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局部运动表面叶片的H型垂直轴风力机非定常流场的DMD模态分析
1
作者 孔震雨 张馨艺 孙晓晶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1-510,共10页
该文对采用局部运动表面的方法在小尖速比下改善风力机获能效率的效果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低叶尖速比下,风力机叶片表面采用局部运动表面流动控制后能够有效抑制叶片表面的流动分离,显著提升风力机的获能效率。通过动力... 该文对采用局部运动表面的方法在小尖速比下改善风力机获能效率的效果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低叶尖速比下,风力机叶片表面采用局部运动表面流动控制后能够有效抑制叶片表面的流动分离,显著提升风力机的获能效率。通过动力学模态分解(DMD)方法分别对原始风力机和叶片表面施加局部运动表面控制的风力机周围流场的速度场进行模态分解,通过分析对比各模态的流场特征,发现叶片施加主动控制后的风力机尾流中脉动场的能量有明显变化:与风力机主频相近的模态能量得到显著降低,单倍主频和双倍主频的模态能量均有所降低且下降幅度达到60%,脉动流场的高能结构得到有效抑制,从而有助于提高风力机气动性能的同时加快其后部尾迹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运动表面 垂直轴风力机 流场特性 动力学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跑步中不同运动表面对下肢冲击和足底压力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傅维杰 刘宇 +1 位作者 李路 赵国云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94,共6页
利用足底压力系统与加速度计,采集跑步爱好者在室外水泥地、草地、标准塑胶跑道和室内具有不同缓冲性能的跑步机上跑步时下肢胫骨加速度及足底压力数据。结果显示:在水泥地、塑胶跑道、不带缓冲跑步机上,胫骨加速度峰值、足底压力峰值(... 利用足底压力系统与加速度计,采集跑步爱好者在室外水泥地、草地、标准塑胶跑道和室内具有不同缓冲性能的跑步机上跑步时下肢胫骨加速度及足底压力数据。结果显示:在水泥地、塑胶跑道、不带缓冲跑步机上,胫骨加速度峰值、足底压力峰值(及出现时间)、压力—积分特征、最大压力分布差异均不明显;相比水泥地,草地和带缓冲跑步机均能减小触地时部分压力峰值,但其余冲击特征,如胫骨处加速度峰值及最大压力分布差异不大。提示:跑步触地时运动表面与下肢冲击之间可能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可以影响不同运动表面对足部的负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步 运动表面 胫骨加速度 足底压力 压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表面对人体生物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赵义红 王玥 +4 位作者 孙晓虹 张林杉 李若依 晏诗阳 杨璐铭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5期29-35,共7页
运动时,人体与运动表面相互作用,互相影响。不同的运动表面会对运动者的动力学性能、运动学性能及能量消耗等生物力学特征产生影响。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学者们对不同运动表面对人体生物力学的影响研究,分析了现有研究成果之间的差异以及... 运动时,人体与运动表面相互作用,互相影响。不同的运动表面会对运动者的动力学性能、运动学性能及能量消耗等生物力学特征产生影响。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学者们对不同运动表面对人体生物力学的影响研究,分析了现有研究成果之间的差异以及产生分歧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表面 生物力学 运动 动力学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切法在运动表面形貌在线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玉林 王文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5-310,共6页
叙述了在线运动表面形貌测量技术在部分弹流润滑 (PEHL)下的动态磨损研究的重要性 ,比较了目前主要的粗糙度测量技术 .针对运动表面的特性 ,采用光切法原理 ,并基于图像提取技术开发了一套在线测量系统 .验证了该套系统在静态下的测试精... 叙述了在线运动表面形貌测量技术在部分弹流润滑 (PEHL)下的动态磨损研究的重要性 ,比较了目前主要的粗糙度测量技术 .针对运动表面的特性 ,采用光切法原理 ,并基于图像提取技术开发了一套在线测量系统 .验证了该套系统在静态下的测试精度 ,并研究了表面跳动和表面速度对测试的影响 ,结果显示该套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 ,受运动表面的跳动和速度的影响较小 ,非常适合运动表面形貌的在线测试 .