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证教学的过程逻辑与运行机制 被引量:59
1
作者 崔友兴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1,共8页
循证教学即基于证据的教学,是教师主体基于经验、智慧与证据,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践活动,具有系统性与结构性、开放性与生成性、协同性与创新性的特征。循证教学的过程逻辑是循证教学实践内在规律的体现,包括学科逻... 循证教学即基于证据的教学,是教师主体基于经验、智慧与证据,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践活动,具有系统性与结构性、开放性与生成性、协同性与创新性的特征。循证教学的过程逻辑是循证教学实践内在规律的体现,包括学科逻辑、教导逻辑、学习逻辑、素养逻辑和时空逻辑。愿景引导机制、主体协作机制、证据支撑机制、实践反思机制和场域支持机制是推动循证教学有效运行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教学 过程逻辑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过程逻辑范式”及其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叶海平 王丹丹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22,共7页
借鉴西方科学史家库恩提出的科学革命范式,我们可以构建出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过程逻辑范式,即"基本出发点——目标定位——职能转变——政府重建——服务效能——发展趋势"。这一范式由六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包含着一个核... 借鉴西方科学史家库恩提出的科学革命范式,我们可以构建出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过程逻辑范式,即"基本出发点——目标定位——职能转变——政府重建——服务效能——发展趋势"。这一范式由六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包含着一个核心理念范畴,其分别是:公共性、以人为本、公共供给、重塑政府、服务效能、合理性。就分析的整个构架来说,过程逻辑范式又包含着一条主线与三大维度:主线是指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础上的关于公共服务型政府实践活动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判断。三大维度是指:价值定位和目标维度、工具选择和运用维度、改革效能评判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政府 过程逻辑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程逻辑视角提高混合式教学过程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超颖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42-48,共7页
高职混合式教学优势明显,但伴随教学过程出现的削弱教学有效性等诸多问题也亟待解决。借助过程逻辑有效性的思维观点,形成提高教学过程有效性的策略。其要点是采用确定教学过程元素功能,梳理教学过程相关元素基本逻辑关系等方法,使教学... 高职混合式教学优势明显,但伴随教学过程出现的削弱教学有效性等诸多问题也亟待解决。借助过程逻辑有效性的思维观点,形成提高教学过程有效性的策略。其要点是采用确定教学过程元素功能,梳理教学过程相关元素基本逻辑关系等方法,使教学过程结构合理严谨;同时,以教学过程元素符合逻辑关系的组合,精干教学过程,重视教学过程逻辑节点的整合,重在过程体验等策略为重点,优化教学过程,消除不良因素影响,促进混合式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逻辑 混合式教学过程 有效性 高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模仿学习的过程逻辑 被引量:2
4
作者 崔友兴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1-76,共6页
教师模仿学习是教师主体通过对他者教学的观察、效仿、再现、表达与创新,进而增强教学适应性,促进专业成长,并提升教学合目的性与合理性的交往活动。教师模仿学习的过程逻辑旨在揭示教师模仿学习过程的深层结构与运作机理,它由知识逻辑... 教师模仿学习是教师主体通过对他者教学的观察、效仿、再现、表达与创新,进而增强教学适应性,促进专业成长,并提升教学合目的性与合理性的交往活动。教师模仿学习的过程逻辑旨在揭示教师模仿学习过程的深层结构与运作机理,它由知识逻辑、交往逻辑、认知逻辑和时空逻辑构成。在教师模仿学习中,内化生成逻辑与外化展现逻辑揭示了教师模仿学习的逻辑转换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主体 模仿学习 过程逻辑 逻辑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理论逻辑及其当代价值——基于意识形态建设过程逻辑的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苏超莉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2-79,共8页
过程逻辑是分析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方法论。列宁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按过程逻辑可分为意识形态构建、传播、认同三个环节。在意识形态构建环节,列宁做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的意识形态"的重要论断,明确了构... 过程逻辑是分析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方法论。列宁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按过程逻辑可分为意识形态构建、传播、认同三个环节。在意识形态构建环节,列宁做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的意识形态"的重要论断,明确了构建的目标和方法;在意识形态传播环节,列宁认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采用"灌输"的传播法;在意识形态认同环节,列宁认为执政党必须取得执政实效,维护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 过程逻辑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构建 意识形态传播 意识形态认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逻辑和过程逻辑 被引量:43
6
作者 陈伟 易芬云 吴世勇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2-48,共7页
