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运动角度的视频帧删除检测算法及其证据效力规范
1
作者 王康庆 夏立款 李硕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3-373,共11页
近年来视频恶意篡改行为屡见不鲜,已对电子证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提出严峻挑战。其中,视频帧删除篡改行为可以掩盖事实真相,对视频类电子证据的破坏尤为严重。因此,帧删除检测问题受到越多越多的关注。目前,主流帧删除检测方法主要依赖... 近年来视频恶意篡改行为屡见不鲜,已对电子证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提出严峻挑战。其中,视频帧删除篡改行为可以掩盖事实真相,对视频类电子证据的破坏尤为严重。因此,帧删除检测问题受到越多越多的关注。目前,主流帧删除检测方法主要依赖帧删除行为在时域所产生的内容连续性衰减来甄别篡改视频。然而视频的时域信息较为复杂,通过时域内容连续性衰减来捕捉帧删除痕迹的方法并不稳定。针对此问题,以视频中运动目标的运动角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阶马尔可夫模型,推导出频域马尔可夫连续性衰减痕迹;随后基于频域马尔可夫连续性衰减痕迹,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分析技术的视频帧删除检测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时域连续性衰减痕迹,基于频域连续性衰减痕迹的视频帧删除检测算法具有更加优越的取证性能。在此基础之上,从证据合法性、证据真实性以及证据关联性等维度构建的法律规范框架,为数字时代电子证据规则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参考,实现了技术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帧删除检测 运动角度 马尔可夫模型 连续性衰减痕迹 时频分析 证据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角度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丽 高东梅 +4 位作者 宋军 冯海艳 王迪 倪璐佳 董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9-162,共4页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测量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短轴方向旋转角度,探讨STI评价CHF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31例CHF患者(CHF组)和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二维高帧...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测量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短轴方向旋转角度,探讨STI评价CHF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31例CHF患者(CHF组)和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二维高帧频图像,测量各节段的旋转角度(Rot),各平面的内膜(endo-rot)、外膜(epi-rot)、平面旋转(bulk-rot)及跨壁扭转(mural-tor)峰值。结果:CHF组各节段的Ro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HF组各平面的内膜、外膜、平面旋转及跨壁扭转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HF组左室整体扭转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CHF患者左心室短轴各平面及各节段的扭转角度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二维STI能够准确测量HF患者左室短轴各平面及各节段的扭转角度,敏感评价CHF患者心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心力衰竭 左心室 心肌 扭转运动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运动角度规范性智能判断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曼 谭海佩 张月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0-163,共4页
过去常用的对运动角度规范性的判断方式为使用运动链位姿坐标进行变换的特征分解方式,该方法无法对运动中的静态特性与运动特性进行有效的区分,纠正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提出的是在行为视觉下对运动角度的规范性进行智能判断的一种方法... 过去常用的对运动角度规范性的判断方式为使用运动链位姿坐标进行变换的特征分解方式,该方法无法对运动中的静态特性与运动特性进行有效的区分,纠正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提出的是在行为视觉下对运动角度的规范性进行智能判断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使用的是灰色关联分析的方式,在身体特征运动的状态下,对目前时间点的运动状态进行估计,完成对技术性运动的运动链位姿和技术特点的分析。使用Gamma校正法完成行为视觉下图像运动角度空间标准化的处理,使用行为视觉分析的方式完成运动角度规范性智能判断方法的优化。仿真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精确地对跳水运动的行为视觉特性进行展示,而且技术特性的跟踪定位性能优良,可以完成技术性运动规范的智能测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角度 规范性 灰色关联分析 智能测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姿态传感器的关节运动角度测量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卢涛 王勇 肖飞云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8-742,747,共6页
针对单自由度关节运动角度测量精度制约于传感器安装姿态的问题,文章以肘关节相对运动角度为测量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姿态传感器的关节运动角度测量方法。通过欧拉角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详细阐述了运用双姿态传感器对关节运动角度... 针对单自由度关节运动角度测量精度制约于传感器安装姿态的问题,文章以肘关节相对运动角度为测量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姿态传感器的关节运动角度测量方法。通过欧拉角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详细阐述了运用双姿态传感器对关节运动角度进行测量的测量原理;并通过静态验证实验与动态对比实验对该测量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关节相对运动角度进行测量,于传感器安装姿态无任何特殊要求,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5°,在实际测量应用中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态传感器 肘关节运动角度 姿态角测量系统 坐标变换 等效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中老年人利手和非利手侧饮水动作的三维运动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毛玉瑢 王琪 +4 位作者 邢从容 卞瑞豪 贾瑶琪 游寒剑 黄东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应用三维运动采集系统分析健康中老年人利手和非利手侧上肢饮水动作的运动学特点,探讨利手和非利手执行特定功能性动作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用Vicon Nexus运动采集系统对18名右利手健康中老年人左右侧上肢执行饮水动作的运动轨迹... 目的:应用三维运动采集系统分析健康中老年人利手和非利手侧上肢饮水动作的运动学特点,探讨利手和非利手执行特定功能性动作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用Vicon Nexus运动采集系统对18名右利手健康中老年人左右侧上肢执行饮水动作的运动轨迹进行采集,分析并比较利手和非利手侧肩、肘和腕关节的三维运动角度变化及角速度峰值。结果:肘关节X、Y、Z轴上运动角度利手和非利手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角速度方面,双侧肩关节X轴上最小值、肘关节Y轴和Z轴的最大值及最小值、腕关节Y轴的最大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康中老年人在执行饮水动作时,利手侧肘关节的屈伸幅度显著高于非利手侧;而非利手侧肘关节内收外展和内外旋运动角度及角速度显著高于利手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运动分析 上肢 运动角度 角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模糊图像点扩散函数的参数辨识
6
作者 刘红亮 陈维义 +1 位作者 傅茂聪 熊宏锦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0-144,共5页