它不仅可以应用到 PEHL 下动态磨损试验过程中表面形貌变化的测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表面形貌 在线测量 光切法 部分膜润滑 粗糙度测量 图像提取 测试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局部运动表面翼型的动态失速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馨艺 孙晓晶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21-828,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运动表面长度l、速度比k、凹槽深度h和运动表面的无量纲位置s对带局部运动表面的NACA0012翼型动态失速特性的影响,在相同工况下对比了带表面射流与运动表面边界层控制方法(MSBC)对动态失速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运动表面长度l、速度比k、凹槽深度h和运动表面的无量纲位置s对带局部运动表面的NACA0012翼型动态失速特性的影响,在相同工况下对比了带表面射流与运动表面边界层控制方法(MSBC)对动态失速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运动表面边界层控制方法能够明显改善翼型的动态失速特性;在最优参数组合(s=0.4、l=0.4、k=1和h=0.25 mm)下MSBC翼型的等效升阻比较原始翼型增大了57.10%;当耗能系数较低时,与带表面射流的翼型相比,采用MSBC翼型可以通过较少的局部能量输入,就能达到提高翼型气动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失速 翼型 运动表面 气动性能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极洲纳尔逊冰帽的表面运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琛 秦大河 +1 位作者 王晓军 钱嵩林 《南极研究》 CSCD 1991年第4期11-17,共7页
本文通过对纳尔逊冰帽冰面速度和应变率的分析,得出冰帽边缘的最大夏季表面速度为2058m/a,最大年平均表面速度为15.5m/a,探求了冰面运动速度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变化,冰帽顶部的表面应变率为+0.0079/a和+0.0034/a。还讨论了冰面应变率从... 本文通过对纳尔逊冰帽冰面速度和应变率的分析,得出冰帽边缘的最大夏季表面速度为2058m/a,最大年平均表面速度为15.5m/a,探求了冰面运动速度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变化,冰帽顶部的表面应变率为+0.0079/a和+0.0034/a。还讨论了冰面应变率从冰帽顶点到边缘的变化特点及其与冰面裂隙的关系。并将这些特征同我国大陆型冰帽进行了对比,从冰川动力学的角度阐明了纳尔逊冰帽的某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尔逊冰帽 表面运动 南极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内行波超声电机定子表面质点运动轨迹与电机转矩 被引量:2
7
作者 郭辉 谭台哲 宁新宝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6-389,共4页
提出了面内行波超声电机的摩擦模型 ,研究了面内行波超声电机的动力传递机理 ,得出了电机的理想工作点 ,同时将电机的转矩和效率与定子表面质点的法向位移、切向位移及预应力相结合 ,提出为了实现电机大转矩和高效率 ,表面质点的法向位... 提出了面内行波超声电机的摩擦模型 ,研究了面内行波超声电机的动力传递机理 ,得出了电机的理想工作点 ,同时将电机的转矩和效率与定子表面质点的法向位移、切向位移及预应力相结合 ,提出为了实现电机大转矩和高效率 ,表面质点的法向位移应与转子接触区域质点的周向运动方向相同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 ,定子表面质点的切向位移和法向位移之比应尽量大 ,最佳比值应在考虑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预紧力的条件下 ,使得电机工作于最大静摩擦力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内行波超声电机 定子表面质点运动 运动轨迹 转矩 效率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慕士塔格峰山地冰川表面冬季运动分布数据集
8
作者 闫世勇 李毅 +1 位作者 吕明阳 阮智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7年第2期20-29,共10页
慕士塔格峰位于帕米尔高原西部,是我国西部山地冰川的集中分布区之一,长期监测该地区冰川不仅有益于评估水资源状况,也有助于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本文基于日本ALOS/PALSAR卫星分别于2009年1月14日和3月1日获取覆盖慕士塔格峰地区(37... 慕士塔格峰位于帕米尔高原西部,是我国西部山地冰川的集中分布区之一,长期监测该地区冰川不仅有益于评估水资源状况,也有助于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本文基于日本ALOS/PALSAR卫星分别于2009年1月14日和3月1日获取覆盖慕士塔格峰地区(37°48′18″N^38°35′14″N,74°42′45″E^75°41′50″E)的SAR数据,借助改进的像素跟踪算法,通过精确去除卫星轨道和传感器姿态差异带来的全局性位移和地形起伏导致的地形效应误差,得到了该地区山地冰川表面高精度运动分布场(GeoTIFF格式,32位浮点型)。