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东地区玲珑双向变质核杂岩的均衡隆升:运动学涡度的指示
1
作者 吴晓冬 朱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9,共19页
在胶东半岛西北部,围绕着玲珑岩基所发育的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属于独特的双向变质核杂岩。这一变质核杂岩的东、西边界上,分别发育了倾斜相背的招平与焦家伸展拆离剪切带。双向变质核杂岩的剥露是否也有均衡隆升的贡献,一直没有明确的认... 在胶东半岛西北部,围绕着玲珑岩基所发育的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属于独特的双向变质核杂岩。这一变质核杂岩的东、西边界上,分别发育了倾斜相背的招平与焦家伸展拆离剪切带。双向变质核杂岩的剥露是否也有均衡隆升的贡献,一直没有明确的认识。本次工作以采自这两条边界拆离剪切带不同部位的糜棱岩样品为分析对象,分别应用刚性残斑长短轴比值法(具体又分别使用了Wallis投图法和刚性颗粒网格法)和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法对同一样品进行了运动学涡度测量。对于招平拆离剪切带,应用刚性残斑长短轴比值法获得的涡度值为0.57~0.73,而应用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法获得的涡度值为0.80~0.93。对于焦家剪切带,应用刚性残斑长短轴比值法获得的涡度值为0.58~0.74,而应用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法获得的涡度值为0.79~0.93。对于剪切带的同一样品,这两种测量方法给出的结果明显不同。应用刚性残斑长短轴比值法数据所获得这两条剪切带的减薄率,也明显高于应用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法数据的计算结果。理论分析与实例表明,刚性残斑长短轴比值法所获得的涡度值代表了剪切带的早期变形,而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法所得结果指示了晚期变形。由此表明,玲珑双向变质核杂岩边界拆离剪切带演化中,伴随着纯剪组分的明显降低,指示了剪切带产状的变陡,为均衡隆升的结果。均衡隆升发生在核杂岩演化的晚阶段,是早白垩世郭家岭期同构造花岗闪长岩侵位的响应。本文结果指示,双向与不对称变质核杂岩具有相似的演化规律,都经历过晚阶段均衡隆升,对中—下地壳的剥露具有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拆离剪切带 运动学涡度 一般剪切 均衡隆升 玲珑双向变质核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学涡度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56
2
作者 郑亚东 王涛 张进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9-220,共12页
一般剪切作用下,碎斑或顺剪切作用方向向前或逆向旋转向两特征方向或流脊(非旋转方向)靠拢。高应变条件下,二长比大于一特定值的碎斑,当其顺向或逆向旋转至以特征方向为渐近线的双曲线的稳定翼上时,便稳定下来不再旋转。二长比小... 一般剪切作用下,碎斑或顺剪切作用方向向前或逆向旋转向两特征方向或流脊(非旋转方向)靠拢。高应变条件下,二长比大于一特定值的碎斑,当其顺向或逆向旋转至以特征方向为渐近线的双曲线的稳定翼上时,便稳定下来不再旋转。二长比小于该值的碎斑将不断向前旋转。这一特定值位于该双曲线的顶点,相应的临界形态因子(B*)或/和两特征方向间夹角的余弦定义为运动学涡度(Wk)。Wk是确定一相关韧性变形带纯剪切和简单剪切组分相对大小的重要度量,是根据内旋转(涡度)与线应变速率之间的比值而定的数值度量。就变形带而言,一般剪切带的运动学涡度变化为0~1,纯剪切为零,简单剪切为1。这是一非线性尺度,纯剪切和简单剪切各占50%的运动学涡度为0.71,而不是0.5。运动学涡度可通过计算、图解(双曲线网(PHD)、刚性颗粒网(RGN)法、Passchier图解、wallis图解)、极摩尔圆法和应力或瞬时增量应变方向获得。运动学涡度与有限应变测量相结合很可能是估算一地地壳减薄/伸展量或增厚/缩短量的最佳途径。变形过程中运动学涡度很可能变化,应根据不同时期形成的构造获得相应时期的运动学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涡度 特征方向 流脊 临界形态因子 有限应变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青邑韧性剪切带运动学涡度及剪切作用类型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新社 张尚坤 +1 位作者 张富中 杨崇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3-428,共6页
