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运动康复依从动机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许莉 王喜益 +2 位作者 陈菡芬 卜军 杨艳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心脏运动康复的依从动机,为提升患者运动康复参与及行为改变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通...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心脏运动康复的依从动机,为提升患者运动康复参与及行为改变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复诊的29例AMI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其中18例来源于心脏康复中心、11例来源于随访门诊。采用内容分析法整理访谈资料。结果共提炼3个主题和9个亚主题:患者的运动体验(康复获益感、风险感知),患者的心理状态(悲观、恐惧、积极心态)和社会支持(家庭依恋及支持、专业指导及支持、同伴交流及支持、物理资源及支持)。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AMI行PCI治疗患者的运动体验、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以提高患者心脏运动康复依从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运动康复 依从动机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科护理门诊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运动康复的实践
2
作者 刘欣源 陈素珲 +3 位作者 文红 赵嘉祺 杨惠云 王蓉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评价在专科护理门诊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的效果,为专科护理门诊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我院于2023年6月开设心脏康复专科护理门诊,提供运动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建立、... 目的:评价在专科护理门诊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的效果,为专科护理门诊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我院于2023年6月开设心脏康复专科护理门诊,提供运动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建立、模拟运动实践指导、门诊多学科诊疗、家庭参与的多元健康教育、随访与居家运动监管等服务内容。比较门诊开设前后PCI术后患者康复运动知信行得分、运动能力和满意度的变化。结果:专科护理门诊开设后PCI术后患者运动知信行得分、Peak VO2、Peak METs、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开设前(P<0.05)。结论:在专科护理门诊开展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可以提高PCI术后患者对康复运动的知信行水平,改善患者运动能力,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理门诊 心脏运动康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就医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设置理论的干预方案在冠心病PCI术后康复管理及自我效能的影响——评《心脏运动康复》 被引量:3
3
作者 靳晓燕 梁艳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心脏运动康复》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磊、杨新春等,ISBN:9787564195984。冠心病是世界上最常见和致命的疾病之一。随着冠心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冠心病相关的介入治疗也在不断发展。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心脏运动康复》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磊、杨新春等,ISBN:9787564195984。冠心病是世界上最常见和致命的疾病之一。随着冠心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冠心病相关的介入治疗也在不断发展。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通过在冠状动脉狭窄处植入支架来恢复血流。对于接受了PCI术的患者来说,术后的康复管理和自我效能的培养是影响其生命质量和预后的关键因素。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被认为是个体在实现目标和克服困难时所具备的信心和能力。通过鼓励、赞扬和正向反馈,帮助患者建立和提高自我效能感。提供成功的案例和个人故事,以激发患者的信心和积极性。同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让患者感到他们有能力实现康复管理目标。在冠心病患者中,定期锻炼、控制食物摄入、服药以及心理支持等康复管理措施对于预防并发症和促进康复至关重要。因此,通过干预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可以有效改善其康复管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管理 冠心病患者 食物摄入 自我效能 心脏运动康复 生命质量 目标设置理论 干预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周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和心率恢复值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刘博淼 刘洵 +2 位作者 王一春 谭思洁 石晓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65-769,共5页
