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分级运动表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1
作者 王敏 方篮天 黄晨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9-1073,共5页
目的 探讨改良分级运动表象训练(mGMI)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 2023年6月至12月,选取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mGMI组(n=34)。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增加常规运动表象训练,m... 目的 探讨改良分级运动表象训练(mGMI)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 2023年6月至12月,选取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mGMI组(n=34)。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增加常规运动表象训练,mGMI组增加mGMI,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mGMI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FMA-UE、ARAT和MBI评分均明显提高(t> 3.448,P <0.01),mGMI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 7.504,P <0.001)。结论 mGMI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运动功能 运动表象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表象训练对运动员视觉表象和运动觉表象的短时和长期效应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华 李洋 +4 位作者 郭修兰 郭玉峰 杜艳艳 程钰琦 荣湘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06-711,共6页
目的:探讨运动表象训练对运动员视觉表象和运动觉表象的短时和长期效应。方法:选取首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的运动员20人为实验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生20人为对照组,分别实施运动表象训练。两组分别在训练前、训练后10 min、训练后4... 目的:探讨运动表象训练对运动员视觉表象和运动觉表象的短时和长期效应。方法:选取首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的运动员20人为实验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生20人为对照组,分别实施运动表象训练。两组分别在训练前、训练后10 min、训练后48 h采用运动觉和视觉想象问卷,评估各自的运动觉表象和视觉表象分数。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视觉表象分数和运动觉表象分数均存在时间主效应[FVI分数(2,37)=7.57,P<0.01;FKI分数(2,37)=11.75,P<0.01],表现为训练后10 min分数最高,训练后48 h次之,训练前分数最低。视觉表象分数训练后提高明显,48 h视觉表象分数与训练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75);训练后运动觉表象分数较训练前提高并且下降缓慢,48 h运动觉表象与训练前相比仍有统计学差异(P=0.009)。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变化趋势相同,实验组在每一时间点的运动觉分数和视觉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视觉表象分数和运动觉表象分数无分组因素主效应,且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无交互效应。结论:运动表象训练能提高从未参与运动表象训练人群的视觉表象能力和运动觉表象能力,短时更明显;其对运动觉表象的长时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表象训练 运动表象能力 运动表象 视觉表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表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和运动表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芳 张通 +2 位作者 李冰洁 赵军 张豪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9-484,共6页
目的观察运动表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及运动表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1),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运动表象训练。共4周。训... 目的观察运动表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及运动表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1),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运动表象训练。共4周。训练前后分别比较Fugl-Meyer评定量表手部分(FMA-H)评分、运动和视觉想象问卷-10(KVIQ-10)评分和心理旋转试验正确率。结果观察组1例脱落。训练前,两组FMA-H评分、KVIQ评分和心理旋转试验正确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各指标均显著改善(t>6.611,P<0.001);观察组FMA-H评分(t=3.742,P<0.001)、KVIQ评分(t=4.122,P<0.001)、心理旋转试验正确率(t=2.075,P<0.05)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运动表象训练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和运动表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手功能障碍 运动表象训练 心理旋转试验 运动表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表象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和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裴景 任亚峰 +1 位作者 李硕 冯晓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8期719-721,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表象疗法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两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另加运动表象疗法。