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理因子疗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在运动性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1
作者 裴培 刘小燕 张新朝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 探究物理因子疗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在运动性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134例运动性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 探究物理因子疗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在运动性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134例运动性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等比例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67例。单一组予以物理因子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联合组予以物理因子疗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进行康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健侧与患侧踝关节活动度差值、踝关节功能及踝关节平衡能力。结果 联合组康复治疗后愈显率明显高于单一组(79.10%vs 50.75%,P<0.05),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01%vs 89.55%,P>0.05)。联合组康复治疗4周、8周、12周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健侧与患侧踝关节背伸、跖屈、内翻及外翻活动度差值低于单一组,星状伸展平衡测试(SEBT)评分[(71.04±4.79)、(77.28±4.13)、(85.02±2.88)分]高于单一组[(67.57±5.13)、(71.94±4.60)、(78.16±3.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康复治疗8周、12周时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74.62±9.18)、(83.06±7.52)分]高于单一组[(68.74±12.72)、(75.31±10.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物理因子疗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在运动性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并提升患者踝关节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因子疗法 本体感觉训练 运动性踝关节韧带损伤 康复治疗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三维踝关节有限元模型研究三角韧带损伤对踝关节旋转不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元栋 郑诚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19-319,共1页
目的研究三角韧带(DL)损伤对踝关节生物力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基于一名成年女性的MRI扫描,开发了一个包含详细韧带的全面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在踝关节模型中模拟了一系列韧带损伤情景,然后该模型承受了300 N的静态站立负荷和1.5 Nm的内外... 目的研究三角韧带(DL)损伤对踝关节生物力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基于一名成年女性的MRI扫描,开发了一个包含详细韧带的全面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在踝关节模型中模拟了一系列韧带损伤情景,然后该模型承受了300 N的静态站立负荷和1.5 Nm的内外旋转扭矩。分析重点比较了胫骨和距骨关节软骨中von Mises应力的分布和峰值,以及距骨旋转角度和距胫关节的接触面积。结果有限元踝关节模型中韧带的尺寸和插入点位置采用了以前解剖学研究的数据。在有限元模型中的前抽屉距离与解剖范围内的差异在6.5%以内,距骨倾斜角度与解剖结果的差异在3%以内。在静态站立时,距腓前韧带(ATFL)和胫距前韧带(ATTL)的联合断裂在距骨软骨上产生了新的应力集中,显著增加了关节接触面积和软骨上的应力。在外旋静态站立时,前距腓韧带和前胫距韧带断裂使踝关节的旋转角度与完整关节相比增加了21.8%。相比之下,内旋静态站立导致应力类似增加,并使距骨旋转角度增加了近2.5倍。结论三角韧带损伤改变了胫距关节的应力分布,并在受到旋转扭矩时增加了距骨旋转角度,这可能增加旋转性踝不稳定性(RAI)的风险。在治疗RAI时,不仅要处理多带DL损伤,还要处理单带深层DL损伤,特别是影响ATTL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韧带损伤 胫距关节 距腓前韧带 MRI扫描 距骨 韧带断裂 关节 旋转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在落地时的应力响应分析:基于预测性计算模型的神经控制策略研究
3
作者 周智锋 张赞倪 顾耀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32,共1页
目的踝关节扭伤在运动过程中十分常见,通常会导致复杂的韧带损伤。其中,距腓前韧带(ATFL)损伤占85%,跟腓韧带(CFL)损伤占35%。当前未有研究表明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LAI)对运动控制策略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踝关节外侧韧带损... 目的踝关节扭伤在运动过程中十分常见,通常会导致复杂的韧带损伤。其中,距腓前韧带(ATFL)损伤占85%,跟腓韧带(CFL)损伤占35%。当前未有研究表明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LAI)对运动控制策略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在着陆过程中的应力响应和神经控制变化。方法招募了15名健康组和15名CLAI患者,通过落地任务进行三维动作捕捉、地面反作用力和肌肉激活的数据采集。利用有限元模型来研究踝关节外侧韧带松弛时的应力反应,踝关节外侧韧带被模拟为一种超弹性复合结构,通过调整材料参数来模拟韧带松弛的情况。结果CLAI患者在着陆时展现出较早的外侧腓肠肌(P=0.032)和胫骨前肌(P<0.001)肌肉激活。同时,有限元分析显示正常落地时跖骨最大应力为8.12 MPa,在与地面有15°夹角的情况下上升至10.44 MPa。而进一步的ATFL和CFL松弛导致跖骨应力发生显著变化,分别达到11.07和10.88 MPa。该发现表明,踝关节外侧韧带松弛更容易导致踝关节接触压力和跖骨应力的变化。结论跖骨应力的变化与ATFL和CFL松弛度变化有关,导致了踝关节的不稳定。此外,CLAI患者展现出了明显的肌肉激活模式变化,这表明踝关节韧带损伤后神经控制策略发生改变,致使运动功能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外侧韧带 关节扭伤 关节韧带损伤 距腓前韧带 跖骨 韧带松弛 神经控制 松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员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被引量:34
