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剧运动派”的群体构成及文化心态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顾金春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6-171,共6页
国剧运动研究难以有新突破的原因主要在于过于依赖文本的分析,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本文把国剧运动看作一种流派,从社群流派的角度对"国剧运动派"的成员构成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国剧运动派"内部两种不同的文化心态,... 国剧运动研究难以有新突破的原因主要在于过于依赖文本的分析,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本文把国剧运动看作一种流派,从社群流派的角度对"国剧运动派"的成员构成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国剧运动派"内部两种不同的文化心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两种心态的形成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剧运动派 群体构成 文化心态 戏剧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建构英国的本土“神话”--“运动派”文学评述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44-46,共3页
英国文学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传统,它为众多闻名世界的文学大师的成长提供了丰饶的土壤。然而,传统的长期积淀在产生一种巨大的凝聚力的同时,也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吸引着文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趋向它,使得他们眼睛向内,闭关自守,久而... 英国文学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传统,它为众多闻名世界的文学大师的成长提供了丰饶的土壤。然而,传统的长期积淀在产生一种巨大的凝聚力的同时,也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吸引着文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趋向它,使得他们眼睛向内,闭关自守,久而久之形成了较为单一的封闭局面。20世纪初,欧美现代主义的澎湃潮水涌入英国这片孤岛,一时间曾打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派 现代主义 重新建构 英国文学传统 英国式 世纪初 文学大师 现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英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远的重农主义——美国南方“重农派”文学运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吴瑾瑾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26,共6页
美国南方"重农派"文学运动是由一群南方文人在20世纪20、30年代发起的一场充满魅力、兼有政治和社会意义的文学运动。从广义上来说,"重农派"文学运动包括"逃亡者"诗学运动、"重农派"文学运动和... 美国南方"重农派"文学运动是由一群南方文人在20世纪20、30年代发起的一场充满魅力、兼有政治和社会意义的文学运动。从广义上来说,"重农派"文学运动包括"逃亡者"诗学运动、"重农派"文学运动和"新批评"理论活动三个前后承接、互为一体的发展演变阶段。"重农派"文学运动在其本质上是一次文学运动,是对古希腊诗学传统的回归。美国南方重农主义思想是对欧洲和美国重农思想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对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具有深远影响,在美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农主义 “逃亡者” “重农”文学运动 “新批评” 南方神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虚力”构建的底层逻辑:智者派运动和西方的教化传统 被引量:1
4
作者 白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48,共7页
在美国及整体西方世界通过其舆论与意识形态机制所塑造的能力与其真实能力之间,存在重大差异。这种通过舆论与意识形态机制塑造的能力,可称之为“虚力”,以与具有真实基础的“实力”相对照。西方的这种“虚力”构建与运作的复杂机制,可... 在美国及整体西方世界通过其舆论与意识形态机制所塑造的能力与其真实能力之间,存在重大差异。这种通过舆论与意识形态机制塑造的能力,可称之为“虚力”,以与具有真实基础的“实力”相对照。西方的这种“虚力”构建与运作的复杂机制,可上溯到古希腊的智者派运动。修辞学作为智者派最重要的遗产,包含着深刻的思辨(辩证法)与同样深刻的反思辨(思维操控术)成分,它们相互纠缠着,内嵌于西方文明的深处。如果把影响人的意识进而实现思维操控比喻为一套极庞大复杂的程序,那么智者派便是这一超级程序之源代码的书写者。究其理路根本,便是利用思维中固有内在矛盾与思维盲区,对人进行意识的引导、剪裁、重塑,把对于世界的整全认识片面化、狭隘化、扭曲化,让相关群体的思维陷入某种固化的模式而不自知。若要从根本上克服思维操控术的影响,需培养对于复杂事物—复杂系统的整体、全面、多维、换位的“明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力 智者运动 修辞学 思维操控术 明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沙特阿拉伯的民间宗教政治运动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彦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76,81,共6页
世纪之交沙特阿拉伯的民间宗教政治运动是绝对主义时代现代化长足发展的逻辑结果。觉醒派运动通过合法地位实现权力分享;伊斯兰—自由主义运动超越宗教和世俗的界限而实现多元意识形态和政治力量的整合;圣战派运动以暴力手段对沙特家族... 世纪之交沙特阿拉伯的民间宗教政治运动是绝对主义时代现代化长足发展的逻辑结果。觉醒派运动通过合法地位实现权力分享;伊斯兰—自由主义运动超越宗教和世俗的界限而实现多元意识形态和政治力量的整合;圣战派运动以暴力手段对沙特家族的统治造成极大威胁。民间宗教政治运动的多元化倾向,代表着公民社会发育的初步迹象,是民主化进程不可或缺的历史条件。民间宗教政治运动的滥觞,构成促进沙特家族政治改革和推动民主化进程的社会动力。由于缺乏共同接受的明确政治纲领以及克里斯玛式的政治领袖,沙特阿拉伯的民间宗教政治运动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政治联盟。官方统治基础与民间宗教政治运动之间的力量对比尚未改变,政治天平尚不足以发生明显的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特阿拉伯 觉醒运动 伊斯兰 自由主义运动 圣战运动 现代伊斯兰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审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 被引量:3
6
作者 高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0-105,共6页
从孙中山到国民党政权,民族主义始终具有政治性。国民党政府从政治的立场提倡民族主义,而“左翼”则从政治的立场反对民族主义。国民党政府通过把民族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化来确定其政权的合法性,而“左翼”则通过批评民族主义来“解构”... 从孙中山到国民党政权,民族主义始终具有政治性。国民党政府从政治的立场提倡民族主义,而“左翼”则从政治的立场反对民族主义。国民党政府通过把民族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化来确定其政权的合法性,而“左翼”则通过批评民族主义来“解构”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30年代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不仅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反而招致广泛的批评,这并不是民族主义文学理论作为理论本身有问题,而是民族主义文学理论被国民党作为统治工具有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民族主义,我们都是持否定态度的,我们之所以否定民族主义,一是因为它反对阶级斗争理论,二是民族主义具有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性。事实上,30年代,左翼文学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批判主要就是在这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左翼”文学不提“民族文学”而只是强调“民族形式”,这里实际上涉及到很深的政治问题。我们应该把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性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这两个问题区别开来,中国现代文学民族性问题是一个文化问题,是一个文学理论问题,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则是一个文学史问题,它既有理论上的问题,也有政治上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存在着政治问题而对民族文学理论本身也予以否定。单从文学理论上来说,战国策派的民族主义文学理论并没有多少可以指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民族性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战国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谢利》看英国现状小说的“去激进化”及其价值
7
作者 金冰 王春霞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6期146-149,156,共5页
通过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谢利》深入分析"英国现状小说"与宪章派、卢德派等激进社会运动之间的关联,从而进一步探讨这种类型的小说在维多利亚中期"去激进化"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 英国现状小说 卢德运动 去激进化 《谢利》 历史价值 社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