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提高小鼠运动表现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颜惠敏 吕欣晨 +2 位作者 宋雯燕 陆文伟 王鸿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4,共8页
姜黄素是一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具备多重生理活性且有提高运动表现的功效。该研究对雄性ICR小鼠进行6周姜黄素干预以及2周的游泳训练,旨在探究姜黄素对小鼠运动表现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结果表明,姜黄素显著提高了小鼠的运动耐力以及抗... 姜黄素是一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具备多重生理活性且有提高运动表现的功效。该研究对雄性ICR小鼠进行6周姜黄素干预以及2周的游泳训练,旨在探究姜黄素对小鼠运动表现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结果表明,姜黄素显著提高了小鼠的运动耐力以及抗疲劳能力,并且改善了小鼠血清和肌肉代谢,增加了糖原储备。此外,姜黄素还能改善肠道菌群,提高肠道内短链脂肪酸和脂肪酸酰胺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Bacteroides xylanisolvens和Parabacteroides goldsteinii的相对丰度以及肠道内短链脂肪酸和脂肪酸酰胺含量与小鼠运动表现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该研究揭示了姜黄素可能通过改善血清肌肉代谢、提高糖原储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等途径,提高小鼠的运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运动表现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限制下补充特定营养素对小鼠运动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家奇 王鹏 +4 位作者 李韦昉 饶昕 周敏 糜漫天 秦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4-673,共10页
目的研制一种在能量限制条件下能有效提升运动表现的复合营养制剂,并对其作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方法24只雄性C57BL/6J小鼠(体质量23~26 g,8周龄)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ON)、能量限制组(CR)、能量限制+基础营养素组(CRN1)以及能... 目的研制一种在能量限制条件下能有效提升运动表现的复合营养制剂,并对其作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方法24只雄性C57BL/6J小鼠(体质量23~26 g,8周龄)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ON)、能量限制组(CR)、能量限制+基础营养素组(CRN1)以及能量限制+复合营养素组(CRN2)。所有组进行每周5 d的中等强度跑步训练,每周测量前肢握力,21 d后进行力竭和力竭后运动距离测试以评估运动表现。检测血液生化指标、骨骼肌和肝脏氧化还原生物标志物水平以及组织病理情况。结果干预21 d后,与CON组相比,CR组和CRN1组小鼠跑步力竭距离分别延长278%和289%(P<0.05),血糖、肌肉质量、皮下脂肪和附睾脂肪质量均有所下降(P<0.05);相较于CON组,CRN1组和CRN2组腓肠肌糖原含量显著上升;CRN2组力竭后的运动距离比CON组和CRN1组分别增加52%和36%(P<0.05),前肢握力较其他各组分别提高9%、17%和15%(P<0.05),棕色脂肪质量比CON组和CRN1组显著增加(P<0.05),血糖比CRN1组显著上升(P<0.05),血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比CON组和CR组都显著减少(P<0.05),腓肠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较CON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能量限制下补充复合营养制剂可以提升小鼠的运动表现,包括促进力竭运动后的疲劳恢复、提高前肢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限制 维生素 矿物质 复合营养素 运动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吐鲁番麻蜥运动表现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吴瑞辰 王梓怡 杨艺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97,130,共6页
以吐鲁番麻蜥(Eremias roborowskii)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温度处理,探讨温度对其运动表现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吐鲁番麻蜥的体温和泄殖腔温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且两者均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运动表现方面,与常温组相比... 以吐鲁番麻蜥(Eremias roborowskii)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温度处理,探讨温度对其运动表现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吐鲁番麻蜥的体温和泄殖腔温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且两者均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运动表现方面,与常温组相比,温度升高使麻蜥的最大冲刺速度显著增大,持续运动距离也有增大趋势,而停顿次数呈现显著降低趋势,高温组运动表现相对更活跃,且环境温度与最大冲刺速度呈显著正相关性。此外,高温能引起吐鲁番麻蜥的氧化应激,导致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过氧化氢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下降趋势。吐鲁番麻蜥具备一定的适应短期变暖的能力,但全球变暖可能导致极端高温天气的频率和强度增加,温度过高可能导致热应激程度增大,氧化损伤加剧,进而影响其生存。研究有助于理解吐鲁番麻蜥对气候变化的适应策略,也是对极端荒漠动物生理生态研究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麻蜥 温度 运动表现 氧化应激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表现分析与“三大球”竞训融合:国际经验及应用前瞻
