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论西藏过铝花岗岩 被引量:28
1
作者 廖忠礼 莫宣学 +4 位作者 潘桂棠 朱弟成 王立全 赵志丹 江新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2-821,共10页
西藏主要过铝花岗岩岩体有61个,其岩石类型主要有电气石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岩石的SiO2=65.7%~79.52%,A/CNK=1.05~2.26,C-norm=1.2~3.1,表明西藏过铝花岗岩属白云母强过铝花岗岩类型,为岩浆成因。岩石具较强的负Eu... 西藏主要过铝花岗岩岩体有61个,其岩石类型主要有电气石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岩石的SiO2=65.7%~79.52%,A/CNK=1.05~2.26,C-norm=1.2~3.1,表明西藏过铝花岗岩属白云母强过铝花岗岩类型,为岩浆成因。岩石具较强的负Eu异常,(87Sr/86Sr)i值较高,为0.72199~0.75513;εNd(t)值较低,为-16.0~-9.6;δ18O值较高,为+8.9‰~+18.79‰;结合La/Sm-La图解,表明其形成过程中没有地幔的卷入,为泥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来源于上地壳。QAP图解、R1-R2图解、Rb-(Y+Nb)图解等均表明其为大陆碰撞构造环境。西藏过铝花岗岩发生在2个大陆地壳板块的碰撞阶段,岩浆来源于上地壳的重熔。喜马拉雅过铝花岗岩是陆内俯冲的岩石学记录,而冈底斯带过铝花岗岩更可能是特提斯洋壳北向俯冲的岩石学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构造环境 成因 岩浆源区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过铝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3
2
作者 廖忠礼 莫宣学 +6 位作者 潘桂棠 朱弟成 王立全 耿全如 赵志丹 熊兴国 董国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29-1341,共13页
西藏班公湖-改则-安多-怒江带-线以南分布有61个主要过铝花岗岩体,其岩石类型主要有电气石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它们的主量元素组成为SiO2=65.70%~79.52%、Kz0+NazO=2.20%~12.51%、K。O/Na2O=0.49~1.04... 西藏班公湖-改则-安多-怒江带-线以南分布有61个主要过铝花岗岩体,其岩石类型主要有电气石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它们的主量元素组成为SiO2=65.70%~79.52%、Kz0+NazO=2.20%~12.51%、K。O/Na2O=0.49~1.04及A/CNK=1.04~1.38。随着SiO2的增加,岩石中A12O3逐渐下降,而其他的氧化物较离散。岩石系列主要为含钾较高的钙碱性系列,具典型的(强)过铝花岗岩特征。铝饱和指数图解、QAP图解投点大多数落在CCG区,表明其为大陆碰撞构造环境。Ab—Or—Q—H2O相图表明过铝花岗岩形成的压力为0.05~0.2GPa,推断温度低于700C。根据岩石化学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西藏过铝花岗岩类发生在两个大陆地壳板块的碰撞阶段,源岩来源于上地壳的重熔.成因为S型花岗岩。其中南冈底斯带和拉轨岗日带具有许多相似的性质,这些相似的性质可能暗示二者有相同的岩浆源区或(和)相同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岩石化学 构造环境 成因 岩浆源区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曲珍过铝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1
3
作者 廖忠礼 莫宣学 +5 位作者 潘桂棠 朱弟成 王立全 赵志丹 耿全如 董国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45-854,共10页
对西藏曲珍过铝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中SiO_2、Al_2O_3和K_2O的含量均很高,贫TiO_2和Fe_2O_3;SiO_2变化为72.72%~73.34%,为铝和硅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MPG)。稀土元素总量(∑REE)为99.71×10^(-6)... 对西藏曲珍过铝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中SiO_2、Al_2O_3和K_2O的含量均很高,贫TiO_2和Fe_2O_3;SiO_2变化为72.72%~73.34%,为铝和硅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MPG)。稀土元素总量(∑REE)为99.71×10^(-6)-132.85×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铕负异常明显,具负铈异常。Nb、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而La、Nd、Y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正异常。过铝指数图、微量元素标准化蛛网图、岩石组合R_1-R_2图解、Rb-(Y+Nb)和Nb-Y图解均指示曲珍岩体是产生于同碰撞环境的花岗岩,其定位机制与板片俯冲、碰撞后陆内调整有关。Sr和Nd同位素组成具非常负的ε_(Nd)(t)值(-14.8~-15.4)和非常老的Nd模式年龄,表明其来源可能是古老的上地壳物质,而ε_(Sr)(t)-ε_(Nd)(t)图解也支持其上地壳来源。岩体具有较高^(87)Sr/^(86)Sr初始比值(0.72699~0.73884)特征,据此推断曲珍过铝花岗岩成因是陆壳部分熔融作用产物。岩浆源区可能以粘土岩为主,砂质岩占次要地位,是成熟陆块部分熔融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岩石成因 曲珍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新元古代两类过铝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65
