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CF-CY的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内容效度分析 被引量:55
1
作者 史惟 朱默 +3 位作者 翟淳 张琪 杨红 王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分析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的内容效度。方法由3名从事GMFM临床评估2年以上的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确定GMFM每一项所包含的概念,召开小组讨论会最终确定GMFM每项所包含的概念。由两名熟悉《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青少年版... 目的分析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的内容效度。方法由3名从事GMFM临床评估2年以上的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确定GMFM每一项所包含的概念,召开小组讨论会最终确定GMFM每项所包含的概念。由两名熟悉《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青少年版(ICF-CY)术语和详细分类的康复医生根据联系规则,通过讨论将GMFM概念与ICF-CY类目编码进行匹配,在意见不一致时,由第三方做出非正式决定。分析GMFM项目与类目编码关联的分布状况。结果 88个GMFM项目与12个二级类目、27个三级类目匹配,均以利于一级类目b7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有关的功能和d4活动;其中86个项目与d4下级类目关联,47个同时与b7下级类目关联,2个项目只与b7下级类目关联;16个项目与ICF-CY新增的1个二级类目和3个三级类目发生16次关联。结论 GMFM评估内容主要集中于ICF-CY框架中的活动类,尤其是活动中"改变和保持身体姿势"以及"步行和移动";与身体功能有关联的GMFM项目主要涉及"手臂的支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 《国际功能 残疾和健康分类》青少年版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与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在脑性瘫痪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41
2
作者 史惟 廖元贵 +2 位作者 杨红 徐秀娟 王素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7期423-424,共2页
目的比较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FM )与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 (PDMS GM )两种粗大运动评估方法在脑瘫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GMFM和PDMS GM两种方法对 2 9例脑瘫儿童进行 3次评估 ,用t检验分析GMFM月相对百分比与PDMS G... 目的比较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FM )与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 (PDMS GM )两种粗大运动评估方法在脑瘫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GMFM和PDMS GM两种方法对 2 9例脑瘫儿童进行 3次评估 ,用t检验分析GMFM月相对百分比与PDMS GM月相对百分比之间的差异。结果GMFM的月相对百分比与PDMS GM的月相对百分比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GMFM的评估结果比PD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粗大运动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 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运动员运动功能测试与临床评估的相关性 被引量:8
3
作者 刘书芳 矫玮 +1 位作者 张晓辉 廖八根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8-900,共3页
目的:研究运动功能测试与临床测试评估的相关性,完善运动员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重返赛场的评估手段。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30名ACL重建术后运动员进行康复训练后,在术后6个月和12月进行等速肌力测试、IKDC评分、本体感觉测试、单腿... 目的:研究运动功能测试与临床测试评估的相关性,完善运动员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重返赛场的评估手段。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30名ACL重建术后运动员进行康复训练后,在术后6个月和12月进行等速肌力测试、IKDC评分、本体感觉测试、单腿跳及三项运动功能测试(协同收缩试验、折返跑、卡里奥卡试验)。对三项运动功能测试与临床测试评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经过康复训练后,运动员三项运动功能测试术后12个月与6个月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项运动功能测试与IKDC、单腿跳(健侧和患侧)、患侧腿的伸肌肌群峰力矩均呈明显负相关(P<0.01);患侧腿屈肌肌群峰力矩与协同收缩试验和卡里奥卡试验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运动康复训练可使ACL重建术后运动员三项运动功能测试成绩有所提高。三项运动功能测试与KIDC、单腿跳和患侧腿肌力相关性较高,可以作为运动员康复后重返赛场的测试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运动康复 运动功能测试 运动 临床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定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上肢功能的效度和信度研究 被引量:50
4
作者 吴媛媛 闵瑜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92-994,998,共4页
目的:探讨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评定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上肢功能的效度和信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共23例自愿参加本研究;1周内对所有病例应用WMFT和Fugl-Meyer量表中上肢运动功能测试部分(U-FMA)进行2... 目的:探讨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评定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上肢功能的效度和信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共23例自愿参加本研究;1周内对所有病例应用WMFT和Fugl-Meyer量表中上肢运动功能测试部分(U-FMA)进行2次评定。将WMFT结果与U-FMA作相关性检验来验证WMFT的效度;对2次WMFT结果作相关性分析来测试WMFT的重复测量信度。结果:WMFT总分和U-FMA总分的高度相关(r=0.922、0.929,P<0.001)。WMFT各项内容的时间中位数和等级均数的2次重复测试结果高度相关,其组间相关系数ICC=0.989、0.997,组内相关系数ICC=0.980、0.991。结论: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可用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上肢功能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效度 信度 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66项的反应度和精确度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史惟 廖元贵 +1 位作者 王素娟 施炳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0期838-840,共3页
