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Transformer网络与卷积神经网络的稳态运动视觉诱发电位解码方法
1
作者 张焕卿 谢俊 +3 位作者 杨瀚林 杜方钊 金志伟 陈昱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53,共10页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CNN)在感受野有限、缺乏对全局信息的有效感知,以及在处理短时稳态运动视觉诱发电位(SSMVEP)信号时分类效果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紧凑EEGNet-Transformer(即EEGNetformer)网络。EEGNetformer网络融合了为脑电(EEG)信...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CNN)在感受野有限、缺乏对全局信息的有效感知,以及在处理短时稳态运动视觉诱发电位(SSMVEP)信号时分类效果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紧凑EEGNet-Transformer(即EEGNetformer)网络。EEGNetformer网络融合了为脑电(EEG)信号识别任务而设计的通用的卷积神经网络EEGNet网络和Transformer网络的优势,有效地捕捉与处理脑电信号中的局部和全局信息,增强网络对SSMVEP特征的学习,进而实现良好的解码性能。EEGNet网络用于提取SSMVEP的局部时间和空间特征,而Transformer网络用于捕捉脑电时间序列的全局信息。在基于SSMVEP-BCI范式采集的数据基础上,开展了实验以评估EEGNetformer网络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当在2 s SSMVEP数据条件下,EEGNetformer网络在基于被试者内情况的平均准确率为88.9%±6.6%,在基于跨被试者情况的平均准确率为69.1%±4.3%。与传统的CNN算法相比,EEGNetformer网络的分类性能提升了4.2%~17.4%。研究内容说明,EEGNetformer网络在有效提高SSMVEP-BCI识别准确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进一步提升SSMVEP-BCI解码性能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运动视觉诱发电位 EEGNet网络 Transformer网络 EEGNetformer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运动视觉诱发电位的诱发及在脑机接口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丽 陈枭宇 随力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3,共7页
基于稳态运动视觉诱发电位(SSMVEP)的脑机接口(BCI)能够减少使用者的视觉疲劳,但其信号强度和系统性能仍不能代替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的BCI。本文对提高SSMVEP信噪比的两种思路以及SSMVEP在BCI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首先归纳和... 基于稳态运动视觉诱发电位(SSMVEP)的脑机接口(BCI)能够减少使用者的视觉疲劳,但其信号强度和系统性能仍不能代替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的BCI。本文对提高SSMVEP信噪比的两种思路以及SSMVEP在BCI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首先归纳和总结了影响SSMVEP诱导和性能的3个主要因素,即运动视觉刺激方式、运动视觉刺激参数和SSMVEP的信号处理方法;然后介绍了SSMVEP在医疗、娱乐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目前使用SSMVEPBCI的限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运动视觉诱发电位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脑机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ICA的视觉稳态诱发电位运动伪迹去除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爱东 赵丽 郭芳青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11期127-131,共5页
脑电信号是大脑中产生的微弱电生理信号,经常会受到心电、眼电、运动伪迹的干扰。伪迹会使脑电信号产生较大的畸变。脑电信号与伪迹信号同属生理电信号。其中,运动伪迹的去除难度较高。采用经验模态分解结合独立成分分析的方法去除视觉... 脑电信号是大脑中产生的微弱电生理信号,经常会受到心电、眼电、运动伪迹的干扰。伪迹会使脑电信号产生较大的畸变。脑电信号与伪迹信号同属生理电信号。其中,运动伪迹的去除难度较高。采用经验模态分解结合独立成分分析的方法去除视觉稳态诱发电位信号中头部运动伪迹。对比单一经验模态分解与单一独立成分分析去噪算法,经验模态分解结合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去噪算法效果最佳,去除运动伪迹的同时保留视觉稳态诱发电位固有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稳态诱发电位 运动伪迹 经验模态分解 独立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负荷(PWC170)运动对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4
作者 李云翔 朱玉珍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8-91,共4页
