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怀特海美学初探
被引量:8
- 1
-
-
作者
樊美筠
-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65,共10页
-
文摘
长期以来,在国外主流学术界一直否认存在怀特海美学的存在。本文的研究则表明,怀特海的美学理论其实是极为丰富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怀特海整个哲学、整个形而上学都是美学。怀特海美学的主要理论内容包括强调审美经验的普遍性;主张美是动态的和谐;美是道德的基础以及对美的重要性的高扬。怀特海美学批判了现代西方文明对美的压抑,解构了窄化美学的艺术中心主义,通过消除事实与价值的对立,为生态运动提供了本体论的支撑;为生态伦理学奠定了基础;丰富了生态美学,拓展了美学的疆域。
-
关键词
怀特海
过程哲学
过程美学
有机美学
生态美学
艺术中心主义
-
Keywords
Whitehead
process aesthetics
organic aesthetics
Ecological aesthetics
art centrism
-
分类号
B83-091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残缺而完美的世界——史铁生作品中人物生存图景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张建波
-
机构
山东政法学院新闻传播系
-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2,共5页
-
文摘
残疾群体作为弱势群体屡屡在小说中得以展示,史铁生以其悲己悯人的普世情怀,选取境况相似的残疾群体作为文学关照的对象,以真诚态度写出这一群体直面残缺人生诸多困境时的精神生态,严肃思考苦难挫折于命运人生母题中的价值意义,从关注"残疾的人"到关注"人的残疾",力倡重建信仰,弘扬爱心,从而为局限人类的缺憾人生作出近乎完美的哲理注解。
-
关键词
史铁生
残疾群体
过程美学
-
Keywords
Shi Tiesheng
the disabled group
course aesthetics
-
分类号
I247.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青春的相遇诗学
- 3
-
-
作者
坂本达夫
-
机构
上海大学 上海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0,共2页
-
文摘
电影《伊豆的舞女》真实讲述了一个川端式的"十八岁出远门"故事,把少男少女的青春情怀和人生的相遇哲学天然融合,演绎成美妙的诗与真。电影在艺术上的创造性在于一是演绎了马丁·布伯提倡的相遇的过程诗学:一波三折的相见——"巧目顾兮"式的相识——袒露真情的相悦——无可奈何的相离;二是不同于文化研究中的视觉文化,而是现象学意义上的"看"的艺术。过程诗学和看的诗学共同组成了相遇哲学。
-
关键词
青春
相遇诗学
“看”的艺术
过程美学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