目的比较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66项(GMFM 66)与88项(GMFM 88)的反应度和精确度.方法以173例(男性126例、女性47例)接受过两次以上GMFM评估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平均(3.8±4.3)个月后进行第2次评估,其中112例(64.7%)在平均(3.2±2... 目的比较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66项(GMFM 66)与88项(GMFM 88)的反应度和精确度.方法以173例(男性126例、女性47例)接受过两次以上GMFM评估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平均(3.8±4.3)个月后进行第2次评估,其中112例(64.7%)在平均(3.2±2.2)个月进行第3次评估,比较GMFM 88项和GMFM 66项在前后3次评估之间的效应尺度和相对精确度.结果在各次评估之间,GMFM 66项的效应尺度与GMFM 88项非常接近,差别在0.03~0.04之间,且精确度不低于GMFM 88项.结论具有等距特性的GMFM 66项有良好的反应度和精确度,比GMFM 88项更有利于康复疗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 效应尺度 相对精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的标准效度和评定者内部信度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毕胜 Christina Hui-Chan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84-1086,共3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的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的标准效度和评定者内部信度研究。方法:22例脑卒中慢性期患者在2周内由同一测试者进行WMFT的检查,并与Fugl-Meyer评价量表上肢部分进行效度分析。结果:两次WMFT计时组内...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的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的标准效度和评定者内部信度研究。方法:22例脑卒中慢性期患者在2周内由同一测试者进行WMFT的检查,并与Fugl-Meyer评价量表上肢部分进行效度分析。结果:两次WMFT计时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90,95%置信区间为0.977—0.996;两次WMFT动作质量分级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88,95%置信区间为0.970—0.995。WMFT计时与WMFT动作质量分级相关系数为-0.971(P<0.001),WMFT计时与FMA上肢评分相关系数为-0.732(P<0.001),WMFT动作质量分级与FMA评分相关系数为0.838(P<0.001)。结论:WMFT具有好的重测信度和标准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f运动功能测试 标准效度 评测者内部重测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定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功能的效度和信度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吴娱倩 张玉梅 +5 位作者 孟霞 范小伟 闫丽清 王静 胥芹 杨程缘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3期244-250,共7页
目的在卒中伴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中,评价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量表的效度和信度。方法本研究招募2020年1月-2021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等3家医院的200例卒中患者,并由两名评定者分别对受试者... 目的在卒中伴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中,评价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量表的效度和信度。方法本研究招募2020年1月-2021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等3家医院的200例卒中患者,并由两名评定者分别对受试者进行WMFT量表的评估。同时完成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FMA-UE)作为校标。分别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因子分析法评价WMFT量表的校标效度及结构效度;采用Cronbach’sα系数及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WMFT量表的内部及外部信度。结果以FMA-UE总分为校标,Wolf量表总分与其呈正相关(r=0.904,P<0.001)。在结构效度分析中,本研究提取出2个特征值>1的公因子,其中第一个因子与上肢近端关节有关,第二个因子与手的精细功能及力量有关。内部一致性检验中,评分等级Cronbach’sα系数为0.806,作业时间Cronbach’sα系数为0.958。外部一致性检验中,WMFT量表各项内容时间均数和等级均数的ICC分别为0.990和0.998。结论WMFT量表测试上肢功能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适用于对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功能的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上肢功能 效度 信度 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功能性动作测试评估我国橄榄球运动员损伤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高晓嶙 徐辉 +1 位作者 黄鹏 李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0-415,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动作测试(FMS)在我国橄榄球运动员运动损伤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国现役国家队、省队橄榄球运动员为受试者,采用标准FMS测试收集数据,并跟踪调查我国橄榄球运动员非接触性损伤情况,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 目的:探讨功能性动作测试(FMS)在我国橄榄球运动员运动损伤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国现役国家队、省队橄榄球运动员为受试者,采用标准FMS测试收集数据,并跟踪调查我国橄榄球运动员非接触性损伤情况,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值比(OR)等统计方法评价FMS测试相关指标评估运动损伤风险的价值、确定FMS总分最佳截断点。结果:运动员总体、男、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与AUC=0.5的假设具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780(P=0.000)、0.877(P=0.001)、0.7130(P=0.013);对应FMS总分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3.5分、15.5分、13.5分。