4
作者 葛文春 李献华 +2 位作者 李正祥 周汉文 李寄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34,共11页
广西北部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岩石包括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与含堇青石的过铝花岗岩( CPG)相当,而黑云母花岗岩则类似于白云母二长花岗岩( MPG)。黑云母花岗岩类是成熟地壳岩石部分熔... 广西北部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岩石包括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与含堇青石的过铝花岗岩( CPG)相当,而黑云母花岗岩则类似于白云母二长花岗岩( MPG)。黑云母花岗岩类是成熟地壳岩石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类的形成与地幔柱起源的镁铁质岩浆和地壳起源的过铝质黑云母花岗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有关。这两类新元古代过铝花岗岩的形成与碰撞造山导致地壳加厚的挤压性构造无关,而与导致 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地幔柱上升诱发岩石圈伸展的张性构造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岩石成因 地球化学 地幔柱 新元古代 构造环境 岩石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黄山-镜儿泉过铝花岗岩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唐俊华 顾连兴 +5 位作者 张遵忠 吴昌志 三金柱 汪传胜 刘四海 黎广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1-946,共26页
对东天山黄山-镜儿泉一带黄山南、镜儿泉、图拉尔根沟三个过铝花岗岩作了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和锆石U-Ph年代学研究。锆石U—PbLA-ICP-MS原位定年测得黄山南岩体结晶年龄为259.9±1.4Ma(MSWD=0.86),图拉尔... 对东天山黄山-镜儿泉一带黄山南、镜儿泉、图拉尔根沟三个过铝花岗岩作了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和锆石U-Ph年代学研究。锆石U—PbLA-ICP-MS原位定年测得黄山南岩体结晶年龄为259.9±1.4Ma(MSWD=0.86),图拉尔根沟岩体结晶年龄为275.4±8.3Ma(MSWD=29),均侵位于二叠纪碰撞后伸展环境。三个过铝花岗岩均具有低锶同位素初始比值(Ist=0.6969~0.70396)、高εNd(t)值(+5.5-+7.2)以及年轻的亏损地幔单阶段模式年龄(tDM=0.48—0.56Ga),表明其岩浆源区均为来源于亏损地幔的新生地壳岩石。这种新生地壳岩石可能为偏酸性的火山岩。三个岩体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可分为两类:一类以黄山南白云母花岗岩为代表,为强过铝花岗岩(A/CNK〉1.1),强烈亏损Ba、Sr和Ti而富集Cs、Rb和K,具有高的Rb/Sr(2.03~14.5)和Al2O3/TiO2(110—1592),低的Nb/Ta(3.24~6.76)比值,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V”字形,显示强烈铕亏损(Eu/Eu^*=0.04~0.55),表明这类岩体的直接源岩以泥质岩为主。另一类以图拉尔根沟二云母花岗岩为代表,为弱过铝(1〈A/CNK〈1.1)花岗岩,亏损Nb、Ta和Ti而富集Rb、Ba和K,具低的Rb/Sr(0.44~0.69)、Al2O3/TiO2(135~205)和较高的Nb/Ta(12.8—18.4),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向右陡倾斜,铕负异常不显著(Eu/Eu^*=0.65—0.96),表明其直接源岩以碎屑岩为主。镜儿泉岩体的岩石化学多变性表明,该岩体不同地段的岩浆分别来自以泥质岩为主和以碎屑岩为主的源区,来自两种源区的岩浆在岩体结晶之前未能充分混均。黄山南岩体和图拉尔根沟岩体中继承性锆石的志留、泥盆和石炭纪年龄表明,作为这两个岩体直接源区的泥质岩和碎屑岩可能是志留、泥盆和石炭纪新生亏损幔源岩石经历风化-沉积旋回的产物。在碰撞后的二叠纪伸展阶段,黄山-镜儿泉一带发生过幔源岩浆的内侵,内侵岩浆热量造成了位于中-上部地壳新生幔源物质部分熔融,形成了这一带的过铝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新生地壳岩石 内侵 部分熔融 锆石U-PB定年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过铝花岗岩锆石群型的成因信息 被引量:22