其空间分辨率约为20 m。非冰川区残余运动的统计分析表明其总体精度约为0.5 m/46 day。冰川运动分布表明,该地区冰川运动主要呈现为积累区速度快,消融区和末端运动速度慢的特点,冰川运动整体上与地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个别中小型冰川呈现出较强的活动性。本数据集可以作为该地区山地冰川运动的本底调查资料,为慕士塔格峰地区山地冰川运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另外,山地冰川运动高精度监测将有助于研究其动力学特征和预测冰川运动导致的地质灾害,同时也为我国冰川资源普查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表面运动 像素跟踪算法 ALOS/PALSAR 慕士塔格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实测数据和PS-InSAR技术的北极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现仁 庞蕾 +7 位作者 马永 王朝阳 张峰 邢喆 郭灿文 杨晓彤 王力彦 张天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1-389,共9页
Pedersenbreen冰川是我国北极冰川运动监测的重点研究区域之一。本文以2017年9月—2018年9月的共31景Sentinel-1A中等分辨率SAR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PS-InSAR技术对Pedersenbreen冰川进行长时间序列的形变监测,获取Pedersenbreen冰川沿... Pedersenbreen冰川是我国北极冰川运动监测的重点研究区域之一。本文以2017年9月—2018年9月的共31景Sentinel-1A中等分辨率SAR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PS-InSAR技术对Pedersenbreen冰川进行长时间序列的形变监测,获取Pedersenbreen冰川沿雷达视线方向的运动速率图,提取Pedersenbreen冰川沿雷达视线方向的运动信息。研究发现,Pedersenbreen冰川整体处于向下游运动的趋势,Pedersenbreen冰川主体的运动速率范围为-8.901^-2.957 m/a。将冰川运动速率沿铅垂线方向进行分解,得到GPS监测点P1、P2、P3、P4、P5缓冲区的冰川表面垂直变化速率均值,分别为-2.3161 m/a、-2.4387 m/a、-1.8517 m/a、-2.1811 m/a和-1.8754 m/a。基于GPS实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冰川表面垂直变化速率分别为-1.8796 m/a、-2.0413 m/a、-1.4220 m/a、-1.7223 m/a和-1.3769 m/a,误差均在0.5 m/a之内,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表明PS-InSAR技术可以用于极地冰川运动趋势的变化监测,是冰川监测手段的一个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ersenbreen冰川 北极 Sentinel-1A PS-INSAR 冰川表面运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二氧化碳作用下聚苯乙烯薄膜表面链段运动研究
10
作者 杨晋涛 李景菲 +1 位作者 陈枫 钟明强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1-425,共5页
采用改进的纳米孔洞愈合法考察了高压二氧化碳作用下聚苯乙烯薄膜表面的链段运动能力。研究表明,在高压二氧化碳作用下,纳米孔洞愈合到平衡深度所需要的时间大大降低,说明表层链段的运动能力大大增加,同时愈合的深度也有所增加,说明二... 采用改进的纳米孔洞愈合法考察了高压二氧化碳作用下聚苯乙烯薄膜表面的链段运动能力。研究表明,在高压二氧化碳作用下,纳米孔洞愈合到平衡深度所需要的时间大大降低,说明表层链段的运动能力大大增加,同时愈合的深度也有所增加,说明二氧化碳同样增加了具有高运动能力的表面层的厚度。利用薄膜表面层的高运动能力,在高压二氧化碳作用下对聚苯乙烯薄膜进行粘结,采用胶带剥离的方法定性地考察了粘结强度,同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考察了粘结面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真空及70℃作用下,聚苯乙烯薄膜无粘结,粘结面光滑;在2.07 MPa二氧化碳及70℃下,粘结膜经剥离后表面粗糙度为几个纳米,粘结强度较低;在相同压力的二氧化碳及80oC下,粘结膜经剥离后表面粗糙度为十几个纳米,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将具有高运动能力表面层厚度与粘结实验相对比,发现当具有高运动能力的表面层厚度超过约7.0 nm时,聚苯乙烯薄膜才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孔洞愈合法的实验结果能够很好地解释聚合物薄膜在不同条件下的粘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链段运动 聚苯乙烯 改进纳米孔洞愈合法 高压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7年中巴公路沿线山地冰川表面运动数据集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磊 蒋宗立 +1 位作者 刘时银 张震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8年第4期68-77,共10页
