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学震源模型对近断层长周期地震动模拟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
作者 郭金萍 陈学良 +1 位作者 高孟潭 李昌珑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6-235,共10页
初步分析了运动学震源模型对近断层长周期地震动模拟的研究现状、分析方法和模拟验证思路,运动学震源模型最新成果的运用对该研究至关重要,包括使用经验性的全局和局部震源模型参数,来设定地震震源破裂过程,以及使用已发生的特大地震的... 初步分析了运动学震源模型对近断层长周期地震动模拟的研究现状、分析方法和模拟验证思路,运动学震源模型最新成果的运用对该研究至关重要,包括使用经验性的全局和局部震源模型参数,来设定地震震源破裂过程,以及使用已发生的特大地震的确定性复杂破裂过程两类。着重从这两类震源破裂过程的使用方式入手,综述了其对该研究的重要影响。由于未来的发展趋势向震源理论发展与应用,大地震震后快速产出、城市活断层灾害评估和特大地震地震危险性分析等方面集中,因此,从长周期工程结构的防震减灾来看,更多以及更细致的震源模型产出将有助于长周期强地震地面运动的模拟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运动学震源模型 长周期地震动 有限差分法 灾害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14.3运动学混合震源模型和SPECFEM 3D谱元法的宽频地震动模拟 被引量:6
2
作者 巴振宁 赵靖轩 +2 位作者 张郁山 梁建文 张玉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5-1138,共14页
基于确定性物理模型的全过程地震动模拟是现代地震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受限于合理震源模型和计算资源需求,目前模拟的有效频率还多处于低频范围,难以满足工程结构敏感频带(5~10 Hz或更高)需求.本文即借助运动学混合震源模型能激发... 基于确定性物理模型的全过程地震动模拟是现代地震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受限于合理震源模型和计算资源需求,目前模拟的有效频率还多处于低频范围,难以满足工程结构敏感频带(5~10 Hz或更高)需求.本文即借助运动学混合震源模型能激发宽频地震波和谱元法空间高精度及计算收敛快的优势,首先将确定性的凹凸体震源模型与GP14.3随机震源模型结合得到有限断层运动学混合震源模型,进而将上述混合震源模型开发到SPECFEM 3D谱元法开源代码中,实现了基于谱元法和运动学混合震源模型的全过程宽频带地震动模拟.将方法首先应用于一维波速结构模型0~10 Hz地震动模拟,通过与频率波数域(FK)方法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方法的精度;进而应用于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6.4级地震0.1~5 Hz地震动模拟,通过与4个台站的时程记录和相应反应谱的比较,以及与NGA-West2地震动衰减方程在频率0.1~5 Hz的反应谱的比较,检验了方法的适用性;最后给出了漾濞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和峰值速度(PGV)云图,分析了漾濞地震下近场强地面运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震中PGA接近400 cm·s-2,PGV达到45 cm·s^(-1),烈度达到Ⅸ度,且受局部地形起伏影响,大理以及洱海西侧位置出现高烈度异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地震动 运动学混合震源模型 确定性物理模型地震动模拟 谱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K方法和GP14.3震源模型的2023年土耳其M_(w)7.8级地震宽频地震动合成
3
作者 巴振宁 韩书娟 +3 位作者 赵靖轩 刘悦 芦燕 陈三红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6,共11页
本文合成了2023年2月6日土耳其M_(w)7.8地震的地震动时空场。首先,依据USGS网站提供的V s30数据和全球地壳模型Crust1.0数据,构建了土耳其南部地区的地下一维速度结构模型;其次,依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布的断层滑动量及破裂前端分... 本文合成了2023年2月6日土耳其M_(w)7.8地震的地震动时空场。首先,依据USGS网站提供的V s30数据和全球地壳模型Crust1.0数据,构建了土耳其南部地区的地下一维速度结构模型;其次,依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布的断层滑动量及破裂前端分布结果,构建了此次地震的GP14.3运动学混合震源模型;然后,采用作者提出的FK方法对本次地震进行了0~10 Hz的宽频三分量地震动合成。通过合成结果与距离震中50 km范围内地震动较强的8个台站强震记录及相应反应谱的比较,检验了方法的可靠性和模型的适用性;最后,重点分析了土耳其东南部的加济安泰普市及附近地区地震动时空场特征。结果表明:1)本文计算的加济安泰普市区范围内的NS向PGA接近180 cm/s^(2)、PGV接近100 cm/s,伊斯拉希耶镇地区的EW向PGA高达560 cm/s^(2)、PGV高达150 cm/s,地震动强度比较大。2)基于本文强地面运动合成结果得到的加济安泰普市区范围内的地震烈度为VII度,伊斯拉希耶镇地区的地震烈度高达IX度,与USGS给出的结果一致。3)此次土耳其M_(w)7.8地震呈现明显的近断层地震动集中性效应、地面永久位移以及破裂方向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M_(w)7.8地震 宽频地震动合成 近断层地震动特性 频率波数域方法 运动学混合震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速度脉冲与震源机制的关系浅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罗全波 陈学良 +3 位作者 高孟潭 李宗超 李铁飞 张振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6-661,共16页