4
作者 胡海旭 吴超 张立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6,共13页
运动表现分析作为体育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有望成为推动“三大球”竞训融合的新兴方法与关键技术。运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总结国内外“三大球”运动表现分析的研究脉络与核心范式,解析国内外运动表现分析的焦点议题及演进特征。研究发... 运动表现分析作为体育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有望成为推动“三大球”竞训融合的新兴方法与关键技术。运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总结国内外“三大球”运动表现分析的研究脉络与核心范式,解析国内外运动表现分析的焦点议题及演进特征。研究发现,国内在运动表现分析的研究议题相对单薄,且主要聚焦于足球项目。国外的运动表现分析相关研究已成体系,涵盖比赛表现分析与决策支持、体能与整体表现分析、个体与团队互动分析、专项训练设计与优化、技术创新与未来发展等五大核心议题。当前的运动表现分析呈现出从人工记录到多源传感数据采集转变、从单一指标分析到系统交互研究拓展、从过程描述到结果预测演进的技术革新趋势,同时伴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实践导向的日益突出。研究建议,我国“三大球”应创造性地吸收并转化国际运动表现分析的前沿成果,结合本土实际需求,系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结构化运动表现分析体系。在此基础上,创新构建从表现分析到训练设计的逆向反馈系统,将多维运动表现数据精准反馈至日常训练任务与方案优化中,实现基于数据驱动与智能算法支持的竞训融合数智化转型,为“三大球”振兴提供科技赋能与系统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球”振兴 运动表现分析 竞赛与训练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练员——运动员亲密关系与运动表现:基于倒U型关系的解释
5
作者 戴治东 郑天晨 李荣芝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0-479,共10页
为助益教练员的执教实践,揭示教练员—运动员亲密关系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教练员—运动员亲密关系量表、旺盛力量表、运动表现量表和成长需求强度量表对476名运动员[(17.04±2.31)岁,男生316人,女生160人]进行实证分析... 为助益教练员的执教实践,揭示教练员—运动员亲密关系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教练员—运动员亲密关系量表、旺盛力量表、运动表现量表和成长需求强度量表对476名运动员[(17.04±2.31)岁,男生316人,女生160人]进行实证分析。教练员—运动员亲密关系与运动员的旺盛力、运动表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教练员与运动员保持中等偏上的亲密度,更有助于提升运动员的旺盛力和运动表现;旺盛力显著正向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同时还能在教练员—运动员亲密关系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成长需求强度显著调节教练员—运动员亲密关系与旺盛力、运动表现之间的倒U型关系。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应积极建构与运动员之间的亲密关系,但亦需把握亲密关系中的“度”,双方过于亲密对运动员的旺盛力和运动表现不利,且亲密关系的“度”需因人、因时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练员 运动 亲密关系 旺盛力 运动表现 成长需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对运动表现的提升作用
6
作者 刘诚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1-791,共1页
下肢肌肉群约占据全身肌肉的70%,下肢力量训练对运动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强大的下肢力量能够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好地发挥技术水平,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由冯华、张辉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膝关节运动损伤与下肢力线不良》,详... 下肢肌肉群约占据全身肌肉的70%,下肢力量训练对运动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强大的下肢力量能够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好地发挥技术水平,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由冯华、张辉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膝关节运动损伤与下肢力线不良》,详细阐述了下肢力线不良对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影响。当下肢力线处于不良状态时,髋、膝、踝关节等会出现轴线偏离中心现象,导致关节受力不均,增加膝关节的磨损风险,从而引发疼痛、关节炎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力量训练 运动表现 膝关节运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膝关节损伤后运动表现及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高思垚 周倩雯 +2 位作者 梁计陵 唐嘉岭 陈志斌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5-502,共8页