青邑韧性剪切带是晚太古代末期发育在鲁西前寒武纪基底花岗岩中一条规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NW走向,面理直立,线理水平,剪切标志反映右行剪切.石英光轴法求得运动学涡度在0.96~0.99之间变化,极摩尔圆法求得糜棱岩化岩石运动学涡度... 青邑韧性剪切带是晚太古代末期发育在鲁西前寒武纪基底花岗岩中一条规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NW走向,面理直立,线理水平,剪切标志反映右行剪切.石英光轴法求得运动学涡度在0.96~0.99之间变化,极摩尔圆法求得糜棱岩化岩石运动学涡度为0.91,初糜棱岩运动学涡度为0.87,糜棱岩运动学涡度为0.81,超糜棱岩运动学涡度为0.60.运动学涡度表明,剪切带剪切作用类型为一般剪切,变形初期以单剪为主,随应变的增大,运动学涡度值逐渐减小,变形的纯剪分量不断增加,最后以纯剪为主.剪切作用类型及三维参照变形分析表明,青邑韧性剪切带属加长-变宽类型的一般剪切带并且在y轴方向上有所增长.韧性剪切在太古代末期克拉通化过程中具有加厚陆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涡度 剪切作用类型 三维变形 青邑韧性剪切带 韧性剪切带 剪切作用 类型 鲁西 糜棱岩化 前寒武纪基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沙沟街韧性剪切带的岩石磁学、磁组构和运动学涡度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李阳 梁文天 +3 位作者 靳春胜 董云鹏 袁洪林 张国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19-1933,共15页
秦岭商丹构造带内发育的晚三叠世沙沟街韧性剪切带蕴含大量地质信息,很好地记录了秦岭印支期碰撞造山过程。为了探究该剪切带的运动学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在野外观测、显微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中发育的糜棱岩进行了磁组构和运动学涡... 秦岭商丹构造带内发育的晚三叠世沙沟街韧性剪切带蕴含大量地质信息,很好地记录了秦岭印支期碰撞造山过程。为了探究该剪切带的运动学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在野外观测、显微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中发育的糜棱岩进行了磁组构和运动学涡度研究。岩石磁学和磁组构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的平均磁化率Km值总体较高,载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等铁磁性矿物;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J值较大,表明构造变形较为强烈;形态参数T值多大于0,反映磁化率椭球体以扁球体为主;磁线、面理优势产状与野外观测到的矿物线、面理较为一致。结合磁组构、边界断层以及C面理产状,认为沙沟街韧性剪切带具有左行走滑挤压的运动学特征。运动学涡度Wk值及其分布特征表明,沙沟街剪切带中纯剪切作用所占的比重总体大于简单剪切作用,并且剪切带的核部应位于北界断层附近。综合分析认为,沙沟街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特征反映了总体斜向汇聚背景下的局部走滑挤压,与商丹带西段发育的同期韧性剪切带具有完全反向的运动学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 运动学涡度 显微构造 岩石磁学 沙沟街剪切带 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晓天—磨子潭断裂的运动学涡度、应变速率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勇生 朱光 +1 位作者 向必伟 魏鑫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6-387,共12页
晓天-磨子潭断裂作为北大别带与北淮阳带的地表分界线,是大别造山带内重要的折返边界之一。本次工作在详细的野外观察、糜棱岩化过程中温-压条件的计算、糜棱岩中石英C轴组构分析等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上,计算晓天-磨子潭断裂内同造山糜... 晓天-磨子潭断裂作为北大别带与北淮阳带的地表分界线,是大别造山带内重要的折返边界之一。本次工作在详细的野外观察、糜棱岩化过程中温-压条件的计算、糜棱岩中石英C轴组构分析等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上,计算晓天-磨子潭断裂内同造山糜棱岩化过程的运动学涡度和应变速率。变形温-压条件指示糜棱岩形成于30-40km的深部,明显大于早白垩世以来的剥蚀深度,指示断裂带糜棱岩化过程发生于同造山折返过程中。涡度分析表明,断裂带的涡度值大于0.9,指示其变形以简单剪切变形为主,并说明大别造山带同造山晚期折返的驱动力表现为浮力。显微构造与石英C轴组构分析均指示了一致的上盘向NW的运动方式。