4
作者 马昕 陈世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2-64,共3页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在运动员中非常常见,约占急诊运动创伤病例的16%[1]。据统计,92%的篮球运动员曾有过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83%曾有两次以上的损伤,大约55次/1000运动时[2]。我国国家队运动员中73%...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在运动员中非常常见,约占急诊运动创伤病例的16%[1]。据统计,92%的篮球运动员曾有过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83%曾有两次以上的损伤,大约55次/1000运动时[2]。我国国家队运动员中73%曾有过两次以上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损伤 关节外侧 韧带损伤 治疗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贴扎技术对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舒真谛 金韵 +4 位作者 苏婷婷 黄倩倩 谷鹏鹏 黄晓丽 蒋松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6-691,共6页
目的:探讨运动贴扎技术对急性踝外侧韧带损伤后患者踝关节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A组)、安慰剂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30例。C组接受常规治疗(1次/d,30min/次,5d/周,共2... 目的:探讨运动贴扎技术对急性踝外侧韧带损伤后患者踝关节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A组)、安慰剂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30例。C组接受常规治疗(1次/d,30min/次,5d/周,共2周);A组、B组除常规治疗外(1次/d,30min/次,5d/周,共2周),同一天分别给予运动贴扎技术治疗、无拉力白贴(安慰剂)治疗(1次/d,5d/周,共2周)。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运动训练指导及健康教育,并在接受治疗前、治疗2周后进行患侧肢体平衡功能[X轴平均位移(Mcd)、Y轴平均位移(Msd)评分]、损伤韧带厚径及相关肌群表面肌电值[腓肠肌外侧头(GL)、腓肠肌内侧头(GM)、腓骨长肌(PL)评分]的评定。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患侧肢体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周后,组内前后比较,①表面肌电评估,即以相关肌群标准化肌电募集程度(均方根值RMS)为单位,测定步态项中肌群的肌电值:A、B两组表面肌电评分(GL、GM、PL)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C组三块肌肉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②平衡功能评估:A组、C组平衡功能Mcd、Msd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且A组较前改善(P<0.005)、C组较前下降(P<0.001),B组Mcd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01),但B组Msd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韧带厚径评估:三组韧带厚径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01)。治疗2周后,组间比较,A组韧带厚径评分、表面肌电评分(GL、GM、PL)均优于B组和C组(P<0.01);A组平衡功能评分(Mcd、Msd)均优于C组(P<0.005)、Msd评分优于B组(P<0.05),但Mcd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仅平衡功能评分(Mcd、Msd)优于C组(P<0.001),B、C两组其他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贴扎技术治疗可提高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平衡控制能力和相应肌群功能,加速损伤韧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贴扎技术 关节韧带损伤 表面肌电 韧带厚径 平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青年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后行走步态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孟庆华 鲍春雨 +1 位作者 陈超 徐倩漪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3-369,共7页
