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HSS并联机床运动学设计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田 倪雁冰 +1 位作者 王洋 林汉元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12,共3页
提出以可实现三平动自由度并联机构作为主进给机构 ,辅以回转工作台实现多坐标数控加工的并联机床结构配置方案 ,并据此简要阐述了一种三自由度并联机床的总体设计方案和相应的运动学设计方法。
关键词 三自由度 并联机床 运动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cept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设计理论浅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玉茹 张大卫 黄田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6-379,共4页
针对纯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实现姿态能力差、工作空间小的固有缺陷 ,提出了基于少自由度、带有导向装置、动平台辅以回转台的串、并联机床结构 ,该结构可实现较强的姿态能力 ,并有较大的工作空间 .探讨了此类并联机床的运动学设计方法 ,... 针对纯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实现姿态能力差、工作空间小的固有缺陷 ,提出了基于少自由度、带有导向装置、动平台辅以回转台的串、并联机床结构 ,该结构可实现较强的姿态能力 ,并有较大的工作空间 .探讨了此类并联机床的运动学设计方法 ,其中包括位置逆解模型、空间灵活度分析、工作空间分析与综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设计 并联机器人操作机 逆解 雅可比 工作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平面并联机构运动学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郑亚青 刘雄伟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39,共3页
针对平面并联五杆机构提出了基于总体灵活度的运动学设计方法。该方法将运动学设计问题归结为全局运动性能指标最大为目标的单目标有约束优化设计问题 ,并采用遗传算法搜索到一个最优解 ,将其与采用随机方向法所得到的解进行比较 。
关键词 平面并联机构 运动学设计 遗传算法 五杆机构 总体灵活度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反射镜挠性支承运动学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大志 樊越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3-417,共5页
挠性支承是快速反射镜的关键部件,介绍快速反射镜挠性支承的运动学设计。根据约束和自由度的空间关系确定挠性支承的约束和自由度模式,利用细杆作为约束元件构造4种快速反射镜挠性支承,并以此为依据对现有快速反射镜机构进行分类,获得... 挠性支承是快速反射镜的关键部件,介绍快速反射镜挠性支承的运动学设计。根据约束和自由度的空间关系确定挠性支承的约束和自由度模式,利用细杆作为约束元件构造4种快速反射镜挠性支承,并以此为依据对现有快速反射镜机构进行分类,获得两种新型挠性支承结构。研究结果可为机构选型、优化和工程设计提供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反射镜 挠性支承 运动学设计 约束 自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A140粉末压机主机构结构分析及运动学设计
5
作者 王淑仁 董书革 阎玉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3-34,共2页
针对德国DORST公司生产的TPA140型粉末压机的主机构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压制曲线和脱模曲线分析主机构的结构组成,进一步反求机构的尺寸参数。采用优化方法求得六杆机构的尺寸;采用数值方法求得关键部件凸轮的轮廓曲线,从而实现了工... 针对德国DORST公司生产的TPA140型粉末压机的主机构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压制曲线和脱模曲线分析主机构的结构组成,进一步反求机构的尺寸参数。采用优化方法求得六杆机构的尺寸;采用数值方法求得关键部件凸轮的轮廓曲线,从而实现了工艺所要求的压制曲线和脱模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式 粉末压机 运动学设计 主机构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曲线轮廓槽轮机构的运动学设计
6
作者 荆学东 王成焘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89,共5页
基于啮合原理研究了具有曲线轮廓的槽轮机构的啮合特性,给出了轮槽廓线设计的通用表达式,并提出了该机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与普通槽轮机构相比,这种槽轮机构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运动规律类型、滚子半径和其它条件设计出曲线轮槽,从... 基于啮合原理研究了具有曲线轮廓的槽轮机构的啮合特性,给出了轮槽廓线设计的通用表达式,并提出了该机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与普通槽轮机构相比,这种槽轮机构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运动规律类型、滚子半径和其它条件设计出曲线轮槽,从而可以消除从动件在每一个运动循环的起始和中止时由于非零加速度产生的冲击载荷,因而适用于中速和高速场合。该方法使得普通槽轮机构成为其特例。最后并以一实例展示了该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设计 曲线轮槽 槽轮机构 冲击载荷 啮合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PUS/PU 3自由度并联机构运动学优化设计 被引量:14
7
作者 齐明 刘海涛 +2 位作者 梅江平 赵学满 黄田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9-654,共6页