断裂带同造山糜棱岩化过程的应变速率为10^-10 s^-1左右,表明造山带峰期变质之后的折返过程是非常快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天-磨子潭断裂 同造山糜棱岩化作用 运动学涡度 应变速率 超高压岩石折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青山伸展拆离断层运动学涡度研究及构造指示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江 张进江 +1 位作者 郭磊 戚国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华北北缘的大青山伸展拆离断裂带叠加在中生代逆冲断层之上,其韧性剪切带在变质核杂岩南北两侧出露,运动学指向为上盘向南东向拆离。运动学涡度分析表明,大青山拆离断层剪切带早期(较高温)简单剪切分量不断增加直至简单剪切;拆离断层... 在华北北缘的大青山伸展拆离断裂带叠加在中生代逆冲断层之上,其韧性剪切带在变质核杂岩南北两侧出露,运动学指向为上盘向南东向拆离。运动学涡度分析表明,大青山拆离断层剪切带早期(较高温)简单剪切分量不断增加直至简单剪切;拆离断层总体平均涡度Wm简单剪切分量沿拆离断层上盘运动方向增大,与韧性剪切带先垂向颈缩、后水平伸展的被动式伸展有关。晚期(较低温)简单剪切分量降低、纯剪切分量增加,即拆离断层剥露过程中,脆韧性-脆性破裂面形成的变形分解导致纯剪切分量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涡度 伸展断层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学涡度和极摩尔圆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33
7
作者 张进江 郑亚东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3-39,共7页
运动学涡度是岩石递进变形中非共轴性的一种量度,利用其对韧性剪切带进行应变分解,确定剪切作用类型是当今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较新课题。极摩尔圆同时适用于共轴和非共轴变形,是应变分析的一种有利工具,并特别适用于从应变测量数据求... 运动学涡度是岩石递进变形中非共轴性的一种量度,利用其对韧性剪切带进行应变分解,确定剪切作用类型是当今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较新课题。极摩尔圆同时适用于共轴和非共轴变形,是应变分析的一种有利工具,并特别适用于从应变测量数据求取运动学涡度;从力学理论角度对运动学涡度进行了系统而简明的论述,对极摩尔圆的原理进行了推导,并提出了它们在韧性剪切带应变分析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涡度 极摩尔圆 韧性剪切带 应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医巫闾山地区韧性剪切带的应变与运动学涡度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刚 刘正宏 +3 位作者 李永飞 刘俊来 徐仲元 李世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8-423,共16页
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2期伸展作用最终形成了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有限应变分析结果显示,早期(中—晚侏罗世)伸展作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中付林指数(K)为0.5-6.06,平均值约为2.78;晚期(早白垩世)伸展作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中付林指数为0.... 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2期伸展作用最终形成了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有限应变分析结果显示,早期(中—晚侏罗世)伸展作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中付林指数(K)为0.5-6.06,平均值约为2.78;晚期(早白垩世)伸展作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中付林指数为0.21-2.39,平均值约为1.23。结合有限应变及运动学涡度分析可知,医巫闾山地区2期伸展变形具有不均匀性,中—晚侏罗世伸展变形表现为早期拉长应变、晚期平面应变,纯剪切组分大于简单剪切;早白垩世伸展变形表现为平面应变,早期简单剪切组分与纯剪切相等,晚期纯剪切组分大于简单剪切。对比2期伸展变形环境及古应力的差异,发现早期伸展变形温度高、差应力小、应变速率较大;晚期伸展变形温度低、差应力大、应变速率较小。医巫闾山地区中—晚侏罗世在近水平的伸展背景下,中下地壳发生减压熔融;在晚侏罗世末期短暂的挤压作用后,早白垩世先发生近水平的伸展滑移,之后转为以垂向隆升为主的变形,并最终形成变质核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巫闾山 伸展变形 应变分析 运动学涡度 变质核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摩尔圆法计算二维平均运动学涡度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江 张进江 张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21,共9页