6
作者 廖忠礼 莫宣学 +3 位作者 潘桂棠 朱弟成 王立全 赵志丹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71,共9页
锆石是西藏过铝花岗岩最重要的副矿物,为了探讨过铝花岗岩的成因,对西藏过铝花岗岩体中的锆石含量、晶体形态和群型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明显分出5种锆石晶体形态;锆石主要在过铝环境条件下,岩浆结晶温度较低时形成,结晶范围... 锆石是西藏过铝花岗岩最重要的副矿物,为了探讨过铝花岗岩的成因,对西藏过铝花岗岩体中的锆石含量、晶体形态和群型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明显分出5种锆石晶体形态;锆石主要在过铝环境条件下,岩浆结晶温度较低时形成,结晶范围为600~900℃,其中冈底斯带结晶温度高于喜马拉雅带。不同构造-岩浆带锆石群型特征反映的成因信息不同,喜马拉雅带为壳源成因,而冈底斯带除了壳源成因之外,还有幔源成分的加入,反映了青藏高原岩石圈组成和演化的不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副矿物 锆石群型 岩石成因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地区晚二叠-早三叠世过铝花岗岩定年及成因 被引量:35
7
作者 柳长峰 杨帅师 +1 位作者 武将伟 张华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02-1016,共15页
研究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紧邻兴蒙造山带,是研究古生代—中生代地壳增生演化的重要地区。本文对区内三个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阿玛乌苏花岗闪长岩形成于267±9Ma(MSWD=9.7);布龙二... 研究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紧邻兴蒙造山带,是研究古生代—中生代地壳增生演化的重要地区。本文对区内三个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阿玛乌苏花岗闪长岩形成于267±9Ma(MSWD=9.7);布龙二长花岗岩和格尔图白云母正长花岗岩分别侵位于239±4Ma和238±6Ma(MSWD=0.91);而侵入格尔图白云母正长花岗岩的白云母二长花岗岩脉则获得了224±8Ma(MSWD=5.7)的侵位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阿玛乌苏花岗闪长岩为岩浆混合成因,暗示大规模岩浆底侵作用的存在;格尔图白云母正长花岗岩具明显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是分异岩浆与流体作用的结果,可能经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非真正意义上的S型花岗岩,属于造山后岩浆热事件,应代表造山的结束。格尔图白云母正长花岗岩及白云母二长花岗岩脉均受到热液流体作用,说明在中三叠世(224~238Ma),区内一直存在有大量的热液流体活动,且热液流体可能富含F和Cl,区内产出的大规模的萤石矿是否为该期流体活动的产物尚需进一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过铝花岗岩 四子王旗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铝花岗岩的研究动向和进展——兼论西藏过铝花岗岩 被引量:25
8
作者 廖忠礼 莫宣学 +4 位作者 潘桂棠 朱弟成 王立全 赵志丹 江新胜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2-29,共8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过铝花岗岩的含义、类型、构造环境以及两种主要过铝花岗岩类的成因。并以西藏过铝花岗岩为例 ,阐述和分析其分布特征、主要岩石类型和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 ,初步认为西藏过铝花岗岩的成因是新特提斯洋关闭后印度板块与... 本文主要讨论了过铝花岗岩的含义、类型、构造环境以及两种主要过铝花岗岩类的成因。并以西藏过铝花岗岩为例 ,阐述和分析其分布特征、主要岩石类型和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 ,初步认为西藏过铝花岗岩的成因是新特提斯洋关闭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果 ,主要属同撞碰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类型 构造环境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衡阳燕山早期川口过铝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与构造环境 被引量:24
9
作者 柏道远 汪永清 +2 位作者 王先辉 马铁球 张晓阳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49-59,共11页