中巴公路是一条连接中国西部与巴基斯坦及南亚、西亚的重要国际公路,对于沿线国家及高亚洲地区经济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公路沿线的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是全球山岳冰川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冰川的运动时常对公路的安全运... 中巴公路是一条连接中国西部与巴基斯坦及南亚、西亚的重要国际公路,对于沿线国家及高亚洲地区经济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公路沿线的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是全球山岳冰川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冰川的运动时常对公路的安全运营造成威胁。本文获取了2014年10月至2018年3月间覆盖该区域(35°50′53″N–39°00′42″N,74°17′58″E–75°53′01″E)的Sentinel1A的SAR数据,使用特征匹配方法计算得到了中巴公路沿线冰川这3年间的表面运动场。得益于Sentinel1A数据的IW模式,计算结果的空间分辨率约为100 m×100 m,静止区域残余运动的统计分析表明总体精度约0.04 m/d。分析表明,中巴公路沿线北部和中部地区冰川表面流速相对较为稳定,而南部地区的大规模冰川流速较快,部分冰川积累区表面流速高达4 m/d以上。本数据集可作为高亚洲区域冰川物质平衡分析的基础数据,支撑高亚洲区域水资源状况评估以及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另外,山地冰川表面运动场的高精度监测结果对中巴公路及沿线居民区进行冰川灾害的预警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巴公路 特征匹配方法 冰川表面运动 Sentinel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翼面运动对水翼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涛 王文全 王欣宇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0-178,共9页
符合水动力学特性的水翼可以在运动过程中产生较高的升力,大幅提升其水力性能。而边界层的分离发生在水翼上时将会产生失速,使水动阻力大大增加,从而失去水翼应用的初衷。为了达到良好的增升减阻效果,采用了在关键部位以运动表面代替固... 符合水动力学特性的水翼可以在运动过程中产生较高的升力,大幅提升其水力性能。而边界层的分离发生在水翼上时将会产生失速,使水动阻力大大增加,从而失去水翼应用的初衷。为了达到良好的增升减阻效果,采用了在关键部位以运动表面代替固定表面的流动分离控制技术,基于隐式直接力浸入边界法,采用C++编程计算了流体与水翼的耦合运动。从升力系数、失速角推迟量和流场信息方面对比了运动表面的投放时机、投放位置、长度、运动速度等运动参数对水翼水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运动位于翼型上表面后缘时,对流动分离控制和水翼水力性能的提升效果最好;运动表面向边界层注入的附加动量能有效减小流动分离,达到较好的增升减阻效果,但注入的动量也不是越大越好,局部运动的长度越长、速度越大,越容易形成大范围的低压区和正向漩涡,反而影响升阻比的提高或使失速角提前。从投放时机、长度、速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对于该翼型,提升水力性能最佳的工况为攻角45°时,在上表面后缘投放相对长度为0.14,相对速度为3的局部运动;其次是攻角28°时,在上表面后缘投放相对长度为0.38,相对速度为1的局部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翼 浸入边界法 边界层分离 运动表面 水翼后缘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体表面重构数值反演的同伦算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窦以鑫 韩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93-1899,共7页
本文主要研究山体表面重构过程.山体表面重构主要包括地球内部热流变化和地球表面运动规律两个过程,是三维对流扩散方程和二维山体表面运动方程的耦合,求解十分困难.为了模拟山体表面重构过程,还要对耦合方程进行反演研究,是一个大尺度... 本文主要研究山体表面重构过程.山体表面重构主要包括地球内部热流变化和地球表面运动规律两个过程,是三维对流扩散方程和二维山体表面运动方程的耦合,求解十分困难.为了模拟山体表面重构过程,还要对耦合方程进行反演研究,是一个大尺度非线性优化问题.为了克服对于初值的强烈依赖和非线性优化中存在的多极值难点,我们将同伦反演算法应用到山体表面重构模型,通过数值算例可以看出,本算法具有大范围收敛和较好的稳定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体表面重构 热传导模型 山体表面运动模型 反问题 同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廓曲面创成的运动学几何建模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显英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69-171,共4页