采用NDI-200(海神号)神经电检诊仪,对山东师范大学健康大学生志愿者(n=63人)进行了定量负荷(PWC170)运动前后的视觉诱发电位(VEP)记录分析,观察定量负荷运动对视觉诱发电位各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运动时间平均为(9.22±1.89)min... 采用NDI-200(海神号)神经电检诊仪,对山东师范大学健康大学生志愿者(n=63人)进行了定量负荷(PWC170)运动前后的视觉诱发电位(VEP)记录分析,观察定量负荷运动对视觉诱发电位各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运动时间平均为(9.22±1.89)min,最大吸氧量平均为(37.52±6.30)mL·min-1·kg-1;(2)与运动前((100.89±6.63)ms)相比,P100潜伏期在运动后即刻((97.82±6.32)ms)缩短,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P<0.01);与运动前((5.78±2.22)μV)相比,N75-P100峰峰值在运动后即刻((4.87±1.95)μV)下降,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恢复后的VEP与运动前相比,差异不存在显著性。说明定量负荷(PWC170)运动只能使视觉诱发电位各指标发生暂时改变,并不对其产生长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神经生理学 定量负荷运动 运动状态 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力运动疲劳发展过程中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晋 郭庆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8-61,共4页
观察了20名15岁男性初中学生(体育爱好者)动、静力运动疲劳发展过程中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变化,结果显示:静力运动过程中,安静→疲劳→力竭时VEP 的变化呈安静→缩短→延长的趋势;动力运动至疲劳时,VEP则比安静时稍有延长,运动至力竭时,... 观察了20名15岁男性初中学生(体育爱好者)动、静力运动疲劳发展过程中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变化,结果显示:静力运动过程中,安静→疲劳→力竭时VEP 的变化呈安静→缩短→延长的趋势;动力运动至疲劳时,VEP则比安静时稍有延长,运动至力竭时,VEP明显延长。表明VEP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大脑皮层的兴奋和疲劳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运动疲劳 动力运动疲劳 视觉诱发电位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机接口的脑血管病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6
作者 桑振华 薛司洋 +1 位作者 魏宸铭 武剑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9,共7页
近年来,脑机接口在神经康复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常用的脑机接口实验范式包括运动想象及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等,已被广泛应用于运动障碍康复研究中。本文对脑机接口技术治疗脑血管病后运动障碍的机制以及基于脑电图的脑机接口在上肢和下肢... 近年来,脑机接口在神经康复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常用的脑机接口实验范式包括运动想象及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等,已被广泛应用于运动障碍康复研究中。本文对脑机接口技术治疗脑血管病后运动障碍的机制以及基于脑电图的脑机接口在上肢和下肢运动障碍康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帮助患者主动控制外接设备,并促进运动皮质神经通路重塑,实现运动功能的重建,在脑血管病康复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尽管脑机接口在研究层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实际场景中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信号处理、跨被试研究和用户体验等方面。本文旨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卒中 运动想象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对视运动启动方向知觉影响的行为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罗艳琳 罗跃嘉 吴宗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90-592,共3页
目的:记录正常青年人在对视运动启动知觉实验中方向判断的反应时与准确率。方法:24名被试者参与本实验。实验一在单步骤运动的两图片中加入空白阻断;实验二在启动运动的两个步骤中加入空白阻断。结果:发现由某一特定方向的视觉运动引导... 目的:记录正常青年人在对视运动启动知觉实验中方向判断的反应时与准确率。方法:24名被试者参与本实验。实验一在单步骤运动的两图片中加入空白阻断;实验二在启动运动的两个步骤中加入空白阻断。结果:发现由某一特定方向的视觉运动引导一个方向二义的运动,二义的运动方向知觉受前者启动,偏向前者同一个方向。当两个步骤之间加入一个空白的阻断时,其运动方向启动效应会呈现如下变化:短时间隔时二义运动受特定方向的启动效应明显;时间间隔延长时,启动性减弱或消失;当时间间隔进一步延长时,出现相反方向的启动效应。结论:该结果间接地提供了运动知觉启动效应为神经元细胞在空间与时间上整合观点的证据,支持基于计算模型的运动知觉方向加工的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断 行为学 知觉 视觉运动 启动效应 神经元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铁军 张锐 徐鹏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4-651,共8页
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技术,被广泛的认为是最具有前景的一类脑机接口,但目前在该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信号获取、特征提取、模式分类、在线系统等方面,介绍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基于笔者长期研... 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技术,被广泛的认为是最具有前景的一类脑机接口,但目前在该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信号获取、特征提取、模式分类、在线系统等方面,介绍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基于笔者长期研究工作的系列解决方案。如信号获取中能够去除低频偏置的放大器设计方法;特征识别方面针对在运动想象脑机接口中广泛使用的共空间模式方法的改进算法,使其具有更强的抗噪音能力;模式识别方面所提出的基于线性判别分析的改进算法,以较大幅度提高分类准确率。最后介绍了基于上述方法而设计实现的一种基于运动想象和运动启动电位的在线脑机接口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 放大器 共空间模式 模式识别 运动启动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机接口的机械手实时运动控制系统研究