2个月为1个疗程... 目的探讨运动表象疗法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两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另加运动表象疗法。2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进行Fugl-Meyer上肢及手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FIM)。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Fugl-Meyer上肢及手功能评分、FI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运动表象疗法结合作业疗法能明显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进而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表象疗法 作业疗法 脑卒中 偏瘫 康复 功能 上肢 日常生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技能水平与躯体感觉输入对运动表象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兰兰 沈诚 +4 位作者 朱桦 李雪佩 戴雯 吴殷 张剑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7-316,共10页
运动表象质量与运动技能水平有关,运动表象质量随着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器械使用可使人脑产生可塑性改变,使用者会将器械纳入身体图式。然而,两者影响运动表象的神经心理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探析篮球运动... 运动表象质量与运动技能水平有关,运动表象质量随着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器械使用可使人脑产生可塑性改变,使用者会将器械纳入身体图式。然而,两者影响运动表象的神经心理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探析篮球运动员与新手在不同持球条件下表象投篮时脑功能活动的差异。结果表明运动员表象质量较好,镜像神经系统激活高于新手;持球条件下运动员表象质量显著高于不持球条件下,镜像神经系统激活程度显著低于不持球条件下。研究说明持器械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的表象质量,器械使用带来镜像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技能水平 躯体感觉输入 运动表象 镜像神经系统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拳技能学习早期大脑功能的动态变化:基于运动表象的fMRI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琳 张小友 +7 位作者 徐亚奎 宗博艺 赵文睿 赵革 姚猛 占竺旋 尹大志 范明霞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3-1254,I0002,I0003,共14页
为了解太极拳技能学习早期大脑功能的动态变化特点,本研究共招募29名太极拳零基础被试(19名实验组被试,10名对照组被试),采用多时点纵向追踪设计,借助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技能学习早期不同时点被试完成运动表象任务时的行为和脑... 为了解太极拳技能学习早期大脑功能的动态变化特点,本研究共招募29名太极拳零基础被试(19名实验组被试,10名对照组被试),采用多时点纵向追踪设计,借助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技能学习早期不同时点被试完成运动表象任务时的行为和脑功能数据。结果发现:(1)太极拳技能学习早期,技能水平表现出先慢后快的变化特征,运动表象质量也具有变好的趋势;(2)随着太极拳技能水平的提高,运动表象任务诱发的左侧颞上回和左侧楔前叶的激活显著增强,且同样表现出先慢后快的变化特征;(3)相关检验发现,左侧颞上回和左侧楔前叶的激活与运动表象质量以及太极拳技能水平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研究表明,太极拳技能学习早期,左侧颞上回和左侧楔前叶会伴随着太极拳技能水平的提高而发生改变,太极拳技能学习有助于优化与序列动作学习有关的脑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运动技能学习 运动表象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表象训练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子怡 宋为群 +3 位作者 杜巨豹 曹光磊 张艳明 李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45-749,共5页
目的探究运动表象训练(MI)改善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后膝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9月在宣武医院首次行UKA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6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试验组另行MI,至出院后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牛津大... 目的探究运动表象训练(MI)改善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后膝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9月在宣武医院首次行UKA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6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试验组另行MI,至出院后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膝关节活动度(ROM)、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除对照组ROM无明显变化外,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t|>2.517,P<0.05);除VAS评分外,试验组其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F>7.999,P<0.01)。