新工科是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热点和发展焦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研究必须深入厘清目标逻辑和过程逻辑等基础性理论问题。在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逻辑中,人才素质的复合是前提,创新是关键,工程是要旨,智能是趋势。在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过程... 新工科是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热点和发展焦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研究必须深入厘清目标逻辑和过程逻辑等基础性理论问题。在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逻辑中,人才素质的复合是前提,创新是关键,工程是要旨,智能是趋势。在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过程逻辑中,跨界培养是其核心特征。知识操作上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跨界,培养主体方面要坚持政校企跨界,成果导向上要坚持就业与创业跨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目标逻辑 过程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文化治理的理论维度、过程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8
7
作者 柯尊清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12,共8页
公共文化治理是以实现公共价值为理论旨趣,以公共文化作为治理对象的公共治理过程。政府行动、市场竞争、社会参与的理论维度,公开与知情、动员与参与、合作与共治的过程逻辑,价值引导与公民认同、公众参与与合作共治、体制建构与工具... 公共文化治理是以实现公共价值为理论旨趣,以公共文化作为治理对象的公共治理过程。政府行动、市场竞争、社会参与的理论维度,公开与知情、动员与参与、合作与共治的过程逻辑,价值引导与公民认同、公众参与与合作共治、体制建构与工具选择的实现路径,共同建构了公共文化治理的理论谱系,诠释了“公共文化治理”概念在理论面向、运行过程和实践路径三个方面胜于“文化治理”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治理 理论维度 过程逻辑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课程思政的价值表达与逻辑进路 被引量:2
8
作者 罗雪迩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48,共6页
音乐课程思政集文化价值、创新价值和育人价值于一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创新举措。确证音乐课程思政的价值表达和逻辑进路,是破解音乐课程思政融合之困,探寻全面提升学生道德情操修养、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真正实现协同育人... 音乐课程思政集文化价值、创新价值和育人价值于一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创新举措。确证音乐课程思政的价值表达和逻辑进路,是破解音乐课程思政融合之困,探寻全面提升学生道德情操修养、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真正实现协同育人的可行之径。但音乐课程思政并非以音乐课程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二者融合必须从表面融合走向自然、实质、全面融合,需要建立识别思政资源-挖掘思政资源-融合思政资源的逻辑链条,并在打造专业化的音乐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特色化的音乐课程思政品牌体系、高素质的音乐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体系等方面下功夫,从而以音乐课程思政的创新性、思想性、教育性,更好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课程思政 价值表达 逻辑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组织创新的内在逻辑过程研究——兼论组织创新的策略与管理 被引量:8
9
作者 张钢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5,共5页
伴随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化 ,企业组织创新研究开始为人们所普遍关注。本文从创新理论、组织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相结合的角度 ,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内在逻辑过程进行研究 ,提出了包括显过程与隐过程在内的组织创新过程模式 ,并对其中主要环节... 伴随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化 ,企业组织创新研究开始为人们所普遍关注。本文从创新理论、组织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相结合的角度 ,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内在逻辑过程进行研究 ,提出了包括显过程与隐过程在内的组织创新过程模式 ,并对其中主要环节进行了系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创新 过程 企业 过程 内在逻辑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正则条件概率理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蓁蓁 邢汉承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9-447,共9页
增强学习已经开始向关系增强学习发展,并且产生了许多新的算法.大部分方法将命题表达提升为关系或计算逻辑的表达.这些方法已经表现出许多好的性质,但是相关的理论分析目前还缺乏,即为什么这些关系的增强学习具有良好的性质,因此提出基... 增强学习已经开始向关系增强学习发展,并且产生了许多新的算法.大部分方法将命题表达提升为关系或计算逻辑的表达.这些方法已经表现出许多好的性质,但是相关的理论分析目前还缺乏,即为什么这些关系的增强学习具有良好的性质,因此提出基础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和逻辑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测度空间结构,利用现代概率论中条件数学期望和正则条件概率理论建立基础和逻辑两种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之间的深刻联系,从而证实了逻辑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中的最优策略在某种平均意义上是相应的基础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最优策略.最后由实例分析得出逻辑马尔可夫决策编程方法.建立逻辑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测度空间结构可以为关系增强学习提供数学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测度空间 逻辑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正则条件概率 增强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现象时空逻辑过程建模方法
