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干预改善孤独症儿童执行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湘勤 侯耀奇 雷宗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5,共10页
本文通过系统回顾近二十年的相关研究,分析运动干预对孤独症儿童执行功能的改善,包括计划和解决问题能力、认知灵活性、抑制控制以及工作记忆等。这一影响可能是因为运动能够提高脑内的神经可塑性,促进神经保护作用以及改善睡眠质量,调... 本文通过系统回顾近二十年的相关研究,分析运动干预对孤独症儿童执行功能的改善,包括计划和解决问题能力、认知灵活性、抑制控制以及工作记忆等。这一影响可能是因为运动能够提高脑内的神经可塑性,促进神经保护作用以及改善睡眠质量,调节情绪,提高社交水平。运动干预的效果可能受到运动类型、强度、频率以及干预时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制定运动干预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孤独症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儿童 执行功能 运动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干预对儿童执行功能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华 甄志平 张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比较多种运动干预方案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建库至2022年12月,关于运动干预对儿童执行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纳入文献质量,根... 目的:比较多种运动干预方案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建库至2022年12月,关于运动干预对儿童执行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纳入文献质量,根据PICOS原则制定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以标准化均数差(SMD)为效应指标。结果:纳入43篇文献(n=5 333)。Meta分析结果显示,促进儿童抑制控制首选单次运动时间≥51min、每周2次、干预周期≥17周的球类运动(SUCRA=86.8);促进儿童工作记忆首选单次运动时间10~30 min、每周2次、干预周期5~8周的球类运动(SUCRA=75.6);促进儿童认知灵活性首选单次运动时间31~50 min、每周2次、干预周期5~8周的球类运动(SUCRA=89.4)。结论:不同运动干预方案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效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干预 儿童 执行功能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3
作者 杨雅卉 杨洋 +4 位作者 徐德成 王诗萌 董晓晓 陈爱国 朱风书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7-246,共10页
运动干预已被证实对孤独症儿童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方法。近年来,相关研究不断增多,但质量良莠不齐,且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本研究系统检索了14个国内外指南网、相关专业网站和文献数据库中关于孤独症儿童运动干预的证据。经文献... 运动干预已被证实对孤独症儿童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方法。近年来,相关研究不断增多,但质量良莠不齐,且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本研究系统检索了14个国内外指南网、相关专业网站和文献数据库中关于孤独症儿童运动干预的证据。经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后共纳入24篇文献,其中服务规范1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4篇,临床决策1篇,循证实践1篇,系统评价9篇,Meta分析7篇。对纳入研究进行证据提取,汇总了包括运动干预原则、运动干预时机、运动干预方式、运动干预时间及强度、运动干预环境、运动干预实施者、评估和监测7个类别的24条证据,为专业人员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干预方案提供依据;研究也指出,未来还应围绕运动前评估以及运动强度进行更为严谨的研究,完善孤独症儿童的运动干预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儿童 运动干预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患者化疗期间运动干预焦虑和抑郁状态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益成 王丹丹 +2 位作者 沈群策 张磊 吴雪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化疗期间癌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改善效果和最佳运动剂量。方法构建PICO架构,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纳入有关运动干预对化疗期间...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化疗期间癌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改善效果和最佳运动剂量。方法构建PICO架构,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纳入有关运动干预对化疗期间癌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建库至2023年11月。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3进行数据合并和分析,采用Stata 18.0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结果最终纳入13篇随机对照试验,涉及1340例患者。PEDro量表评分5~8分。运动干预对化疗期间癌症患者的焦虑(SMD=-0.70,95%CI-1.18~-0.22,P=0.004)和抑郁(SMD=-0.89,95%CI-1.43~-0.34,P=0.002)状态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亚组分析发现,改善焦虑状态的最佳运动剂量为每次≤45 min(SMD=-0.26,95%CI-0.46~-0.05,P=0.01),每周≥3次(SMD=-0.26,95%CI-0.46~-0.05,P=0.01),干预周期≤12周(SMD=-0.21,95%CI-0.36~-0.07,P=0.005);改善抑郁状态的最佳运动剂量为单次运动时长≤45 min(SMD=-0.69,95%CI-1.29~-0.08,P=0.03),每周≥3次(SMD=-0.69,95%CI-1.29~-0.08,P=0.03),干预周期≤12周(SMD=-0.52,95%CI-0.92~-0.13,P=0.01)。中高强度的运动干预对焦虑(SMD=-0.21,95%CI-0.37~-0.06,P=0.007)和抑郁(SMD=-0.21,95%CI-0.41~-0.01,P=0.04)状态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运动干预能有效改善化疗期间癌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推荐中高强度运动,每次≤45 min,每周≥3次,不超过1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化疗 焦虑 抑郁 运动干预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基础与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爱国 蔡可龙 +3 位作者 董晓晓 史一凡 孙志远 杨嘉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3,34,共12页
