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损伤后胫骨前肌运动单位数目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熊国星 张军卫 +2 位作者 洪毅 Yun Guan 关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29-433,共5页
目的:建立健康成人胫骨前肌运动单位的正常值并探讨其在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改良多点刺激技术对45例健康成人(20~59岁35例,≥60岁10例)和20例SCI患者(伤后1~6个月,亚急性期组10例;伤后1年以上,慢... 目的:建立健康成人胫骨前肌运动单位的正常值并探讨其在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改良多点刺激技术对45例健康成人(20~59岁35例,≥60岁10例)和20例SCI患者(伤后1~6个月,亚急性期组10例;伤后1年以上,慢性期组10例)进行胫骨前肌运动单位数目测定,并随访观察SCI患者胫骨前肌运动单位数目的变化情况。结果:45例健康成人胫骨前肌运动单位数目为188±20个,不同年龄组、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CI亚急性期组初测胫骨前肌运动单位数目平均为40±33个,随访1个月时为71±37个,随访3个月时为116±41个,三次检查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SCI慢性期组初测时胫骨前肌运动单位数目平均为173±29个,与正常值无明显差异,随访3个月时为177±34个,与初测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胫骨前肌运动单位数目在SCI后不同时间发生不同变化,测量其数目变化可能有助于对SCI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单位数目测定 SCI 跨神经元变性 功能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