卡方检验提示阳性组(FMS总分小于相应截断点)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FMS总分大于相应截断点)(P<0.01)。运动员总体、男、女FMS总分阳性组OR值分别为25.85(95%CI:3.34~200.23)、25.00(95%CI:2.36~264.80)、14.22(95%CI:1.76~114.92)。结论:在我国橄榄球运动员中,FMS总分与非接触性运动损伤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可以作为非接触性运动损伤风险评估的指标;男女运动员FMS总分风险评估最佳截断点存在差异,女性为13.5分,男性为15.5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运动测试 FMS 运动损伤 风险 橄榄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璨 王跑球 +2 位作者 刘跃琴 刘洪文 龙亚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60-962,共3页
目的探讨推拿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成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进行运动、针灸、电疗、中药蒸气浴等康复治疗,观察组在运动治疗前和运动治疗中进行推拿治疗。治疗前后由专人用改良Ashworth量... 目的探讨推拿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成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进行运动、针灸、电疗、中药蒸气浴等康复治疗,观察组在运动治疗前和运动治疗中进行推拿治疗。治疗前后由专人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对患儿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行进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GMFM-88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推拿能进一步改善肌张力,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 脑性瘫痪 推拿 神经发育疗法 改良Ashworth量表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标准效度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8
10
作者 寇程 刘小燮 毕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分别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BOX-BLOCK测试(BBT)和九孔柱测试这3种量表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测试(U-FMA)比较的标准效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由1名经过训练的评定员对21例脑卒中受试者进行WMFT、BBT... 目的分别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BOX-BLOCK测试(BBT)和九孔柱测试这3种量表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测试(U-FMA)比较的标准效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由1名经过训练的评定员对21例脑卒中受试者进行WMFT、BBT、九孔柱测试和U-FMA 4种评价,每一受试的该4种评价在同一天完成。以U-FMA为标准,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别对WMFT计时、WMFT得分、BBT计数、九孔柱计时进行标准效度检验;并用Spearman相关分析来研究WMFT计时与WMFT得分,BBT计数与WMFT得分、九孔柱计时与WMFT计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 3种量表的标准效度结果:WMFT得分、BBT计数与U-FMA评分相关(P<0.01);九孔柱计时、WMFT计时与U-FMA评分不相关(P>0.05)。3种量表间相关性的检测结果:WMFT计时与WMFT得分不相关(P>0.05);BBT计数与WMFT得分相关(P<0.01);九孔柱计时与WMFT计时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gl-Meyer评定法 Wolf运动功能测试 BOX-BLOCK测试 九孔柱测试 上肢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效贴治疗对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林春 任素伟 孟兆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55-1359,共5页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治疗对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2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0)进行感觉输入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n=1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治疗对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2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0)进行感觉输入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n=1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对患儿进行下列评估:A、Mallet评分;B、臂丛功能综合评价;C、GMFM-A区评估;D、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A、B、C、D项评估结果均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评估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观察组A、B、C、D项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172,2.295,2.305,5.936;P=0.044,0.034,0.036,0.000)。结论:肌内效贴治疗可改善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上肢功能,并有助于患儿粗大、精细运动功能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臂丛神经损伤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性疗育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庆亮 王小燕 +1 位作者 曾丽云 叶志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观察"平衡"性疗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实验组采用"平衡"性疗育方法,两组均指导患儿家属配合进行家... 目的:观察"平衡"性疗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实验组采用"平衡"性疗育方法,两组均指导患儿家属配合进行家庭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修订的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GMFM评分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平衡"性疗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性疗育 痉挛型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X-Ⅱ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在机能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翼 李章华 +2 位作者 吕坤如 冯晓峰 杨秀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0,共2页