研究了一种带恰约束从动支链的3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运动学优化设计.该机构采用3-PUS/PU拓扑结构,可实现一维平移和两维转动自由度.在构造出该机构全速度雅可比矩阵的基础上,以支链误差传递率为性能指标,在考虑必要机械约束的基础上,采用... 研究了一种带恰约束从动支链的3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运动学优化设计.该机构采用3-PUS/PU拓扑结构,可实现一维平移和两维转动自由度.在构造出该机构全速度雅可比矩阵的基础上,以支链误差传递率为性能指标,在考虑必要机械约束的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实现了该机构的尺度参数优化设计,并给出相应算例.由实例可知,经优化得出的尺度参数合理.此优化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类似并联机构的运动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运动学优化设计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目标变异的操作臂运动学优化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徐敬华 张树有 +2 位作者 伊国栋 屠立 光耀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9-216,共8页
为满足机构设计过程中目标变异的要求,提出面向目标变异的操作臂运动学优化设计方法.在D-H坐标系中,通过递推齐次变换获得操作臂末端执行器相对于基础坐标系的位姿,基于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的数值微分表达式,建立非数值集合的映射规则,... 为满足机构设计过程中目标变异的要求,提出面向目标变异的操作臂运动学优化设计方法.在D-H坐标系中,通过递推齐次变换获得操作臂末端执行器相对于基础坐标系的位姿,基于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的数值微分表达式,建立非数值集合的映射规则,在已有设计目标的基础上获得变异目标的显式表达式.将多维连续设计变量离散为网格,再将模拟退火机制引入蚁群算法,用在给定温度下服从波尔茨曼(Boltzmann)分布的随机热摄动表示蚁群在位置间的转换概率,求解多目标变异表达式,基于模糊集从帕雷托(Pareto)前沿选优,最终使末端执行器在特定轨迹上进一步满足运动学特性.开发了自主原型系统,实现了单环开链6R操作臂的运动学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助于快速实现机构变异设计目标的表达、解析及选优,对于其他复杂机械产品的设计也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变异 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 退火蚁群算法 操作臂 运动学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骨折手术的三支链六自由度并联机构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蕊 霍欣明 +2 位作者 连宾宾 宋轶民 孙涛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282,共10页
随着微创技术和生物学固定技术的发展,创伤骨折手术中愈加需要术中精准定位,以确保内固定物能够精确和微创地固定骨折断端.其中,利用六自由度并联机构进行骨折断端的复位和固定是实现微创精准骨折手术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骨折手术的发... 随着微创技术和生物学固定技术的发展,创伤骨折手术中愈加需要术中精准定位,以确保内固定物能够精确和微创地固定骨折断端.其中,利用六自由度并联机构进行骨折断端的复位和固定是实现微创精准骨折手术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骨折手术的发展趋势.现有的由6条支链构成的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存在质量大、医学影像设备扫描后伪影严重等系列问题,提出和设计少支链六自由度并联机构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借助有限旋量理论构型综合出一类三支链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并进行了其拓扑结构和运动学性能设计.首先,利用有限旋量描述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及其支链末端的运动,通过有限旋量理论的结合定律和交换定律获得可行支链的标准型和衍生型,通过定义支链装配条件和配置驱动关节,综合出一类三支链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然后,定义了优选准则,借助瞬时旋量理论对优选出的5种三支链六自由度并联机构进行了位置逆解、工作空间和速度分析;最后,以运动/力传递率在给定工作空间内的均值与方差为目标函数,考虑并联机构的拓扑结构对运动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开展了三支链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的拓扑结构与运动学性能的一体化设计.上述工作为后续三支链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的物理样机建造与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支链六自由度并联机构 有限限量 瞬时旋量 构型综合 运动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重合度恒定的齿轮传动原理及其参数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霞 李树军 +1 位作者 金中波 王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40-43,共4页
为探讨和解决齿轮传动系统,特别是高速、重载齿轮系统啮合传动过程中,在单、双齿对交替啮合的极短时间内,轮齿受载发生突变,形成轮齿激振和轮齿的啮合刚度变化导致产生震动和噪声问题,提出一种瞬时重合度恒定的齿轮传动原理。文中论述... 为探讨和解决齿轮传动系统,特别是高速、重载齿轮系统啮合传动过程中,在单、双齿对交替啮合的极短时间内,轮齿受载发生突变,形成轮齿激振和轮齿的啮合刚度变化导致产生震动和噪声问题,提出一种瞬时重合度恒定的齿轮传动原理。文中论述了瞬时重合度恒定的直齿轮结构和传动原理,给出了直齿圆柱齿轮满足瞬时重合度恒定传动的条件和运动学参数设计公式,推导出了阶梯齿轮传动的重合度的计算公式。本文的研究结果也适用于内啮合直齿圆柱齿轮和内啮合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重合度恒定 齿轮传动 阶梯齿轮 运动学设计 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杆机构运动综合实验装置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文音 唐锡宽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1995年第1期34-37,共4页