川口过铝花岗岩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高硅、中碱,SiO2和K2O含量分别平均为75.71%和4.39%,Na2O+K2O平均为7.57%,K2O/Na2O平均为1.43,Al2O3平均为13.28%,总体属过铝—强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类。Ba、Nb、Sr、Eu、Ti等元素表现为较强烈的亏损... 川口过铝花岗岩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高硅、中碱,SiO2和K2O含量分别平均为75.71%和4.39%,Na2O+K2O平均为7.57%,K2O/Na2O平均为1.43,Al2O3平均为13.28%,总体属过铝—强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类。Ba、Nb、Sr、Eu、Ti等元素表现为较强烈的亏损,Rb、U、Ta、Nd、Hf、Sm、Y+Yb等则相对富集;ΣREE平均仅67.18×10^-6,(La/Yb)N平均为2.21,δEu值平均为0.16。ISr为0.75093,εSr(t)为659,εNd(t)为-11.82,t2DM为1.92Ga,与湘桂内陆带花岗岩的背景值(2.4~1.8Ga)和区域基底的时代(2.7~1.7Ga)相吻合。川口岩体岩浆来源为中地壳结晶基底,属典型S型花岗岩;岩浆存在源于泥质岩的“低温”和源于砂岩的“高温”两种不同类型,至少有两个岩浆来源;岩体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分析认为,深部岩石圈拆沉与壳幔相互作用的规模差异,是造成湘东南燕山早期花岗岩一般为准铝-弱过铝质并有幔源物质加入,而川口岩体为过铝-强过铝质壳源花岗岩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阳 燕山早期 过铝花岗岩 地球化学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南部过铝花岗岩的分布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10
作者 廖忠礼 莫宣学 +4 位作者 潘桂棠 朱弟成 王立全 江新胜 赵志丹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2-20,共9页
本文从西藏南部过铝花岗岩的岩带划分、空间分布和岩浆活动的峰期、规模等方面,总结了西藏南部过铝花岗岩时空分布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过铝花岗岩岩浆活动始于早侏罗世,在中新世达到峰期,且主要集中在20~10Ma;岩石类型主要有电气石花岗... 本文从西藏南部过铝花岗岩的岩带划分、空间分布和岩浆活动的峰期、规模等方面,总结了西藏南部过铝花岗岩时空分布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过铝花岗岩岩浆活动始于早侏罗世,在中新世达到峰期,且主要集中在20~10Ma;岩石类型主要有电气石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冈底斯带过铝花岗岩岩浆活动具有由东到西、由南向北的迁移活动规律;西藏南部过铝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可划分为5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同位素年龄 西藏南部 岩带划分 空间分布 岩浆活动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过铝花岗岩副矿物特征及岩石成因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廖忠礼 莫宣学 +4 位作者 潘桂棠 朱弟成 王立全 赵志丹 江新胜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5-122,共8页
副矿物的行为可以更直接地用来指示岩浆体系的地球化学过程,为了探讨过铝花岗岩的成因,对西藏过铝花岗岩体中的岩性、矿物组成、副矿物特征和锆石含量、晶体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矿物岩石特征表明西藏过铝花岗岩富含白云母、电气石... 副矿物的行为可以更直接地用来指示岩浆体系的地球化学过程,为了探讨过铝花岗岩的成因,对西藏过铝花岗岩体中的岩性、矿物组成、副矿物特征和锆石含量、晶体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矿物岩石特征表明西藏过铝花岗岩富含白云母、电气石和钠质斜长石,属典型的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MPG)。副矿物见有26种,副矿物组合主要有6种类型,其中主要为锆石+磷灰石+钛铁矿型,尤以锆石+磷灰石最为常见。结果表明,可明显分出5种锆石晶体形态;阴极发光图像中,锆石具有较好的晶形,并显示出清晰的岩浆锆石韵律环带结构。离子探针分析表明锆石具有高的Th/U值。西藏过铝花岗岩为岩浆成因,岩浆主要是由地壳物质部分熔融而成。副矿物组合曲线图的曲线形态可分为3种成因类型:壳源高铝型、壳源型和壳幔混合源型(壳幔同熔型),主要为壳源高铝型。不同构造岩浆带副矿物特征反映的成因信息不同,喜马拉雅带为壳源成因,而冈底斯带除了壳源成因之外,还有幔源成分的加入,反映了青藏高原岩石圈组成和演化的不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副矿物 岩石成因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过铝花岗岩中电气石的矿物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廖忠礼 莫宣学 +4 位作者 潘桂棠 朱弟成 赵志丹 王立全 江新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1-295,420,共6页