目的:梳理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在改善膝关节损伤后运动恢复和运动表现方面的应用,探讨其通过调控神经可塑性改善膝关节损伤的作用机制,剖析现有不足并提出展望,以期为后续tDCS临床应用及科学... 目的:梳理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在改善膝关节损伤后运动恢复和运动表现方面的应用,探讨其通过调控神经可塑性改善膝关节损伤的作用机制,剖析现有不足并提出展望,以期为后续tDCS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以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筛选t DCS与膝关节损伤的相关研究,并对现有文献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通过刺激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M1)、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等与运动相关的大脑皮层区域,tDCS在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运动控制、优化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以及预防二次损伤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和潜在优势;2)tDCS能够增强前额叶和感觉运动皮层的神经元兴奋性,促进神经递质释放,调控神经可塑性,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及炎症症状,缓解不良情绪;3)tDCS的个体化差异、最优刺激方案的选择以及家庭t DCS应用的安全性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结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t DCS有望成为膝关节损伤患者个性化、科学化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验证tD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索其与其他康复技术的结合应用,以形成多模式、多靶点的综合治疗体系,提高膝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膝关节损伤 运动表现 神经可塑性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训练对运动员运动表现相关指标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善杰 刘冰杰 +1 位作者 李改 李恩荆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8-376,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正念训练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献,收集建库至2022年10月有关正念训练对运动员运动表现相关指标影响的实验研究,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0手册评估文... 目的:系统评价正念训练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献,收集建库至2022年10月有关正念训练对运动员运动表现相关指标影响的实验研究,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0手册评估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标准化均数差(SMD)和95%置信区间(CI)为主要效应指标。结果:共纳入17项随机对照试验,647名健康运动员。Meta分析结果显示,正念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运动员的正念水平(95%CI:0.35~0.94,P<0.001),干预效果达到中等效应量(SMD=0.65);积极心理状态(SMD=1.14,95%CI:0.50~1.78,P<0.001)、消极心理状态(SMD=-1.25,95%CI:-2.08~-0.43,P<0.01)、生理指标(SMD=-1.85,95%CI:-3.10~0.60,P<0.01)、精细化动作技能的成绩(SMD=1.98,95%CI:1.21~2.75,P<0.001)均达到了大效应量。亚组分析结果显示,≥10次的训练对正念(SMD=0.40)、积极心理(SMD=1.16)、生理(SMD=-2.74)和运动成绩(SMD=1.64)的改善效益最大化(均P<0.05)。结论:正念训练对运动员运动表现相关指标的影响显著,且10次及以上的干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训练 运动 运动表现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感受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发生机制与潜在路径 被引量:3
9
作者 曾仁杰 周珂 +1 位作者 姒刚彦 魏高峡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7,共7页
内感受是个体感知和体验身体内部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通过内感受感知和解读身体内部的信号,调节和控制运动行为。本研究对内感受的发生机制及其在运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系统性综述。结果显示,内感受的产生主要涉及椎板I的外侧... 内感受是个体感知和体验身体内部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通过内感受感知和解读身体内部的信号,调节和控制运动行为。本研究对内感受的发生机制及其在运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系统性综述。结果显示,内感受的产生主要涉及椎板I的外侧脊髓—丘脑—皮质通路传递以及前、后岛叶的加工,其对个体运动表现的影响主要包括4个路径,即运动感知、运动决策、运动预测和运动自我调节。当前内感受影响运动表现的神经机制仍需深入探讨,且实证研究尚存不足,内感受的测量方法也存在争议。未来可结合神经影像技术,更深入地探讨内感受影响运动表现的神经机制,同时整合其他运动控制机制,更全面地理解内感受在运动行为控制中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内感受对有氧/无氧、团队/个人运动表现产生的不同影响,阐明内感受各维度与运动表现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感受 运动表现 岛叶 自我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合成的短链脂肪酸对运动表现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孔健达 徐欣然 +1 位作者 陈世娟 朱磊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8,共8页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是由肠道菌群通过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等。这些SCFAs调控人体多种生理功能,如调节免疫、代谢和神经系统功能等,被认为是影响宿主健康的关键因素,SCFAs有助于促进乳酸代...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是由肠道菌群通过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等。