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怀特海美学初探 被引量:8
1
作者 樊美筠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65,共10页
长期以来,在国外主流学术界一直否认存在怀特海美学的存在。本文的研究则表明,怀特海的美学理论其实是极为丰富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怀特海整个哲学、整个形而上学都是美学。怀特海美学的主要理论内容包括强调审美经验的普遍性;主张... 长期以来,在国外主流学术界一直否认存在怀特海美学的存在。本文的研究则表明,怀特海的美学理论其实是极为丰富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怀特海整个哲学、整个形而上学都是美学。怀特海美学的主要理论内容包括强调审美经验的普遍性;主张美是动态的和谐;美是道德的基础以及对美的重要性的高扬。怀特海美学批判了现代西方文明对美的压抑,解构了窄化美学的艺术中心主义,通过消除事实与价值的对立,为生态运动提供了本体论的支撑;为生态伦理学奠定了基础;丰富了生态美学,拓展了美学的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特海 过程哲学 过程美学 有机美学 生态美学 艺术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缺而完美的世界——史铁生作品中人物生存图景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建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2,共5页
残疾群体作为弱势群体屡屡在小说中得以展示,史铁生以其悲己悯人的普世情怀,选取境况相似的残疾群体作为文学关照的对象,以真诚态度写出这一群体直面残缺人生诸多困境时的精神生态,严肃思考苦难挫折于命运人生母题中的价值意义,从关注&q... 残疾群体作为弱势群体屡屡在小说中得以展示,史铁生以其悲己悯人的普世情怀,选取境况相似的残疾群体作为文学关照的对象,以真诚态度写出这一群体直面残缺人生诸多困境时的精神生态,严肃思考苦难挫折于命运人生母题中的价值意义,从关注"残疾的人"到关注"人的残疾",力倡重建信仰,弘扬爱心,从而为局限人类的缺憾人生作出近乎完美的哲理注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铁生 残疾群体 过程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的相遇诗学
3
作者 坂本达夫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0,共2页
电影《伊豆的舞女》真实讲述了一个川端式的"十八岁出远门"故事,把少男少女的青春情怀和人生的相遇哲学天然融合,演绎成美妙的诗与真。电影在艺术上的创造性在于一是演绎了马丁·布伯提倡的相遇的过程诗学:一波三折的相... 电影《伊豆的舞女》真实讲述了一个川端式的"十八岁出远门"故事,把少男少女的青春情怀和人生的相遇哲学天然融合,演绎成美妙的诗与真。电影在艺术上的创造性在于一是演绎了马丁·布伯提倡的相遇的过程诗学:一波三折的相见——"巧目顾兮"式的相识——袒露真情的相悦——无可奈何的相离;二是不同于文化研究中的视觉文化,而是现象学意义上的"看"的艺术。过程诗学和看的诗学共同组成了相遇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 相遇诗学 “看”的艺术 过程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