近年来,孤独症运动干预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厘清。基于此,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两个视角综述孤独症运动干预领域的进展:基础研究历经相关关系、因果关系与神经机制3个阶段的探索,揭示了运动干预是改善孤独症... 近年来,孤独症运动干预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厘清。基于此,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两个视角综述孤独症运动干预领域的进展:基础研究历经相关关系、因果关系与神经机制3个阶段的探索,揭示了运动干预是改善孤独症行为症状的有效手段,其研究理论也实现了从单一视角向综合视角的演进;在应用研究领域,总结了运动强度、运动项目以及运动形式等运动剂量效应,回顾了联合干预的运用,梳理了运动干预模式和运动功能评估工具的发展脉络,归纳了新兴人工智能技术的初步应用。未来,孤独症运动干预领域需紧密对接社会需求,加强跨学科合作与多元化思维,推动基础研究的交叉融合与创新;聚焦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着力加快应用研究落地;进一步搭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桥梁,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为孤独症康复作出运动领域应有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运动干预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干预对攻击行为的抑制及其作用机制
6
作者 楚克群 朱风书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7-1266,共10页
本文探讨了运动干预在抑制攻击行为中的多维路径及影响因素。基于情绪调节、认知控制、社会连结和社会身份认同四大理论路径,提出了动态交互综合模型,从个体层面的心理调节到群体层面的社会互动,系统阐释了运动干预通过改善情绪、提升... 本文探讨了运动干预在抑制攻击行为中的多维路径及影响因素。基于情绪调节、认知控制、社会连结和社会身份认同四大理论路径,提出了动态交互综合模型,从个体层面的心理调节到群体层面的社会互动,系统阐释了运动干预通过改善情绪、提升认知功能、强化行为同步和增强群体认同感抑制攻击行为的综合路径。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运动干预类型、文化背景与个体特质对干预效果的调节作用,同时阐述了神经与生理机制作为理论路径的支撑依据,并提出未来研究可结合动态建模等新技术优化模型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干预 攻击行为 情绪调节 认知控制 社会连结 群体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拖延与错失焦虑关系的横断面分析及运动干预效果
7
作者 彭俊歌 张梦莹 +3 位作者 肖绛 李凯欣 赵越 李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1,共7页
目的探讨睡眠拖延行为与错失焦虑的关系以及有氧操运动对睡眠拖延行为的干预效果,为改善睡眠拖延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方法通过随机抽样选取988名学生,采用睡眠拖延行为量表和错失焦虑量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相关与回归分... 目的探讨睡眠拖延行为与错失焦虑的关系以及有氧操运动对睡眠拖延行为的干预效果,为改善睡眠拖延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方法通过随机抽样选取988名学生,采用睡眠拖延行为量表和错失焦虑量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相关与回归分析探索错失焦虑与睡眠拖延的关系,随后在988名学生群体中招募运动干预的参与者,共有36名同学参加,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名,运动组进行12周的有氧操运动,对照组保持日常活动。比较干预前后参与者睡眠拖延行为和错失焦虑量表得分的变化。结果高校学生的错失焦虑与睡眠拖延呈显著正相关(r=0.214,P<0.001),错失焦虑是睡眠拖延行为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β=0.241,P<0.001)。干预后,运动组的睡眠拖延行为量表得分显著下降(t=2.277,P=0.036),对照组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7,P=0.442)。结论错失焦虑水平越高睡眠拖延行为越严重,12周的运动干预能够减轻睡眠拖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拖延 错失焦虑 运动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运动干预剂量效应:一项三水平元分析
8
作者 王积福 杨玉娟 +1 位作者 胡人 黄志剑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43,共16页
基于刺激强化假说和神经化学机制假说,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运动干预剂量效应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EBSCO、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按照PRISMA流... 基于刺激强化假说和神经化学机制假说,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运动干预剂量效应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EBSCO、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按照PRISMA流程筛选,最终共纳入48篇文献,包含81个效应量,样本总量为1670人。主效应检验发现,运动干预可显著改善ASD患者的行为表现(效应量为0.821)。调节效应检验发现,运动对ASD患者行为表现的影响受到ASD严重程度和每次干预时长的调节,但年龄维度、运动干预形式与强度、运动干预频率与周期以及ASD核心症状等因素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研究提出了轻中度ASD儿童青少年的有效运动干预模型,建议构建结构化负荷剂量(中高强度、3次/周、周期≥9周、>60 min/次),以最大化行为症状的改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平元分析 孤独症谱系障碍 运动干预 剂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9