讨论了藏南过铝花岗岩中电气石的地质产状、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在以氧原子数为24.5计算的化学式中,电气石的(Fe+Mg)/Mg比值在2.32~5.37之间,指示花岗岩和伟晶岩中的电气石均为黑电气石系列,而且属镁电气... 讨论了藏南过铝花岗岩中电气石的地质产状、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在以氧原子数为24.5计算的化学式中,电气石的(Fe+Mg)/Mg比值在2.32~5.37之间,指示花岗岩和伟晶岩中的电气石均为黑电气石系列,而且属镁电气石—铁电气石系列中的较富铁电气石的成员;(2)电气石的FeO/(FeO+MgO)值高达0.70~0.89,与贫Li花岗岩接近,Al—Al50F50-Al50Mg50图解和Fe—Mg—Ca图解投点均位于贫Li花岗岩区,属于贫Li花岗岩有关的电气石;(3)TiO,-MnO/CaO—MgO/FeO三元图解可判定属于第1类,即MgO和FeO含量同步消长,且较贫Mg富Fe,而MnO和TiO2含量为异步消长,这与电气石的FeO/(FeO+MgO)值所反映的性质相同;(4)地质产状、矿物学及矿物化学揭示的成因信息表明藏南过铝花岗岩中的电气石为酸性侵入体岩浆期后热液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 过铝花岗岩 矿物化学 成因 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过铝花岗岩研究近况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忠礼 莫宣学 +4 位作者 潘桂棠 朱弟成 赵志丹 王立全 江新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37-438,共2页
过铝花岗岩是强烈岩浆活动的一种重要产物.西藏广泛分布过铝花岗岩,喜马拉雅地区是闻名世界的过铝花岗岩研究基地.西藏过铝花岗岩是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相伴生的产物,因此,对这套花岗岩的研究是目前颇受国际地学界关注的问题.在总结过去... 过铝花岗岩是强烈岩浆活动的一种重要产物.西藏广泛分布过铝花岗岩,喜马拉雅地区是闻名世界的过铝花岗岩研究基地.西藏过铝花岗岩是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相伴生的产物,因此,对这套花岗岩的研究是目前颇受国际地学界关注的问题.在总结过去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笔者于最近3年在西藏对过铝花岗岩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初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岩浆活动 岩石化学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过铝花岗岩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岩石学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廖忠礼 潘桂棠 +7 位作者 朱弟成 王立全 耿全如 张予杰 熊兴国 陈文彬 彭智敏 朱兵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5-24,共10页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西藏过铝花岗岩中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和电气石的矿物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岩石中的斜长石均以Ab为主,占78.73%。100%,An分子为0.13%~18.93%,而Or分子仅为0.19%-3.74%;在长石的成分分类图...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西藏过铝花岗岩中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和电气石的矿物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岩石中的斜长石均以Ab为主,占78.73%。100%,An分子为0.13%~18.93%,而Or分子仅为0.19%-3.74%;在长石的成分分类图解中多分布于更长石区内,少量分布于钠长石区。钾长石的端元组分中Or含量最高,为81%-98.48%,Ab为1.52%~19.00%,基本不含An分子,在成分分类图解中集中分布在Ab-Or线的正长石区内。斜长石中Ab〉An〉Or,主要属更长石,极少量为中长石;钾长石具有高Or含量,显示Or〉〉Ab〉〉An,属钾透长石。白云母在以22爪氧原子计算的分子式中,Si与Al的阳离子数均较高,其中Si为6.0575-6.6412,属多硅白云母;黑云母中Si阳离子数绝大多数小于6,值介于5.3227-6.1265之间,平均为5.5718;Al离子数为1.8735-2.6464,四面体配位为Si、Al^Ⅳ所占据,八面体配位的阳离子中Al^Ⅵ为0.2101-1.7388,大离子位中以K为主。过铝花岗岩中黑云母的Mg/(Mg+Fe)比全岩的Mg/(Mg+Fe)比值略高,但二者具有正相关关系,说明了其成因仍以岩浆成因为主。在云母类矿物的成因图解显示,研究区内大多数黑云母均位于C区,属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矿物化学 岩石成因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容山过铝花岗岩复式岩基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黄琳 《地球化学》 CAS 1988年第1期26-40,共15页
