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滨海新区地面沉降层位的精准识别与沉降过程重建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红 肖国强 +2 位作者 杨吉龙 赵长荣 肖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46-1652,共7页
塘沽地区地面沉降是新生代松散沉积物多层位沉降叠加的结果,精准识别各层位的沉降贡献是该区地面沉降防控的关键。利用塘沽G2地面沉降分层标组2011—2014年观测数据,对新生代沉积物不同层位的地面沉降进行了精准识别;结合以前的分层标... 塘沽地区地面沉降是新生代松散沉积物多层位沉降叠加的结果,精准识别各层位的沉降贡献是该区地面沉降防控的关键。利用塘沽G2地面沉降分层标组2011—2014年观测数据,对新生代沉积物不同层位的地面沉降进行了精准识别;结合以前的分层标观测资料,重建了1960年以来不同层位的地面沉降过程。结果显示,在1960—1970年地下水开发初期,地面沉降主要层位是浅部粘性土自然固结和第二含水组地下水开采;1970—1980年深层地下水开采高峰期,主沉降层位由二组逐渐加深到三、四组;1985年以后实施了地面沉降控制措施后,第四系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逐渐减小;2000年之后,随着滨海新区的成立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引起的建筑基础沉降逐渐成为主要的沉降层。通过对不同时期主要地面沉降层位的转换过程分析,提出地面沉降精准防治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沉降层位 精准识别 过程重建 天津滨海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烃类气体渗漏实验模拟:烃类气体含量及分子组成变化与渗漏过程重建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双林 董贺平 +1 位作者 赵青芳 王建强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5期1-13,共13页
利用海底烃类气体渗漏实验模拟装置对海底烃类气体渗漏过程进行了实验模拟。通过10个采样口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探讨了各采样口在渗漏过程中烃类气体含量和分子组成变化。各采样口烃类气体含量和分子组成随时间具有明显阶段变化,总体显... 利用海底烃类气体渗漏实验模拟装置对海底烃类气体渗漏过程进行了实验模拟。通过10个采样口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探讨了各采样口在渗漏过程中烃类气体含量和分子组成变化。各采样口烃类气体含量和分子组成随时间具有明显阶段变化,总体显示了两阶段渗漏特征:第1渗漏阶段从7月13日到8月5日,第2渗漏阶段从8月6日到9月25日。根据各采样口烃类气体在两阶段渗漏强度可分为3类:第1类包括S1、S2、S5、S7和S8,表现为在第1阶段和第2阶段渗漏强度均不高,属于微渗漏类型;第2类包括S3、S4和S9,表现为在第1阶段渗漏强度低,属于微渗漏类型,在第2阶段渗漏强度高,属于宏渗漏类型;第3类包括S6和S10,表现为在第1阶段和第2阶段均属于宏渗漏类型。烃类气体渗漏主要受实验柱体内各种界面和沉积物粒度等因素控制,而且不同采样口渗漏烃类气体含量变化的控制因素也不尽相同。模拟结果为研究海底烃类气体渗漏过程中,断裂构造、地层不整合界面、岩性差异界面,以及沉积物粒度变化等对海底烃类气体渗漏控制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烃类渗漏 实验模拟 烃类气体 渗漏过程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前进 白中科 +1 位作者 李晋川 王文英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43-147,共5页
以平朔矿区为例,采用野外定点调查、室内分析、历史资料查证等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区大型露天矿生态重建中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结果表明:矿区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形式,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异常剧烈,其中,地貌重塑过程中的土... 以平朔矿区为例,采用野外定点调查、室内分析、历史资料查证等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区大型露天矿生态重建中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结果表明:矿区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形式,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异常剧烈,其中,地貌重塑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体现在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型、比表面积的变化;土壤重构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体现在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生物性状及侵蚀性状发生变化;植被重建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体现在91种人工植被的增加和95种野生植被的侵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生态重建过程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对正常成年雄性大鼠骨重建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凤山 党耕町 +1 位作者 王志国 张惠珠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9,共6页
