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_(4)裂解制备C_(2)H_(2)过程气体空芯光纤增强拉曼光谱检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万福 王锐 +4 位作者 孔维平 刘强 孙宏程 王明勇 陈伟根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9-109,共11页
基于空芯反谐振光纤设计搭建了光纤增强拉曼光谱检测平台,实现了95%的激光耦合效率;提出CCD和小孔协同降噪方法,使信噪比提高约6倍;相比于未使用光纤时,信噪比提高约270倍。基于单一标准浓度气体分析,确定了用于气体定性的特征拉曼谱峰... 基于空芯反谐振光纤设计搭建了光纤增强拉曼光谱检测平台,实现了95%的激光耦合效率;提出CCD和小孔协同降噪方法,使信噪比提高约6倍;相比于未使用光纤时,信噪比提高约270倍。基于单一标准浓度气体分析,确定了用于气体定性的特征拉曼谱峰及标定模型并建立了过程气体定量分析模型,实现了CH_(4)裂解制备C_(2)H_(2)过程气体现场样本的同时检测分析,主要成分包含H_(2)、CO、CO_(2)、CH_(4)、C_(2)H_(2)、C2H6和C_(2)H_(4)。各气体同时最小检出限分别达到6.3、26.6、1.2、2.2、4.2、3.9、9.1μL/L∙bar,各气体含量分别为560588.51μL/L、230678.21μL/L、33107.65μL/L、56086.77μL/L、77945.56μL/L、1307.19μL/L、1823.55μL/L,各气体浓度与色谱仪标定值相符,检测误差低于4.95%。该方法为CH_(4)裂解制备C_(2)H_(2)控制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过程气体 空芯反谐振光纤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气相色谱分析焦炉气合成天然气中过程气体通用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2
作者 高丽 司瑞刚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72-877,共6页
建立了四阀六柱多维气相色谱法分析焦炉气合成天然气中的过程气体中的18种气体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将目标组分流到3条通道,通道1用于检测氢气和氧气,以氩气为载气,依次用Porapak Q填充色谱柱和MolSieve 5A分子筛色谱柱分离,采用热导检测... 建立了四阀六柱多维气相色谱法分析焦炉气合成天然气中的过程气体中的18种气体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将目标组分流到3条通道,通道1用于检测氢气和氧气,以氩气为载气,依次用Porapak Q填充色谱柱和MolSieve 5A分子筛色谱柱分离,采用热导检测器(TCD)检测;通道2用于检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气,以氢气为载气,分别以2根Porapak Q填充色谱柱和MolSieve 5A分子筛色谱柱分离,采用TCD检测;通道3用于检测甲烷、乙烷、乙烯、丙烷、丙烯、正丁烷、丁烯、正戊烷、戊烯、正己烷、己烯、苯、甲苯,以氮气为载气,以HP-AL/KCL毛细管色谱柱分离,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试验结果显示,18种气体组分的体积分数和其对应的色谱峰面积均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且线性相关系数均达到了0.999 5以上,检出限(3S/N)为1.27×10^-5%~2.00×10^-2%。分析了18种组分的标准气体,绝对误差为-0.026%~0.019%。用本方法分析了焦炉气样品,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8)为0.015%~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气相色谱 焦炉气 天然气 过程气体 通用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AS方法在连续排放污染源及过程气体在线监测中的实现 被引量:13
3
作者 SVANTE Wallin 黄兆开 范海华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8-45,共8页
分析DOAS原理和DOAS系统设计表明,DOAS系统可以监测从紫外(UV)波段到红外(IR)波段的多种气体浓度。经TV认证机构测试,DOAS系统性能符合监测标准,适用于普通固定污染源和垃圾焚烧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尤其在监测Hg,HCl,NH3和HF等气体时有... 分析DOAS原理和DOAS系统设计表明,DOAS系统可以监测从紫外(UV)波段到红外(IR)波段的多种气体浓度。经TV认证机构测试,DOAS系统性能符合监测标准,适用于普通固定污染源和垃圾焚烧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尤其在监测Hg,HCl,NH3和HF等气体时有明显优势。采用多通道技术可以只使用一台主机同时监测多个测点。DOAS系统可以在高温、腐蚀性强和含尘量高的环境中正常工作,使过程工艺气体在线监测得以实现。DOAS系统还可以监测不同位置不同浓度的气体。无需采样、反应速度快、多组分多通道的特点为DOAS系统有更广阔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吸收光谱法(DOAS) 在线监测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 过程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室壁面形状对撞壁射流气体混合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苏万华 林荣文 +1 位作者 谢辉 史绍熙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77-386,共10页
