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民间法的动力机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青林
-
机构
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出处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6期79-83,共5页
-
文摘
民间法之所以存在,乃由民间法动力机制使然。民间法动力机制包括人处于个体性世界和规范体性世界双重世界中的主体性因素;以冲突和协调为外在表象的利益性因素;把主体性和利益性两种因素转化为人们行动的过程性因素以及使民间法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国家控制能力有限的外部条件。主体性因素为民间法提供了创制主体和规制客体;利益性因素为民间法提出了基本任务、目标和实现途径;过程性因素为民间法的形成提供了实践方式;国家控制能力有限性为民间法提供了生存空间。
-
关键词
民间法
主体性因素
利益性因素
过程性因素
动力机制
国家控制能力
-
Keywords
folk laws
principal factor
interest factor
course factor
external conditions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大学边缘学生的生活现状与转变路径
被引量:5
- 2
-
-
作者
杜敏菊
-
机构
云南大学法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
-
出处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5-122,共8页
-
基金
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学生工作基金资助项目“凭借控制走向自由:校规在高校德育实践中的功能研究”(2017ys17)的成果之一。
-
文摘
基于S大学的田野调查表明,边缘学生在大学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与主流文化和公众期待不相符的"不协调角色"。从边缘学生的立场出发、借助拟剧理论和越轨理论分析发现:文化差异、广义紧张等是产生边缘化的结构性因素;而社会纽带张力变更、来自同伴的负面影响、通过仪式中的失败等"过程-事件"又引发或加剧部分学生的边缘化。"边缘"的存在既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也阻碍部分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的进程,成为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再生产机制。因此,减缓学生群体的"被边缘化"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社会主义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学生广泛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实践可以培育主体意识,重塑社会控制纽带、实现角色规范内化,从而促进"边缘-中心"关系由对立转向整合,为学生打通从边缘走向中心的道路。
-
关键词
边缘学生
不协调角色
结构性成因
过程性因素
规范内化
-
分类号
G645.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