作者 徐楠 王静娴 +3 位作者 许洪伟 范洪媛 程明 隋丽荣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08,113,共6页
目的 汇总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开展运动干预康复训练提供循证实践依据。方法 依照“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网站中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运动干预相关的内容。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 目的 汇总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开展运动干预康复训练提供循证实践依据。方法 依照“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网站中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运动干预相关的内容。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纳入与质量评价,并结合纳入文献内容进行证据的提取、汇总与分级。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3篇、指南1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4篇、Meta分析2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最终形成包括运动干预团队、运动干预原则、运动干预频率、运动干预类型、相关干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6个方面,共19条最佳证据。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运动干预康复训练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开展科学、规范、统一的运动干预康复训练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运动干预 体育锻炼 体适能运动 康复护理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术后患者运动干预的范围综述
10
作者 岑巧 张晶磊 +6 位作者 谢铭 胡旭 任敏敏 杨言 秦情 覃琼 郑喜兰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18-123,共6页
目的系统分析减重术后患者运动干预的相关研究,为临床开展运动干预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范围综述研究框架,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减重术后患者运动干预的相关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4年11月27日。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其... 目的系统分析减重术后患者运动干预的相关研究,为临床开展运动干预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范围综述研究框架,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减重术后患者运动干预的相关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4年11月27日。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19篇,类实验研究3篇。运动类型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训练、核心稳定训练、平衡训练等,15项研究采用联合运动;运动强度采用最大心率、心率储备、量表评估等确定,运动频率多为2~5次/周,30~60 min/次,干预周期4~44周。7项研究表明运动干预整体安全,运动依从性评价缺乏统一标准,运动干预对减重术后患者身体成分、身体功能、代谢结局、生活质量等有积极影响。结论运动干预对减重术后患者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但现有的方案在运动类型、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方面差异较大。需要进一步优化运动干预方案并观察长期效果,以达成减重目标、预防反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减重手术 运动干预 有氧运动 抗阻训练 平衡训练 体重管理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行为成瘾的运动干预效果:系统综述的系统综述
11
作者 叶绿 常晶 凌海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1-440,共10页
目的系统综述关于运动干预网络行为成瘾效果的系统综述中相关研究证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Scopus、EBSCO、PsycINFO、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中国知网,收集2015年1月至2025年1月公开发表的关于网络行为成瘾运动干预... 目的系统综述关于运动干预网络行为成瘾效果的系统综述中相关研究证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Scopus、EBSCO、PsycINFO、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中国知网,收集2015年1月至2025年1月公开发表的关于网络行为成瘾运动干预效果的系统综述。根据PRISMA指南,报告运动干预应用于网络行为成瘾的干预方案和健康效益的相关证据。结果最终纳入11篇英文文献,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涉及31672例研究对象,年龄10~30岁,涵盖网络成瘾、手机成瘾和游戏成瘾,研究类型均为系统综述,主要来源于心理学、精神病学、公共卫生等领域期刊。干预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功能性训练、技能基础训练和结构化组合运动,方案为每次30~120 min,每周1~6次,持续6~24周。运动干预能改善心理健康、行为健康、生理健康和认知功能。中等强度(每次≥60 min,每周≥3次,≥8周)结构化组合运动干预效果最佳,尤其是对游戏成瘾;联合心理治疗对重度网络行为成瘾更有效。结论运动干预对网络行为成瘾具有积极作用,中等强度结构化组合运动效果最佳。建议针对游戏成瘾采用结构化组合运动干预,重度成瘾采用运动联合心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行为成瘾 网络成瘾 游戏成瘾 手机成瘾 运动干预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信念模式信息传播联合运动干预在血液透析伴衰弱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灿灿 黄维凤 +8 位作者 陈春丽 刘红群 徐霞 杨晓娟 秦晓黎 牛世慧 李媛媛 阚庆贺 孙润润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6-670,共5页