通过有限应变椭圆长短轴比(R_s)和长轴与剪切面夹角(α)构建极摩尔圆,本文计算得出二维平面应变平均运动学涡度(W_m)计算公式为W_m=cos[arctan(1-R_s×tan^2α)/((1+R_s)×tanα)],并以此绘制了W_m关于R_s和α的等值线投影图。... 通过有限应变椭圆长短轴比(R_s)和长轴与剪切面夹角(α)构建极摩尔圆,本文计算得出二维平面应变平均运动学涡度(W_m)计算公式为W_m=cos[arctan(1-R_s×tan^2α)/((1+R_s)×tanα)],并以此绘制了W_m关于R_s和α的等值线投影图。公式计算和有限应变数值投影都是计算平均运动学涡度的简捷有效的方法。极摩尔圆计算提供了判定剪切类型(简单剪切,纯剪切,减薄一般剪切,增厚一般剪切)的两种方法:α值判定瞬时应变剪切类型;R_s×tan^2α值判定有限应变剪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运动学涡度 极摩尔圆 有限应变 剪切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学涡度及其测量方法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勇生 朱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480-1484,共5页
运动学涡度是从流体力学引入到地质学当中的,主要应用于应变非共轴程度的确定。自然界中的剪切变形通常是纯剪切和简单剪切2个端元复合作用的结果,称为一般剪切,利用运动学涡度(WK)可以定量分析两者间的相对大小。文章介绍了涡度的具体... 运动学涡度是从流体力学引入到地质学当中的,主要应用于应变非共轴程度的确定。自然界中的剪切变形通常是纯剪切和简单剪切2个端元复合作用的结果,称为一般剪切,利用运动学涡度(WK)可以定量分析两者间的相对大小。文章介绍了涡度的具体测量方法,即张裂脉中纤维法、旋转残斑法、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的方法、石英C轴组构与斜列颗粒形态的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涡度 一般剪切 应变非共轴程 旋转残斑 石英C轴组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学涡度在藏南冈底斯岩浆带中段谢通门-曲水韧性剪切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孟元库 许志琴 +1 位作者 马士委 刘晓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023-3038,共16页
一般剪切带主要由纯剪切和简单剪切共同作用,不同的剪切带及不同的构造位置两者所占有的比例不同。利用运动学涡度(wk)可以定量地分析两者间的比值大小。本文通过极莫尔圆法和有限应变轴率Rs/石英C轴组构法对冈底斯岩浆带中段谢通... 一般剪切带主要由纯剪切和简单剪切共同作用,不同的剪切带及不同的构造位置两者所占有的比例不同。利用运动学涡度(wk)可以定量地分析两者间的比值大小。本文通过极莫尔圆法和有限应变轴率Rs/石英C轴组构法对冈底斯岩浆带中段谢通门一啦水滑覆型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涡度进行了计算,两种方法获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通过极莫尔圆法,对剪切带中的9组糜棱岩样品进行了运动学涡度计算,获得了Wk=0.73~0.96,平均值Wk=0.83。运用有限应变轴率Rs/石英c轴组构法对4个样品进行了分析,得到Wk=0.85~0.93,均值为0.88,两种方法获得了较为一致的应变结果。还根据极莫尔圆图解,计算了该韧性剪切带的减薄量s=0.09~0.35,平均减薄量为0.20。研究表明该韧性剪切带为典型的以简单剪切为主伴有部分纯剪切的一般剪切,该剪切带的形成可能与拉萨地体在中新世时从挤压到侧向伸展的转换有关。该剪切带变形特征和运动学涡度的确定深化了对藏南冈底斯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的理解,并对青藏高原中南部的地质研究具有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莫尔圆 运动学涡度 韧性剪切带 糜棱岩 冈底斯岩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医巫闾山韧性剪切拆离带的运动学涡度与韧性减薄量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建波 郭磊 +1 位作者 鲁勇花 曾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9-1439,共11页