这些SCFAs调控人体多种生理功能,如调节免疫、代谢和神经系统功能等,被认为是影响宿主健康的关键因素,SCFAs有助于促进乳酸代谢、增加糖原储存和改善肠道屏障,进而提升运动能力和表现。然而,不同种类的SCFAs在作用机制和效应上存在差异。本综述探讨了肠道菌群合成的SCFAs如何影响运动表现及其作用机制,为肠道菌群来源的SCFAs用于改善运动表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膳食纤维 运动表现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婧怡 高奉 +4 位作者 钱驿 赵盈绮 贺忱 果森 周敬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4-822,共9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旋转稳定性对主观结局、运动表现、心理状态及重返运动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对2015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行ACLR术的患者进行集中随访,根据最后一...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旋转稳定性对主观结局、运动表现、心理状态及重返运动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对2015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行ACLR术的患者进行集中随访,根据最后一次随访中术侧膝关节轴移试验(PST)结果进行分组。最终纳入66例参与随访并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其中32例表现为PST阴性,组成稳定组;34例表现为PST阳性,组成不稳定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主观功能评分以及重返运动表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运动表现方面,单脚跳(P=0.028)、三连跳(P=0.024)和交叉跳(P=0.044)肢体对称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稳定组的前交叉韧带伤后重返运动心理评分[(70.44±22.82)分]显著高于不稳定组[(53.44±21.74)分](P=0.003)。稳定组健侧与患侧的KT-2000测试差值[(0.53±1.02)mm]显著小于不稳定组[(2.06±2.31)mm](P=0.001)。而Lysholm、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估表、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Tegner和Marx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稳定组重返运动率为43.8%,其中达到安全重返标准的患者占14.3%,占所有患者的比例为6.3%;而不稳定组重返运动率为35.3%,其中达到安全重返标准的患者占8.3%,占所有患者的比例为2.9%。两组60°/s等速肌力、患侧伸屈肌最大肌力比值、Y平衡测试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CLR术后膝关节旋转不稳定会造成较差的单脚跳、三连跳及交叉跳的运动表现,更低的心理准备和更多的膝关节前后向松弛。在ACLR中短期随访中,无论膝关节旋转稳定性如何,重返运动率仍然较低,大部分人未达到安全重返运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不稳定 前交叉韧带重建 运动表现 重返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橙皮苷对身体特征和运动表现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志伟 唐骜 +1 位作者 陈俊 卢晓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400-408,共9页
橙皮苷是一种主要存在于柑橘类水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可预防和改善氧化应激、炎症和脂质积累等健康问题。近些年来,橙皮苷在运动领域的作用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表明,补充橙皮苷具有改善身体特征和运动表现的... 橙皮苷是一种主要存在于柑橘类水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可预防和改善氧化应激、炎症和脂质积累等健康问题。近些年来,橙皮苷在运动领域的作用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表明,补充橙皮苷具有改善身体特征和运动表现的潜在益处,但国内尚未有对其应用效果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梳理前期研究发现,补充橙皮苷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体脂、增加肌肉量和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有氧、无氧能力和肌肉力量。橙皮苷主要通过激活或抑制部分信号通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以及提高线粒体生物发生,从而对机体产生积极影响。但目前相关研究仍然较少,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及针对不同人群、剂量、周期、训练方法等需继续探索,以期制定个性化、科学化的橙皮苷补充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身体特征 运动表现 运动营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肌肉结构评估:肌骨超声成像技术在运动表现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文静 张立萍 +3 位作者 许贻林 徐恺 路恒 王然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4-86,F0003,共14页