目的评价健康信念模式信息传播联合运动干预在血液透析伴衰弱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1—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伴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 目的评价健康信念模式信息传播联合运动干预在血液透析伴衰弱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1—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伴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健康信念模式信息传播联合运动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衰弱状况、躯体功能、骨骼肌质量及体质量指数,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中文版蒂尔堡衰弱指标量表得分为(4.51±1.15)分,低于对照组的(5.21±1.24)分(P<0.05);观察组简易机体功能评估得分、握力及步速分别为(9.78±0.86)分、(20.22±1.61)kg和(4.81±1.02)s/4 m,均优于对照组的(8.61±1.13)分、(19.23±2.80)kg、(5.55±1.33)s/4 m(P均<0.05);观察组骨骼肌质量指数、上臂肌围、小腿围和体质量指数分别为(8.01±1.22)kg/m^(2)、(25.86±1.77)cm、(33.61±1.61)cm和(23.84±2.17)kg/m^(2)均高于对照组的(7.35±1.13)kg/m^(2)、(25.01±2.00)cm、(32.74±1.83)cm和(22.66±2.66)kg/m^(2)(P均<0.05)。结论健康信念模式信息传播联合运动干预对衰弱血透患者进行体育锻炼等干预,可显著提高衰弱状态,提高患者躯体功能及肌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伴衰弱 健康信念模式 信息传播 健康教育 运动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干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红梅 王帅兵 +2 位作者 张茵 袁近玉 张茂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95-1200,共6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青少年脊柱侧凸及旋转畸形,而无先天脊柱畸形或合并神经-肌肉、骨骼等疾病,属脊柱结构三维平面畸形,典型特征是Cobb角>10°,约占青少年人群脊柱异常的80%~90%[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青少年脊柱侧凸及旋转畸形,而无先天脊柱畸形或合并神经-肌肉、骨骼等疾病,属脊柱结构三维平面畸形,典型特征是Cobb角>10°,约占青少年人群脊柱异常的80%~90%[1、2]。全球范围内AIS患病率约为2%~3%,10~16岁为高危人群,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常伴有躯体平衡异常导致的椎体和躯干代偿,引起顽固性疼痛,严重者可因胸廓畸形造成心肺功能障碍和脊髓损伤等[2]。AIS发病原因极其复杂,是多因素复合协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3、4]、激素[5]、神经-肌肉因素[6、7]、骨骼和软骨异常[8]、结缔组织异常[1、8]、生物力学因素[8、9]、环境因素[9]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功能障碍 女性发病率 顽固性疼痛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胸廓畸形 运动干预 生物力学因素 旋转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团体心理-运动干预对农村独居老年人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莎莎 倪莺媛 +2 位作者 徐丽君 奚迎雪 李越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结构性团体心理-运动干预对农村独居老年人孤独感、老化态度及生活空间移动性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湖州市织里镇2个村随机分为2个组,在各村采用便利取样法招募独居老年人各32人,对照组接受乡镇卫生中心开展的常规健康管理,... 目的探讨结构性团体心理-运动干预对农村独居老年人孤独感、老化态度及生活空间移动性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湖州市织里镇2个村随机分为2个组,在各村采用便利取样法招募独居老年人各32人,对照组接受乡镇卫生中心开展的常规健康管理,干预组在常规基础上进行每周1次,共12周的结构性团体心理-运动干预。采用多维孤独感量表、老化态度问卷、生活空间评估量表测评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老化态度及生活空间移动性。结果12周干预后,干预组老年人孤独感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老化态度、生活空间移动性得分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均P<0.05)。结论结构性团体心理-运动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农村独居老年人孤独感和负性老化态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空间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老年人 独居 孤独感 老化态度 生活空间移动性 心理干预 运动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危险因素及饮食运动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英 汪潮湖 +3 位作者 张南南 包贇 漆松涛 邓瑛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672-2678,共7页