介绍了MAX-Ⅱ心肺功能测试系统的使用方法及该系统在测试实践中的常用指标,认为该系统能有效监测训练进程,帮助运动员达到最佳训练状态。
关键词 运动心肺功能测试 MAX-Ⅱ心肺功能测试系统 使用方法 常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32
14
作者 史惟 王素娟 +3 位作者 廖元贵 徐秀娟 杨红 施炳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2期772-773,共2页
目的观察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方法对 15例脑瘫患儿采用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 ,每周 3— 6次 ,每次 2 0min ,持续 1.5个月以上。在基线期、治疗期和随访期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FM ) 66项评定疗效。结果基... 目的观察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方法对 15例脑瘫患儿采用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 ,每周 3— 6次 ,每次 2 0min ,持续 1.5个月以上。在基线期、治疗期和随访期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FM ) 66项评定疗效。结果基线期后和治疗期后患儿的GMAE分值上升显著 ;基线期GMAE每月变化值与治疗期GMAE每月变化值之间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运动治疗 推拿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的效果 被引量:13
15
作者 马丙祥 任燕 +2 位作者 张建奎 郑宏 李华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9-362,共4页
目的观察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将符合条件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4),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治... 目的观察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将符合条件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4),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周后对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侧弯反射变化、肌张力波动变化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总百分率、侧弯反射变化、肌张力波动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能促进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侧弯反射的消失,减轻肌张力的波动,提高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不随意运动 推拿按摩 督脉 夹脊穴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康复方案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运动员骨隧道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书芳 矫玮 张晓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146,125,共7页
目的:探讨科学康复训练方案,使前交叉韧带(ACL)损伤运动员尽早重返赛场。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30位ACL重建术后运动员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传统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不同的康复方案。术后各阶段进行骨隧道直径MRI测量和运动功能评估... 目的:探讨科学康复训练方案,使前交叉韧带(ACL)损伤运动员尽早重返赛场。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30位ACL重建术后运动员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传统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不同的康复方案。术后各阶段进行骨隧道直径MRI测量和运动功能评估。比较分析骨隧道扩大情况及其与运动功能的关联。结果:(1)经过康复训练后,在术后24周以内骨隧道扩大呈增加趋势,24周之后呈稳定趋势;康复组骨隧道扩大百分比、骨隧道内口直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快速康复组骨隧道扩大百分比术后6周和24周较传统康复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特别是骨隧道内口直径术后6周、24周、1年较传统康复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1年后骨隧道扩大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骨隧道扩大情况与三项运动功能测试结果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的康复程序会对术后患者的骨隧道扩大产生不同影响,术后过早的康复训练会导致骨隧道内口有所扩大;康复训练方案应注意时间点的选择;骨隧道扩大与术后运动员的运动功能未见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骨隧道 康复程序 运动功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患儿运动障碍的系统康复管理(一) 被引量:17
17
作者 史惟 杨红 +2 位作者 王素娟 廖元贵 王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220-227,共8页
关键词 脑性瘫痪患儿 康复管理 运动障碍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功能性MRI 系统 发育神经学 影像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inect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姚如婕 尹鹭峰 +5 位作者 谢秋蓉 盛博 李镇辉 陈青 李楠 王芗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188,共7页