医巫闾山韧性剪切拆离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为一走向NE、倾向WNW的低角度正断层系,由下盘的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带)、未变形中生代的花岗岩体;脆性拆离断层面及上盘未变质的沉积岩系组成。以拆离断层带下盘韧性剪切带内糜棱岩长石碎斑为... 医巫闾山韧性剪切拆离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为一走向NE、倾向WNW的低角度正断层系,由下盘的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带)、未变形中生代的花岗岩体;脆性拆离断层面及上盘未变质的沉积岩系组成。以拆离断层带下盘韧性剪切带内糜棱岩长石碎斑为标志体的三维有限应变测量显示,应变主轴X轴伸长,Y轴不变,Z轴缩短。以极莫尔圆法估算拆离带内糜棱岩的运动学涡度值介于0.61到0.96,平均为0.80(涡度值是无量纲数),表明医巫闾山韧性剪切拆离带形成机制为以简单剪切为主的一般剪切作用。结合三维有限应变测量,医巫闾山韧性剪切拆离带为一加长减薄型剪切带。以有限应变测量与运动学涡度估算为基础,初步估算了该韧性剪切拆离带的韧性减薄量沿剪切拆离方向,减薄量从10%增加到40%,且减薄量与应变强度正相关、与运动学涡度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离带 有限应变 运动学涡度 韧性减薄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南变质核杂岩韧性拆离带的变形特征、应变与运动学涡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建波 郭磊 +3 位作者 欧阳志侠 曾涛 丁园军 张莹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8-1090,共13页
辽南变质核杂岩西侧为一NNE走向、NWW倾向的低角度拆离断层带,其中韧性剪切带由位于拆离断层带下部的糜棱岩组成,糜棱岩中所有运动学指向标志都指示上盘向NWW方向的伸展拆离。基于长石的Rf/φ有限应变法,对该糜棱岩进行测量,结果显... 辽南变质核杂岩西侧为一NNE走向、NWW倾向的低角度拆离断层带,其中韧性剪切带由位于拆离断层带下部的糜棱岩组成,糜棱岩中所有运动学指向标志都指示上盘向NWW方向的伸展拆离。基于长石的Rf/φ有限应变法,对该糜棱岩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糜棱岩的应变强度(层)介于0.36~1.0之间,平均0.75。付林图解与霍塞克图解显示应变类型为压扁型(罗德参数v=0.11~0.98)。使用极摩尔圆法与有限应变法测量糜棱岩面理与线理形成时的运动学涡度,其值介于0.74~0.96之间,平均0.85。使用C’法获得的伸展褶劈理C’形成时的运动学涡度介于0.10~0.84之间,平均0.58。依据运动学涡度、有限应变及拆离带的真实厚度,计算获得拆离带的韧性减薄量为130~705m。综合以上结论,辽南变质核杂岩剪切变形机制是以糜棱岩面理与线理发育为代表的早期单剪为主的一般剪切以及以伸展褶劈理发育为代表的晚期纯剪为主的一般剪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 运动学涡度 韧性减薄量 变质核杂岩 韧性拆离带 糜棱岩 伸展褶劈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干变质核杂岩的运动学涡度与剪切作用类型 被引量:20
14
作者 郑亚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3-280,共8页
运用极摩尔圆法、张量分析法和应力取向分析法对内蒙亚干变质核杂岩的剪切作用类型进行了定量分析。相关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涡度值为 0.53—0.87, 表明相关的剪切作用为减薄型一般剪切。其间的差异,表明主期以简单剪切为主,... 运用极摩尔圆法、张量分析法和应力取向分析法对内蒙亚干变质核杂岩的剪切作用类型进行了定量分析。相关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涡度值为 0.53—0.87, 表明相关的剪切作用为减薄型一般剪切。其间的差异,表明主期以简单剪切为主,递进变形过程中, 纯剪切组分增加, 这很可能与因晚期脆性断层引起的位移分解作用有关。同向伸展褶劈理的取向与剪切带边界的夹角既不等于两流脊间的夹角,也不等于其值之半,但可据以确定主应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磨尔圆 应力取向 变质核杂岩 运动学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剪切带中运动学涡度的确定和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桂林 梁金城 冯佐海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99-103,共5页