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已成为颅咽管瘤患者术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有研究指出通过调整热量摄入、制订并实施运动计划能显著降低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患者体质量,可将非药物治疗措施如饮食运动干预应用于颅咽管瘤患者的体质量管理... 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已成为颅咽管瘤患者术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有研究指出通过调整热量摄入、制订并实施运动计划能显著降低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患者体质量,可将非药物治疗措施如饮食运动干预应用于颅咽管瘤患者的体质量管理中,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综述了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现状、危害、危险因素和饮食运动干预策略,以期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颅咽管瘤患者相关下丘脑性肥胖,开展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患者体质量控制的前瞻性研究,并构建科学严谨的饮食运动干预方案,为全面提高颅咽管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下丘脑性肥胖 饮食运动干预 体质指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干预联合运动干预对轻度认知障碍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广文 洪晨璐 +2 位作者 戴德政 刘肇瑞 罗雅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1-598,共8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认知联合运动干预对轻度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和Embase等5个数据库,纳入采用认知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运用Stata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认知联合运动干预对轻度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和Embase等5个数据库,纳入采用认知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运用Stata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总体认知功能、记忆力和执行功能或注意力的效果,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文献,包括2796名研究对象。结果显示,联合干预对总体认知功能(SMD=0.68,95%CI:0.39~0.97)、记忆力(SMD=0.35,95%CI:0.01~0.68)以及执行功能或注意力(SMD=-0.28,95%CI:-0.51~-0.05)的干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亚组分析结果表明,联合干预对于研究对象上述认知功能的干预效果受到干预模式、对照类型、是否有其他干预措施和干预频率的影响。结论:认知联合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轻度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干预 运动干预 联合干预 轻度认知障碍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干预对学龄儿童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畅爽 黄欢 +4 位作者 郭绍瑜 金志娟 张叶涵 孙晓姣 全明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2-586,共15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学龄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运动干预因其无副作用和操作简便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改善学龄儿童青少年ADHD各类损害。通过系统梳理ADHD不同层次...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学龄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运动干预因其无副作用和操作简便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改善学龄儿童青少年ADHD各类损害。通过系统梳理ADHD不同层次损害间的关系并综述运动干预的作用发现,ADHD由外至内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核心症状、执行功能障碍和脑功能障碍,且急性与长期运动对ADHD各损害均表现出积极的改善作用。因此,建议将运动干预作为学龄儿童青少年ADHD治疗的必要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学龄儿童青少年 运动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区卫生工作者管理下的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董晨阳 李然 +2 位作者 刘若亚 黄志扬 杨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7-588,共12页
背景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缺乏足够的安全运动意识,运动依从性不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运动干预管理以更好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值得参考的策略就是利用社区卫生工作者为患者提供运动干预的管理。目前关于运动干预管理方面的研究缺乏... 背景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缺乏足够的安全运动意识,运动依从性不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运动干预管理以更好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值得参考的策略就是利用社区卫生工作者为患者提供运动干预的管理。目前关于运动干预管理方面的研究缺乏,且通常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研究仅提及运动而没有具体的运动管理措施,尚缺少相关的定量系统评价。目的系统评价基于社区卫生工作者管理下的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影响及具体的运动干预方案。方法计算机检索8个中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筛选基于社区卫生工作者管理下的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干预组采取基于社区卫生工作者管理下的运动干预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10-17。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使用RevMan 5.4和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通过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寻找异质性来源。预先确定的亚组为干预周期(3个月、6个月、>6个月)、运动频率(3次/周、>3次/周)和单次运动时间(≤30 min/次、>30 min/次)。