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 被引量:84
1
作者 王策三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21,共19页
有论者主张要像新中国教育的早期建设、学习前苏联教育学那样,来开展“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同时宣称,建国以来我凰教育科学“汲取的是前苏联教育科学的糟粕——凯洛夫教育学”,它应该并已经被“抛弃”。 这是否具有充分... 有论者主张要像新中国教育的早期建设、学习前苏联教育学那样,来开展“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同时宣称,建国以来我凰教育科学“汲取的是前苏联教育科学的糟粕——凯洛夫教育学”,它应该并已经被“抛弃”。 这是否具有充分的事实和科学根据?值得认真研究。课程教学论当前面临这个现实重大课题。 这两件事情或两个“运动”不能等量齐观,不可同日而语,很难相提并论。凯洛夫教育学反映了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定性,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教育实践规范,是现代教育学发展的重要历史成果。虽然它本身有局限和缺陷并时过境迁,但具有基本合理性,至今仍有意义。“新课程理念”反映了对现代学校教育局限性的忧虑和改革设想,有一定思想启发性和积极成分。但是它矫枉过正,本质上不符合现代学校教育基本规律,且思想驳杂,含混模糊,缺乏实践操作性,不能指导课程改革。基于理论和实践品格、意义和历史命运的强烈反差,两者在中国的境遇也截然不同:建国初学习凯洛夫教育学过程中虽有缺点,但主要产生了积极正面效应;“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脱离学校教育实际,并采取“大破大立”的激烈方式,不符合教育改革特点。因而时间或短或长,代价或小或大,人们终究不会完全接受。其理论是非和对实践的消极影响需要严肃反思检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洛夫教育学 “新课程理念” 概念重建运动 现代学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技能教学与儿童青少年运动自我概念、体育学习兴趣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蔡瑞金 鲍红艳 季浏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4-110,共7页
目的:考察结构化技能教学(Structured Skills Teaching,SST)与运动自我概念(Sport Self-Concept,SSC)、体育学习兴趣(Sports Learning Interest,SLI)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3-4月,选取接受过SST培训的6区6名体育教师教授的2256名6~11... 目的:考察结构化技能教学(Structured Skills Teaching,SST)与运动自我概念(Sport Self-Concept,SSC)、体育学习兴趣(Sports Learning Interest,SLI)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3-4月,选取接受过SST培训的6区6名体育教师教授的2256名6~11年级儿童青少年为被试,调查SST实施情况和学生SSC、SLI发展现状,采用SPSS 23.0和Mplus 8.3对SLI建模。结果:(1)SST、SSC、SLI各因素之间均显著正相关(r=0.399~0.762,P<0.001),SSC包括感知灵活与协调能力(PCFC)与感知力量与心肺耐力(PCSE)一阶双因素结构;(2)SST显著预测SLI(β=0.570,P<0.001),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75.10%,解释率为61.80%;(3)SST显著预测PCFC(β=0.399,P<0.001),PCFC显著预测SLI(β=0.153,P<0.05);SST显著预测PCSE(β=0.368,P<0.001),PCSE显著预测SLI(β=0.349,P<0.001),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24.90%,SSC中介解释SLI变异的15.80%。结论:SST与儿童青少年SLI发展有关并预测SLI发展,有利于发挥体育育体、娱乐与育人功能;SST与儿童青少年SSC发展有关、SSC与SLI有关,SSC在SST与SLI之间发挥认知动力作用。建议对12岁以上学生实施自主选项上课,在课堂上增设趣味体能练习、10~15 min教学比赛活动;根据儿童青少年SSC与实际运动能力水平分层实施SST,完善“教会、勤练、常赛”体制机制,促进体育学习兴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结构化技能教学 运动自我概念 体育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理解为导向:体育与健康学科大概念的提炼与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祝芳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3,共9页
分析学科大概念的意义与内涵,比较多种学科大概念的表达范式,区分学科大概念、核心概念、一般概念、学科事实性知识,建立概念层级图以把握大概念的内涵属性、明确提炼大概念的一般路径。针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本质与内容特点,重点围绕“... 分析学科大概念的意义与内涵,比较多种学科大概念的表达范式,区分学科大概念、核心概念、一般概念、学科事实性知识,建立概念层级图以把握大概念的内涵属性、明确提炼大概念的一般路径。针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本质与内容特点,重点围绕“健康教育”“运动技能”两大课程内容进行大概念分析,提出运动技能大概念的提炼模型:学科事实性知识与技能指向技战术内容;一般概念指向技战术特征与策略;核心概念指向技战术价值与原理;大概念指向运动项目本质思想论方法论。同时结合篮球、体操案例进行模型的应用阐述,强调以理解为导向实现“少而精”统领“多而杂”,以期对改进教学现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 学科大概念 运动技能大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万能运动参数的弧齿锥齿轮建模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唐祎 何玉辉 唐进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40,共8页
