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板块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最直接响应:吴川-四会走滑断裂带宏-微观构造解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献河 黄建桦 +5 位作者 张波 李出安 王水石 侯照亮 刘佳宁 邱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23-3948,共26页
长度超过500km的吴川-四会走滑断裂带是东亚大陆边缘NE向走滑剪切体系的重要组成,其主要活动时期为中生代,该断裂系统是云开杂岩带的重要边界构造,但其变形特征、运动学和活动时间等仍存争议。宏-微观构造观测表明,吴川-四会断裂带存在... 长度超过500km的吴川-四会走滑断裂带是东亚大陆边缘NE向走滑剪切体系的重要组成,其主要活动时期为中生代,该断裂系统是云开杂岩带的重要边界构造,但其变形特征、运动学和活动时间等仍存争议。宏-微观构造观测表明,吴川-四会断裂带存在右行走滑剪切运动。断裂带内,韧性、脆-韧性以及脆性构造均有出露,剪切带韧性面理主体向北西陡倾,发育近水平线理,存在逆冲运动分量。微观构造和石英CPOs组构特征分析表明,西南段为右行韧性走滑剪切,韧性变形温度约为400~500℃;剪切带向北东方向延伸,逐渐过渡为脆-韧性剪切带和脆性破裂带,剪切变形温度降低为350℃或200℃以下。断裂带内变形和未变形岩浆岩的锆石U-Pb年龄和独居石U-(Th)-Pb年龄限定,右行走滑剪切开始或发生于227Ma或稍早,190~181Ma仍持续剪切;它比该带的左行走滑剪切活动事件(230~220Ma)稍晚或近同期,但早于华南大陆中-晚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事件(~180Ma),与古太平洋板块向西斜俯冲诱发的区域E-W向伸展构造的时间基本吻合。结合东亚大陆边缘普遍发生的走滑剪切体系、中生代岩浆活动及其空间展布特征,暗示东亚大陆的构造体制转换始于227Ma或~190Ma,从左行走滑剪切转换为右行走滑剪切,同时形成或诱发一系列NE向右行走滑断层带的再次活动。中生代华南陆内和板缘走滑剪切作用和走滑剪切运动学反转的发生,暗示华南由古特提斯构造体制转变为古太平洋构造体系控制,即板内走滑断裂活动和运动学转变是板缘构造体制转换的最直接结果和快速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剪切 运动学反转 中生代 吴川-四会断裂 华南板块 构造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