11
作者 徐爱功 车莉娜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8-51,61,共5页
为了有效地对地理现象进行回溯和预测,必须对地理现象的发生过程进行准确描述,时空过程模型(STPM)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在研究时空过程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将概念层发展到逻辑层,研究地理现象时空逻辑过程建模方法;使用UML-RT标准化逻... 为了有效地对地理现象进行回溯和预测,必须对地理现象的发生过程进行准确描述,时空过程模型(STPM)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在研究时空过程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将概念层发展到逻辑层,研究地理现象时空逻辑过程建模方法;使用UML-RT标准化逻辑建模技术,解决了实时信号传输和并行处理问题;并引入π-演算来解决面向过程系统的信号传输和可移植性问题,提出地理现象时空过程模型的逻辑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地理现象 逻辑过程模型 并发进程 Π-演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应互感耦合——逻辑思维过程中的灵感发生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克庸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193-197,共5页
逻辑思维中灵感的发生 ,乃是参与大脑思维回路建构的两个子系统———思维系统与“类思维”系统、两套回路———语言 /逻辑回路与非语言 /逻辑回路、两种活动———意识阈限上的理性思考活动与意识阈限下的非理性“类思考”活动 ,在一... 逻辑思维中灵感的发生 ,乃是参与大脑思维回路建构的两个子系统———思维系统与“类思维”系统、两套回路———语言 /逻辑回路与非语言 /逻辑回路、两种活动———意识阈限上的理性思考活动与意识阈限下的非理性“类思考”活动 ,在一系列前提条件下的对应互感 ,协同攻关 ,并最终经由“警戒点” ,以突变形式接通思维“断路”的耦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思维过程 灵感发生机制 类思维 理性思考 思维对应 创造性思维 互感 耦合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独立审计的逻辑过程与数理过程
13
作者 鲁桂华 《财经理论与实践》 1999年第5期49-54,共6页
审计固然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实践活动,但对这种实践活动中的一般规律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可以促进审计理论框架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已有的审计实务进行理论诠释,并能对未来的审计实践给予理论指导。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试图... 审计固然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实践活动,但对这种实践活动中的一般规律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可以促进审计理论框架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已有的审计实务进行理论诠释,并能对未来的审计实践给予理论指导。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作些理论概括:在纵与横的二维空间上,从逻辑的角度对审计过程进行了分析,以期概括出现代审计以已知命题验证为核心的逻辑过程;在运用现代数理统计理论重新阐释审计风险模型与REM 模型的基础上,从数理统计的角度对抽样审计过程进行了分析,以期概括出现代审计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数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审计 逻辑过程 数理过程 审计风险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道德教育过程的逻辑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根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2期296-297,共2页
儒家的道德教育理论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 ,它深入全面地展现了道德教育过程的各个阶段及具体目标 ,并强调在道德实践活动中最终完成道德教育 ,提出了许多真理性的见解 ,对现代德育理论与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儒家文化 道德教育 分层设计 逻辑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逻辑过程——与杨年、周慧超同志商榷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建国 《中州学刊》 1985年第3期33-38,共6页
杨年同志发表在《中州学刊》上的《论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见1983年第三期)和《再论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见1983年第4期),周慧超同志的《也谈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见《中州学刊》1983年第一期),对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着重作了探讨。他们尽管引... 杨年同志发表在《中州学刊》上的《论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见1983年第三期)和《再论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见1983年第4期),周慧超同志的《也谈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见《中州学刊》1983年第一期),对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着重作了探讨。他们尽管引用一些新的材料和术语,却没有什么特别新的见解,文中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不是神秘的而是可知的,既深刻复杂,又明白易懂。要能较好地提出和归纳其特征,需对人类思维的逻辑过程作深入研究,从各个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揭示它的内在矛盾。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特征 慧超 人类思维 思维研究 逻辑 思维科学 逻辑过程 求同性思维 周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
16
