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胶东地区玲珑双向变质核杂岩的均衡隆升:运动学涡度的指示 |
吴晓冬
朱光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运动学涡度的理论与实践 |
郑亚东
王涛
张进江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56
|
|
3
|
鲁西青邑韧性剪切带运动学涡度及剪切作用类型 |
王新社
张尚坤
张富中
杨崇辉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5
|
|
4
|
秦岭沙沟街韧性剪切带的岩石磁学、磁组构和运动学涡度分析 |
李阳
梁文天
靳春胜
董云鹏
袁洪林
张国伟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5
|
晓天—磨子潭断裂的运动学涡度、应变速率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
王勇生
朱光
向必伟
魏鑫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6
|
大青山伸展拆离断层运动学涡度研究及构造指示意义 |
刘江
张进江
郭磊
戚国伟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7
|
运动学涡度和极摩尔圆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
张进江
郑亚东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33
|
|
8
|
辽西医巫闾山地区韧性剪切带的应变与运动学涡度 |
李刚
刘正宏
李永飞
刘俊来
徐仲元
李世超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9
|
极摩尔圆法计算二维平均运动学涡度 |
刘江
张进江
张波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10
|
运动学涡度及其测量方法 |
王勇生
朱光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
2004 |
17
|
|
11
|
运动学涡度在藏南冈底斯岩浆带中段谢通门-曲水韧性剪切带中的应用 |
孟元库
许志琴
马士委
刘晓佳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2
|
华北克拉通北缘医巫闾山韧性剪切拆离带的运动学涡度与韧性减薄量 |
李建波
郭磊
鲁勇花
曾涛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3
|
辽南变质核杂岩韧性拆离带的变形特征、应变与运动学涡度分析 |
李建波
郭磊
欧阳志侠
曾涛
丁园军
张莹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4
|
亚干变质核杂岩的运动学涡度与剪切作用类型 |
郑亚东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20
|
|
15
|
一般剪切带中运动学涡度的确定和构造意义 |
张桂林
梁金城
冯佐海
|
《桂林工学院学报》
|
2002 |
2
|
|
16
|
郯庐断裂带南段晚期韧性剪切带涡度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
王勇生
朱光
宋传中
刘国生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17
|
中下地壳切向分层流变的结果:喜马拉雅东段雅拉香波片麻岩穹隆 |
江成宇
周保军
陈小宇
刘俊来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8
|
广东河台金矿田糜棱岩磁组构对剪切带变形与成矿的约束 |
李康
焦骞骞
许德如
张胜印
常华诚
戴家润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9
|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哈图沟–清水泉–沟里韧性剪切带塑性变形及动力学条件研究 |
李小兵
裴先治
陈有炘
刘成军
李佐臣
李瑞保
陈国超
魏博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6
|
|
20
|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主要断裂带变形岩石显微组构分析及意义 |
李金玺
李智武
刘树根
邓宾
孙东
汤聪
武文慧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