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员心理疲劳对情绪图片性质判断影响的电生理学特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锦绣 张力为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63,78,共7页
探讨运动员心理疲劳组与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在心境状态与情绪反应上的操作成绩是否相同,电生理学指标LPP在不同的脑区的表现是否相同。选取国际标准情绪图片系统的图片,采用等概率呈现的感知范式,使用MBI-GS量表中文修订版筛选出运动员... 探讨运动员心理疲劳组与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在心境状态与情绪反应上的操作成绩是否相同,电生理学指标LPP在不同的脑区的表现是否相同。选取国际标准情绪图片系统的图片,采用等概率呈现的感知范式,使用MBI-GS量表中文修订版筛选出运动员心理疲劳组和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并进行情绪图片性质判断作业,同时收集ERPs脑电数据。结果: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情绪图片性质判断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运动员心理疲劳组情绪图片性质判断结果差异显著(P<0.05)。ERPs结果表明,在顶区左部/中部/右部,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的LPP(400~600ms)平均幅值均差异显著(P<0.05),而运动员心理疲劳组的LPP(400~600ms)平均幅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运动员心理疲劳在心境状态上表现为负性,而在情绪反应上表现为对正性和负性的去敏感化;与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相比,运动员心理疲劳组的LPP(400~600ms)平均幅值在顶区左/中/右部表现出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心理疲劳 心境状态 情绪反应 IAPS L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运动员心理疲劳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月 韩波 阿英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SDT)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教练员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与自主性动机影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路径机制。结合本土化研究取向,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44名现役少体校排球运动员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利用AMOS19.0对SEM进行...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SDT)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教练员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与自主性动机影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路径机制。结合本土化研究取向,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44名现役少体校排球运动员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利用AMOS19.0对SEM进行验证。研究结果:(1)教练员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与自主性动机均可显著预测运动员心理疲劳(P<0.001);(2)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性动机在教练员自主支持与运动员心理疲劳间起显著中介作用,具体由3条路径产生的间接效应组成,即教练员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运动员心理疲劳(β=-0.26,P<0.001)、教练员自主支持→自主性动机→运动员心理疲劳(β=-0.04,P<0.001)、教练员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性动机→运动员心理疲劳(β=-0.09,P<0.001);(3)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性动机在教练员自主支持与运动员心理疲劳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性动机的链式中介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通过SEM拟合度验证,有效支持自我决定理论预测模型可以有效解释中国运动员心理疲劳程度。教练员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和自主性动机的树立,是防治与缓解运动员心理疲劳必不可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决定理论 教练员自主支持 基本心理需要 自主性动机 运动员心理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练员-运动员”关系与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疲劳关系的重构——心理坚韧与运动投入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正茂 漆昌柱 杨剑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39,共8页
为考察“教练员-运动员”关系(CAR)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CAR问卷、运动心理坚韧性问卷、运动员投入问卷、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对753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CAR能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疲... 为考察“教练员-运动员”关系(CAR)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CAR问卷、运动心理坚韧性问卷、运动员投入问卷、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对753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CAR能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疲劳,即CAR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疲劳有抑制作用。(2)CAR既可直接影响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疲劳也可通过心理坚韧和运动投入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疲劳,具体为:①直接作用,CAR→心理疲劳;②中介作用,CAR→心理坚韧→心理疲劳;③中介作用,CAR→运动投入→心理疲劳;④链式中介作用,CAR→心理坚韧→运动投入→心理疲劳。研究构建的中介效应模型可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疲劳的预防和缓解提供参改,未来可通过改善CAR,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坚韧和运动投入水平,进而缓解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练员-运动员”关系 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疲劳 心理坚韧 运动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