结论MI能有效改善UKA术后早期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对早期疼痛的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运动表象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表象的ERPs特征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耕春 万露 +3 位作者 王丽君 赵诚民 王琦 孙晓凯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优秀运动员运动表象的脑活动特征。方法对健身运动的专家4名和新手8名进行ERP实验,全部为20~25岁的女性。采用组间设计,观看和表象(回忆)两种实验条件,刺激材料为剪辑的全国健身比赛的女子视频。结果观看时:(1)视觉二级区两组... 目的探讨优秀运动员运动表象的脑活动特征。方法对健身运动的专家4名和新手8名进行ERP实验,全部为20~25岁的女性。采用组间设计,观看和表象(回忆)两种实验条件,刺激材料为剪辑的全国健身比赛的女子视频。结果观看时:(1)视觉二级区两组均出现P380,专家组激活波幅低于新手且存在显著性差异;(2)运动区域专家组激活程度更高。表象时:(1)专家组表象时间更贴近动作视频的时间;(2)FP1、FP2、F3、F4、FC1、FC2、Cz和T7等电极点表现出专家激活高于新手,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优秀运动员对输入信息加工具有心理资源节省化特征;运动表象的ERPs在额叶区、运动区和颞叶区的激活波幅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运动表象 相关事件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岁儿童的客体运动表象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方富熹 《心理学报》 1983年第1期70-79,共10页
本实验探讨了客体运动表象在学前儿童中发生、发展的过程,分析了学习、训练在加速客体运动表象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运动表象 学前儿童 连续运动 客体 实验组 实验探讨 过训练 发展阶段论 实验研究 训练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11岁儿童乒乓球运动员运动表象时的EMG和EEG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力为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3-65,96+48,共5页
以18名8—11岁(男10人,女8人)儿童乒乓球运动员为被试,研究了运动员表象时的肌电图(EMG)和脑电图(EEG)特征。结果发现,运动表象时,手臂肌电活动没有显著性变化;左右枕叶和左右中央区2—7.9HZ的慢波功率谱百分比显著下降,左右中央区11.1... 以18名8—11岁(男10人,女8人)儿童乒乓球运动员为被试,研究了运动员表象时的肌电图(EMG)和脑电图(EEG)特征。结果发现,运动表象时,手臂肌电活动没有显著性变化;左右枕叶和左右中央区2—7.9HZ的慢波功率谱百分比显著下降,左右中央区11.1—27HZ的β波功率谱百分比显著下降;IEMG值与02部位α波功率谱百分数.01部位β波功率谱分数和02部位β波功率谱百分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71和0.65。讨论了上述结果与前人以成人为被试得到的结果有所不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表象 乒乓球运动 肌电活动 波功率谱 表象训练 相关系数 儿童 中央区 百分数 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截肢患者运动表象的脑电功率谱改变
11
作者 单新颖 俞梦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60-1364,共5页
目的探索下肢截肢后大脑可塑性变化机制,揭示下肢截肢后运动表象相关电极的能量变化。方法2021年4月至10月,选取下肢截肢患者21例和健康人18例进行运动表象任务,同步记录256导脑电图,分析C3和C4电极α(8~13 Hz)和β(13~30 Hz)频段的功... 目的探索下肢截肢后大脑可塑性变化机制,揭示下肢截肢后运动表象相关电极的能量变化。方法2021年4月至10月,选取下肢截肢患者21例和健康人18例进行运动表象任务,同步记录256导脑电图,分析C3和C4电极α(8~13 Hz)和β(13~30 Hz)频段的功率谱。结果在β频段内,在表象左、右腿运动和左脚运动时,患者C4点功率高于健康人(P<0.05)。结论下肢截肢患者表象运动任务时有脑电功率改变,可能与幻肢痛和大脑可塑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截肢 运动表象 脑电图 功率谱分析 大脑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表象的脑机接口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手功能康复的效果 被引量:27
12
作者 刘明月 李哲 +2 位作者 曹永生 郝道剑 宋薛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基于运动表象的脑机接口(BCI)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两... 目的观察并探讨基于运动表象的脑机接口(BCI)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两组均予药物治疗和常规综合康复,对照组采用手部康复机器人训练,试验组采用基于运动表象的BCI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改良Ashworth量表进行评定,表面肌电图检测患侧指浅屈肌、指伸肌和拇短展肌在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的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改善(t>2.322,Z>2.631,P<0.05);除FMAUE腕评分外,其他指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227,Z>2.078,P<0.05)。结论基于运动表象的BCI训练能有效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表象 脑机接口 手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旋转试验在脑卒中患者运动表象能力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鹤玮 王云龙 +7 位作者 陆小锋 赵思淇 王传凯 丁力 陈树耿 王莹莹 王建晖 贾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13-819,共7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面对不同图案时的反应策略和影响心理旋转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方法 2018年5月至10月,15例脑卒中患者和15例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受试者接受基于标准软件程序的心理旋转试验,视觉刺激包括手背、手心、汉字...