Sr、O、H、^(40)Ar/^(39)Ar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容山岩基中岩体的形成顺序是:大容山→台马→旧州,年龄分别为:270,258,228 Ma。岩基源区310 Ma时发生Sr同位素均一化事件。大容山、旧州岩体有同源演化关系,台马属于另一独立源区... Sr、O、H、^(40)Ar/^(39)Ar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容山岩基中岩体的形成顺序是:大容山→台马→旧州,年龄分别为:270,258,228 Ma。岩基源区310 Ma时发生Sr同位素均一化事件。大容山、旧州岩体有同源演化关系,台马属于另一独立源区。岩基属于由部分熔融形成,但分异程度弱的S型花岗岩,其中包体主要为熔融残留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同位素地球化学 岩基 岩体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容山过铝花岗岩带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庆权 王联魁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87-296,共10页
研究表明,岩带是由沉积变质岩在675—969℃,4.3—6.7kbar和水不饱和的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在627—862℃,约0.5—4kbar条件下定位结晶。大容山岩体原岩属角闪岩相,旧州岩体与台马岩体原岩属麻粒岩相。从大容山岩体、旧州岩体到台... 研究表明,岩带是由沉积变质岩在675—969℃,4.3—6.7kbar和水不饱和的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在627—862℃,约0.5—4kbar条件下定位结晶。大容山岩体原岩属角闪岩相,旧州岩体与台马岩体原岩属麻粒岩相。从大容山岩体、旧州岩体到台马岩体,源区温压依次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物理化学条件 成因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昆仑河泥盆纪过铝质花岗岩成因和找矿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涛 王秉璋 +4 位作者 陈静 张金明 何皎 金婷婷 李五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1-590,共20页
昆仑河地区是东昆仑造山带过铝质花岗岩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昆仑河过铝质花岗岩分布区形成了Li、Be、Sn等元素高背景区,部分地区具明显的异常,可为东昆仑造山带古生代碰撞造山过程的研究和相关稀有金属矿产成矿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本... 昆仑河地区是东昆仑造山带过铝质花岗岩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昆仑河过铝质花岗岩分布区形成了Li、Be、Sn等元素高背景区,部分地区具明显的异常,可为东昆仑造山带古生代碰撞造山过程的研究和相关稀有金属矿产成矿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通过对昆仑河地区花岗岩岩相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及Hf、Sr同位素研究发现:昆仑河地区新发现的花岗岩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418~416Ma),其岩性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二云母花岗闪长岩和二云母花岗岩,暗色矿物均为黑云母(≤5vol%);为富钠弱过铝高钾钙碱性系列,Na_(2)O/K_(2)O平均值是1.13,A/CNK为1.03~1.10,富集LREE,(La/Yb)_(N)为9.7~28.1,重稀土弱亏损,Y为8.69×10^(-6)~23.4×10^(-6),Yb为0.67×10^(-6)~2.43×10^(-6);Eu具较明显的负异常(Eu/Eu^(*)=0.48~0.86),Rb/Sr比值(0.34~1.12)和Rb/Ba比值(0.18~0.32)较低;(^(87)Sr/^(86)Sr)_(i)为0.7045~0.7083,ε_(Nd)(t)为-4.94~-1.64,t_(DM2)为1.56~1.29Ga;锆石ε_(Hf)(t)值分布在-3.3~2.7之间,t_(DM2)为1.61~1.28Ga;岩浆源于古老元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源区有地幔物质或源于地幔的新生地壳物质的参与。结合以往研究成果,昆仑河地区存在晚志留世(425~422Ma)和早泥盆世(418~416Ma)两期过铝质花岗岩,两者与东昆仑加里东期碰撞造山带俯冲岩石圈板片断离、幔源岩浆底侵引发的地壳熔融相关。根据1/25万化探数据做概要分析,该花岗岩分布区显示了较好的Li、Be、Sn等矿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加里东期 东昆仑 昆仑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瑶岭钨矿白基寨花岗岩地质特征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社宏 李文铅 +3 位作者 丁玉进 刘建平 梁前勇 曹志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9-146,共8页