作者 王国敏 陈加飞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128,共5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逻辑"的分析,是一个关系到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理论命题的重要问题,它既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也是推进...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逻辑"的分析,是一个关系到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理论命题的重要问题,它既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目的为何"、"如何实现"等三个问题构成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出发点,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生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主题逻辑"、"过程逻辑"等三大逻辑,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支撑,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共同承载起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逻辑 主题逻辑 过程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支持简便重构的过程元模型
17
作者 李新 许元坤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4-308,共15页
工作流提倡过程逻辑与业务逻辑分离的理念,然而,业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过程-业务动态关联的特性使这一理念在实际中难以得到贯彻,过程控制与业务处理常常以程序代码的形式耦合在一起,导致业务过程建模复杂,过程重构工作量大且不易实施。... 工作流提倡过程逻辑与业务逻辑分离的理念,然而,业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过程-业务动态关联的特性使这一理念在实际中难以得到贯彻,过程控制与业务处理常常以程序代码的形式耦合在一起,导致业务过程建模复杂,过程重构工作量大且不易实施。分析了WFMC元模型在过程逻辑表示方法上的局限性和难以支持业务过程简便重构的原因,提出了一种新的过程元模型—ESR元模型,在模型中加入了事件、状态和规则等模型元素,能够以规范的形式通过过程定义的方法表示过程-业务的动态关联;基于ESR元模型的工作流模型框架清晰划分了过程逻辑与业务逻辑的界限,对"刚性过程"和"柔性过程"使用统一的过程定义方法进行建模,更好地支持了过程逻辑与业务逻辑的分离;当过程逻辑发生变化时,根据不同的变化内容,可以在不同的模型层次上对过程定义进行修改以应对系统变更的需求,从而实现过程的简便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流 过程元模型 过程逻辑 过程-业务的动态关联 简便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其昂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0-43,共4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是一个系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一体化建设应坚持系统观念。大中小学思政课是多要素组成的系统,概括来说包括课程、内容和教学三个基本要素,具有结构逻辑、过程逻辑和社会逻辑三重逻辑。新时... 大中小学思政课是一个系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一体化建设应坚持系统观念。大中小学思政课是多要素组成的系统,概括来说包括课程、内容和教学三个基本要素,具有结构逻辑、过程逻辑和社会逻辑三重逻辑。新时代,要重视对思政课的理论研究,认识三重逻辑;要从实际出发,认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状;要特别重视对教师和学生的结构定位,建构“两个中心”机制,增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 结构逻辑 过程逻辑 社会逻辑 系统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政府管理技术创新的现实问题与应然逻辑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曦凌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49,共6页
政府管理技术创新的逻辑起点,是促成政府管理技术创新的复合动力机制,具体包括政府管理实践提供的驱动力,政府管理科学发展提供的牵引力,相关技术的变革提供的支撑力。政府管理技术创新逻辑进路,分别因循横向移植与纵向深化两种行动模... 政府管理技术创新的逻辑起点,是促成政府管理技术创新的复合动力机制,具体包括政府管理实践提供的驱动力,政府管理科学发展提供的牵引力,相关技术的变革提供的支撑力。政府管理技术创新逻辑进路,分别因循横向移植与纵向深化两种行动模式。政府管理技术创新的逻辑过程包括技术创新决策、技术研究开发、技术创新试验、创新成果推广等活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管理技术 创新 逻辑起点 逻辑进路 逻辑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实践转向”与美学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弓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7-129,共3页
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作为人文科学的美学,从实践转向的角度来看,其逻辑起点是人类社会实践,而人的存在只是美学的出发点。对应着实践结构的物质交换层、意识作用层、价值评估层,美学的逻辑结构应该包含... 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作为人文科学的美学,从实践转向的角度来看,其逻辑起点是人类社会实践,而人的存在只是美学的出发点。对应着实践结构的物质交换层、意识作用层、价值评估层,美学的逻辑结构应该包含着自然客体逻辑(即合规律性逻辑)、人类主体逻辑(即合目的性逻辑)、主客体关系逻辑(即审美间性逻辑);对应着实践类型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美学的逻辑构成应该包含着物象逻辑(即感性形式逻辑)、意象逻辑(即知性形式逻辑)、形象逻辑(即理性形式逻辑);对应着实践的受动和主动相统一过程、物质和精神相统一过程、共时性和历时性相统一过程,美学的逻辑过程应该包括意向性活动逻辑(即对象化逻辑)、超越性活动逻辑(即符号化逻辑)、时空性活动逻辑(即现实化逻辑)。美学的逻辑力量就在于实践的建构功能、转化功能、解构功能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中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转向 逻辑起点 逻辑结构 逻辑构成 逻辑过程 逻辑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