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
39
1
作者
崔芳
王惠芳
+4 位作者
王予彬
孙文琳
李振华
崔莉
潘惠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治疗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平均38.4±2.9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36.3...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治疗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平均38.4±2.9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36.3±2.1岁。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短波、脉冲磁疗治疗,康复治疗组同时按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康复计划进行康复训练,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评分表评估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4周,康复治疗组肩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8周、12周和16周,康复治疗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研究针对运动性肩袖损伤的特点,设计科学、安全、有效的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的康复计划,并依照康复计划对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肩袖损伤
关节镜修复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运动性肩袖损伤表面肌电及等速肌力测试研究
被引量:
16
2
作者
毕然然
崔芳
+3 位作者
王惠芳
武勰
张强
李晓霖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运动性肩袖损伤后肩袖肌群表面肌电和等速肌力测试特征的变化。方法:选取肩袖损伤的运动员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21.2±2.2岁。同时选取同一院系年龄、性别构成比相近的健康运动员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
目的:探讨分析运动性肩袖损伤后肩袖肌群表面肌电和等速肌力测试特征的变化。方法:选取肩袖损伤的运动员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21.2±2.2岁。同时选取同一院系年龄、性别构成比相近的健康运动员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21.5±2.0岁。两组患者均同时进行表面肌电和等速肌力测试。结果: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60°/s,90°/s外展时冈上肌、冈下肌积分肌电值(i EMG)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冈下肌差异更显著(P<0.01)。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120°/s外展时冈上肌、冈下肌i EMG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60°/s外旋时所有肌肉i EMG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90°/s、120°/s外旋时冈下肌i EMG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60°/s,90°/s,120°/s外旋时所有肌肉i EMG值均无明显改变(P>0.05)。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60°/s,90°/s,120°/s时的外旋/内旋,外展/内收峰力矩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肩袖损伤运动员在外展时冈上肌、冈下肌肌肉募集较差,而三角肌、小圆肌无异常;同时,肩袖损伤后三角肌中束和冈上肌合力作用下降而致肩关节外展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肩袖损伤
表面肌电
等速肌力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刮痧治疗运动性肩袖损伤56例疗效的探讨
被引量:
1
3
作者
于素梅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50,共1页
刮痧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优秀成果之一.历史上早在唐朝人们就利用刮痧治疗常见疾病,刮痧成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中,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发展成长起来的.20多年前台湾吕季儒教授对这一古老的疗...
刮痧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优秀成果之一.历史上早在唐朝人们就利用刮痧治疗常见疾病,刮痧成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中,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发展成长起来的.20多年前台湾吕季儒教授对这一古老的疗法进行了改良,使其扩大了治疗范围,增强了治疗效果,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痧治疗
运动性肩袖损伤
运动
损伤
中医
治疗方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
39
1
作者
崔芳
王惠芳
王予彬
孙文琳
李振华
崔莉
潘惠娟
机构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康复医学科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运动医学科
出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39,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治疗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平均38.4±2.9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36.3±2.1岁。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短波、脉冲磁疗治疗,康复治疗组同时按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康复计划进行康复训练,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评分表评估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4周,康复治疗组肩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8周、12周和16周,康复治疗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研究针对运动性肩袖损伤的特点,设计科学、安全、有效的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的康复计划,并依照康复计划对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运动性肩袖损伤
关节镜修复
康复训练
Keywords
sport rotator cuff injury
arthroscopic assisted repai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分类号
R49 [医药卫生—康复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运动性肩袖损伤表面肌电及等速肌力测试研究
被引量:
16
2
作者
毕然然
崔芳
王惠芳
武勰
张强
李晓霖
机构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康复医学科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康复医学科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技能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3-196,共4页
基金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计委基金项目(PW12-3)
文摘
目的:探讨分析运动性肩袖损伤后肩袖肌群表面肌电和等速肌力测试特征的变化。方法:选取肩袖损伤的运动员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21.2±2.2岁。同时选取同一院系年龄、性别构成比相近的健康运动员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21.5±2.0岁。两组患者均同时进行表面肌电和等速肌力测试。结果: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60°/s,90°/s外展时冈上肌、冈下肌积分肌电值(i EMG)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冈下肌差异更显著(P<0.01)。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120°/s外展时冈上肌、冈下肌i EMG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60°/s外旋时所有肌肉i EMG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90°/s、120°/s外旋时冈下肌i EMG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60°/s,90°/s,120°/s外旋时所有肌肉i EMG值均无明显改变(P>0.05)。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60°/s,90°/s,120°/s时的外旋/内旋,外展/内收峰力矩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肩袖损伤运动员在外展时冈上肌、冈下肌肌肉募集较差,而三角肌、小圆肌无异常;同时,肩袖损伤后三角肌中束和冈上肌合力作用下降而致肩关节外展能力减弱。
关键词
运动性肩袖损伤
表面肌电
等速肌力测试
分类号
R873 [医药卫生—运动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刮痧治疗运动性肩袖损伤56例疗效的探讨
被引量:
1
3
作者
于素梅
机构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50,共1页
文摘
刮痧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优秀成果之一.历史上早在唐朝人们就利用刮痧治疗常见疾病,刮痧成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中,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发展成长起来的.20多年前台湾吕季儒教授对这一古老的疗法进行了改良,使其扩大了治疗范围,增强了治疗效果,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
关键词
刮痧治疗
运动性肩袖损伤
运动
损伤
中医
治疗方法
疗效
分类号
R873 [医药卫生—运动医学]
R244.4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崔芳
王惠芳
王予彬
孙文琳
李振华
崔莉
潘惠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运动性肩袖损伤表面肌电及等速肌力测试研究
毕然然
崔芳
王惠芳
武勰
张强
李晓霖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刮痧治疗运动性肩袖损伤56例疗效的探讨
于素梅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