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蔡圣朝运用经脏辨证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经验
1
作者 曹云燕 郑燕青 蔡圣朝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8期33-36,共4页
蔡圣朝教授认为中风患者发生运动功能障碍为本虚标实之证,中风早期阳明失调,脑神失充,肌肉痿痹失用而发为弛缓性偏瘫,此期脏腑辨证在胃与大肠,选取阳明经穴位;中风恢复期肝肾不足,筋脉失养,出现筋挛状态,此期脏腑辨证在肝,选取厥阴经穴... 蔡圣朝教授认为中风患者发生运动功能障碍为本虚标实之证,中风早期阳明失调,脑神失充,肌肉痿痹失用而发为弛缓性偏瘫,此期脏腑辨证在胃与大肠,选取阳明经穴位;中风恢复期肝肾不足,筋脉失养,出现筋挛状态,此期脏腑辨证在肝,选取厥阴经穴位;针刺治疗采用巨刺法配以同名经同步行针操作。该文介绍蔡圣朝教授运用经脏辨证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经验,并附验案2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枯 偏风 经脏辨证 痿病 筋病 痉病 运动功能障碍 巨刺法 蔡圣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社会疏离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小佳 柯珂 +3 位作者 张芳 刘春英 刘慧 贺娟凤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5,共5页
目的构建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社会疏离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以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为指导,通过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半结构性访谈及横断面调查,分析影响其社会疏离的促进和阻碍因素及需求,构建中青年脑卒中伴... 目的构建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社会疏离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以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为指导,通过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半结构性访谈及横断面调查,分析影响其社会疏离的促进和阻碍因素及需求,构建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社会疏离干预方案。按住院病区将78例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随访,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疏离干预方案至出院后4周。结果对照组39例、试验组36例患者完成研究。干预后,试验组社会疏离及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感知社会支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社会疏离干预方案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感知社会支持水平,降低社会疏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青年 运动功能障碍 社会疏离 焦虑 抑郁 社会支持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现状
3
作者 阮娉娉 叶祥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9期1415-1417,共3页
脑卒中是因患者脑部血管破裂、堵塞致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各项机能失调的疾病,其有高死亡率、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1]。该病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躯体感觉异常、吞咽困难、言语含糊、认知障碍等。
关键词 机能失调 吞咽困难 言语含糊 脑部血管 运动功能障碍 高复发率 血液循环障碍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模拟训练结合整合式心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肖蓓 张文 +2 位作者 拾丹丹 周曼莉 孙敏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 探讨给予缺血性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情景模拟训练结合整合式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86例缺血性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接受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给予缺血性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情景模拟训练结合整合式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86例缺血性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接受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情景模拟组,各93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结合整合式心理干预,情景模拟组给予情景模拟训练结合整合式心理干预。比较2组的运动功能、手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结果 干预8周后,2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AM)评分,以及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素水平均较干预前提高,组块测试(BBT)个数均较干预前增加(P均<0.05),且情景模拟组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均<0.05)。干预8周后,情景模拟组的完全自理患者比例较常规护理组提高,依赖他人患者比例较常规护理组降低(P均<0.05)。结论 情景模拟训练结合整合式心理干预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和神经功能,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情景模拟训练 整合式心理干预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OW模式的回授法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赵莹溢 黄佳璐 +1 位作者 张萍 仲朦朦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8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SHOW模式的回授法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基于SHOW模式的回授法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回授法康复干预。为研究组患者实施基于SHOW模式的回授法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研究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ESCA)中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我责任感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中上肢、下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基于SHOW模式的回授法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中,可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肢体功能,恢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SHOW模式 回授法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汪军 傅勤慧 裴建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248-253,共6页
综合近10年来头针在治疗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从头针刺激区的选择、针刺方法、留针时间等方面系统总结头针治疗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研究现状,归纳针刺治疗规律,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差异,为今后提高针刺临床疗效提供... 综合近10年来头针在治疗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从头针刺激区的选择、针刺方法、留针时间等方面系统总结头针治疗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研究现状,归纳针刺治疗规律,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差异,为今后提高针刺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头针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与老年性运动功能障碍相关性的MR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付林 胡敬花 +2 位作者 刘伟娟 刘翠环 韩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6期388-390,共3页
目的 :探讨年龄大于 6 5岁的老年人运动功能障碍在有脑白质疏松患者及正常老年人中的发生率 ,可能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年龄大于 6 5岁的 2 10例患者行MR检查发现脑白质疏松患者 110例作为异常组 ,无脑白质疏松者 10 0例为对... 目的 :探讨年龄大于 6 5岁的老年人运动功能障碍在有脑白质疏松患者及正常老年人中的发生率 ,可能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年龄大于 6 5岁的 2 10例患者行MR检查发现脑白质疏松患者 110例作为异常组 ,无脑白质疏松者 10 0例为对照组 ,然后按照Stabilogram分析法行运动功能检查 ,将二组运动功能障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异常组中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为 6 9.1% ,明显高于正常组发生率 14 %。结论 :脑白质疏松与老年性运动功能障碍有明显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运动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宋成刚 张荣国 +2 位作者 张俊 刘加丰 杨珩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6期149-151,共3页
目的观察亚急性期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60例(男47例,女1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治疗)和治疗组(强制性运动疗法),每组30例,治疗... 目的观察亚急性期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60例(男47例,女1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治疗)和治疗组(强制性运动疗法),每组30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MA评分、改良Barther指数MBI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急性期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运动疗法 早期应用 亚急性期偏瘫患者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针联合Bobath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及对CSS与MRS评分的改善 被引量:6
9
作者 赖耀铭 高升 +2 位作者 陈泓鑫 谢嘉亮 罗志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23期168-172,共5页