目的获取青年男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者行走时踝关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探讨损伤者行走步态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Qualisys MCU500三维运动影像捕捉系统与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者与健康者各15名的行走步态进... 目的获取青年男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者行走时踝关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探讨损伤者行走步态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Qualisys MCU500三维运动影像捕捉系统与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者与健康者各15名的行走步态进行三维同步测试。结果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者竖直方向的地面反力变化平缓;在支撑时相中前期,损伤者前后方向的力要比健康者大;在步态周期的60%之前,损伤者左右方向的力明显大于健康者。损伤者关节跖屈力矩变化与健康者相似,患侧外翻力矩、外旋力矩最大,损伤者健侧输出功率最大。结论损伤者踝关节的稳定性下降,行走时步态异常,为减少患侧负荷,健侧出现代偿效应,足着地瞬间加速过度到垂直支撑时相。本研究为预防踝关节以及损伤后的临床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损伤 外侧副韧带 步态 生物力学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柏膏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霖 孙凯 +4 位作者 陈彦 陈国良 邓德钧 焦根龙 李志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8-401,共4页
目的探讨伤柏膏在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单侧踝关节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分别在入院治疗前及治疗第3,7,14天对患者进行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kofoed评分,同... 目的探讨伤柏膏在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单侧踝关节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分别在入院治疗前及治疗第3,7,14天对患者进行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kofoed评分,同时测量患者踝关节周径,以及踝关节损伤后下肢功能自我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第3,7,14天后,治疗组在VAS评分及肿胀消除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第3天后Kofoed踝关节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7,14 d后,治疗组在Kofoed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自我功能评定上,治疗前和治疗第3天,两组患者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7,14 d后,治疗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伤柏膏外敷治疗能够较快改善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疼痛,并改善相关功能性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柏膏 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柔韧性、本体感觉与踝关节损伤的预期性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王春阳 宋君毅 吕秋壮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22,共2页
在篮球运动员群体中 ,踝关节损伤非常普遍 ,引起踝关节损伤的内在诱发因素很多。本研究对大学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预期性研究 ,发现踝关节本体感觉 (主要是内翻本体感觉 )可以作为同侧肢体踝关节损伤的预测指标 ,而踝关节柔韧性不能作... 在篮球运动员群体中 ,踝关节损伤非常普遍 ,引起踝关节损伤的内在诱发因素很多。本研究对大学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预期性研究 ,发现踝关节本体感觉 (主要是内翻本体感觉 )可以作为同侧肢体踝关节损伤的预测指标 ,而踝关节柔韧性不能作为踝关节损伤的预测指标 ;本研究中男女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无显著性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篮球运动 关节 柔韧 本体感觉 运动损伤 预期研究 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滑雪运动踝关节急性期损伤MRI表现 被引量:5
9
作者 吴朋 孙光源 +2 位作者 王成瑶 崔书君 朱月香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7-382,共6页
目的:探讨高山滑雪运动(AS)踝关节急性期损伤MRI特点。方法:搜集27例AS运动踝关节急性损伤患者(共29个踝关节损伤)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30例普通外伤踝关节患者(共30个踝关节损伤)作为对照组。采用3.0T MRI和相控阵线圈进行踝关节扫描。... 目的:探讨高山滑雪运动(AS)踝关节急性期损伤MRI特点。方法:搜集27例AS运动踝关节急性损伤患者(共29个踝关节损伤)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30例普通外伤踝关节患者(共30个踝关节损伤)作为对照组。采用3.0T MRI和相控阵线圈进行踝关节扫描。由2名放射科主治医师评估膝关节骨、软骨、韧带、肌腱等损伤。结果:实验组多结构联合损伤29(100%)个;对照组多结构联合损伤24(80.00%)个。MRI显示实验组内踝、外踝、胫骨滑车、距骨、跟骨、舟骨、骰骨挫伤/骨折分别为14、12、12、17、15、13、14个,对照组分别为7、5、5、9、8、6、6个;实验组内侧胫距关节软骨、外侧胫骨关节软骨、距下关节软骨、距跟舟关节软骨、距骰关节软骨损伤分别为16、15、14、12、13个,对照组分别为8、6、7、5、5个;实验组三角韧带、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跟腓韧带、下胫腓前韧带、下胫腓后韧带损伤分别为16、17、13、16、15、12个,对照组分别为8、9、6、9、7、5个;实验组拇长屈肌肌腱、趾长屈肌肌腱、胫骨后肌肌腱、腓骨长短肌肌腱、拇长伸肌肌腱,趾长伸肌肌腱、胫骨前肌肌腱损、跟腱损伤分别为14、15、14、14、14、13、14、15个,对照组分别为7、7、6、7、6、6、7、8个。