9
作者 李宏伟 赵丽 +2 位作者 边琰 张庆祺 耿丽清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0-43,共4页
基于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一种机械手实时运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将稳态视觉诱发电位作为脑-机接口的输入信号,实现了脑电信号对机械手上升、下降、左转、右转、夹紧及松开6种动作的实时控制。系统利用6个LED发光二极管组成视觉刺激器,通过... 基于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一种机械手实时运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将稳态视觉诱发电位作为脑-机接口的输入信号,实现了脑电信号对机械手上升、下降、左转、右转、夹紧及松开6种动作的实时控制。系统利用6个LED发光二极管组成视觉刺激器,通过小波变换去除脑电背景噪声,并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进行诱发电位的频谱分析,将其转换为外部机械手的控制命令。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控制机械手的实时运动。系统的实现为延伸和提高人类对外部设备的控制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运动控制 视觉诱发电位 视觉刺激器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双特征的并行联合脑-机接口范式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佳 张娟 王索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7-41,共5页
基于多特征的并行联合脑-机接口与单一特征脑-机接口相比,能利用更多信息和并行方式提高特征提取和系统执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和运动起始视觉诱发电位(MVEP)的双特征并行联合脑-机接口范式,通过设计3×3... 基于多特征的并行联合脑-机接口与单一特征脑-机接口相比,能利用更多信息和并行方式提高特征提取和系统执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和运动起始视觉诱发电位(MVEP)的双特征并行联合脑-机接口范式,通过设计3×3字符拼写范式,矩阵中纵列白色竖条按设定频率闪烁诱发SSVEP,横行中白色竖条随机运动诱发MVEP。实验表明,被试者关注目标字符时,两种特征脑电信号被同时诱发出来,并且对两种脑电信号进行特征识别能够检测出被试者选取的目标字符。联合范式并行的刺激编码方式有效节约了刺激诱发时间,为构建更为实用的联合脑-机接口提供了一种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脑-机接口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运动起始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两种不同范式的混合型脑-机接口系统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翔 高小榕 高上凯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6-330,共5页
混合模式脑机接口是脑-机接口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为进一步提高脑-机接口系统性能提供了可能。现有的混合模式脑-机接口所采用的范式通常需要借助较强的视觉刺激,容易引起受试者疲劳等问题。本研究提出将运动想象和运动起始时刻视觉诱... 混合模式脑机接口是脑-机接口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为进一步提高脑-机接口系统性能提供了可能。现有的混合模式脑-机接口所采用的范式通常需要借助较强的视觉刺激,容易引起受试者疲劳等问题。本研究提出将运动想象和运动起始时刻视觉诱发电位两种无需强烈视觉刺激的范式以串行的方式相结合,通过运动起始时刻视觉诱发电位控制字符的输入,通过运动想象控制界面的开关和允许输入下一字符,实现了一种可用于字符输入的混合模式脑-机接口系统。为了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共完成了5例实验。实验中受试者首先进行两种范式的训练,然后进行开关系统界面和输入字符的测试。实验结果显示,经过一定训练的受试可以较好地完成系统的操作,运动想象单步操作平均时间最短为3.9 s,字符输入的正确率最高可达93.3%。除了不容易令受试者产生疲劳外,本系统相比单一感觉模式的脑-机接口也具有可完成任务种类多、控制方式灵活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混合模式 运动想象 运动起始时刻视觉诱发电位 字符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学监测在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佳 赵继宗 +4 位作者 赵元立 乔慧 张东 王嵘 王硕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11期907-915,共9页
本期脑血管病专题栏目中两篇文章,一篇介绍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临床应用,重点强调动脉瘤手术中各种诱发电位监测技术对于手术中缺血的监测的重要意义。目前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水平发展很快,在不断出现各种创新技术(例如术中... 本期脑血管病专题栏目中两篇文章,一篇介绍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临床应用,重点强调动脉瘤手术中各种诱发电位监测技术对于手术中缺血的监测的重要意义。目前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水平发展很快,在不断出现各种创新技术(例如术中磁共振、荧光血管造影、三维内镜、手术机器人等)的同时,传统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得到拓展,从手术前后的功能评价,发展到手术中的实时动态监测。文章中介绍各种诱发电位监测技术,能够在手术中更及时准确地帮助医生发现可能的脑血流变化诱发的缺血性损伤,避免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另一篇介绍脂肪组织中分离提取干细胞,用于脑缺血的治疗,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从传统的胚胎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到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目前相关领域研究新成果很多,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应用有望在近期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视觉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诱发电位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机接口的残疾人环境控制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香花 汪晓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24-326,共3页
