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膝关节损伤周围肌肉的组织构建和生物力学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宁凯 郭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1890-1893,1897,共5页
目的:运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运动性膝关节损伤,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分析其对膝关节周围肌肉功能及其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门诊、住院部收治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80例,通过随机... 目的:运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运动性膝关节损伤,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分析其对膝关节周围肌肉功能及其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门诊、住院部收治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别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予康复训练,2组均在4周治疗后,在等速向心肌力测试下,测定其在角速度分别为60°/s及180°/s时,患侧膝关节的峰力矩、做功量及股后肌群的向心峰值力矩与四头肌的向心峰值力矩的比值(H/Q),同时测定角速度分别为60°/s时,相关肌群的表面肌电情况,并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1)在4周的治疗后,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角速度为60°/s及180°/s测试时2组峰力矩、作功量及H/Q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角速度60°/S时,观察组的屈伸肌群的s EMG改善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伸肌及屈肌肌力均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症状,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提高膝关节周围肌肉肌力水平和改善其参与膝关节活动的生物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康复训练 运动性膝关节损伤 组织构建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治疗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徐瑞泽 张杭州 +2 位作者 郭大伟 潘俊南 焦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9期1737-1741,共5页
目的:探讨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患者关节功能、关节周围肌肉功能、膝关节炎性因子的影响,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7年10月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120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 目的:探讨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患者关节功能、关节周围肌肉功能、膝关节炎性因子的影响,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7年10月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120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连续治疗4w。治疗后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估膝关节功能(行走能力、上下楼能力、屈膝下蹲能力3方面);评估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在等速向心肌力测试条件下(角速度为60°/S、180°/S)测定膝关节的峰力矩、做功量比值;检测关节液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浓度,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干预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屈伸肌群肌力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的峰力矩、股四头肌向心峰值力矩比值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TNF-α、CR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能通过改善膝关节周围肌肉的肌力水平与其生物力学功能与关节腔内炎性反应而改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玻璃酸钠 运动性膝关节损伤 肌力 关节功能 因子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