两组损伤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关节软骨损伤0、Ⅰ、Ⅱ、Ⅲ、Ⅳ级分别为75、33、16、11、10个,对照组分别为119、12、7、6、6个;实验组韧带损伤0、Ⅰ、Ⅱ、Ⅲ级分别为68、58、31、17个,对照组分别为124、31、13、12个;实验组肌腱损伤0、Ⅰ、Ⅱ、Ⅲ级分别为105、82、31、14个,对照组分别为171、45、15、9个。两组损伤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实验组常见多个解剖部位、多发性骨挫伤/骨折,而对照组常见直接撞击部位的骨挫伤/骨折。实验组关节软骨常表现≥Ⅱ级损伤,而对照组软骨损伤常表现Ⅰ级损伤。实验组多表现为多条韧带联合损伤,以Ⅱ级损伤居多;对照组以单条韧带损伤为主,以Ⅰ级损表现居多。实验组常表现多条肌腱Ⅰ级损伤,对照组常表现单条Ⅰ级损伤。结论:滑雪运动踝关节损伤为骨髓、软骨、韧带及肌腱的联合损伤,正确认识滑雪运动踝关节急性期损伤的MRI表现,对早期诊断、踝关节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滑雪 关节 损伤 磁共振成像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弹性模量和厚度对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10
作者 张雨菲 干耀恺 姚怡飞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8-188,共1页
目的踝关节扭伤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多次踝关节扭伤可能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CAI)。临床研究发现,踝关节损伤患者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厚度和弹性模量会发生改变,影响踝关节稳定性。本研究旨在研究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弹性模... 目的踝关节扭伤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多次踝关节扭伤可能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CAI)。临床研究发现,踝关节损伤患者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厚度和弹性模量会发生改变,影响踝关节稳定性。本研究旨在研究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弹性模量和厚度改变与踝关节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慢性踝关节不稳提供参考。方法选用1例38岁志愿者的健康踝关节MRI影像,从影像中构建出包含胫骨、腓骨、距骨、跟骨、距腓前韧带(ATFL)、跟腓韧带(CFL)、距腓后韧带(PTFL)的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中分别改变ATFL、CFL、PTFL的厚度和弹性模量,模拟踝关节前抽屉实验和距骨倾斜试验,测量、计算并分析踝关节前向刚度和内翻刚度。结果通过在踝关节有限元模型中分别改变ATFL、CFL和PTFL的厚度和弹性模量并模拟前抽屉试验和距骨倾斜试验,踝关节前向刚度从46.44 N/mm增加至69.14 N/mm,内翻刚度从0.71 N·m/°增加至272.54 N·m/°。其中,ATFL的弹性模量-厚度-刚度关系可以用S形曲面拟合,而CFL和PTFL的弹性模量-厚度-刚度关系可以用多项式曲面拟合。结论本研究使用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分别研究ATFL、CFL、PTFL的厚度与弹性模量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分别拟合出三条韧带的厚度-弹性模量-关节刚度的曲面,为踝关节不稳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生物力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扭伤 关节稳定 关节损伤 距腓前韧带 距骨 MRI影像 倾斜试验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和Copers患者落地时的肌肉力学和能量学:运动模式的适应性调整策略
11
作者 揭天乐 徐大涛 +1 位作者 Julien SBaker 顾耀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65-465,共1页
目的慢性踝关节不稳(CAI)和Copers患者在落地时通常表现出异常的运动学特征。运动学特征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相应肌肉负荷发生变化,进而可能影响运动时的能量需求。了解落地过程中下肢肌肉力学和能量学可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治疗计划。方法Vi... 目的慢性踝关节不稳(CAI)和Copers患者在落地时通常表现出异常的运动学特征。运动学特征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相应肌肉负荷发生变化,进而可能影响运动时的能量需求。了解落地过程中下肢肌肉力学和能量学可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治疗计划。方法Vicon运动捕捉系统,AMTI三维测力台以及肌电传感器同步采集生物力学数据。通过估计受试者特定的肌肉特征参数来更新肌肉肌腱致动器的最大等长力以创建符合受试者特征的肌肉骨骼模型。使用静态优化算法通过最小化肌肉激活平方和求解肌肉力。结果与健康组相比,CAI患者在落地时臀大肌、臀中肌、股外侧肌和腓骨长肌的峰值肌肉力量显著增加(P<0.001)。Copers患者则表现出显著增加的股外侧肌、内侧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腓骨长肌峰值肌肉力量(P<0.05)。此外,CAI患者落地时下肢负机械功率从踝关节转移到髋关节(P<0.001),而Copers患者也显示出类似的机械功率重新分配趋势,具体为踝关节至膝关节的机械功率转移(P<0.05)。结论Copers患者表现出新颖的落地策略,可能源自内侧腓肠肌、股外侧肌和比目鱼肌的代偿机制。这种落地模式潜在地增强了Copers患者落地时稳定性,但也提高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在CAI和Copers患者中观察到的踝关节机械功率重新分配可能与继发性的踝关节扭伤有关。这项研究对临床医生制定有效的康复计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腓骨长肌 关节扭伤 康复计划 代偿机制 下肢肌肉 机械功率 比目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形成骨性关节炎机制研究进展—基于生物学方向
12
作者 周塏 杜秀藩 王广积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5-320,共6页