本文初步分析了近断层速度脉冲的成因和特点,主要包括方向性效应与滑冲效应,并通过中国台湾集集地震的脉冲记录,分析了断层破裂方向和位移大小等震源参数对脉冲强度的影响。此外,基于有限移动源理论,说明了断层辐射与速度脉冲分布的关系... 本文初步分析了近断层速度脉冲的成因和特点,主要包括方向性效应与滑冲效应,并通过中国台湾集集地震的脉冲记录,分析了断层破裂方向和位移大小等震源参数对脉冲强度的影响。此外,基于有限移动源理论,说明了断层辐射与速度脉冲分布的关系,并探讨了利用运动学震源模型研究近断层地震动对速度脉冲影响的技术路线;评述了7种典型的等效速度脉冲模型,建议进一步研究等效速度脉冲函数与震源机制之间的关系。最后,简述了不同类型的断层引起速度脉冲的差异,并推测了产生脉冲型地震动的下限条件,同时展望该研究在地震预警方面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近断层速度脉冲 等效脉冲模型 运动学震源模型 地震动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龙断裂最大潜在M_(W)7.4地震模拟地震动特征分析
5
作者 胡祎石 钟菊芳 谢星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9-650,共12页
西藏地区地震构造背景和地形条件复杂,地震活动强烈,强震记录缺乏,因此工程场址近场大震地震动的确定是影响工程开发的关键问题。为揭示高地震烈度区近场大震的地震动特征及高山峡谷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规律,本文利用3D谱元法程序和运动... 西藏地区地震构造背景和地形条件复杂,地震活动强烈,强震记录缺乏,因此工程场址近场大震地震动的确定是影响工程开发的关键问题。为揭示高地震烈度区近场大震的地震动特征及高山峡谷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规律,本文利用3D谱元法程序和运动学有限断层震源模型,模拟分析里龙断裂发生最大潜在M_(W)7.4地震的近断层地震动效应;通过对比分析基于三维真实地形的DEM分层模型和平坦地形模型的地震动差异,探究地震动的地形效应。结果表明,里龙断裂M_(W)7.4地震的近断层地震动表现出显著的上盘效应和空间分布集中的规律;凸起地形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明显,三维真实地形的加速度峰值与平坦地形的模拟结果相比,EW、NS及UD分量的相对放大系数最大分别可达1.135、1.262和2.69,竖向分量的放大系数达水平分量的2倍以上,表明竖向分量地震动受地形效应的影响较水平分量要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元法 运动学有限断层震源模型 地震动 地形效应 近断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9月5日泸定M_(S)6.8地震宽频带地震动谱元法模拟 被引量:5
6
作者 赵靖轩 巴振宁 +1 位作者 阔晨阳 刘博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9-195,共17页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此次地震造成泸定县及其周边地域的严重破坏和人员的重大伤亡。为重现此次地震的地震动影响场,分析近场强地面运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将确定性的凹凸体震源模型与随机震源模型结合...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此次地震造成泸定县及其周边地域的严重破坏和人员的重大伤亡。为重现此次地震的地震动影响场,分析近场强地面运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将确定性的凹凸体震源模型与随机震源模型结合得到有限断层运动学混合震源模型,进而将上述混合震源模型开发到SPECFEM 3D谱元法开源代码中,实现了基于谱元法和运动学混合震源模型的泸定M_(S)6.8地震的全过程宽频带(0.1—5 Hz)地震动模拟,通过与六个台站的时程记录、对应的反应谱以及NGA-West2地震动衰减曲线进行比较检验了方法的精度和适用性;进而给出了此次地震的三分量速度波场快照图,再现了地震波传播时近场地震动的方向性效应和局部场地效应;最后给出了震中100 km×100 km范围内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和峰值速度(PGV)云图,分析了泸定地震近场强地面运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给出了基于模拟结果的地震烈度分布图。结果显示,震中PGA接近600 cm/s^(2),PGV接近50 cm/s,烈度达到Ⅸ度,且由于泸定地区内高山峡谷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地震动峰值在山顶和峡谷处明显放大,山顶处PGA和PGV分别放大1.9倍和1.5倍,峡谷谷底处PGA和PGV分别放大1.7倍和1.4倍,这里出现的地震动放大现象以及可能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亟需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泸定M_(S)6.8地震 宽频带地震动 谱元法 运动学混合震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