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冶金反应工程学中反应过程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探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吴铿 张家志 +2 位作者 赵勇 朱利 折媛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冶金物理化学中反应动力学的方法已经成功地在冶金学(如黑色冶金、有色冶金等)中得到了应用,并成为传统的冶金学学科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其研究方法已经非常的完善,形成了独自的结构和体系.冶金反应工程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对冶... 冶金物理化学中反应动力学的方法已经成功地在冶金学(如黑色冶金、有色冶金等)中得到了应用,并成为传统的冶金学学科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其研究方法已经非常的完善,形成了独自的结构和体系.冶金反应工程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对冶金工程进行模拟,要准确地得到反应过程的机理和不同控制环节转换时间点,因此,冶金物理化学中冶金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并不完全适合于冶金反应工程学.为给在冶金反应工程学中求解传输和化学反应方程的定解条件提供必要的传输与反应过程动力学参数和不同控制环节的转换时间点,提出了用分段尝试法研究冶金反应过程动力学的新思路,并对比了2种方法和得到的结果及对分段尝试法进一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分段尝试法作为冶金反应工程学中研究反应过程动力学的方法,既可满足冶金反应工程学的自身需要,又能为建立独立的冶金反应工程学学科体系提供必要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反应工程学学科 反应过程动力学 分段尝试法 传输和反应过程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不混溶分异过程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谭劲 莫宣学 +1 位作者 赵珊茸 邓晋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3-89,共7页
根据实验和具体实例,从岩浆不混溶分异过程分析了不混溶球体相随粒经大小而发展演化的阶段性。在早期,数十微米级以下细小的不混溶球体相互相碰撞合并作用剧烈,生长迅速,正因为如此,以及岩浆结晶作用影响,这种球体相一般难以保存... 根据实验和具体实例,从岩浆不混溶分异过程分析了不混溶球体相随粒经大小而发展演化的阶段性。在早期,数十微米级以下细小的不混溶球体相互相碰撞合并作用剧烈,生长迅速,正因为如此,以及岩浆结晶作用影响,这种球体相一般难以保存下来。另一极端情况是不混溶相生长到米级以上粒径的球体相时,由于快速的重力分离作用,也难以呈球状保存下来,而形成较大规模的分异层状体。只有毫米级到厘米级的不混溶球体相,由于发展缓慢,容易保存,以致可以在火成岩中看到这种球颗(粒)结构。有时微米级球体可以在淬冷火山岩基质中得以保存。从力学角度看,岩浆不混溶相的发展过程是一种有效的岩浆分异演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 不混溶分异 过程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伶 关昶 +1 位作者 张乃庆 孙克宁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0-203,220,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分析,探讨了锂离子在LiNi1/3Co1/3Mn1/3O2中嵌入和脱出的机制。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LiNi1/3Co1/3Mn1/3O2材料结构中不存在John-teller效应,...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分析,探讨了锂离子在LiNi1/3Co1/3Mn1/3O2中嵌入和脱出的机制。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LiNi1/3Co1/3Mn1/3O2材料结构中不存在John-teller效应,从而抑制了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升高Rct(电荷转移电阻)值逐渐减小,而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Rct值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电极过程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周边桁架式天线展开过程动力学建模仿真 被引量:6
4
作者 胡建峰 肖勇 赵志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1-176,共6页