肌肉结构是影响运动表现的关键因素。肌骨超声成像(musculoskeletal ultrasonography,MSKUS)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手段,凭借其便携性、易操作、无辐射及成本效益等显著优势,已成为评估肌肉结构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研... 肌肉结构是影响运动表现的关键因素。肌骨超声成像(musculoskeletal ultrasonography,MSKUS)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手段,凭借其便携性、易操作、无辐射及成本效益等显著优势,已成为评估肌肉结构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研究发现:1)MSKUS技术可测量的关键肌肉结构指标包括肌束长度、羽状角、肌肉横截面积和肌肉厚度,这些指标通过直接影响肌肉的收缩机制、力量传递效率和力量生成能力,进而对肌肉力量与爆发力等体能素质产生影响。具体而言,肌束长度决定了肌肉的收缩范围,羽状角影响力量传递的效率,而肌肉横截面积和厚度与肌肉的力量生成能力直接相关。2)不同运动项目对肌肉结构有特定的适应性要求。短跑运动员通常具有较长的肌束长度和较大的肌肉横截面积,以优化其爆发力;长跑运动员则表现出较大的羽状角和较小的横截面积,以适应耐力要求;力量型运动员则拥有较大的肌肉横截面积和较短的肌束长度,以提升力量的生成和传递效率。上述肌肉结构特征为运动员的选材和个性化训练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3)在运动损伤领域,定期监测肌束长度和肌肉横截面积的变化可有效评估运动员的肌肉功能状态,帮助识别潜在的高风险个体,并为伤后康复及重返赛场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基于肌肉的适应性和可塑性特征,抗阻训练、增强式训练、弹振式训练和拉伸训练等方法通过各自独特的机制,能够促进肌肉结构和功能的多样化适应,从而实现肌肉力量增强、爆发力提升以及柔韧和敏捷性改善等不同的训练目标。鉴于MSKUS技术在体能素质、专项运动表现、运动损伤预防与恢复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建议将其作为运动表现分析和运动员潜力评估的重要工具,纳入现有的运动表现评估和训练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超声成像 肌肉结构 肌肉功能 运动表现 运动损伤 抗阻训练 训练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时机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运动表现与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
14
作者 王翔一 孙婧怡 +10 位作者 贺忱 钱驿 果森 张霄瀚 胥皞 刘壮 巩亚伟 李磊 刘铭泽 高奉 周敬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7-804,共8页
目的通过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2年以上的患者进行临床评估、本体感觉和运动表现的测试,评估ACL重建手术时机对运动表现与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行ACL重建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 目的通过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2年以上的患者进行临床评估、本体感觉和运动表现的测试,评估ACL重建手术时机对运动表现与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行ACL重建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集中随访,收集患者术后资料。最终纳入56例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早期手术组(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3周)28例,延迟手术组(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3周)28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评估结果、本体感觉以及运动表现。结果早期手术组ACL-伤后重返运动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延迟手术组[(68.68±22.04)分比(55.82±24.87)分,P=0.045]。膝关节活动度,轴移试验阳性率以及Tegner、Marx、Lysholm、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虽然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早期手术组屈膝和伸膝受影响的比例有小于延迟手术组的趋势。运动表现(等速肌力测试、Y平衡测试、单腿跳测试)和本体感觉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行ACL重建术比延迟重建的患者有更好的心理、情绪及重返运动的信心,加速患者术后功能的康复。行ACL重建手术的时机对患者术后短期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功能、运动表现能力和本体感觉的恢复没有显著影响,建议早期重建ACL,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手术时机 运动表现 本体感觉 心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对主观功能和运动表现的影响
15
作者 刘铭泽 张霄瀚 +10 位作者 李磊 孙婧怡 钱驿 贺忱 果森 胥皞 巩亚伟 刘壮 王翔一 高奉 周敬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5-813,共9页
目的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对膝关节主观功能和运动表现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并且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53例,术后随访时间至少2年。使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 目的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对膝关节主观功能和运动表现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并且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53例,术后随访时间至少2年。使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患者双侧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进行评估,根据角速度为60°/s时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峰值力矩肢体对称指数(LSI)是否达到85%为分组依据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A组(患者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峰值力矩LSI≥85%)26例,B组(患者股四头肌或腘绳肌峰值力矩LSI<85%)27例。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主观功能和运动表现。