一般剪切带是简单剪切应变和纯剪应变的叠加 ,分为变窄的一般剪切带和变宽的一般剪切带 .使用DePaor的应变莫尔圆可以非常直观地描述和定义一般剪切带中运动学涡度 (Wk) ,运动学涡度为两个特征向量 (无旋转方向 )之间夹角 (ν)的余弦 .... 一般剪切带是简单剪切应变和纯剪应变的叠加 ,分为变窄的一般剪切带和变宽的一般剪切带 .使用DePaor的应变莫尔圆可以非常直观地描述和定义一般剪切带中运动学涡度 (Wk) ,运动学涡度为两个特征向量 (无旋转方向 )之间夹角 (ν)的余弦 .运动学涡度实际上反映了一般剪切带中简单剪切和纯剪切的相对份量 ,对于理想的简单剪切应变 ,ν=0°,Wk=1 ;对于纯剪切应变 ,ν=90°,Wk=0 ;在一般剪切带中 ,-90° <ν<90° ,0 <|Wk|<1 .在变窄的一般剪切带中 ,Wk为正 ;在变宽的一般剪切带中 ,Wk为负 .根据剪切带或糜棱岩中碎斑轴比 (R)和方位 (φ)及旋转方向在双曲线网上的投影 ,可以有效地确定剪切带中运动学涡度的值 .运动学涡度值不仅可以用来区分变窄的和变宽的一般剪切带以及理想的简单剪切带 ,而且对造山带的变形机制和体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剪切带 运动学涡度 特征向量 造山带 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南段晚期韧性剪切带涡度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勇生 朱光 +1 位作者 宋传中 刘国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1-600,共10页
天然剪切带通常都是简单剪切和纯剪切叠加的一般剪切的产物。通过测量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涡度,可以很好地解决剪切带变形过程中究竟是简单剪切占优势还是纯剪切占优势的问题。本次研究中利用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的方法以及石英C轴... 天然剪切带通常都是简单剪切和纯剪切叠加的一般剪切的产物。通过测量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涡度,可以很好地解决剪切带变形过程中究竟是简单剪切占优势还是纯剪切占优势的问题。本次研究中利用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的方法以及石英C轴组构与斜列颗粒形态的方法,测量了郯庐断裂带南段晚期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涡度。获得的运动学涡度主要介于0.80~0.95之间,明显大于0.75且小于1,指示郯庐晚期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变形以简单剪切为主的同时,还存在一个纯剪切分量。根据本次研究获得的涡度值、断层产状以及断裂带的运动学特征综合分析,可以认为郯庐晚期韧性剪切带是一个具有压扭性质的走滑构造。并且,本次工作中获得的运动学涡度支持伊佐奈崎板块与欧亚板块的边界为典型的汇聚型板块边界的现有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晚期韧性剪切带 运动学涡度 压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下地壳切向分层流变的结果:喜马拉雅东段雅拉香波片麻岩穹隆
17
作者 江成宇 周保军 +1 位作者 陈小宇 刘俊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8-1646,共19页
大陆中、下地壳切向(近水平)分层固态流动变形是地壳物质流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片麻岩穹隆的重要形成机制。雅拉香波穹隆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的最东段,出露不同变质级别和时代的岩石地层,发育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以及多期岩浆事件... 大陆中、下地壳切向(近水平)分层固态流动变形是地壳物质流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片麻岩穹隆的重要形成机制。雅拉香波穹隆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的最东段,出露不同变质级别和时代的岩石地层,发育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以及多期岩浆事件,是研究造山过程中构造变形和岩浆历史的天然实验室。本文以该穹隆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野外构造解析和显微观察等工作,总结出以下三个特点:(1)雅拉香波穹隆内不同构造层次的岩石经历了相同的构造体制和不同变形条件改造:从浅部到深部,变形温度逐渐递增,由390℃到600℃;差应力逐渐减小,从24.58MPa减少至8.72MPa;应变速率逐渐加快,从1.27×10^(-13)~1.28×10^(-13)/s增加到5.19×10^(-11)~5.21×10^(-11)/s。