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面对不同图案时的反应策略和影响心理旋转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方法 2018年5月至10月,15例脑卒中患者和15例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受试者接受基于标准软件程序的心理旋转试验,视觉刺激包括手背、手心、汉字和字母4种图案,记录反应时和正确率。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定所有受试者,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脑卒中患者。结果在手背、手心和字母测试中,脑卒中患者的正确率低于健康对照(F> 7.027, P <0.05)。在所有测试中,脑卒中患者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健康对照(F> 14.827, P <0.001);在手背和手心测试中,反应时随旋转角度的主效应非常高度显著(F> 7.747, P <0.001),0°时最短。所有受试者的MoCA评分与反应时呈负相关(r <-0.375, P <0.05),脑卒中患者FMA-UE评分与除字母测试之外的反应时呈负相关(r <-0.581, P <0.05)。结论不同的刺激图案可影响心理旋转试验的处理策略和结果。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表象能力较健康人有所减弱,但基本模式相对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心理旋转试验 运动表象 视觉刺激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动行为模式训练影响运动表象效果的眼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祎明 张忠秋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8-342,共5页
从眼动与表象的关系出发,运用试验和访谈的方法,探究运动情境中表象与眼动的关系,构建运动表象效果最佳时的眼动行为模式,并考察眼动行为训练对运动表象效果的影响。试验1,比较不同运动表象效果的眼动行为模式,构建运动表象效果最佳时... 从眼动与表象的关系出发,运用试验和访谈的方法,探究运动情境中表象与眼动的关系,构建运动表象效果最佳时的眼动行为模式,并考察眼动行为训练对运动表象效果的影响。试验1,比较不同运动表象效果的眼动行为模式,构建运动表象效果最佳时的眼动行为模式;试验2,将最佳眼动行为模式应用于表象训练,考察眼动行为训练对运动表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眼动行为模式"可作为新的表象训练的方法和表象效果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 运动表象 表象清晰度 跳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运动表象训练对老年人肌肉和大脑的积极效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君梅 岳光辉 姚家新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67,共9页
探讨了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运动表象训练(MIT)对于老年人肌肉力量的作用及其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性改变。将27名健康老年人(年龄为75±7.9岁,其中8名女性)随机分为3组: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运动表象训练组(MIT组),传统力量训练组(CST组)... 探讨了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运动表象训练(MIT)对于老年人肌肉力量的作用及其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性改变。将27名健康老年人(年龄为75±7.9岁,其中8名女性)随机分为3组: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运动表象训练组(MIT组),传统力量训练组(CST组),以及无训练的对照组(CTL组)。整个训练持续12周(5个单元/周)。在训练前、后对所有研究参与者的右肘屈曲肌肉力量、表面肌电图(EMG)、运动相关的皮质电位(MRCP)、脑电频率谱都进行了测量。训练结束后,CST组的力量出现了最大的增长(17.6%,P<0.001),MIT组的肌肉力量也出现了显著性增加(13.8%,P<0.001),而且2组的力量增长无显著性差异。CTL组的肌肉力量无显著性改变。然而,训练结束后只有MIT组在MRCP数值上出现了显著性增加(28.6%,P<0.001);CST组尽管力量增加最大,但MRCP却无显著性增加(9.9%,P>0.05),CTL组的改变最小(4.9%,P>0.05)。研究结果表明,运动表象训练结合低强度身体训练对老年人力量增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大脑皮层运动控制中心的训练可以增强到目标肌肉的下行指令,进而引起老年人肌肉力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身体训练 运动表象训练 老年人 中枢神经系统 积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表象训练时不同大脑活动强度对老年人肌肉力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君梅 岳光辉 姚家新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2-496,共5页
探讨运动表象时训练不同大脑活动强度对老年人肌肉力量增长的效应。将26名健康老年人(平均年龄:74±8.3,7名女性)随机分为3组:低强度身体训练(30%最大自主收缩)结合高强度大脑活动组(HME组),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低强度大脑活动组(LME... 探讨运动表象时训练不同大脑活动强度对老年人肌肉力量增长的效应。将26名健康老年人(平均年龄:74±8.3,7名女性)随机分为3组:低强度身体训练(30%最大自主收缩)结合高强度大脑活动组(HME组),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低强度大脑活动组(LME组),无训练控制组(CTL组),整个训练持续12周(10 min/天,5天/周)。在训练前后分别测试研究参与者右肘屈肌的肌肉力量、表面肌电图(EMG)以及运动相关的皮层电位(MRCP)。训练结束后,HME组的力量显著性增加(13.8%,P=0.002),而LME组的肌肉力量只增长5.0%(P=0.045),控制组的肌肉力量没有显著性改变;只有HME组的MRCP出现显著性增加(28.6%,P<0.005),但LME组(-2.9%,P=0.803)和CTL组(4.9%,P=0.539)均无显著性改变。因此,研究者认为与肌肉最大自主收缩相关的大脑活动强度在老年人肌肉力量的增长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表象 肌肉力量 最大自主收缩(MVC) 运动相关皮层电位(MR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表象训练改善老年人执行功能和运动功能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8