结果膝关节主观功能方面:A、B两组患者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88.76±9.93)分比(81.08±12.57)分,P=0.017]和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86.27±8.96)分比(80.22±11.31)分,P=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Lysholm[95.0(79.8,100.00)分比86.00(66.00,100.00)分,P=0.238]、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重返运动量表评分[(66.08±22.25)分比(61.12±23.53)分,P=0.434]、Marx[6.00(4.75,7.00)分比6.00(4.00,7.00)分,P=0.805]和Tegner[8.00(4.00,12.00)分比4.00(2.00,12.00)分,P=0.5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运动表现方面:A、B两组患者单脚三级跳LSI(0.92±0.13比0.81±0.18,P=0.016)和单脚交叉跳LSI(0.96±0.12比0.84±0.22,P=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单脚跳LSI(0.90±0.18比0.79±0.25,P=0.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本体感觉差异[30°:8.83±4.66比10.73±4.63,P=0.143;45°:6.94±3.82比7.66±3.93,P=0.504;60°:4.10(3.20,4.72)比3.90(2.30,5.20),P=0.493]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Y平衡测试[前向LSI:0.98(0.84,1.02)比0.94(0.86,0.98),P=0.328;后外侧向LSI:1.00±0.08比0.97±0.07,P=0.249;后内侧向LSI:1.00(0.97,1.03)比0.96(0.93,1.03),P=0.1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对称性良好的患者相比于对称性不佳的患者具有更好的膝关节主观功能和运动表现,主要体现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单脚三级跳和单脚交叉跳4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等速肌力 主观功能 运动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婴儿运动表现测试的脑瘫患儿早期运动表现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申亚丽 屈福祥 +5 位作者 王成举 吴至凤 程旺 杨秋霞 胡楠 张雨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521,共7页
目的 通过分析脑瘫患儿在2~4月龄时的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est of infant motor performance, TIMP)结果,探讨脑瘫患儿的早期运动表现特点。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纳入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早产... 目的 通过分析脑瘫患儿在2~4月龄时的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est of infant motor performance, TIMP)结果,探讨脑瘫患儿的早期运动表现特点。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纳入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早产高危儿随访门诊就诊、1岁后确诊为脑瘫的患儿17例,收集其2~4月龄的TIMP评估结果;以相同月龄的TIMP中国常模样本作为对照,计算Z值;比较两组之间TIMP总分、7个体位分组得分以及42个项目得分的差异。结果 脑瘫患儿2~4月龄的TIMP总分Z值为(-0.95±1.11),显著低于常模对照组得分(P<0.01)。体位分组中坐位、侧方位、翻身、立位项目得分Z值分别为(-0.89±0.88)、(-1.17±0.66)、(-0.43±0.79)及(-0.63±0.77),均显著低于常模对照组得分(P<0.05),尤其以坐位、侧方位、立位项得分差异最为显著(P<0.01),而观察项目、仰卧位、俯卧位与正常同龄婴儿无显著差异。42个项目得分中,脑瘫患儿有17项评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以第15项(坐位头控)、第16项(颈后肌群活动)、第26项(上肢防御)、第32项(拉坐)、第33项(侧卧位牵拉上肢转为侧坐)、第34项(侧卧位髋关节外展)、第40项(站立)的得分差异最为显著。结论 脑瘫高危儿随访中尤其需要关注坐位、侧方位以及立位项的运动表现,这可能对脑瘫的早期识别具有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运动表现测试 脑瘫 运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摄入对乙酰氨基酚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史雨轩 信泽坤 吴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2-413,共12页
对乙酰氨基酚(APAP)又名扑热息痛,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之一。研究表明,耐力项目运动员服用APAP较为常见,该药物不仅具有镇痛解热作用,同时也展现出潜在的机能增强效应。然而有调查发现,运动员在服用APAP前对其... 对乙酰氨基酚(APAP)又名扑热息痛,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之一。研究表明,耐力项目运动员服用APAP较为常见,该药物不仅具有镇痛解热作用,同时也展现出潜在的机能增强效应。然而有调查发现,运动员在服用APAP前对其预期用途或副作用并没有充分的了解,甚至因为过度追求疗效导致过量摄入从而损害健康。因此,本文就急性摄入APAP对运动表现影响的研究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结果发现,APAP对耐力、短跑和抗阻运动表现均有影响:1)运动前摄入APAP对高温下耐力运动表现具有一定的益处,这可能是由APAP的解热作用介导的;2)机体在运动性疲劳状态下摄入APAP可以改善单次短跑成绩;3)摄入APAP有助于减轻最大用力收缩运动时肌肉力量的下降;4)运动前30至60分钟摄入1500毫克的APAP对提高运动表现具有积极影响;5)过量摄入APAP会导致肝中毒。尽管APAP可能通过降低机体的核心温度、减少疼痛传递和提高神经肌肉募集水平对运动表现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建议运动员在没有明确适应症的情况下谨慎使用APAP,因为在提高成绩方面,其潜在的不利影响可能超过了有限的优势。此外,虽然摄入APAP可以短期缓解疼痛,但在长期治疗或根治时,应考虑副作用更小的其他方法。同时,APAP对运动表现影响的相关作用机制有待深入挖掘,其摄入剂量、摄入时间,以及在女性和精英运动员中的应用效果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解热镇痛 耐力运动 运动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表现的双人上肢交互辅助策略设计