基于机床运动学原理 ,针对表面成形难度较大的基础零件表面——齿轮齿形曲面的创成 ,建立了其运动学几何模型 ,并对之作了分类与举例 ,还对表面成形方法及其所需运动作了分析。这对寻求新型齿轮加工方法和开发新型齿轮加工设备具有重要... 基于机床运动学原理 ,针对表面成形难度较大的基础零件表面——齿轮齿形曲面的创成 ,建立了其运动学几何模型 ,并对之作了分类与举例 ,还对表面成形方法及其所需运动作了分析。这对寻求新型齿轮加工方法和开发新型齿轮加工设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加工 表面成形运动 运动学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天体安全着陆与表面探测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延杰 朱圣英 崔平远 《深空探测学报》 2016年第4期370-376,共7页
针对探测器在小天体表面的弹跳式运动特点,提出一种表面运动控制方法。首先基于简化的运动模型,计算出探测器进行弹跳式转移所需的初始速度;然后通过对轨道方程的线性化,基于线性时变系统的求解方程,采用脉冲控制对每次弹跳的运动轨迹... 针对探测器在小天体表面的弹跳式运动特点,提出一种表面运动控制方法。首先基于简化的运动模型,计算出探测器进行弹跳式转移所需的初始速度;然后通过对轨道方程的线性化,基于线性时变系统的求解方程,采用脉冲控制对每次弹跳的运动轨迹进行修正,增加控制精度;并分析转移距离与弹跳次数的关系;最后,以小行星1620 Geographos作为目标小天体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探测器在附着到小天体表面后的弹跳转移,也适用于弱引力环境下探测器的弹跳式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天体 表面运动 脉冲控制 转移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动态脱水仿生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益华 张成春 孙金焕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8-39,50,共13页
应用于空中、陆上、海上及深海的一些重要装备关键构件表面的附着水严重削弱了其自清洁、防污抗锈蚀等特殊性能。利用基于仿生策略研发的表面快速脱水技术,可高效、实质性地剥离表面黏附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结了现阶段关于表面脱... 应用于空中、陆上、海上及深海的一些重要装备关键构件表面的附着水严重削弱了其自清洁、防污抗锈蚀等特殊性能。利用基于仿生策略研发的表面快速脱水技术,可高效、实质性地剥离表面黏附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结了现阶段关于表面脱水的研究进展、科研趋势及应用局限性,从自然界中生物对润湿现象的优异控制行为与功能原理出发,概述了水的动、静态界面现象及其机理,重点阐述了三相接触线“去钉扎”(De-pinning)理论、接触时间等因素对表面水的动态剥离所起的决定作用。以黏附水在脱离表面时是否存在额外能量消耗,将脱水行为分为“被动脱水”和“主动脱水”两大类,归纳了表面的动态脱水行为及应用优劣势。概括了荷叶、鸟类羽毛等被动润湿控制行为与表面刚度、特殊宏观纹理、倾斜角度对表面脱水、固液接触时间的积极影响及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翠鸟、蜂鸟、蚊虫、哺乳动物在其主观意识下的晃动、高速移动等主动脱水行为的功能原理,列举了采用动力装置驱动表面实现移动、振动脱水效果的仿生应用研究进展。最后,探讨并展望了应用移动、振动等仿生运动诱导,结合表面超疏水性、各向异性等优异特性协同的脱水策略,利用“仿生主动脱水”与“被动快速脱水”有机结合,实现表面水体实质性脱附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脱附 仿生自清洁 动态润湿控制 表面运动 表面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三号影像的2019-2020年高亚洲地区典型冰川表面流速数据集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齐民 吕明阳 闫世勇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3期153-164,共12页
青藏高原又称世界“第三极”,是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区,在全球气候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该地区冰川流速时空变化对于认识冰川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长期冰川活动性监测对推... 青藏高原又称世界“第三极”,是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区,在全球气候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该地区冰川流速时空变化对于认识冰川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长期冰川活动性监测对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基于2019–2020年间覆盖目标区域典型冰川的高分三号(GF-3)影像,借助改进的偏移量跟踪算法,通过精准地弥补全局性位移和地形效应以及滤波降噪处理后,得到了高亚洲地区典型冰川表面高精度运动数据集(GeoTIFF格式,32位浮点型)。