目的 用Kinect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和治疗组(针刺+康复训练)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Fugl-... 目的 用Kinect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和治疗组(针刺+康复训练)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及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用Kinect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前臂放桌面、伸肘、喝水3个动作的运动时间(motor time,MT)、运动单位数量(motor unit number,MUN)、曲率指数(index of curvature,IC)、肘关节屈曲角度(elbow flexion angle,EFA)、肩关节屈曲角度(shoulder flexion angle,SFA)与肩关节内收角度(shoulder adduction angle,SAA)的变化。结果 经过6周治疗,治疗组患者MBI和FMA分数、WMFT总分数及伸肘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BI和FMA分数、WMFT总分数、前臂放桌面、伸肘及喝水分数组内比较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3个动作的MT、MUN、IC、EFA、SFA、SAA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前臂放桌面、伸肘动作的EFA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MT、MUN、IC、SFA、SAA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两组患者喝水动作的EFA、SFA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MT、MUN、IC、SAA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Kinect能精准反映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变化,适合运用于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Wolf运动功能测试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 KIN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10水平与脑损伤及预后的关系以及NDT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涛 何善辉 +2 位作者 钱涪屏 刘启洁 唐建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418-1421,1424,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胎儿脐血、新生儿、脑瘫(cerebralpalsy,CP)患儿血清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脑损伤及预后的关系;观察神经发育疗法(NDT)对脑瘫患儿IL-10水平的影响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项量化评价NDT... 目的:动态观察胎儿脐血、新生儿、脑瘫(cerebralpalsy,CP)患儿血清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脑损伤及预后的关系;观察神经发育疗法(NDT)对脑瘫患儿IL-10水平的影响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项量化评价NDT治疗前后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变化的影响;探讨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的Th2型细胞因子IL-10和GMFM-88项对NDT治疗脑瘫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病例-对照的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检测脑瘫组NDT治疗前后和脑瘫高危因素胎儿脐血病例组、新生儿病例组的血清IL-10水平,GMFM-88项对NDT治疗前后脑瘫惠儿粗大运动功能进行量化评估。结果:NDT治疗前脑瘫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其对照组(P〈0.01);NDT治疗后脑瘫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其对照组、NDT治疗前脑瘫组(P〈0.01);CP高危因素胎儿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其对照组,CP高危新生儿组及NDT治疗后脑瘫组(P〈0.01);CP高危因素新生儿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其正常对照组、NDT治疗前脑瘫组(P〈0.01);脑瘫NDT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与CP高危因素新生儿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后者较高;脐血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较新生儿对照组及脑瘫对照组高(P〈0.05);NDT治疗后脑瘫组GMFM-88项分值明显高于NDT治疗前(P〈0.01)。结论:胎儿在宫内既存在细胞毒免疫反应亢进,又存在局部体液免疫反应明显减弱,与急、慢性宫内感染所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宫内缺氧缺血、围产期感染有关;IL-10在发挥抗炎效应的同时,其内源性消耗量超过合成量所致,这是脑瘫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NDT可促进内源性IL-10的合成和分泌,这也是粗大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机制之一;GMFM能够客观评价脑瘫NDT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的变化,综合评估IL-10和GMFM,可以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NDTV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而为早期干预及个体化康复计划提供治疗依据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白介素-10 脑损伤 神经发育疗法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体外反搏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唐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评价以体外反搏(ECP)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P)的临床疗效,以及改善CP患儿颅内血供的有效性。方法:采用ECP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组)治疗CP患儿50例。同时设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均采用粗大运动... 目的:评价以体外反搏(ECP)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P)的临床疗效,以及改善CP患儿颅内血供的有效性。方法:采用ECP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组)治疗CP患儿50例。同时设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估各组临床疗效。并通过彩色多普勒(TCD)检测,评价治疗前后各组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显著。GMFM平均每月上升分值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O.01)。同时,治疗组颅内血供显著改善(P<O.01),而对照组颅内血供无明显改善。结论:以ECP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CP具有良好的改善颅内血供的作用,同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体外反搏 彩色多普勒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