18
作者 张忆晨 费思先 +2 位作者 孙青 李璇璇 郭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32-1240,共9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运动表现的自适应运动辅助策略,以平衡双人上肢康复训练中由于患者运动能力不同导致的运动强度差异。方法设计一种适用于双人康复训练的竞争性交互任务系统。引入两个运动学评价指标,采用模糊逻辑综合评价患者运动表现...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运动表现的自适应运动辅助策略,以平衡双人上肢康复训练中由于患者运动能力不同导致的运动强度差异。方法设计一种适用于双人康复训练的竞争性交互任务系统。引入两个运动学评价指标,采用模糊逻辑综合评价患者运动表现;构建自适应控制系统框架,通过基于差异度的自适应步长分段函数,实现机器人辅助水平的动态调整。不定向招募4名健康人进行测试。结果所提出的策略能够根据受试者运动表现自适应改变辅助程度,实现受试者运动能力差异的平衡,使交互双方处于相似的竞争水平。结论基于运动表现的自适应运动辅助策略,构建了自适应控制系统框架,能有效平衡不同运动能力受试者之间的技能水平,避免双人交互训练过程中运动强度不平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康复 运动表现 辅助策略 模糊逻辑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主要提取物对机体运动表现的影响及潜在机制
19
作者 杨威 姬红慎 +2 位作者 廖俊辉 赵少聪 孙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19-428,共10页
辣椒主要提取物是一系列辣椒素类和辣椒素酯类物质的总称,了解其对运动表现的影响能够为该物质在运动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对近二十年辣椒主要提取物与运动表现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综述,结果显示:辣椒主要提取物能够提升机体... 辣椒主要提取物是一系列辣椒素类和辣椒素酯类物质的总称,了解其对运动表现的影响能够为该物质在运动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对近二十年辣椒主要提取物与运动表现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综述,结果显示:辣椒主要提取物能够提升机体的有氧耐力、无氧、肌肉力量和高强度间歇等运动表现,其中肌肉爆发力、最大力量、无氧等短时间高强度运动表现提升的机制与辣椒主要提取物导致的肌浆网Ca^(2+)离子浓度和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释放增加有关,有氧耐力、肌肉耐力、高强度间歇运动等长时间次高强度运动表现提升的机制与辣椒主要提取物产生的抗氧化、抗炎、镇痛、扩血管、增加脂肪供能水平等作用有关。辣椒主要提取物与运动表现未来的研究需要聚焦更多运动类型和受试群体、特殊环境、慢性干预、剂-效关系、机制确认、辣椒素酯类物质的应用等方面。综上,辣椒主要提取物能够提升机体的运动表现,其在运动领域可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主要提取物 辣椒素 辣椒素酯 运动表现 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水浸泡和全身冷冻疗法对女子足球运动员下肢肌氧含量及运动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男 檀志宗 任雪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1,共7页
目的:探讨冷水浸泡(Cold Water Immersion, CWI)、全身冷冻疗法(Whole body cryotherapy, WBC)对青年女子足球运动员肌氧含量、主客观疲劳感受和运动表现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交叉对照设计。12名青年女子足球运动员在专项大负荷训练课... 目的:探讨冷水浸泡(Cold Water Immersion, CWI)、全身冷冻疗法(Whole body cryotherapy, WBC)对青年女子足球运动员肌氧含量、主客观疲劳感受和运动表现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交叉对照设计。12名青年女子足球运动员在专项大负荷训练课后,隔周分别完成CWI、WBC和安静对照(CON)3种不同恢复干预。比较运动员下肢肌氧饱和度(Muscle Oxygen Saturation, SmO2)、主观疲劳程度(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主观疼痛程度、肌肉压痛阈、反向垂直纵跳(Contermovement Jump, CMJ)、最大自主等长肌力(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 MVIC)和30 m冲刺水平在运动前、运动后、干预后即刻和次日的变化。结果:(1)股四头肌SmO2,干预方法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冷水浸泡组SmO2在干预后显著低于冷冻疗法组和对照组(P<0.05)。(2)主观疲劳感,干预方法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冷水浸泡组低于冷冻疗法组(P<0.05);主观疼痛程度干预方法与时间无交互作用;肌肉压痛阈,干预方法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3)CMJ成绩,干预方法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CMJ成绩在冷水浸泡干预后出现显著下降(P<0.05);MVIC成绩,干预方法与时间无交互作用(P>0.05);30 m冲刺成绩,分组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后即刻,冷水浸泡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次日,3组没有恢复到基础水平(P<0.05)。结论:运动后短时冷水浸泡会造成优秀青年女足运动员肌氧饱和度、下肢爆发力暂时下降,而对主观疲劳恢复有一定积极作用。全身冷冻疗法对运动后短期内的下肢肌肉功能与运动表现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水浸泡 全身冷冻疗法 肌氧饱和度 主观疲劳感觉 运动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