17
作者 元晓霞 钟晓珂 +1 位作者 杨源 蒋长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1-667,共7页
目的分析运动表象训练对老年人运动功能和执行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s、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正式发表的关于运动表象训练影响老年人运动和执行功能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1980至2020年。对运动表象... 目的分析运动表象训练对老年人运动功能和执行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s、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正式发表的关于运动表象训练影响老年人运动和执行功能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1980至2020年。对运动表象训练的实施方案、运用于老年人的康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综述。结果纳入12篇文献。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运动表象训练通常与实际运动训练相结合,干预周期大多集中在4~12周,训练频率为每周2~3次、每次15~60 min。运动表象训练能够提升老年人抑制控制问题能力,增强工作记忆,提高认知灵活性。运动表象训练也能够延长老年人站立平衡时间,改善姿势控制,预防跌倒并加强肌肉力量。结论运动表象训练是延缓老年人身体功能衰退、改善其执行功能的有效方法。根据老年人特点规范干预手段、构建合理有效的运动表象训练方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运动表象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表象训练 老年人 运动功能 执行功能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运动表象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2
18
作者 贾凡 赵莹 +3 位作者 王钊 陈杰 鲁思涵 张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6-520,共5页
目的探讨分级运动表象(GMI)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康复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5例,随机分为常规组、GMI组和联合组,每... 目的探讨分级运动表象(GMI)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康复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5例,随机分为常规组、GMI组和联合组,每组15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GMI组增加GMI,联合组增加GMI和rTMS,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中国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HK)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FMA-UE、ARAT、MBI评分及FTHUE-HK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9.681,P<0.001),联合组最优(F>13.241,P<0.001)。结论GMI联合rTMS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运动功能 经颅磁刺激 分级运动表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表象训练在普通高校网球选项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12-113,116,共3页
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和教学实验法,通过教学实验验证了网球教学中运用运动表象训练较技术动作的一般领会来讲,其更能有助于迅速地掌握网球技术动作,也反映了把运动表象训练与身体实际操作练习相结合的练习方法比... 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和教学实验法,通过教学实验验证了网球教学中运用运动表象训练较技术动作的一般领会来讲,其更能有助于迅速地掌握网球技术动作,也反映了把运动表象训练与身体实际操作练习相结合的练习方法比只进行单一的身体练习收效更大,此外运动表象训练在网球选项课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学生的能力作用,变单一教学信息为多向教学交流,调动了学生大脑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校 运动表象 网球 反馈 技术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表象训练在初三跨栏步教学中的运用
20
作者 曹明德 张家骅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17-20,共4页
一、问题的提出跨栏跑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项目之一。传统的教学法主要采用“模仿练习法”,它注重学生外部运动形式的表现,忽视了学生内部运动发展的过程。实践证明,这种教学的效果往往事倍功半。“运动表象训练”是国内外新近发展起来的... 一、问题的提出跨栏跑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项目之一。传统的教学法主要采用“模仿练习法”,它注重学生外部运动形式的表现,忽视了学生内部运动发展的过程。实践证明,这种教学的效果往往事倍功半。“运动表象训练”是国内外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体育教学训练方法。它是练习者有意识、有计划、系统地在脑中再现自身视动结合所形成的某一具体动作在空间、时间、力量方面的整个动作形象,引起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表象训练 跨栏步 运动技能 中学体育教学 动作练习 训练方法 跨栏跑 教学法 教学手段 内在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