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运动学校与中小学校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共生机制及路径探赜
1
作者 李赵权 柯勇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99,共9页
互惠共生是体育运动学校与中小学校实现目标共融、人才共育、成效互利的应然图景。以共生理论为逻辑基点,立足体育运动学校与中小学校融合中共生单元能量式微、共生模式关联羸弱、共生环境赋能乏力等困境,搭建共生机制,探赜共生进路。... 互惠共生是体育运动学校与中小学校实现目标共融、人才共育、成效互利的应然图景。以共生理论为逻辑基点,立足体育运动学校与中小学校融合中共生单元能量式微、共生模式关联羸弱、共生环境赋能乏力等困境,搭建共生机制,探赜共生进路。研究认为,责权共识机制是融合共生的演化趋向,部门协同机制是融合共生的治理方略,资源耦合机制是融合共生的基础保障。据此提出:健全共生单元建设,激发体育运动学校与中小学校内生能量;深化互惠共生模式,强化体育运动学校与中小学校联结力度;营造正向共生环境,保障体育运动学校与中小学校融合条件,旨在助推共生单元向互惠共生理想样态加速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运动学校 中小学校 体教融合 共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运动学校何以由“危”转“机”?——基于多案例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柳鸣毅 孔年欣 +1 位作者 彭李奥 敬艳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9,共12页
以湖北省京山市网球学校、浙江省长兴县体校、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体校等3个兼顾不同类型、区域、层级的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体校”)为案例,分析体校由“危”转“机”的实践过程、运行机制和实现效果。基于体校“何以陷入危机、何以寻... 以湖北省京山市网球学校、浙江省长兴县体校、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体校等3个兼顾不同类型、区域、层级的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体校”)为案例,分析体校由“危”转“机”的实践过程、运行机制和实现效果。基于体校“何以陷入危机、何以寻找机遇、何以走出困境”的实践逻辑,发现体校在从多元项目向特色项目转型,从传统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型,从被动接纳向能力拓展转型的过程中,探索了以集约优势资源、建立灵活机制和提升办学能力为关键举措的改革路径。基于“危机—成效—机制”的理论逻辑,发现体校以“能人”治理和柔性治理,形成自下而上推动改革的驱动力;以纵向贯通和横向合作的组织结构改革,建立能力驱动及互动开放的驱动模式,形成体校由“危”转“机”的核心力;最终,通过资源融合和目标融合,实现体校的组织功能整合迭代,形成体校由“危”转“机”的竞争力。据此,建议从补齐政策短板、优化资源配置和强化内部治理等方面推动体校改革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学校 后备人才培养 体教融合 组织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推动基层体育运动学校转型发展——以京山市体校改革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彭李奥 柳鸣毅 +3 位作者 孔年欣 敬艳 高颖 高宝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7-415,共9页
面对我国基层体校总体规模下降及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等问题,以京山市体校改革为案例,以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需求及基层体校转型发展要素为切口,深入分析基层体校发展的现实壁垒,系统探索推动基层体校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 面对我国基层体校总体规模下降及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等问题,以京山市体校改革为案例,以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需求及基层体校转型发展要素为切口,深入分析基层体校发展的现实壁垒,系统探索推动基层体校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与内在逻辑。经研究认为,促进基层体校转型发展需要实现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资源供给、运行机制等多维度要素融合;形成文体双优办学新模式、构建后备人才选育新体系、优化办学资源配置新路径、激发后备人才培养新活力;其核心理论运作逻辑体现为以刚性法律法规构建基层体校转型发展框架,以柔性治理方式优化基层体校转型发展环境,以高效培养机制畅通基层体校转型发展流程,三重驱动我国基层体校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体育运动学校 基层体育治理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体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 被引量:18
4
作者 戴健 马志和 +3 位作者 张林 刘炜 周全 顾晨光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7,23,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 ,对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 ,教练员队伍较为稳定 ,体校的训练设施与文化教学条件较为优越 ,但运动训练的科...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 ,对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 ,教练员队伍较为稳定 ,体校的训练设施与文化教学条件较为优越 ,但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不高。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体校的财政投入 ,体校应采取多渠道办学形式广泛吸引生源 ,理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利益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学校 竞技体育 后备人才 培养 现状 改革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浙、沪地区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员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戴健 刘炜 +3 位作者 张林 马志和 周全 顾晨光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10,共4页
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江、浙、沪地区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员队伍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江、浙、沪地区教练员数量能够满足后备人才培养的要求,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练员群体对自身工作条件、福利待遇较为满意,但对体校办学前景感... 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江、浙、沪地区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员队伍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江、浙、沪地区教练员数量能够满足后备人才培养的要求,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练员群体对自身工作条件、福利待遇较为满意,但对体校办学前景感到忧虑,提出改革教练员用工制度、提供进修机会、鼓励参与体育科研等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江苏 上海 体育运动学校 教练员队伍 后备人才培养 用工制度 教育改革 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金学斌 石勇 +6 位作者 杨建设 姜冠军 方程 张军 张瑶 李刚 孙启凯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2-145,共4页
以我国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分层随机抽取东、中、西部地区的72所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进行调查与访谈。对学校的办学体制、模式、办学经费和生源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可行的领导体制、统一经费投入和... 以我国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分层随机抽取东、中、西部地区的72所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进行调查与访谈。对学校的办学体制、模式、办学经费和生源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可行的领导体制、统一经费投入和人员编制、适度控制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办学规模、解决好在校学生分流问题和大力推广"体教结合"的办学模式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 中等体育运动学校 办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体育运动学校(地、市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钢 姜彩楼 静铁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4-56,71,共4页