为了更精确描述大型周边桁架式天线展开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采用几何精确梁单元法对周边桁架的横杆和纵杆以及锁网进行柔性建模,一维移动介质单元对驱动绳建模,结合对T型铰、同步铰以及斜杆刚性假设,实现对整个天线系统的动力学仿真。... 为了更精确描述大型周边桁架式天线展开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采用几何精确梁单元法对周边桁架的横杆和纵杆以及锁网进行柔性建模,一维移动介质单元对驱动绳建模,结合对T型铰、同步铰以及斜杆刚性假设,实现对整个天线系统的动力学仿真。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电机驱动力和纵杆最大弯曲应力随展开时间变化的曲线。通过对仿真曲线的分析发现,当第一根斜杆开始锁定之后,驱动力整体呈大幅增长趋势;每当有斜杆锁定时,驱动力都会有一定幅度震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精确梁理论 一维移动介质单元 展开过程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烘箱干燥和流化干燥过程动力学 被引量:1
5
作者 金浩 詹同宝 +1 位作者 吴益 黄婕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6-30,共5页
在60—100℃条件下,选择烘箱和流化床分别对餐厨垃圾干燥过程的水分变化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并运用4个模型进行数学拟合处理。结果表明:温度对餐厨垃圾干燥过程的影响显著,随着温度的增加,餐厨垃圾样品的含水率(质量分数)和水分比均快... 在60—100℃条件下,选择烘箱和流化床分别对餐厨垃圾干燥过程的水分变化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并运用4个模型进行数学拟合处理。结果表明:温度对餐厨垃圾干燥过程的影响显著,随着温度的增加,餐厨垃圾样品的含水率(质量分数)和水分比均快速下降,相同温度下,流化干燥达到平衡含水率所需时间远小于烘箱干燥;餐厨垃圾干燥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可以用Page模型很好地进行模拟和预测;研究中所用的餐厨垃圾样品,其有效湿分扩散系数在烘箱干燥和流化干燥中分别为3.35×10-10—2.43×10-9,1.00×10-7—2.20×10-7m2/s;活化能分别为46.52,21.93 kJ/mol;餐厨垃圾流化干燥的效率比烘箱干燥要高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烘箱干燥 流化干燥 干燥过程动力学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色谱过程动力学研究——径向扩散对流出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黎 许国旺 +4 位作者 张维冰 史景江 张玉奎 卢佩章 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4,共4页
考虑到毛细管色谱分析过程中径向浓度梯度对传质过程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色谱质量平衡模型,模仿Giddings的假设,将模型适当化简,并通过数学变换的方法得到了流出曲线的一级矩及二、三级中心矩表达式。结果表明,溶质的径向... 考虑到毛细管色谱分析过程中径向浓度梯度对传质过程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色谱质量平衡模型,模仿Giddings的假设,将模型适当化简,并通过数学变换的方法得到了流出曲线的一级矩及二、三级中心矩表达式。结果表明,溶质的径向扩散不仅对柱效、峰展宽、峰形特征等有影响,而且对溶质的保留时间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色谱法 色谱过程动力学 流出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相电解Mn^(2+)的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胡万里 苏彤郭 威周定 《电化学》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73-279,共7页
选择PbSbAs合金为研究电极,通过阳极极化曲线确定了非均相电解氧化Mn2+电极过程机理,即为在阳极上存在液相和固相两个反应;并确定在40%H2SO4介质中Mn(Ⅲ)/Mn(Ⅱ)体系的条件电极电势为0.8864V... 选择PbSbAs合金为研究电极,通过阳极极化曲线确定了非均相电解氧化Mn2+电极过程机理,即为在阳极上存在液相和固相两个反应;并确定在40%H2SO4介质中Mn(Ⅲ)/Mn(Ⅱ)体系的条件电极电势为0.8864V.采用旋转圆盘电极研究得到在非均相电解MnSO4过程中电极过程控制步骤为电荷传递———浓度极化混合控制步骤,并确定了电极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 电解 电极过程动力学 锰离子 电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子计算机求解色谱过程动力学方程 被引量:2
8
作者 戴朝政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25-328,共4页
提出采用计算机求取色谱过程动力学方程解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情况下色谱柱效率、色谱峰的偏态、峰态与分酸系数、流动相线速、进样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指出,动力学过程是使色谱峰峰形拖尾的一个... 提出采用计算机求取色谱过程动力学方程解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情况下色谱柱效率、色谱峰的偏态、峰态与分酸系数、流动相线速、进样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指出,动力学过程是使色谱峰峰形拖尾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实践中观察到的峰非对称性现象主要是分配系数非线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色谱过程动力学 色谱理论 计算机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液析氢界面反应过程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熊艳才 王英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8-10,共3页