目的:脑-机接口是指大脑和外部设备间直接进行通讯的系统。本文基于此技术为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残疾人设计了一个环境控制器。方法:提取受试者的稳态视觉诱发脑电信号进行处理,分辨出受试者所注视的目标,并将该控制目标对应的命令代码发... 目的:脑-机接口是指大脑和外部设备间直接进行通讯的系统。本文基于此技术为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残疾人设计了一个环境控制器。方法:提取受试者的稳态视觉诱发脑电信号进行处理,分辨出受试者所注视的目标,并将该控制目标对应的命令代码发送给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接收命令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控制动作。结果:经过一般的训练过程后,使用者能正确地利用稳态视觉诱发脑电控制常规电器的起停,能通过红外遥控设备控制电视和空调,能拨打电话并启动语音播放。结论:该系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环境控制器,为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运动功能障碍 残疾人 环境控制器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重视帕金森病患者视功能损害及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彪 孙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5-787,共3页
近年来研究提示,帕金森病(PD)危险人群即已出现某些视觉相关损害,因此,视功能受损指标可能具有一定早期诊断价值。此外,纵向观察还发现,某些视功能受损指标可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发展,对PD病情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视觉障碍 运动知觉 眼球运动 诱发电位 视觉 胆碱能拮抗剂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EG-BCI实验范式交互界面设计综述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将 白雨鑫 +3 位作者 魏乐乐 姚君 田方圆 朱兆华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20-133,共14页
随着人工智能在神经科学和人机交互等领域的深度交叉融合,脑-机接口(BCI)再次引起了国内外智能交互领域学者的关注。目的为了提高脑-机接口系统效率,运用交互设计思维呈现符合被试心理预期的界面形式,减少被试视觉疲劳,更加高效、准确... 随着人工智能在神经科学和人机交互等领域的深度交叉融合,脑-机接口(BCI)再次引起了国内外智能交互领域学者的关注。目的为了提高脑-机接口系统效率,运用交互设计思维呈现符合被试心理预期的界面形式,减少被试视觉疲劳,更加高效、准确的获取实验数据。方法对目前基于事件相关电位(ERP)、视觉稳态诱发电位(SSVEP)和运动想象(MI)等EEG-BCI实验范式的交互界面设计进行了详细地梳理和归纳。结论通过综述为脑-机接口实验范式设计研究提供参考,改善目前EEG-BCI在交互控制领域的应用局限性,提高BCI系统可用性、易用性。更有助于促进工效学、设计学科、认知神经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基于脑-机交互的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新方向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界面设计 事件相关电位ERP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运动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在偏头痛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龙德怀 刘璐 +6 位作者 李彬 陈斯琦 徐晓白 朱玉璞 张雅杰 李瑷同 王麟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49,共4页
偏头痛是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发作时多以单侧、中重度、搏动性疼痛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无痛、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和对比大脑皮质运动诱发电位的阈值、振幅及视觉诱... 偏头痛是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发作时多以单侧、中重度、搏动性疼痛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无痛、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和对比大脑皮质运动诱发电位的阈值、振幅及视觉诱发电位的阈值等指标的变化及其对偏头痛的疗效,以期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疗效评价、治疗方法及预防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偏头痛 运动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控主被动协同刺激下肢康复训练系统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龙飞 曹飞帆 +2 位作者 张鑫 梁仍昊 徐光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133,143,共5页