为切实推动和促进陕西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10所陕西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的现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加强“体教结合”,加强教练... 为切实推动和促进陕西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10所陕西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的现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加强“体教结合”,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练员素质,加大对体育运动学校的投入,提高后备人才培养的科学化水平等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学校 后备人才 培养 现状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体育运动学校嬗变历程、现实问题与治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60
8
作者 柳鸣毅 但艳芳 张毅恒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77,共14页
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建国70周年以来,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作为我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基础最牢的青少年体育训练组织,以发现、挖掘、培养和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研究... 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建国70周年以来,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作为我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基础最牢的青少年体育训练组织,以发现、挖掘、培养和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研究认为,依据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转型与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改革的重要政策支撑和时间节点,其经历了创建开端期(1953-1971年)、体制机遇期(1972-1990年)、地位凸显期(1991-2008年)和改革挑战期(2009年至今)四个时期。受社会治理环境和体育治理改革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以及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滞后、办校理念陈旧、体教融合障碍、文化教育不足等内部问题障碍,我国体育运动学校走到了十字路口。在"体校管理"转变为"体校治理"理念下,体校应形成以开放、多元的公共体育事业参与机制,实施精准破解瓶颈、精准培育人才、精准扶持发展、精准履行职能、精准释放功能的改革举措,促使其朝着政策跨域化、培养精英化、布局重点化、层级体系化、功能多元化的精准治理趋势发展,从而使我国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可持续发展,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体育事业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学校 体教融合 后备人才培养 精准培育 精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董永利 袁建国 王建议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94,共4页
运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结论: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生源不足、后备人才交流太少、教练员科研水平待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高、教体结合不力和学训矛盾突出。建议:树... 运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结论: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生源不足、后备人才交流太少、教练员科研水平待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高、教体结合不力和学训矛盾突出。建议:树立可持续发展人才观;在三级训练体制基础上,构建运动训练多元发展新体系;以大中小学为主阵地,加大教体结合力度,形成"教体结合"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学校 竞技体育 后备人才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体育运动学校发展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孟凡花 程传银 尤传豹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3,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回溯研究新中国成立60年来体校发展。我国体校的发展分为初步形成期(1955~1965)、严重破坏期(1966~1971)、恢复发展期(1972~1978)、蓬勃发展期(80年代)、鼎盛发展期(90年代)及低潮期(2000年代)。建议借鉴体...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回溯研究新中国成立60年来体校发展。我国体校的发展分为初步形成期(1955~1965)、严重破坏期(1966~1971)、恢复发展期(1972~1978)、蓬勃发展期(80年代)、鼎盛发展期(90年代)及低潮期(2000年代)。建议借鉴体校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引导体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竞技体育 体育运动学校 新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体育运动学校发展现状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西玲 时倩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48,共4页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对陕西省体育运动学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影响我省体育运动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宏观因素有政治体制、经济环境、社会需求等方面。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对陕西省体育运动学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影响我省体育运动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宏观因素有政治体制、经济环境、社会需求等方面。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走社会化道路,提高竞技水平,与高校联合办学,是体育运动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体育运动学校 生存 发展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田径项目办学效益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志雄 张凡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4-46,共3页
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了研究 ,结果提示 :我国体校教练员仅注重于把向上一级输送和成为国内优秀运动员作为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 ,没有把后备人才培养与奥运争光战略结合起来 ;以世界大赛前 8名作为成材标准 ,我国... 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了研究 ,结果提示 :我国体校教练员仅注重于把向上一级输送和成为国内优秀运动员作为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 ,没有把后备人才培养与奥运争光战略结合起来 ;以世界大赛前 8名作为成材标准 ,我国田径项目后备人才的成材率仅为 3.4 4‰ ;路径分析表明 ,我国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竞技效益主要只体现于国内比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体育运动学校 田径项目 办学效益 后备人才 运动训练 体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基层体育运动学校历程回顾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建国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95,共5页