以上体现了地壳活动带强烈的分层流变特点。(2)结合前人研究划分了穹隆变形的三个期次(D_(1)、D_(2)和D_(3)),其中D_(1)表现为上盘向南的剪切方向,D_(2)则表现为上盘向北的剪切方向。进一步,将主要变形期次D_(2)进一步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主要是以单剪为主导的剪切作用类型,而晚期则是以纯剪为主导的剪切作用类型。(3)根据D_(2)面理和线理的产状分布特点,可以得出,深部岩石线理的倾伏角近水平,而浅层次岩石的线理倾伏角近竖直。基于以上研究表明,雅拉香波穹隆各部分岩石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剪切改造,不同构造层次的岩石具有几何学上的一致性以及运动学上的解耦,体现了穹隆发育过程中运动方向上的转变。结合穹隆各部位线理的倾伏角的变化规律,本文认为雅拉香波穹隆记录了中下地壳分层流动的过程,穹隆的形成主要受中下地壳近水平切向流动控制,辅以垂向流动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 雅拉香波片麻岩穹隆 穹隆形成机制 中下地壳 分层固态流变 应变速率 运动学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河台金矿田糜棱岩磁组构对剪切带变形与成矿的约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康 焦骞骞 +3 位作者 许德如 张胜印 常华诚 戴家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7-1775,共19页
河台金矿田是广东省内规模最大的金矿,由于金矿床都产于糜棱岩带中,因而被认为是典型的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然而,对于Au矿化与剪切带变形条件之间的关系目前仍不十分清楚。高村和云西是河台金矿田两个代表性的金矿床,分别受ML11和ML9... 河台金矿田是广东省内规模最大的金矿,由于金矿床都产于糜棱岩带中,因而被认为是典型的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然而,对于Au矿化与剪切带变形条件之间的关系目前仍不十分清楚。高村和云西是河台金矿田两个代表性的金矿床,分别受ML11和ML9两条剪切带的控制。本文在对两条剪切带中的含矿和无矿糜棱岩的变形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岩(矿)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分别开展岩石磁学和磁化率各向异性(AMS)特征研究。糜棱岩x-T曲线显示了磁黄铁矿的居里温度,结合磁滞回线、等温剩磁(IRM)以及矿相学特征,表明河台金矿田糜棱岩几乎不含磁铁矿,载磁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和磁黄铁矿,但是磁黄铁矿的贡献要远大于黑云母。两条糜棱岩带中不含矿糜棱岩的平均磁化率K_(m)<500×10^(-6)(SI)、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_(j)、椭球体形状参数T、磁面理F和磁线理L没有明显差别。并且形成两条剪切带的主应力方向也近于一致,最大主应力方向σ_(1)(K_(3))为近水平NNW-SSE向,最小主应力σ_(3)(K_(1))为NEE-SWW向,倾伏角较缓。运动学涡度W_(k)值也近似,在0.12~0.65之间,小于0.71。上述特征暗示两条含金剪切带都是在印支期NNW-SSE向近水平的强烈挤压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发育的糜棱岩为S型和SL型构造岩,具有强烈压扁的特征,并且在剪切变形过程中纯剪切作用所占的比重要明显大于简单剪切。然而,两条剪切带中含矿糜棱岩与无矿糜棱岩的AMS特征有明显的区别。含矿糜棱岩的K_(1)近于直立,且K_(m)>500×10^(-6)(SI)和P_(j)值都明显大于无矿糜棱岩。因此,糜棱岩的变形强度与含矿性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而在燕山期叠加的脆韧性变形使得最大磁化率主轴(即最小主应力轴)变陡,更有利于热液的运移和最终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各向异性(AMS) 显微构造 糜棱岩x-T曲线 运动学涡度 河台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哈图沟–清水泉–沟里韧性剪切带塑性变形及动力学条件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小兵 裴先治 +5 位作者 陈有炘 刘成军 李佐臣 李瑞保 陈国超 魏博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8-230,共23页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哈图沟–清水泉–沟里韧性剪切带记录了多个旋回的造山作用,本文通过对韧性剪切带中石英 c轴组构和显微构造特征测试分析,探讨东昆仑造山带东段陆块间俯冲拼合及地壳伸展减薄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韧性剪切带变形温度介...