目的 探讨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脑卒中患者中国中风评分(CSS)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的改善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收的90例脑卒中后... 目的 探讨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脑卒中患者中国中风评分(CSS)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的改善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收的90例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以Bobath运动疗法干预,观察组45例予以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及CSS、MRS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肢体痉挛分级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后的C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可有效降低其肢体痉挛程度、提升总有效率,并且有助于改善其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针 Bobath运动疗法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柱 钟如华 +6 位作者 吴立宽 林春华 林晰敏 李威 陈平 林斯 吴永珍 《临床医药实践》 2007年第S2期654-656,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220例发病在2周内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早期康复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照组仅做常规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1个月、3个...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220例发病在2周内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早期康复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照组仅做常规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时分别评价肢体运动功能(FM A)、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FM A、ADL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 5);治疗1个月及3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有显著性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早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晓平 《安徽医学》 2008年第5期488-490,共3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后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 颅脑损伤患者 颅脑外伤 意外事故 严重损伤 四肢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治疗脑卒中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文辉 聂容荣 +2 位作者 杨华 胡小慧 苏涵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脑卒中患者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针刺组和针刀组,每组各60例。分析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脑卒中患者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针刺组和针刀组,每组各60例。分析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痉挛指数(CSI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ADL评分均有升高,且针刀组评分高于针刺组(P<0.05);两组CSI评分均降低,且针刀组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刀治疗脑卒中伴上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研究概况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四芳 韩为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2期158-161,共4页
卒中又名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该病发病率不断增高,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由于70%~80%脑卒中存活者留有不... 卒中又名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该病发病率不断增高,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由于70%~80%脑卒中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残疾或认知障碍,日常生活需要他人护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式指针疗法”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76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清琳 杨潭芬 +6 位作者 尚雅婷 程涛 金钰钧 邢福军 李军 张晓凌 范娥 《甘肃中医》 2010年第7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互动式指针疗法"对于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76例采用指针疗法,对照组74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分别评定2组Brunnstrom偏瘫运动... 目的:探讨"互动式指针疗法"对于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76例采用指针疗法,对照组74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分别评定2组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活动Barthel(BI)指数,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和日常活动BI指数改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互动式指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可加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互动式指针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黎海兰 陈望廷 +1 位作者 湛婷婷 廖尉恩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究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共60例,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经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颅磁刺激治疗)及对照组(单纯常规康复训练,不... 目的探究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共60例,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经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颅磁刺激治疗)及对照组(单纯常规康复训练,不实施经颅磁刺激治疗),每组各30例。比较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不良反应、运动功能评分等。结果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对照组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2 h、半个月,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半个月较治疗后2 h的NIHS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颅磁刺激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临床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评分,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恢复期 经颅磁刺激 运动功能障碍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半球病变表现同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27例报告
16
作者 吕晔 张文召 何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5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同侧 病变表现 2002年12月 大脑半球病变 1992年 头部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提倡早期康复,介入越早,功能恢复越好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其乐 李晨光 《中国社区医师》 2013年第46期3-4,共2页
脑卒中病情稳定48小时后尽早接受全康复治疗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一直是康复领域专家推崇的理念,但是过去对康复介入的时机存在争议,现通常主张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以后开始介入康复治疗(脑出血患者脑水肿... 脑卒中病情稳定48小时后尽早接受全康复治疗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一直是康复领域专家推崇的理念,但是过去对康复介入的时机存在争议,现通常主张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以后开始介入康复治疗(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程度相对较重,一般主张发病后1—2周,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治疗)。对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或者合并症,如血压过高、严重的精神障碍、重度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功能不全、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应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待病情稳定48小时后方可逐步进行康复治疗。早期康复治疗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床上良肢位摆放和体位改变、呼吸训练等,还应当包括鼓励患者重新开始肢体活动和参与社会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 康复介入 运动功能障碍 功能恢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脑出血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功能障碍人群健康视域下的伦理关怀研究
18
作者 吴世彩 孟丽君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3-110,共8页
伦理关怀以“人是目的”作为核心理念,把人本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作为认识和实践的标准。随着社会进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运动功能障碍发病率日益攀升,运动功能障碍人群的伦理关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运动功能障碍人群的伦理... 伦理关怀以“人是目的”作为核心理念,把人本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作为认识和实践的标准。随着社会进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运动功能障碍发病率日益攀升,运动功能障碍人群的伦理关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运动功能障碍人群的伦理关怀应秉持平等、尊重、公正、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发扬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精神,除了提供物质方面的关怀以外,还要对运动功能障碍人群的心理、精神及自我发展进行关怀,建立救助、互助、激励和发展的伦理关怀生态,帮助运动功能障碍人群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功能障碍 伦理关怀 健康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根与喉肌运动功能障碍的成因与解决
19
作者 吕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7-130,133,共5页
舌根与喉肌运动功能障碍是歌唱教学训练中十分常见的重要问题。舌根的僵硬、后缩和喉内、外肌的紧张与不恰当用力等,都会给歌唱者的演唱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理解、看待,以及合理的克服、解决、纠正相关问题,便成了歌... 舌根与喉肌运动功能障碍是歌唱教学训练中十分常见的重要问题。舌根的僵硬、后缩和喉内、外肌的紧张与不恰当用力等,都会给歌唱者的演唱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理解、看待,以及合理的克服、解决、纠正相关问题,便成了歌唱教学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从探究问题成因的科学分析角度,去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以取得满意的教学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根 喉肌 发声机能 运动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区四穴”在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预后判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20
作者 秦黎虹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42-43,共2页
“眼区四穴”,是我院名老中医、主任医师周德宜根据中医理论和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所创用的穴位。周老用“眼区四穴”,既可以测试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后。也可以用来治疗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现作如下介绍。
关键词 穴位 运动功能障碍 下肢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