目的:探讨12周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和心率恢复值(HRR1)的影响。方法:对30例男性冠心病患者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变时性功能正常组(G1,n=19,HRR%≥0.8);变时性功能不全组(G2,n=11,HRR%<0.8)... 目的:探讨12周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和心率恢复值(HRR1)的影响。方法:对30例男性冠心病患者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变时性功能正常组(G1,n=19,HRR%≥0.8);变时性功能不全组(G2,n=11,HRR%<0.8),并测定受试者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心率(HR)、摄氧量(VO2)、ST段下降数值和血压。12周运动康复后再次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对患者的运动能力和上述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与康复程序前相比,12周康复程序后,G1和G2组的VO2peak、HRR1均有显著增加(G1,8%,P<0.01;G2,4%,P<0.05)、(G1,18.6±3.3—23.8±4.5,P<0.01;G2,12.8±4.2—13.7±3.5,P<0.05),而G1比G2提高的更加明显。ST段降低显著改善(G1,-0.7±0.5—-0.2±0.5,P<0.05;G2,-0.9±0.5—-0.3±0.6,P<0.05)。HRR%有显著增加(G1,84.2±2.5—88.9±6.1,P<0.05;G2,60.2±8.3—75.8±3.8,P<0.05)。结论:12周运动康复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包括变时性功能正常者和变时性功能不全者)的运动能力,提高冠心病患者运动时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上述积极作用对变时性功能正常者的体现则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运动心脏康复 心脏变时性功能 心率恢复 自主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型钙通道阻滞药对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前后钙磷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吕云 刘洵 +3 位作者 谭思洁 李承蒙 石晓明 赵楠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探讨L型钙通道阻滞药对运动康复前后冠心病患者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和骨密度(BMD)的影响,为临床冠心病患者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30例女性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服用L型钙通道阻滞药被分为服药组(13例)和未... 目的:探讨L型钙通道阻滞药对运动康复前后冠心病患者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和骨密度(BMD)的影响,为临床冠心病患者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30例女性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服用L型钙通道阻滞药被分为服药组(13例)和未服药组(17例)。首先测定受试者的Ca、P、ALP和BMD,然后她们在跑台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实验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之后进行为期12周的运动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后再次测量上述各指标。结果:①两组运动康复后均呈血钙增加、血磷降低,与运动康复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碱性磷酸酶未服药组运动康复后呈显著升高(P<0.05);②运动康复后未服药组的血钙比服药组显著增高(P<0.05);③两组运动康复后双股骨和L2—L4的BMD、Z值与运动康复前比较均有增加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④运动康复前后两组间双股骨和L2—L4的BMD、Z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12周的运动康复可以使血钙升高,钙通道阻滞药对运动引起的升钙作用有拮抗作用;②服用20周的L型钙通道阻滞药对冠心病患者的骨密度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通道阻断药 冠心病 骨代谢 运动心脏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梗后患者12周康复锻炼后一次递增负荷运动中VO2、HR、%HRmax、RPP、ST、RPE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洵 Brodie DA +1 位作者 原晓晶 Bundred PE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5-437,469,共4页
目的:探讨12周运动心脏康复锻炼对心梗后患者(PMI患者)心脏机能的影响。方法:112名男性PMI患者(均进行了12周运动心脏康复锻炼)进行一次递增负荷运动实验(Ⅰ、Ⅱ、Ⅲ、Ⅳ、Ⅴ级负荷跑速分别为1.7、1.7、1.7、2.5、3.5mph;坡度分别为0.5 ... 目的:探讨12周运动心脏康复锻炼对心梗后患者(PMI患者)心脏机能的影响。方法:112名男性PMI患者(均进行了12周运动心脏康复锻炼)进行一次递增负荷运动实验(Ⅰ、Ⅱ、Ⅲ、Ⅳ、Ⅴ级负荷跑速分别为1.7、1.7、1.7、2.5、3.5mph;坡度分别为0.5 %、10 %、12 %、14 %,每一级负荷运动3分钟) ,其间记录每级负荷时的VO2、HR、血压和自我用力感觉(RPE) ,计算心率血压乘积(RPP) ,并持续监测12导联心电图(ECG) ,然后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了用HR和RPE推测VO2和RPP的回归方程。结果:(1)相邻两级负荷间的VO2、HR、RPP、RPE具有显著差异(P<0.01) ;(2)VO2、HR、最大心率百分数( %HRmax)、RPP、ST段水平(ST)和RPE的峰值分别为26.4±7.1ml·kg-1·min-1、126.8±20.3beats·min-1、80.4±12.9 %、209.0±46.3beats·mmHg·100-1、-1.0±0.7mm和14.9±2.1;(3)运动中VO2、HR、%HRmax、RPP、RPE呈高度正相关,它们与ST呈高度负相关(P<0.01或P<0.05) ,建立了用HR和RPE推测VO2和RPP的回归方程。结论:(1)康复锻炼后利用改良Bruce跑台方案进行机能测试有效;(2)12周康复锻炼后,PMI患者进行运动时其强度不宜超过80 %HRmax或RPE不超过15 ;(3)利用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方程,可在PMI患者康复活动中,根据其心率或RPE变化间接得知其呼吸循环机能的反应和心肌的耗氧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Bruce跑台方案 预测方程 PMI患者 运动心脏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对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一春 刘洵 +2 位作者 刘博淼 谭思洁 石晓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67-671,683,共6页