平面连杆机构设计包括运动学设计和动力学设计。运动学设计称平面机构尺度综合,它根据工作要,确定机构运动简图的参数。目前,关于四杆机构综合分析研究已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四杆机构综合实验装置则较少见到,而带有精密测量的综合实验... 平面连杆机构设计包括运动学设计和动力学设计。运动学设计称平面机构尺度综合,它根据工作要,确定机构运动简图的参数。目前,关于四杆机构综合分析研究已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四杆机构综合实验装置则较少见到,而带有精密测量的综合实验台尚未见报导。根据教学实验要求,并可用其检验理论设计方法的正确性,我们研制了这台四杆机构运动综合实验装置。在它的基础上,还可进行多杆机构的设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杆机构 综合实验台 角位移传感器 运动综合 综合实验装置 运动学设计 机构设计 教学实验 多杆机构 机构运动简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hicle kinematics modeling and design of vehicle trajectory generator system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昭 蔡自兴 +2 位作者 任孝平 陈爱斌 薛志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2860-2865,共6页
A trajectory generator based on vehicle kinematics model was presented and an integrated navigation simulation system was designed.Considering that the tight relation between vehicle motion and topography,a new trajec... A trajectory generator based on vehicle kinematics model was presented and an integrated navigation simulation system was designed.Considering that the tight relation between vehicle motion and topography,a new trajectory generator for vehicle was proposed for more actual simulation.Firstly,a vehicle kinematics model was built based on conversion of attitude vector in different coordinate systems.Then,the principle of common trajectory generators was analyzed.Besides,combining the vehicle kinematics model with the principle of dead reckoning,a new vehicle trajectory generator was presented,which can provide process parameters of carrier anytime and achieve simulation of typical actions of running vehicle.Moreover,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elements were simulated,including accelerometer and gyroscope.After setting up the simulation conditions,the integrated navigation simulation system was verified by final performance test.The result proves the validity and flexibility of this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 kinematics model integrated navigation system track generator IMU element system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nematical system of breadth cam profile design 被引量:1
13
作者 SHIN Joong-ho 李琳 +1 位作者 YANG Hyun-dai KWON Soon-m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451-457,共7页
The design solutions for breadth cam mechanism was presented. The main topics of the shape design for breadth cam was to calculate the coordinate at each contact point to determine the cam profile.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design solutions for breadth cam mechanism was presented. The main topics of the shape design for breadth cam was to calculate the coordinate at each contact point to determine the cam profile. The proposed method according to velocity and geometric relationships of instant velocity centers can easily determine each contact point at any instant moment. The cam profile was defined by contouring of the contact points. And also a program was developed by using Microsoft Visual C++ program,which can quickly and easily draw a 2D cam profile through the displacement diagram. Finally,the program was used to confirm the accuracy on the breadth cam profile design by computer animation graph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 profile breadth cam reciprocating follower oscillating follower instant velocity cen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