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有受试者1079例,其中干预组550例,对照组52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社区卫生工作者管理模式下的运动干预较对照组更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MD=-1.07,95%CI=-1.31~-0.83,P<0.00001)、空腹血糖(MD=-1.26,95%CI=-1.57~-0.96,P<0.00001)、餐后2 h血糖(MD=-1.47,95%CI=-1.90~-1.04,P<0.00001)、总胆固醇(MD=-1.02,95%CI=-1.52~-0.51,P<0.0001)、低密度脂蛋白(MD=-0.62,95%CI=-0.87~-0.37,P<0.00001)和三酰甘油水平(MD=-0.71,95%CI=-1.13~-0.28,P=0.001),而对高密度脂蛋白的改善程度无显著差异(MD=0.09,95%CI=-0.02~0.21,P=0.1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3次/周的运动频率相比,>3次/周的运动频率对总胆固醇的改善更显著(P=0.02);与≤30 min/次的单次运动时间相比,>30 min/次的单次运动时间对餐后2 h血糖的改善更显著(P=0.001);与6个月以及更长时间的干预周期相比,干预周期为3个月的运动干预对糖化血红蛋白(P<0.00001)、三酰甘油(P=0.008)的改善更显著。Egger's检验显示糖化血红蛋白(P=0.34)、空腹血糖(P=0.281)未表现出显著的发表偏倚。证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为低级证据,餐后2 h血糖和血脂相关结局指标为极低级证据。结论基于社区卫生工作者管理下的运动干预可以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社区卫生工作者在今后针对2型糖尿病的运动干预管理中,推荐按照>30 min/次、>3次/周、持续≥3个月的有氧运动干预来制订运动方案。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血脂异常的情况,则建议运动干预周期最好持续6个月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运动干预 社区卫生工作者 管理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干预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碧瑶 任园春 +4 位作者 宋以玲 朱飞龙 耿方舟 孙荣杰 王久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371,共8页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DD)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专科门诊招募确诊的27名DD儿童,随机分为DD运动干预组14名、DD对照组13名,按年龄相差不超过半岁标准募集14名儿童...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DD)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专科门诊招募确诊的27名DD儿童,随机分为DD运动干预组14名、DD对照组13名,按年龄相差不超过半岁标准募集14名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DD运动干预组在参加学校各项体育活动基础上进行8周针对动作发展水平的个性化运动干预,DD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维持日常身体活动且不进行除学校体育活动外的运动课程。采用《小学生识字量测试题库及评价量表》、一分钟读字、小学生阅读能力测评评估被试儿童的识字量、阅读流畅性和阅读理解能力。结果:(1)干预前,DD运动干预组和DD对照组识字量、阅读流畅性、阅读理解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低于正常对照(P<0.05)。(2)干预后,DD运动干预组识字量、阅读流畅性、阅读理解能力得分均显著提高(P<0.05),DD对照组识字量、阅读流畅性得分显著提高(P<0.05),正常对照组识字量、阅读理解能力得分显著提高(P<0.05)。DD运动干预组识字量、阅读流畅性得分和DD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DD运动干预组阅读理解得分高于DD对照组(P<0.05),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8周针对动作发展水平的个性化运动干预可加速提高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能力发展,尤其可有效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 运动干预 儿童 阅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蕾 孙静 +1 位作者 连冬梅 王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1226,共6页
目的:针对不同运动方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进行Meta分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精准运动指导提供依据。方法:按照PICOS原则,在国内外相关数据库中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11月发表的运动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 目的:针对不同运动方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进行Meta分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精准运动指导提供依据。方法:按照PICOS原则,在国内外相关数据库中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11月发表的运动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实验性或类实验性研究,按照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于2016年发布的干预性研究文献质量评价工具评价。应用RevMan 5.4进行分析。结果:纳入9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529例研究对象,运动方案包括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运动频率≥3次/周的患者在生活质量躯体健康领域[SMD=0.69,95%CI(0.48,0.90),P<0.001]及心理健康领域[SMD=0.90,95%CI(0.45,1.35),P<0.001]改善更为显著;单次运动时长为30~50 min的患者在生活质量躯体健康领域[SMD=0.72,95%CI(0.41,1.04),P<0.001]及心理健康领域[SMD=0.81,95%CI(0.36,1.26),P<0.001]改善更为显著。结论:每周运动≥3次,每次锻炼持续30~50 min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更显著。建议未来研究进一步规范红斑狼疮患者精准运动方案,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精准运动干预 生活质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