目的:探索吸烟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33例男性冠心病患者,根据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不吸烟组,为了能针对吸烟对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影响进行定量的分析,本研究又进一步根据吸烟的数量将吸烟组分为轻度亚组(... 目的:探索吸烟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33例男性冠心病患者,根据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不吸烟组,为了能针对吸烟对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影响进行定量的分析,本研究又进一步根据吸烟的数量将吸烟组分为轻度亚组(≤20支/日)和重度亚组(>20支/日)[1]。在心脏康复程序前后对他们进行了运动前(安静时)和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后(运动后)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以及辅助指标的测定,其中包括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高频功率比值(LF/HF)、总功率(TP)、心肌缺血(ST段)和心率收缩压双乘积(RPP)。结果:1康复程序前安静时两组患者间的LF、HF、LF/HF、TP、ST段、RPP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2康复程序前运动后两组患者LF、LF/HF、RPP有升高的趋势,HF、TP、ST段有降低的趋势;3康复程序后安静时,与康复前相比两组患者HF和TP有显著性增高(P<0.05,P<0.01),但吸烟组HF、TP的改善程度小于不吸烟组,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吸烟组的重度亚组HF、TP的改善小于轻度亚组,亚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4康复程序后运动后,与康复前相比两组患者HF有显著性增高(P<0.05,P<0.01),ST段降低显著减少(P<0.05),LF/HF、RPP有显著性下降(P<0.05,P<0.01),吸烟组HF、RPP的改善程度小于不吸烟组,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吸烟组的亚组间HF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2周运动心脏康复能提高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但是吸烟将降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冠心病 运动心脏康复程序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运动中心率-收缩压双乘积与血乳酸浓度和ST段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洵 林青华 +2 位作者 李淑荣 姚莉 谭思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5-738,共4页
目的:使冠心病患者能够利用心率-收缩压双乘积(RPP)这一简便指标推测其乳酸无氧阈和心肌缺血阈,以便确定适宜的有氧运动强度。方法:44例女性冠心病患者(66.0±6.0岁)在活动跑台上进行了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其间连续监测心电图中ST段... 目的:使冠心病患者能够利用心率-收缩压双乘积(RPP)这一简便指标推测其乳酸无氧阈和心肌缺血阈,以便确定适宜的有氧运动强度。方法:44例女性冠心病患者(66.0±6.0岁)在活动跑台上进行了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其间连续监测心电图中ST段的变化,并每3min测定1次血乳酸浓度(BL)和RPP。然后建立用RPP推测BL和ST的公式。结果:RPP推测BL的数学公式为,Y=2.6723-0.0071X+0.00000027X3(P<0.05),其中Y为BL,X为RPP。乳酸阈强度约为RPP180搏动次数·mmHg·100-1。RPP推测ST的数学公式为,Y=0.5652-0.00005X2+0.000000072X3(P<0.05),其中Y为ST,X为RPP。缺血阈强度约为RPP210搏动次数·mmHg·1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康复运动不但要考虑到心肌的缺血、缺氧,而且骨骼肌在这方面的变化也不容忽视。利用RPP可对这些指标进行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运动心脏康复 心率-收缩压双乘积 乳酸无氧阈 心肌缺血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梗后患者递增负荷运动中ST段降低与VO_2、VE、BL和RPP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洵 Brodie DA +2 位作者 解垚 吕云 Bundred PE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5-497,525,共4页