首先对我国体育运动学校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确立了各阶段体育运动学校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中的定位;其次,调查了目前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及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运动员、教练员、管理、场馆条件、政策变化趋势等5个层面... 首先对我国体育运动学校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确立了各阶段体育运动学校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中的定位;其次,调查了目前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及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运动员、教练员、管理、场馆条件、政策变化趋势等5个层面,通过绩效评价,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最后,就目前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实际和存在问题的性质,提出改进体育运动学校绩效的对策、建议及具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学校 发展历程 体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运动训练专业的教学改革 被引量:1
14
作者 虞重干 吴瑛 +3 位作者 邓林荃 姚石 李广远 樊智军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6-99,共4页
通过调查研究与专家咨询 ,勾画了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运动训练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要求 ,进一步明确了运动训练专业学制、培养目标及对知识、能力、技能、职业道德等要求 ,提出了运动训练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
关键词 中等体育运动学校 运动训练专业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体育运动学校学员的文化素质是体育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晓春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8-10,共3页
对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不同项目学员的文化学习情况进行分析 ,认为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与运动员文化素质的高低有较密切关系。影响运动员文化学习的因素包括训练学习的双重任务、运动训练的特点和传统的训练观念。
关键词 体育运动学校 文化素质 体育运动发展 训练观念 学习时间安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发展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肖剑 潘允忠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9-100,共2页
中等体育运动学校是巩固业余训练、培养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重要基础,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形成,体育运动学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通过分析制约中... 中等体育运动学校是巩固业余训练、培养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重要基础,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形成,体育运动学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通过分析制约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体教结合 体育运动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运动学校转型的困惑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昆仑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2-105,共4页
简要介绍了体育运动学校的现状,分析了其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困惑、问题及成因。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运动学校建设为目标,提出了正确处理"三个关系"、切实抓好"三个统筹"、合力推进"五个联合"的对策与... 简要介绍了体育运动学校的现状,分析了其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困惑、问题及成因。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运动学校建设为目标,提出了正确处理"三个关系"、切实抓好"三个统筹"、合力推进"五个联合"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学校 转型 困惑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练员价值取向与运动员目标定向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以山西省市属体育运动学校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铁新 刘玉新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32,F0003,共10页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西省市属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员的价值取向、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及其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山西省市属运动学校教练员的价值取向的突出特征是注重公共利益、金钱权利和才能务实,爱岗重于爱家。...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西省市属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员的价值取向、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及其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山西省市属运动学校教练员的价值取向的突出特征是注重公共利益、金钱权利和才能务实,爱岗重于爱家。婚姻状况、学历水平、工作年限是影响教练员金钱权利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地域文化的开放及现代化程度影响着教练员的人伦情感体验,低收入教练员人群比高收入者更注重家庭亲情投入。在运动员的目标定向上,总体倾向于任务目标定向,在自我定向方面,高年龄组运动员比低年龄组运动员特征更鲜明,同场对抗运动员比格斗类运动员在自我目标定向上更突出。相关与回归分析表明,教练员的金钱权利价值取向与运动员的任务目标定向呈显著负相关,而守法从众价值取向与运动员的自我目标定向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取向 目标定向 体育运动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高松山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18,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在校生、专职教练员、经费收支等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今后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体育运动学校 河南省 现状与发展 对策研究 文献资料 问卷调查 数理统计 逻辑分析 基本情况 经费收支 共性问题 在校生 教练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成功案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程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0-93,共4页
各级体校训练是我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要形式,通过对三种体校办学模式成功典型案例的分析,希望能够为体校选择发展模式,为后备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法和访问调查法对襄樊市体校、南宁横县和桂林临桂县... 各级体校训练是我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要形式,通过对三种体校办学模式成功典型案例的分析,希望能够为体校选择发展模式,为后备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法和访问调查法对襄樊市体校、南宁横县和桂林临桂县少儿体校三种成功的办学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体教结合"模式:招生数量有保障,更重视招生质量;经费有保障,训练软硬件得到改善;教学条件和质量优于一般体校,学生出路有更好前景。"三集中"模式:有利于对学生统一管理,一定要改善不重视文化课教育问题。"二集中"模式:不用考虑学生文化课教育问题,集中精力搞好训练,但前提是体育和教育部门要高度协调配合;要高度重视科学选材和训练,提高成才率;项目设置应少而精,集中优势重点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学校 办学模式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