本文研究了燃烧室壁面形状对撞壁射流气体沿壁发展过程的影响。实验发现:射流气体撞壁后主要沿壁面发展,近壁区域会形成浓混合气层,并且混合很慢。本文提出两种方法:1)在壁面设置矩形凹槽,并且利用环境的气流运动加快射流气体的... 本文研究了燃烧室壁面形状对撞壁射流气体沿壁发展过程的影响。实验发现:射流气体撞壁后主要沿壁面发展,近壁区域会形成浓混合气层,并且混合很慢。本文提出两种方法:1)在壁面设置矩形凹槽,并且利用环境的气流运动加快射流气体的混合;2)在壁面上设置条形障碍物,使射流气体脱离壁面形成空间流动。另外,本文也模拟了OSKA-D燃烧系统中燃油撞壁后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 形状 撞壁射流 气体混合过程 内燃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氧传感器多孔电极中气体扩散过程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夏风 钱晓良 +2 位作者 杨欣 刘光葵 孙尧卿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用扩散障将多孔电极材料中微孔对ZrO2 气体氧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孤立出来研究 ,发现气体在电极层中扩散缓慢而使传感器的V/I特性和过渡过程等的变化显著 .通过对V/I特性的模拟 ,建立了电极材料中的空隙结构与V/I特性间的定量关系 .并对过... 用扩散障将多孔电极材料中微孔对ZrO2 气体氧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孤立出来研究 ,发现气体在电极层中扩散缓慢而使传感器的V/I特性和过渡过程等的变化显著 .通过对V/I特性的模拟 ,建立了电极材料中的空隙结构与V/I特性间的定量关系 .并对过渡过程的变化也提出了一个定性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传感器 气体扩散过程模拟 多孔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性气体输运过程中的扩散性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建军 石建 杨继先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02-104,共3页
系统计算了惰性气体及其二元混合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扩散性质 ,给出了计算结果 ,并与J.Kestin等人所计算的最佳值进行了比较 ,结果符合较好 ,但本文的方法简单而且使用的势函数解析性好。这就进一步从宏观扩散性质的计算证明了Tang-toen... 系统计算了惰性气体及其二元混合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扩散性质 ,给出了计算结果 ,并与J.Kestin等人所计算的最佳值进行了比较 ,结果符合较好 ,但本文的方法简单而且使用的势函数解析性好。这就进一步从宏观扩散性质的计算证明了Tang-toennies势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性气体 扩散性质 二元混合体系 扩散系数 对应态原理 Tang-toennies势 气体输运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输运过程新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彦林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70-79,共10页
在两个主要假设的基础上直接得到了新的近似分布函数──合成分布函数。把这个新函数用于输运系数的计算时,得到了正确的表达式。如果以等效自由程“L”代替合成分布函数中的麦氏自由程“l”时,该分布函数将变得更为精确。
关键词 气体输运过程 分布函数 分子自由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品质量和气体成分过程分析仪》
8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8期71-71,共1页
石化工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寻找能对工业生产过程中控制物流质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过程分析仪器为这种需求应运而生了。
关键词 《油品质量和气体成分过程分析仪》 石化工业 过程分析仪器 中国 书评 产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城区与郊区环境大叶黄杨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冯强 胡聃 李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477-3484,共8页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夏秋季典型城区与郊区环境下大叶黄杨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了现场实验比较研究。研究显示,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大小由总光合速率(光合能力)和呼吸速率共同决定,城区环境温度较高、相对湿度...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夏秋季典型城区与郊区环境下大叶黄杨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了现场实验比较研究。研究显示,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大小由总光合速率(光合能力)和呼吸速率共同决定,城区环境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低、大气CO2浓度较高,不同月份城区和郊区样点大叶黄杨的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性存在不同。城区环境下大叶黄杨的胞间CO2浓度、叶面水气压亏缺、蒸腾速率高于郊区环境。城区环境中温度、大气CO2浓度等的变化会影响叶片呼吸作用,造成呼吸速率升高或是降低,城区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变化也会损伤叶片光合结构从而导致总光合能力降低,这两者都会引起净光合速率的变化。