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哈图沟–清水泉–沟里韧性剪切带记录了多个旋回的造山作用,本文通过对韧性剪切带中石英 c轴组构和显微构造特征测试分析,探讨东昆仑造山带东段陆块间俯冲拼合及地壳伸展减薄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韧性剪切带变形温度介于380~650℃之间,形成环境为中–高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剪切带内差异应力值介于173~509 MPa 之间,应变速率介于6.93×10–14~1.43×10–8 s–1之间,主体为10–11~10–10 s–1,显示韧性剪切带变形是快速俯冲作用下的产物,越靠近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东昆中断裂带其变形温度、差异应力值及相应的应变速率值越大,表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韧性剪切变形中心为东昆中断裂带。利用不同方法所计算出的韧性剪切带运动学涡度值,显示韧性剪切带早期瞬时运动学涡度(0.56~1)对应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东昆南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东昆北陆块间俯冲的初始阶段,中后期运动学涡度(0.25~0.91)应当对应于东昆南与东昆北陆块间的俯冲碰撞阶段,最晚期的C′瞬时运动学涡度(0.19~0.51)则对应于后造山的伸展阶段。通过石英c轴组构结合其宏微观构造特征,认为东昆中构造带至少经历了3个期次的构造运动,分别为加里东晚期的逆冲兼左行走滑剪切作用、晚海西–印支期的逆冲兼右行走滑剪切作用和燕山早期及之后的脆韧性–脆性的左行走滑剪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 塑性变形条件 EBSD 费氏台 石英C轴组构 运动学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主要断裂带变形岩石显微组构分析及意义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金玺 李智武 +4 位作者 刘树根 邓宾 孙东 汤聪 武文慧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7-600,共14页
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和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大巴山构造带以其独特的弧形特征吸引着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显微组构方面对石泉–安康断裂和城口–房县断裂附近的样品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对比,旨在为扬子与华北板块穿时斜向碰撞及陆内造... 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和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大巴山构造带以其独特的弧形特征吸引着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显微组构方面对石泉–安康断裂和城口–房县断裂附近的样品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对比,旨在为扬子与华北板块穿时斜向碰撞及陆内造山作用提供一些基础信息。大巴山石泉–安康断裂带两侧样品主要发育矿物鱼、压力影、旋转碎(残)斑系,运动学指示标志以右旋为主,石英颗粒呈波状消光和带状消光,定向拉伸明显,以亚颗粒旋转(SGR)动态重结晶为主,具有韧性变形特征,石英c轴点极密大多数分布边缘,少数位于中心,指示了底面滑移为主或底面滑移与菱面滑移共同作用,Flinn指数K值大于1表明应变样式为拉长型椭球体。城口–房县断裂带东段样品石英碎斑波状消光较弱,弱定向或无,无动态重结晶,石英c轴点极密均为位于边缘,指示了底面滑移为主,呈现脆韧性变形特征,Flinn指数K值小于1表明应变样式为压扁型椭球体。综合分析认为大巴山变形变质温度以中–低温为主,相当于绿片岩相;南、北大巴山构造变形存在显著差异性,后者变形变质温度比前者的相对较高,且变形强度呈现由北而南的递减趋势。综合研究认为,大巴山弧形构造带早期受北东向挤压形成向南西逆冲推覆,后期经历了北北东向挤压发生强烈右旋走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应变 运动学涡度 变形 显微组构 大巴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