考虑到安装误差、机床空间几何误差等因素,以弧齿锥齿轮刀具几何参数、齿坯参数、机床加工参数为输入参数,将齿面误差作为检测目标,使用MATLAB编程求解齿面参数化方程,采用Newton迭代法进行齿面参数化,并在CATIA中构造光滑齿槽与齿坯实... 考虑到安装误差、机床空间几何误差等因素,以弧齿锥齿轮刀具几何参数、齿坯参数、机床加工参数为输入参数,将齿面误差作为检测目标,使用MATLAB编程求解齿面参数化方程,采用Newton迭代法进行齿面参数化,并在CATIA中构造光滑齿槽与齿坯实体进行布尔运算;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万能运动概念的弧齿锥齿轮齿面三维建模方法,并通过建立1对弧齿锥齿轮副实体模型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快速完成齿面参数化,拟合后的齿面精度得到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齿锥齿轮 齿面参数化 万能运动概念 三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运动训练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及其哲学思辩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捷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4-38,共5页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运动训练的定义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新的定义,并根据系统科学思想从新的视角探讨了竞技运动训练发生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主体目标导向”、“运动训练的自组织”、“负熵控制”、“能级”等新观点与新概念。
关键词 运动训练概念模型 运动训练的自组织 能量级与训练强度阈 负熵控制 主体目标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国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技术主题” 被引量:7
6
作者 向新建 杨安禄 +1 位作者 胡惕 王永顺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5-100,共6页
"技术主题"在美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技术主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技术主题"由格雷厄姆... "技术主题"在美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技术主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技术主题"由格雷厄姆在拉班的动作框架的影响下所提出,以研究关于体育教学"教什么"为核心问题。第二,"技术主题"强调在体育教学中应围绕动作技能和运动概念,因为动作技术和运动概念是一切身体活动及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第三,"技术主题"在运用上,是动作技能和运动概念的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相关教学要素。第四,技术主题方法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主题 美国学校体育 体育教学 启示 动作技能 运动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小学体育教学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冯红静 陈波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0-113,共4页
对美国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国的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提供新思路。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美国小学体育教育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结论:美国小学阶段以基本技术和运动概念教学为主;对基本技术、运动概念进行详细介绍;举例... 对美国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国的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提供新思路。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美国小学体育教育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结论:美国小学阶段以基本技术和运动概念教学为主;对基本技术、运动概念进行详细介绍;举例说明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基本技术 运动概念 美国小学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女性经验重新理解课程与教学世界——论马德琳·格鲁梅特的女性主义课程理论
8
作者 李思敏 高德胜 《外国教育研究》 2025年第7期41-56,共16页
马德琳·格鲁梅特是北美著名课程理论家,在概念重建运动中作出卓越贡献,是女性主义课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者之一。她从批判男性主导的公共教育与课程话语出发,厘清美国教育危机的责任,揭露了教学女性化与父权制共谋的迷思,深刻探讨了... 马德琳·格鲁梅特是北美著名课程理论家,在概念重建运动中作出卓越贡献,是女性主义课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者之一。她从批判男性主导的公共教育与课程话语出发,厘清美国教育危机的责任,揭露了教学女性化与父权制共谋的迷思,深刻探讨了“教学对女性意味着什么”的问题,基于女性教师在公共世界与私人经验之间穿梭的现实提出通过自传研究和戏剧研究恢复女性的自我。她既提出通过女性和家庭真实的生活经验重新理解和重构课程话语,又呼吁将课程理解为连接公共世界与私人经验的中间通道,将母性养育和依恋的特征与现有的父性特征相融合。其女性主义课程理论采取的是一种“先破而后立”“男女调和”的中间立场。其理论对课程研究的发展意义重大,对我国课程改革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德琳·格鲁梅特 女性主义 概念重建运动 课程与教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