为有效实现对点扩散函数的参数辨识,提出一种基于Radon变换的运动模糊角度的辨识算法。在获得运动模糊角度之后,采用对运动模糊图像频谱图投影求和的方法,成功辨识其运动模糊长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参数辨识算法计算量小,对运动模糊... 为有效实现对点扩散函数的参数辨识,提出一种基于Radon变换的运动模糊角度的辨识算法。在获得运动模糊角度之后,采用对运动模糊图像频谱图投影求和的方法,成功辨识其运动模糊长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参数辨识算法计算量小,对运动模糊方向的辨识误差不大于3°,对运动模糊长度的辨识误差不超过0.3像素,满足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系统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点扩散函数 运动模糊角度 RADON变换 运动模糊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inect的动态手势识别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兵 董洪伟 +1 位作者 张明敏 潘志庚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8年第2期143-146,共4页
针对现有的动态手势识别率低,识别手势少等不足,利用Kinect设备提出了动态手势识别算法。首先利用Kinect捕获人的手部区域,采用基于像素分类的指尖检测算法找到指尖的个数,并以左右手的手指个数作为动态手势的开始和结束;对人手的运动... 针对现有的动态手势识别率低,识别手势少等不足,利用Kinect设备提出了动态手势识别算法。首先利用Kinect捕获人的手部区域,采用基于像素分类的指尖检测算法找到指尖的个数,并以左右手的手指个数作为动态手势的开始和结束;对人手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针对运动轨迹的运动方向的变化,提取了该动态手势的运动方向变化角度作为特征;采用隐马尔科夫模型训练和识别各个手势。实验结果表明:方法能够识别16个大写手写英文字母,且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CT 隐马尔科夫模型 运动方向变化角度 指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遇概率与中心方向位置在战场容迟容断网络分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和何 李琳琳 路云飞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8-102,108,共6页
针对战场容迟容断网络(B-DTN)缺少稳定的端到端通信链路且存在间歇性连接等缺陷,为提高各作战单元之间的消息投递率,依据相遇概率进行分簇。基于经典的喷射等待路由算法设计簇内路由,将节点的向心性与运动角度相综合的结果作为簇间选择... 针对战场容迟容断网络(B-DTN)缺少稳定的端到端通信链路且存在间歇性连接等缺陷,为提高各作战单元之间的消息投递率,依据相遇概率进行分簇。基于经典的喷射等待路由算法设计簇内路由,将节点的向心性与运动角度相综合的结果作为簇间选择最佳中继节点的判定指标。仿真结果表明,该分簇路由机制相比于Clustering和无方向分簇路由机制,在保证高投递率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平均端到端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场容迟容断网络 相遇概率 分簇 喷射等待 向心性 运动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control of flexible pneumatic wall-climbing robot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志恒 鲍官军 +1 位作者 张立彬 杨庆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6期961-970,共10页
A new kind of flexible pneumatic wall-climbing robot,named WALKMAN-I,was proposed. WALKMAN-I is basically composed of a flexible pneumatic actuator (FPA),a flexible pneumatic spherical joint and six suction cups. It h... A new kind of flexible pneumatic wall-climbing robot,named WALKMAN-I,was proposed. WALKMAN-I is basically composed of a flexible pneumatic actuator (FPA),a flexible pneumatic spherical joint and six suction cups. It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 of low-cost,lightweight,simple structure and good flexibility. Its operating principle was introduced. Then three basic locomotion modes,which are linear motion,curvilinear motion and crossing the orthogonal planes,were presented. The safety conditions of WALKMAN-I were discussed and built. Finally,the control system was designed an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ALKMAN-I is able to climb on the vertical wall surface along a straight line or a curved path,and has the ability of crossing orthogonal planes and obstacles. The maximum rotation angle reaches 90°,the maximum velocity reaches 5 mm/s,and the rotation angle and the moving velocity of WALKMAN-I can be easily control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ll-climbing robot locomotion mode flexible pneumatic actuator (FPA) flexible pneumatic spherical joint safety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od to determine installing angle of conical point attack pick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送永 崔新霞 +1 位作者 杜长龙 付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1994-2000,共7页
In order to obtain the determining method of the installing angle and decrease the performance indices (cutting force and wearing rate) of the pick,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installing angles (impact angle, inclina... In order to obtain the determining method of the installing angle and decrease the performance indices (cutting force and wearing rate) of the pick,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installing angles (impact angle, inclination angle and the skew angle) were studied, and the static model of installing angles of the pick was built.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impact angle, the tip angle of pick and the kinematics parameters of the pick were built, too. Moreover, the mechanic models of the maximum clearance angle and the wearing angle of the pick were set up.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installing angles and the change law of the wearing angle along with the kinematics parameters, the simulation was done. In order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odels, the cutting experiments were done by employing two picks with different pick tip angl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utting force is the smallest when the direction of the resultant force of pick follows its axis, and the relationship derived among the installing angles should be satisfied. In addition, to decrease the cutting force and the wearing of the pick, the tip angle of pick should not be larger than the half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inimum wearing angle and the impact angle of the pick, and the clearance angle must not be less than ze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ical point attack pick cutting force installing angle wearing angle clearance ang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