前交叉韧带(ACL)主要是通过限制胫骨关节处胫骨力和旋转力的前平移从而起到稳定膝关节的作用,若此韧带损伤,则会引起关节的疼痛、活动受限、膝关节不稳定等。据相关研究表示,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引起创伤性骨性关节炎(PTOA)的发病率高达87%... 前交叉韧带(ACL)主要是通过限制胫骨关节处胫骨力和旋转力的前平移从而起到稳定膝关节的作用,若此韧带损伤,则会引起关节的疼痛、活动受限、膝关节不稳定等。据相关研究表示,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引起创伤性骨性关节炎(PTOA)的发病率高达87%,尽管有许多研究表明ACL损伤患者易患PTOA,但目前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这可能与该韧带损伤后引起的生物学因素、结构因素、机械因素等有关。先前的研究表明,ACL损伤后关节腔内炎症介质升高,可致使软骨细胞坏死以及软骨基质的降解。这些潜在的生化介质有助于PTOA形成,进行早期干预可以减少未来PTOA的发生。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ACL损伤后形成骨性关节炎与潜在的重要因子和信号通路有关,并探讨其分子机制,使该领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本文主要从生物学方向去研究及探讨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形成骨性关节炎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生物学 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着陆动作对男性篮球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的影响
13
作者 赵建超 贾文砚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70-470,共1页
目的着陆动作是运动中使用频繁的动作,也是造成ACL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男性篮球运动员在下降落地(DL)、下降垂直跳跃(DVJ)和向前垂直跳跃(FVJ)3种不同的着陆动作对ACL造成的影响。方法招募了20名男性篮球运动,使用... 目的着陆动作是运动中使用频繁的动作,也是造成ACL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男性篮球运动员在下降落地(DL)、下降垂直跳跃(DVJ)和向前垂直跳跃(FVJ)3种不同的着陆动作对ACL造成的影响。方法招募了20名男性篮球运动,使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同步采集受试者在3种不同的着陆动作时下肢生物力学数据,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在初始触地时刻,FVJ和DL、DVJ膝关节屈曲角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FVJ膝关节屈曲角度显著大于DL和DVJ(P<0.05);(2)在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FVJ和DL、DVJ膝关节屈曲角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FVJ膝关节屈曲角度显著大于DL和DVJ,且DL和DVJ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着陆动作对股四头肌力的影响:FVJ显著大于DL和DVJ,且DL和DVJ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着陆动作对其他变量(膝关节伸展力矩等)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DL动作的膝关节屈曲角度明显较小,这可能会增加ACL损伤的风险,FVJ动作具有更大的膝关节屈曲角和更高的股四头肌力,这更符合日常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因此,它是建议在未来对男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评估和损伤预防的研究中使用FV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屈曲 前交叉韧带损伤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地面反作用力 篮球运动 股四头肌 损伤预防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Mason-Allen术治疗复发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柳金浪 周游 +5 位作者 陈明亮 徐留海 田志鹏 许涛 段志豪 王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96-601,共6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Mason-Allen术治疗复发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接受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Mason-Allen术治疗的30例复发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男18例、女12例...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Mason-Allen术治疗复发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接受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Mason-Allen术治疗的30例复发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男18例、女12例,左侧13例、右侧17例。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3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2月、6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以及末次随访使用关节韧带数字体查仪(Ligs)测量患者双侧踝关节前抽屉实验位移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植入反应、肌腱损伤、神经损伤或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患者随访时间24.3个月(20~36个月)。患者术后VAS评分、AOF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前抽屉实验健侧与患侧位移(11.34±1.35 mm vs. 11.36±1.18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P>0.05)。结论: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Mason-Allen术治疗复发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手术创伤小,近期临床疗效好且安全可靠,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改良Brostrom术 改良Mason-Allen缝合 复发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损伤的分型方案 被引量:13
