了逐步探索期(1978-1983)、自主创立期(1984-1990)、快速发展期(1991-2011)与巩固完善期(2012-至今)。在回望《运动训练学》教材发展史的过程中,发现我国《运动训练学》教材存在五大瓶颈:一是教材整体上理论与实践难以兼顾;二是教材理论体系上“一般”“项群”“专项”难以融合;三是教材内容上“传统”与“创新”之间难以平衡;四是教材深度上不同群体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难以顾及;五是教材版本“横向”与“纵向”存在同质化现象。研究以问题为导向,立足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及学生知识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提出《运动训练学》教材要立足中国实际,明晰教材定位与教学对象;秉守“中国话语”,凝练与升华教材内容;突出“中国特色”,优化立体化教材形式的建设路径,以期为后续教材的编撰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立体化 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科学范式下运动训练学研究的学理基础、学科特性与学术原则
9
作者 包大鹏 郭振向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共7页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是人类认识和探索自然的重要途径,两者共同构成了自然科学范式。自然科学范式作为“运动训练学科学化”探讨中的重要“科学化”手段被广泛应用,以解决运动训练实践当中的现实问题。但自然科学范式下的运动训练...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是人类认识和探索自然的重要途径,两者共同构成了自然科学范式。自然科学范式作为“运动训练学科学化”探讨中的重要“科学化”手段被广泛应用,以解决运动训练实践当中的现实问题。但自然科学范式下的运动训练学研究尚存在部分核心问题需进一步厘清和解决。研究认为,运动训练学先天具备的自然属性为自然科学范式的应用提供了场景。自然科学范式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研究具有扎实的学理基础;合理的自然科学范式能够引导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由理想走向现实、研究目的由本质走向规律、研究方法由思辨走向实证;运动训练学研究的特殊性使其自然科学范式区别于其他学科具有学科特性;运动训练学研究的复杂情景并不能单纯依靠自然科学范式,也需要引入社会科学的规范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理解和洞察。因此,在运动训练学研究中应用自然科学范式时,需要在明确适用范围的前提下把握目的性、有效性、层次性、主从性和系统性等应用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 运动训练学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运动训练学亟待科学化——青年体育学者共识 被引量:62
10
作者 黎涌明 韩甲 +37 位作者 张青山 王培林 徐飞 于洪军 陈亮 王雪强 王然 刘天彪 李斐 刘鸿优 杨贤罡 陈超 尹晓峰 曹晓东 易清 王丹 孙宇亮 朱文斐 戴伯颐 黄展煜 王雄 任满迎 邱俊强 李海鹏 何卫 王富百慧 姜自立 傅维杰 赵翔 顾耀东 孙君志 张雷 徐金成 晏冰 资薇 毕晓婷 温泉 杨东汉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52,共14页
我国40名青年体育学者以本土情怀和全球视野对我国运动训练学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思考,达成共识。在梳理“运动训练学”在不同语种中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学科内涵、研究范式、研究问题和面临挑战4个方面介绍世界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现状,从学... 我国40名青年体育学者以本土情怀和全球视野对我国运动训练学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思考,达成共识。在梳理“运动训练学”在不同语种中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学科内涵、研究范式、研究问题和面临挑战4个方面介绍世界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现状,从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践应用和国际交流等5个方面分析我国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现状。认为,未来我国运动训练学发展应拓展学科国际视野,调整学科人才培养方式,完善学科研究范式,加强学科成果转化,强化学科价值应用。提出:“运动训练学”可对应国外的“Sports Science”和“Trainingswissenschaft”,是以提升运动员竞技表现为目的、整合运用竞技体育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体育科学下属学科门类;“科学化”是我国运动训练学未来发展的主要路径和必然趋势,我国运动训练学将从学科诞生5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开启科学化发展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学 竞技体育 国际化 青年体育 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流 被引量:51
11
作者 曹景伟 袁守龙 +5 位作者 席翼 罗智 甄志平 张驰 刘秀峰 田麦久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32,共4页
回顾与总结了半个世纪来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概括了我国运动训练学者引进、吸收和借鉴国外运动训练理论的精华,总结了我国世界级竞技运动员成功的训练经验,在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科学选材、优势项目制胜规律、竞技能力... 回顾与总结了半个世纪来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概括了我国运动训练学者引进、吸收和借鉴国外运动训练理论的精华,总结了我国世界级竞技运动员成功的训练经验,在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科学选材、优势项目制胜规律、竞技能力结构理论及训练理论和实践的同步发展五个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构成了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学 选材 竞技能力 中国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运动训练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0
12
作者 曹景伟 席翼 +5 位作者 袁守龙 罗智 甄志平 张驰 刘秀峰 李岩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3-50,共8页
在广泛查阅文献和思辨的基础上,回顾与总结了中国运动训练学的体系形成、研究现状与特点,重点讨论了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中业已形成的“中国流”。认为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科学选材、优势项目制胜规律、竞技能力理论与模型及训练理论和... 在广泛查阅文献和思辨的基础上,回顾与总结了中国运动训练学的体系形成、研究现状与特点,重点讨论了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中业已形成的“中国流”。认为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科学选材、优势项目制胜规律、竞技能力理论与模型及训练理论和实践的同步发展是中国运动训练学在引进、吸收和借鉴国外训练理论基础上的新创造、新发展和新提高,是中国特色的训练学理论研究的精华,也是中国训练学对世界训练学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学 中国流 项群训练理论 运动员科选材 制胜规律 竞技能力理论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成果回顾 被引量:23
13
作者 刘建和 孙良勇 温宇红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40,共5页
2003年中国运动训练学研究在以下四个方面表现得较为活跃并取得较多成果:多维度、多视角透视竞技能力问题;在运动训练中弘扬科学精神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项群理论继续完善并日益呈现出方法论意义;批判性与质疑性文献增多。
关键词 中国运动训练学 竞技能力 人文关怀 项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年我国运动训练学若干热点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35
14
作者 张莉清 刘大庆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77,共7页