通过地质填图、钻探、土壤地球化学、磁法测量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手段,揭露了白基寨花岗岩的空间架构和地质特征,并分析了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该岩体具有高分异性(SiO2>70%,δEu在0.03~0.09之间),高K2O,且K2O/Na2O>1等特征。Ba... 通过地质填图、钻探、土壤地球化学、磁法测量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手段,揭露了白基寨花岗岩的空间架构和地质特征,并分析了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该岩体具有高分异性(SiO2>70%,δEu在0.03~0.09之间),高K2O,且K2O/Na2O>1等特征。Ba、Nb、P和Ti相对亏损,Rb、Ta、Th和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明显,呈海鸥"V"型。花岗岩源岩为泥质岩和硬砂岩混合而成,形成于同碰撞环境。岩体具有边部倾角小,高挥发份元素向上运移明显、强烈流体、熔体相互作用等有利成矿条件特点,在岩体边部成矿流体与碳酸岩盐相互作用形成白钨矿化体。矿区中部凹勺状区域和ZK3002-ZK3001段是找矽卡岩型白钨矿的有利潜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岭钨矿 白基寨 过铝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体东南缘的多期深熔作用及动力学 被引量:27
19
作者 王金丽 张泽明 石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39-1551,共13页
位于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与印度—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之间拉萨地体东南缘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经历了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和强烈的混合岩化。研究区可识别出两期深熔作用,第一期为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闪长... 位于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与印度—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之间拉萨地体东南缘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经历了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和强烈的混合岩化。研究区可识别出两期深熔作用,第一期为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闪长岩脉体,其与围岩一起发生了变质与变形再造,转变成了黑云斜长片麻岩。第二期为含夕线石石榴石片麻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含石榴石斜长石花岗岩脉体。岩石化学成分显示,第一期深熔脉体具有埃达克岩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其 SiO_2=63.81%,Al_2O_3=16.92%,MgO=1.86%,Na_2O=4.22%,K_2O=1.81%,K_2O/Na_2O=0.43,并显示出 LREE 富集、无 Eu异常的 REE 配分模型,同时明显富 Sr(366×10^(-6)),贫 Y(12×10^(-6))和 Yb(0.4×10^(-6)),Sr/Y=30。含石榴石斜长石花岗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和石榴石组成,含少量白云母和黑云母,其全岩 SiO_2=71.14%,Al_2O_3=14.26%,K_2O=0.26%,Na_2O=2.79%,CaO=2.94%,过铝指数 A/CNK=1.40,为典型的过铝花岗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脉体中的大多数锆石具有同心韵律状结晶环带和较高的 Th/U 比值(0.433~1.167),为典型的岩浆结晶锆石。锆石岩浆结晶域 U-Pb 原位定年给出了64.0±1.0Ma(MSWD=8.7)加权平均年龄;个别锆石变质交生边给出了27.9 Ma 的谐和年龄,同时具有较低的 Th/U 比值(0.019),应代表后期叠加的变质热事件年龄。含石榴石斜长石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发育同心韵律状环带,而且具有较高的 Th/U 比值(0.196~1.212),所获得的谐和年龄在27.0~34.1Ma 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29.3±0.9 Ma),应代表过铝花岗岩的结晶年龄。因此,我们认为拉萨地体东南缘变质基底在古近纪经历了两期深熔作用,第一期发生在约65Ma,在特提斯洋壳俯冲和印度板块与拉萨地体碰撞的动力学体制下,拉萨地体下地壳加厚和升温,发生了麻粒岩相变质和部分熔融,形成了埃达克岩质的花岗闪长岩浆;第二期混合岩化作用发生在约30Ma,在印度板块与拉萨地体碰撞后伸展的动力学体制下,高角闪岩相泥质变质岩中的含水矿物脱水熔融形成了过铝质花岗闪长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熔作用 埃达克岩 过铝花岗岩 动力学 拉萨地体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