目的对脑控主被动协同刺激康复训练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探索解决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主动参与程度较低的问题。方法探索一种全新的脑控主被动协同刺激康复训练方法,集成了脑机接口、稳态运动视觉诱发电位、虚拟现实和下肢康复训练... 目的对脑控主被动协同刺激康复训练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探索解决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主动参与程度较低的问题。方法探索一种全新的脑控主被动协同刺激康复训练方法,集成了脑机接口、稳态运动视觉诱发电位、虚拟现实和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等技术,通过视觉刺激效果和被动训练作用于患者中枢神经,形成信息传递的闭环回路,实现运动神经通道的协同刺激,并搭建了脑控主被动协同刺激的下肢康复训练系统。结果所有被试者都在本系统的辅助下顺利完成了实验,检测程序在信息传输率为6.82~16.11bits/min时,系统检测的准确度为76.7%~96.7%,系统识别被试者运动意图的平均时间为6.01s,平均识别率为82.8%。结论本系统通过脑控主被动协同训练,提高了患者的训练效率和积极主动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稳态运动视觉诱发电位 虚拟现实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纹识别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8
作者 汪露雲 孔万增 +1 位作者 张昕昱 范巧男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2-607,共6页
个人身份识别在当今互联网信息时代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在安全上无法得到充分保证。脑电信号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特征,在不可窃取、不可伪造、必须活体检测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为身份识别提供更安全的生物识别方法... 个人身份识别在当今互联网信息时代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在安全上无法得到充分保证。脑电信号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特征,在不可窃取、不可伪造、必须活体检测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为身份识别提供更安全的生物识别方法。因此,脑纹识别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和应用价值。回顾近年来基于脑电信号的身份识别技术,详细阐述基于静息电位、视觉诱发电位(VEP)、运动想像、事件相关电位(ERP)在脑纹识别过程中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分析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最后就脑纹识别研究现状进行论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纹识别 静息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运动想像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机接口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雷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68-1074,共7页
脑机接口(BCI)是人脑和计算机或其他外部设备之间的直接连接通道,为人脑和外界的信息交互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BCI系统由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交互控制模块组成,常见的BCI控制模式包括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运动想象节律信号、P... 脑机接口(BCI)是人脑和计算机或其他外部设备之间的直接连接通道,为人脑和外界的信息交互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BCI系统由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交互控制模块组成,常见的BCI控制模式包括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运动想象节律信号、P300电位以及混合BCI等,信号处理方法主要涉及信号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BCI可应用于脑控拼写系统、运动控制和图像检索等。在提升信息传输速率、系统的实用化和克服个体差异方面,BCI系统的应用尚面临着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视觉稳态诱发电位 运动想象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线性判别分析用于两级脑控字符拼写解码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柳君 张雪英 陈桂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9-116,共8页
为了充分利用视听觉感知通道,实现高效的脑控字符拼写,提出一种基于区域的两级拼写范式。该范式的第一级基于运动视觉诱发电位进行目标区域选择,并引入码分多址方法进行区域编码,以提高其选择速率;第二级基于混合运动视觉诱发电位和听觉... 为了充分利用视听觉感知通道,实现高效的脑控字符拼写,提出一种基于区域的两级拼写范式。该范式的第一级基于运动视觉诱发电位进行目标区域选择,并引入码分多址方法进行区域编码,以提高其选择速率;第二级基于混合运动视觉诱发电位和听觉P300对目标字符进行编码,充分利用视听觉混合效应,改善目标字符选择的准确率。为了对采集的脑电信号进行有效的目标字符解码,提出一种结合深度线性判别分析的脑电信号分类识别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深度线性判别分析算法在两级脑电信号的分类识别中平均分类准确率分别为61.7%和74%,明显高于传统方法和两种卷积神经网络方法的准确率。因此,该算法可有效地改善视听混合诱发两级脑机接口的指令解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拼写范式 运动视觉诱发电位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