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运动训练理论的深化和创新。研究利用为中国科学协会编写运动训练学学科发展报告的机会,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调查和对国内外相关一线专家的深度访谈等方法,选取近5年运动训练学体能理论与实践的进展、周期... 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运动训练理论的深化和创新。研究利用为中国科学协会编写运动训练学学科发展报告的机会,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调查和对国内外相关一线专家的深度访谈等方法,选取近5年运动训练学体能理论与实践的进展、周期理论与实践进展以及青少年训练等若干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并梳理了国内外运动训练学科研究方法的差异,以期能够对我国运动训练学的学科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学 竞技能力 体能 核心力量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热点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长稳 张健 于奎龙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8-75,107,共9页
在简要回顾与总结运动训练学理论在中国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当前运动训练学研究领域内的热点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运动训练学 研究热点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学研究领域的回顾与展望——基于《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创刊30年来的文本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健 郑丽丽 +1 位作者 李宗浩 康鸾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采用文献法与文本研究对《天津体育学院学报》自创刊30年来所刊发与运动训练学专业领域相关的692篇论文进行梳理,评述运动训练学专业研究领域的发展进程与未来走向,论述典型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研讨我国运动训练学的专业建设... 采用文献法与文本研究对《天津体育学院学报》自创刊30年来所刊发与运动训练学专业领域相关的692篇论文进行梳理,评述运动训练学专业研究领域的发展进程与未来走向,论述典型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研讨我国运动训练学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模式,旨在为专业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提升运动训练学专业的学术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体育 运动训练学 科专业 论文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学的历史发展及学科建设思考 被引量:7
17
作者 肖涛 甄洁 +1 位作者 林克明 张振东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7-70,共4页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对运动训练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历史进行了研究,依据典型事件和发展的速度,将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历史分成四个阶段: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的起源及形成阶段;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运动训练学理...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对运动训练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历史进行了研究,依据典型事件和发展的速度,将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历史分成四个阶段: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的起源及形成阶段;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迅速发展和完善阶段;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蓬勃发展阶段。结合实践,作者指出了目前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参考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发展的历史轨迹,指出了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学 历史发展 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干运动训练学理论的思考与辨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郭可雷 徐本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85,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运动训练学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定义及构成,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的定义进行了总结、归纳、质疑,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健全与完善运动训练学理论和内容体系。研究发现...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运动训练学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定义及构成,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的定义进行了总结、归纳、质疑,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健全与完善运动训练学理论和内容体系。研究发现,上述这些研究对象一直存在异议,至今尚未统一,且使用不规范。这些基本理论都是训练理论的骨干,若其内涵模糊、结构关系不明确,那么对学科发展以及训练实践所造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笔者采诸家之长,综合运用现有学科理论,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学 竞技体育 竞技运动 竞技能力 竞技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3
19
作者 熊文 朱咏贤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2-134,共3页
探讨了运动训练学在竞技体育中指向直接获得竞技状态;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包括相关的实践内容和学科自身研究;运动训练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发展还不成熟;运动训练学学科地位具有确定性,但属性还存在分歧;学科的研究方法还不成熟,... 探讨了运动训练学在竞技体育中指向直接获得竞技状态;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包括相关的实践内容和学科自身研究;运动训练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发展还不成熟;运动训练学学科地位具有确定性,但属性还存在分歧;学科的研究方法还不成熟,方法运用应注意适用性问题;学科应注重科学学的研究,在科研机制、设置、人才建设等方面也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学 科建设 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运动训练学系统化发展阶段理论范式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唐晓辉 李端英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71,共6页
从范式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中国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得出以下结论:运动训练学理论范式包含的6个维度,即理论框架、历史背景、研究取向、实践成果、代表人物、学术传统。通过对出版的运动训练学教材专著、运动训练学教研室的设立以及课程的... 从范式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中国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得出以下结论:运动训练学理论范式包含的6个维度,即理论框架、历史背景、研究取向、实践成果、代表人物、学术传统。通过对出版的运动训练学教材专著、运动训练学教研室的设立以及课程的开设、体育期刊的创办3个因素的考察,确定1981年至今为中国运动训练学的系统化发展阶段,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为系统的深入、细化阶段,在理论研究、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了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学 理论范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