目的 在体研究降钙素对成年雄性大鼠松质骨重建过程的影响 ,并分析其影响机制。方法 12只大鼠平均分成对照组和降钙素组 ,后者皮内注射鳗鱼降钙素 1U/ 10 0 g/日 ,连续 2日。 7日后取第4、5腰椎 ,行不脱钙骨组织切片 ,骨组织形态计量... 目的 在体研究降钙素对成年雄性大鼠松质骨重建过程的影响 ,并分析其影响机制。方法 12只大鼠平均分成对照组和降钙素组 ,后者皮内注射鳗鱼降钙素 1U/ 10 0 g/日 ,连续 2日。 7日后取第4、5腰椎 ,行不脱钙骨组织切片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 ,方差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骨吸收陷窝表面、活性吸收表面、破骨细胞平均细胞核数 ,降钙素组明显小于对照组。类骨质表面、类骨质相对体积、类骨质厚度 ,降钙素组明显小于对照组 ,成骨细胞形态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骨小梁相对体积 ,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 降钙素对正常成年雄性大鼠松质骨而言 ,可以明显抑制破骨吸收 ,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活性吸收表面数量和降低破骨细胞的吸收功能来完成的 ;可以抑制成骨细胞形成类骨质的活性 ,这种作用可能不是直接的 ,而是通过降钙素对骨吸收的抑制作用进而影响了骨吸收与骨形成的之间的偶联而完成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 重建过程 松质骨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生态恢复重建过程中流域降雨及其水沙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琚彤军 刘普灵 +1 位作者 郑世清 徐学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7-60,共4页
以燕沟流域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生态恢复重建过程中流域系统的降雨和水沙变化特征,并对高度治理流域的总体减沙水平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治理流域增强了土壤接受降雨的入渗能力,提高了流域自身林草涵养水分以及流域地表对径流的调蓄能力... 以燕沟流域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生态恢复重建过程中流域系统的降雨和水沙变化特征,并对高度治理流域的总体减沙水平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治理流域增强了土壤接受降雨的入渗能力,提高了流域自身林草涵养水分以及流域地表对径流的调蓄能力,因而增加了流域生态建设可用的径流资源量。燕沟流域1997年以来的年降雨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说明燕沟流域的输沙模数逐年锐减,对近年来流域所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植被重建工程起到了显著的水土保持效果,与治理前相比,减沙效益约为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过程 生态恢复 黄土丘陵区 降雨 特征研究 水沙变化 燕沟流域 水土保持效果 生态环境建设 1997年 变化特征 流域系统 调蓄能力 生态建设 输沙模数 重建工程 减沙效益 治理 资源量 代表性 径流 土壤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 BB、MAPK信号通路在切应力调控血管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
6
作者 姜晓华 齐颖新 +2 位作者 姜隽 纪素英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切应力 调控 血管细胞 信号通路 重组蛋白 信号转导分子 表达水平 细胞增殖能力 增殖过程 重建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肯重建计划试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田锡国 《史学集刊》 1986年第1期58-63,共6页
美国史学界历来对林肯的重建计划及其作用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它是“极为明智的政策。”有人推断说,如果林肯活着的话,重建过程“将会完成得好得多,也快得多……”。有的人则认为重建计划是林肯所犯的“最严重错误之一”。
关键词 重建计划 试析 美国史学 严重错误 重建过程 黑人问题 选举权 资产阶级 废除奴隶制度 奴隶主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ebrin在神经元树突棘形成和重塑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柴继侠 李瑞锡 彭裕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1-226,共6页
关键词 树突棘 神经元 调节蛋白 肌动蛋白 结构分布 神经突起 重建过程 脑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区植被恢复与建设理念的商榷
9
作者 韩慧茂 刘治平 马学献 《内蒙古林业》 2005年第3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区 理念 植被恢复 建设 地方政府 重建过程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