通过大叶黄杨叶片叶绿素荧光指标的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城区大叶黄杨叶片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Fv/Fm、Fv/Fo、qP、ΦPSⅡ、ETR降低,但qN升高。表明叶片叶绿体PSⅡ的功能受到负面影响。城区大叶黄杨叶片荧光参数的变化,从微观机制上表明城区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的上升导致叶绿素及叶绿体光合结构受损的确是叶片光合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变化 气体交换过程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工艺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响 董斌斌 +2 位作者 王利霞 李倩 申长雨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0-33,共4页
基于广义Hele-Shaw流动模型描述了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时气体的穿透过程。采用有限元 /有限差分 /控制体积法计算充填阶段的压力场、温度场 ,确定熔体前沿和气熔界面 。
关键词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 数值模拟 工艺控制 气体穿透过程 熔体充填阶段 一次穿透 二次穿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气分析在发酵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克武 黎路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5-237,共3页
发酵尾气在线监测对于发酵食品的品质控制、产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对发酵尾气数据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发酵的状态和进程,判断底物消耗,还能帮助判断发酵终点。文章介绍了常用的尾气分析方法以及目前尾气分析在氨基酸、有机酸、酶制... 发酵尾气在线监测对于发酵食品的品质控制、产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对发酵尾气数据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发酵的状态和进程,判断底物消耗,还能帮助判断发酵终点。文章介绍了常用的尾气分析方法以及目前尾气分析在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等发酵食品中的应用情况。过程气体质谱分析仪是一种高精度、实时的在线气体分析仪器,具有可监测通道数多、长期稳定性好等特点,对于食品发酵过程尾气监测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气分析 发酵食品 过程气体质谱分析仪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等离子体法合成氨的反应途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国斌 王春和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60,共3页
依据试验条件和实时连续质谱诊断的氮氢混合气流放电过程中的瞬态成份 ,分析合成氨的反应途径和步骤 ,提出经由瞬态成份 N2 H6
关键词 常温等离子体法 合成氨 反应途径 反应步骤 瞬态成份 气体放电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在高温气相里的迁移实验与南岭大厂矿区100号矿体形成机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雪彤 张荣华 胡书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6-735,共20页
我国著名大型锡矿大厂矿区的100号矿体是一个不规则的大脉状矿体,由质密锡铅锌矿石组成。该大脉矿体长度约1200多米。大厂矿区矿床形成过程有两个主要矿化阶段:早期锡石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的硫盐锡石多金属矿化阶段。矿物流体包体数据... 我国著名大型锡矿大厂矿区的100号矿体是一个不规则的大脉状矿体,由质密锡铅锌矿石组成。该大脉矿体长度约1200多米。大厂矿区矿床形成过程有两个主要矿化阶段:早期锡石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的硫盐锡石多金属矿化阶段。矿物流体包体数据表明:早期形成于300~400℃(450℃)条件下,有高盐度流体包体与低盐度流体包体共存,流体处于从超临界流体进入近临界的气液两相不混溶区过渡阶段,有流体沸腾现象;晚期流体盐度变化小处于降温过程。而100号矿体形成于300~360℃,压力较低,仅为8.24MPa。本次研究设计一含锡溶液从超临界态进入亚临界态的气液不混溶区的实验,研究金属在气-液间再分配过程。实验模拟一个非平衡的气液分离反应动力学过程。重点研究含Sn-NaHCO3-HCl-H2 O在近临界压(25~22MPa)和8~14MPa、380~300℃条件下,在亚临界态气-液两相不混溶区时相分离过程。气液分离实验是恒压降温过程。结果表明:近临界区NaHCO3-HCl-H2 O的NaCl-H2 O体系出现气-液(L-V)分离现象。降温远离临界点时,在 V 与 L 相里的 Na、Cl浓度比:Na(V/L)、Cl(V/L)比值多数远小于1,Na、Cl主要分布在液相里。实验表明出现含Sn溶液的V-L两相分离过程,并且,Sn已在L-V 间再分配,Sn(V/L)多数大于1。说明Sn 多数情况下分布于气相里(贫NaCl 富 H2 O-CO2)。在380~250℃范围内 NaCl-H2 O-CO2体系包含的 H2 O-CO2体系也出现 V-L 两相不混溶区。实验发现H2 O-CO2的L-V分离过程中,气相里 HCO-3和CO2-3分布很少,CO2多。同时,锡在 H2 O-CO2的L-V 间也存在再分配,锡分布在富CO2气体里。实验说明富CO2气体迁移锡。实验为地质解释提供依据,说明100号矿体形成于快速减压的大型裂隙条件下。在300~360℃下压力减低,使含金属流体迅速进入L-V两相不混溶区,气体快速迁移金属,快速沉积金属矿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临界点 两相不混溶区 气体-液体分离过程 气体迁移金属 锡石硫化物矿床 南岭大厂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BRA和XPS的山西高硫无烟煤热解脱硫动态释放和相互转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鲁鹏 付亮亮 +4 位作者 徐铮 白浩隆 李亚芾 白丁荣 许光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3-702,共10页