15
作者 侯辉歌 胡大海 +3 位作者 肖磊 李劼若 王华军 郑小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9-165,共7页
目的:慢性踝关节不稳(CAI)通常是由一次或多次踝关节扭伤而导致的临床表现,大部分归因于关节囊内距腓前韧带(ATFL)上束的损伤,在关节镜下残留韧带的表现各异。有关慢性踝关节不稳的ATFL损伤镜下分型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 目的:慢性踝关节不稳(CAI)通常是由一次或多次踝关节扭伤而导致的临床表现,大部分归因于关节囊内距腓前韧带(ATFL)上束的损伤,在关节镜下残留韧带的表现各异。有关慢性踝关节不稳的ATFL损伤镜下分型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慢性踝关节不稳ATFL损伤的镜下分型方案,为骨科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或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近4年间315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关节镜录像资料,通过有标识关节镜探钩来识别、描述和记录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镜下的AFTL损伤类型。结果:ATFL损伤分为4种类型:Ⅰ型为距腓前韧带松弛或张力丧失(4.76%);Ⅱ型为ATFL部分撕裂(65.08%),包括Ⅱ-A(ATFL腓骨侧内表面部分撕裂,14.6%)、Ⅱ-B(ATFL腓骨侧上表面部分撕裂,36.52%)、Ⅱ-C(ATFL体部部分撕裂,11.75%)、Ⅱ-D(ATFL距骨侧部分撕裂,2.22%);Ⅲ型为ATFL完全撕裂(19.69%),包括Ⅲ-A(腓骨侧ATFL完全撕裂,11.43%)、Ⅲ-B(ATFL体部完全撕裂,6.67%)、Ⅲ-C(距骨侧ATFL完全撕裂,1.59%);Ⅳ型为ATFL损伤后完全吸收(10.47%)。结果显示ATFL损伤的分型越高,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情况越严重,相关并发症(如距骨外侧或内侧骨软骨缺损、游离体、胫骨远端骨赘等)的发生率也越大。结论:本研究确立了一种新的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分型方案,分别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此种精确的镜下分型有助于骨科医生根据ATFL损伤的程度,采用相应精确的手术方式解决患者个体化的损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不稳 距腓前韧带 关节 损伤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840例韧带损伤类型的超声评估 被引量:14
16
作者 单洁玲 李倩茹 +2 位作者 蔡叶华 阮婷婷 李宏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258,共6页
目的:通过对华山医院8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踝关节超声图像的调查明确其韧带损伤类型及各损伤类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纳人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收集的840例慢性... 目的:通过对华山医院8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踝关节超声图像的调查明确其韧带损伤类型及各损伤类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纳人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收集的8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踝关节軔带损伤的超声图像,采用t检验和精确Fisher检验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患侧分类进行统计分析,损伤类型结果以百分数呈现。结果:在840个病例中,单纯距腓前軔带损伤占47.9%(402/840),距腓前初带损伤合并胫腓韧带损伤占8.1%(68/840),距腓前韧带合并跟腓韧带损伤占44.0%(370/840);在370例合并损伤病例中,16.8%(62/370)的患者表现为距腓前韧带被完全吸收,其中19.4%(12/62)的患者跟腓初带也被吸收;在所有外侧韧带损伤病例中跟腓靭带出现吸收的比例较低(25/840=3.0%)。结论:在慢性踝关节不稳定中,超声检查发现跟腓韧带被完全吸收的病例并不常见,即使当距腓前靭带被吸收后,也只有大约1/5的跟腓軔带需要重建,并不需要在所有的踝关节外侧韧带手术中都常规修复或重建跟腓籾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扭伤 超声评估 关节不稳定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损伤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桃消肿合剂对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红桃消肿合剂对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基础治疗,... 