采用GF-3卫星FSI成像模式SAR影像,计算结果空间分辨率约为12 m。非冰川区残差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周期内整体精度约为0.5 m。结果显示,研究区冰川表面运动大多呈现为积累区速度较快/消融区和末端运动速度慢的特点,个别中小型冰川具有相对较强的活动性,整体上与地势起伏和气候等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数据集可作为青藏高原冰川物质平衡分析的基础数据,支撑高亚洲地区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推动国产遥感数据在冰川活动性及气候变化研究中的深层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亚洲地区 GF-3 冰川表面运动 偏移量跟踪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改性提高染污硅橡胶绝缘沿面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宇舜 陈奕凯 +3 位作者 余嘉川 牛雷 王浩舟 任成燕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1310,共10页
表面积污后电荷消散速率减慢与憎水性丧失是降低硅橡胶(SIR)复合绝缘子沿面绝缘性能的重要因素。文中采用常压脉冲滑动弧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对人工涂污高温硫化(HTV)硅橡胶进行不同时间(0~3 min)的表面改性。利用表面电位测量系统和傅里... 表面积污后电荷消散速率减慢与憎水性丧失是降低硅橡胶(SIR)复合绝缘子沿面绝缘性能的重要因素。文中采用常压脉冲滑动弧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对人工涂污高温硫化(HTV)硅橡胶进行不同时间(0~3 min)的表面改性。利用表面电位测量系统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等离子体处理对染污硅橡胶试样表面电荷运动特性、憎水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测试处理前后染污试样的表面介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间下的等离子体处理均可加快试样表面电荷消散速率,处理过程中引入大量浅陷阱,陷阱能级深度和陷阱电荷密度均下降,减弱了试样表面捕获电子的能力,抑制电荷积聚;试样体积电阻率几乎不受等离子体处理影响,但表面电阻率的减小使电荷更易沿试样表面运动消散;等离子体处理后,试样干燥和湿润条件下的沿面耐压均获得提升。等离子体处理使试样在短时间内恢复憎水性,处理时间越长,憎水性改善越明显;等离子体处理后更多的硅氧烷小分子迁移至污层表面使憎水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改性 滑动弧放电 硅橡胶 表面电荷运动 憎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延长缸套的使用寿命
19
作者 刘开顺 《现代农机》 1995年第1期10-10,共1页
有些农用车和手拖机手反映,柴油机的缸套使用不到三个月就要更换,有的甚至两个月就要更换。这里除了缸套的制造质量问题外.还有一个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的问题.
关键词 使用寿命 缸套 柴油机 发动机熄火 正确使用 维护保养 制造质量 运动表面 农用车 油底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缝小间距射流冲击移动高温平板的传热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逸君 丁建宁 +2 位作者 孙涛 严健宇 朱科钤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52,共7页
利用COMSOL软件模拟研究了单狭缝射流对高温运动板的稳态传热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当射流-板间距H/W在0.2-2区间变化、板速-喷嘴射流速度比R_(sj)(s为目标板,j为射流)在0-1区间变化时,小间距射流通过抑制次级涡,在运动板边界层形成高速... 利用COMSOL软件模拟研究了单狭缝射流对高温运动板的稳态传热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当射流-板间距H/W在0.2-2区间变化、板速-喷嘴射流速度比R_(sj)(s为目标板,j为射流)在0-1区间变化时,小间距射流通过抑制次级涡,在运动板边界层形成高速贴壁射流以输运热质。观察到小间距时局部努塞尔数曲线的次级峰,其在运动板下游的传热增强显著。随着H/W的增大,R_(sj)严重影响局部努塞尔数曲线峰的位置和数量。此外,在层流和湍流对比中,其传热差异明显。且在高速湍流中,H/W≤0.4时的传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射流 小间距 运动表面 对流换热 单狭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