目的:探讨心梗后(PMI)患者递增负荷运动中生理反应与心电图ST段水平变化的关系,旨在根据服用和不服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的不同反应,为心脏康复中适宜运动强度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46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和55名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 目的:探讨心梗后(PMI)患者递增负荷运动中生理反应与心电图ST段水平变化的关系,旨在根据服用和不服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的不同反应,为心脏康复中适宜运动强度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46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和55名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男性PMI患者,依据改良布鲁斯方案在活动跑台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运动中每30s测量一次摄氧量(VO2)和通气量(VE),每3min记录一次心率血压乘积(RPP)和血乳酸浓度(BL),并连续监测12导心电图。结果:(1)ST段下降水平与VO2、VE和BL的关系,两组患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在相同RPP时,其ST段水平却存在显著差异(P<0.01);(2)ST段下降1mm时,患者的VO2、VE和BL分别约为30ml.kg-1.min-1、63L.min-1和5.3mmol.L-1;(3)ST段下降1mm时,服用和不服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的RPP分别为190beats.mmHg.100-1和230 beats.mmHg.100-1。结论:为了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结果(2)和(3)中生理指标的数值,应被作为心脏康复中PMI患者运动强度的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心脏康复 心梗后患者 心肌缺血 适宜运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锻炼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能力及心率恢复能力 被引量:6
10
作者 汪蕾 张福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锻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能力及心率恢复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无严重并发症首次发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n=30)和对照组(n=30),给予康复运动组有指导的家庭运动锻炼,共随访6个月,于发病后... 目的:探讨运动锻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能力及心率恢复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无严重并发症首次发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n=30)和对照组(n=30),给予康复运动组有指导的家庭运动锻炼,共随访6个月,于发病后第10~14天(康复运动前)及第6个月(康复运动后)分别进行运动心肺功能测定,测定运动后第一分钟心率恢复能力(HRR)及两组患者HRR降低(sHRR)的比例。结果:①康复运动组和对照组无氧阈时代谢当量和峰值代谢当量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时两组上述运动指标均较基线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康复运动组较对照组增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患者的基线值运动第一分钟HRR及sHRR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时,康复运动组HRR较基线值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11)次/分比(22±10)次/分,P<0.05];康复运动组sHRR的比例较基线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比75%,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0%比45%,P<0.05]。结论:有指导的运动锻炼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运动能力及运动后心率恢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康复运动 急性心肌梗死 心率恢复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对心肌梗死后患者峰值有氧工作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洵 Brodie DA +6 位作者 周凤 冯晟 陈彦平 刘静 梁晓琳 李承蒙 Bundred PE3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14-817,共4页
目的:检测肥胖对心肌梗死后(PMI)患者心脏康复早期有氧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116例男性PMI患者根据其身体质量指数(BMI)高于或低于25和服用或未服用β-阻断剂被分为4组,然后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其间记录每级负荷时的摄氧量(VO2)、心率... 目的:检测肥胖对心肌梗死后(PMI)患者心脏康复早期有氧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116例男性PMI患者根据其身体质量指数(BMI)高于或低于25和服用或未服用β-阻断剂被分为4组,然后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其间记录每级负荷时的摄氧量(VO2)、心率(HR)、血压和自我用力感觉(RPE),并持续监测12导联心电图(ECG)。结果:BMI<25的两组患者都能坚持较长时间的运动(P<0.05),有较高的峰值摄氧量(P<0.05)和较低的有氧能力的损伤(P<0.01)。当RPE到达13时,其他组别的VO2分别是BMI<25且服用β-阻断剂组的90%(未服用β-阻断剂,BMI<25),75%(服用β-阻断剂,BMI>25)和70%(未服用β-阻断剂,BMI>25)。结论:肥胖会影响患者运动中的功能和代谢能力,但服用β-阻断剂对此可有所补偿。BMI<25对于减轻氧能力损伤将会有明显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身体质量指数 心肌梗死 Β-阻断剂 运动心脏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