目的探讨红桃消肿合剂对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红桃消肿合剂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评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肿胀值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P<0.05);两组Baird踝关节评分和AOFAS踝-后足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Baird踝关节评分和AOFAS踝-后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NF-α、IL-1β、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TNF-α、IL-1β、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d后,两组肿胀值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肿胀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红桃消肿合剂治疗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可以改善术后临床疗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消除关节肿胀,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桃消肿合剂 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在踝关节运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0
18
作者 胡跃林 敖英芳 +6 位作者 田得祥 于长隆 崔国庆 余家阔 焦晨 肖健 曲绵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手术在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 1992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 5 2例 (5 3个踝 )踝关节损伤施行踝关节镜手术 ,采用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系统 (1988)对手术前后功能状况进行评分。 结果 ... 目的 探讨关节镜手术在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 1992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 5 2例 (5 3个踝 )踝关节损伤施行踝关节镜手术 ,采用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系统 (1988)对手术前后功能状况进行评分。 结果 术后平均 10天恢复日常活动 ,运动员恢复专项运动时间平均 2 5月。除有 1例因再次外伤恢复稍慢外 ,所有运动员均恢复到伤前最佳运动水平。并发症 3例 (5 8% )。术前McGuire踝关节评分 (6 0 4± 9 1)分 ,术后 (89 0± 5 7)分 ,提高 (2 8 7± 8 6 )分 (t =2 4 1,P <0 0 0 1)。随访 5 1例 ,时间 6月~ 9年 ,平均 18 4月。优 4 5例 ,良 5例 ,可 1例 ,优良率 98 0 % (5 0 5 1)。 结论 踝关节镜手术创伤小 ,恢复快。特别是对伤后无骨折脱位 ,踝关节反复肿痛 ,活动后加重的病例 ,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效果不佳者 ,应行关节镜手术 ,明确诊断同时进行有效治疗 ,有明显关节不稳定者应同期重建关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损伤 运动损伤 关节 诊断 关节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超声检查 被引量:22
19
作者 林发俭 冉维强 +1 位作者 黄曼维 王金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98-1299,共2页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与临床及手术结果比较 ,分析 42例踝关节侧副韧带不同类型损伤的声像图表现。结果  18例完全撕裂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 ,12例挫伤、10例部分撕裂及 2例完全撕裂经临床保守治...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与临床及手术结果比较 ,分析 42例踝关节侧副韧带不同类型损伤的声像图表现。结果  18例完全撕裂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 ,12例挫伤、10例部分撕裂及 2例完全撕裂经临床保守治疗前后超声对比观察证实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结论 超声是诊断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一种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关节 侧副韧带损伤 诊断标准 声像图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腕、踝关节异常运动模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秀汝 赵文汝 +2 位作者 刘金敬 霍速 孙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通过EMG生物反馈仪提供的肌电信号,确定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造成腕、踝关节异常运动模式的肌肉原因,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观察EMG生物反馈对该异常关节运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异常运动模式的29个腕、踝关节进行一个疗程的(15次,每次... 目的:通过EMG生物反馈仪提供的肌电信号,确定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造成腕、踝关节异常运动模式的肌肉原因,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观察EMG生物反馈对该异常关节运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异常运动模式的29个腕、踝关节进行一个疗程的(15次,每次50min)EMG生物反馈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后腕伸肌、腕屈肌,胫前肌、腓肠肌两组拮抗肌的肌电信号、肌力,以及治疗前后的关节运动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腕关节背伸与掌屈,踝关节背屈与跖屈的肌电信号、肌力和关节异常运动模式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通过EMG生物反馈能够准确了解导致关节异常运动的肌肉原因,并有效治疗该异常运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 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损伤 关节 异常运动模式 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