利用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MFBRA),开展了两种山西高硫无烟煤的热解脱硫实验。通过对含硫气体动态释放的在线快速检测、结合原料煤和热解半焦的形态硫以及含硫组分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研究了含硫气体释放特征及相应半焦含硫组... 利用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MFBRA),开展了两种山西高硫无烟煤的热解脱硫实验。通过对含硫气体动态释放的在线快速检测、结合原料煤和热解半焦的形态硫以及含硫组分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研究了含硫气体释放特征及相应半焦含硫组分在热解过程中的变化,重点探讨了高硫无烟煤在氢气气氛下各含硫组分的动态释放和相互转化过程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硫无烟煤有机硫含量越高,在氢气气氛下的脱硫效率越高;两种高硫无烟煤在氢气气氛下热解硫释放均呈现两个阶段,对应热解脱硫峰值温度分别为530-560℃和812-830℃。第一阶段由黄铁矿的还原反应引起,第二阶段以有机硫裂解为主;在低温热解条件下高硫无烟煤中无机硫会向有机硫转变,而在较高温度下发生不同形态有机硫之间的迁移。本研究结果将为高硫无烟煤制备低硫煤的技术开发提供方法指导和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无烟煤 含硫气体释放过程 形态硫 转变规律 微型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D simulation of effect of anode configuration on gas–liquid flow and alumina transport process in an aluminum reduction cell 被引量:3
15
作者 詹水清 李茂 +2 位作者 周孑民 杨建红 周益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482-2492,共11页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and alumina transport process in an aluminum reduction cell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node configurations on the bath flow, gas volume fraction a...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and alumina transport process in an aluminum reduction cell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node configurations on the bath flow, gas volume fraction and alumina content distributions. An Euler–Euler two-fluid model was employed coupled with a species transport equation for alumina content. Three different anode configurations such as anode without a slot, anode with a longitudinal slot and anode with a transversal slot were studied in the simul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clearly show that the slots can reduce the bath velocity and promote the releasing of the anode gas, but can not contribute to the uniformity of the alumina content. Comparisons of the effects between th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al slots indicate that the longitudinal slot is better in terms of gas–liquid flow but is disadvantageous for alumina mixing and transport process due to a decrease of anode gas under the anode bottom surface. It is demonstrated from the simulations that the mixing and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alumina are controlled to great extent by the anode gas forces while the electromagnetic forces(EMFs) play the second r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reduction cell anode configuration gas–liquid flow alumina transport process simulation alumina content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