建立了铝液中氢的界面反应过程的数学物理模型,对界面反应过程进行了动力学推导和计算。利用铝液直接测氢装置对氢的界面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测试。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基本吻合。
关键词 铝液 界面反应 析氢 析出过程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行式中型装置中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初期的过程动力学——Ⅰ.试验装置和试验结果 被引量:5
10
作者 莫伟坚 林世雄 +1 位作者 王光埙 杨光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7,共7页
为研究渣油催化裂化过程动力学,本文建立了具有专门的原料油液雾蒸发单元的下行式催化裂化中型试验装置。该装置的主要特点是高效的原料油雾化系统、可调流量的灼热催化剂进料系统、专门的原料油液雾蒸发单元和反应器与再生器各自独立... 为研究渣油催化裂化过程动力学,本文建立了具有专门的原料油液雾蒸发单元的下行式催化裂化中型试验装置。该装置的主要特点是高效的原料油雾化系统、可调流量的灼热催化剂进料系统、专门的原料油液雾蒸发单元和反应器与再生器各自独立的操作方式。采用CRC-1分子筛催化剂,以大庆常压渣油为原料,在上述的中型装置上,对裂化过程的一些重要的初期动力学因素:原料的雾化与汽化、催化剂进入温度、催化剂与进料混合区温度等进行了较深入的考察,证明该装置具有良好的性能,是研究渣油催化裂化的过程动力学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催化剂 催化裂化 过程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萃取过程动力学研究(Ⅱ)——HEH(EHP)从硫酸盐溶液中萃取Zn(Ⅱ) 被引量:1
11
作者 奚正楷 张天红 沈静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6年第3期248-250,共3页
本文以苯为稀释剂,考察了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ll(EHP),P_(507))从硫酸盐溶液中萃取Zn(Ⅱ)的动力学过程。 (一)实验 1.HEH(EHP)按铜盐法提纯,纯度为99.26%.其余主要试剂为A.R.级. 2。自制恒温恒界面反应池,两相分别搅拌,方... 本文以苯为稀释剂,考察了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ll(EHP),P_(507))从硫酸盐溶液中萃取Zn(Ⅱ)的动力学过程。 (一)实验 1.HEH(EHP)按铜盐法提纯,纯度为99.26%.其余主要试剂为A.R.级. 2。自制恒温恒界面反应池,两相分别搅拌,方向相反,以SZGB-11光电转速传感器测定两相搅拌速度,使之基本相等。根据需要可更换反应池内筒调节界面积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溶液 Zn(Ⅱ) 铜盐 萃取过程动力学 界面反应 稀释剂 动力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ePO_4充放电过程动力学过程
12
作者 龚文强 刘建华 陈晗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41-43,共3页
采用电化学阻抗法对LiFePO4充放电过程中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充电和放电时交换电流及扩散系数变化不同.
关键词 LIFEPO4 动力学过程 交换电流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地球系统复杂性与地质过程动力学学术讨论会纪要
13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固体地球系统 复杂性 地质过程动力学 学术讨论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氧化4-甲基吡啶的电极过程动力学
1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60年第2期27-37,共11页
关于4—甲基呲啶在6N 硫酸溶液中在 PbO2阳极上氧化的电极过程动力学还没有人研究过。为了着手这项工作,首先必须研究在硫酸溶液中在 PbO2阳极上氧的阳极发生机构。鉴于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它是铅蓄电池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电极过程动力学 甲基吡啶 过电位 硫酸溶液 铅蓄电池 Tafel 电流密度 活化能 标准氢电极 毗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法研究焦油析出动力学过程的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铿 刘起航 +3 位作者 湛文龙 折媛 邵腾飞 屈俊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8-744,共7页
COREX炉内加入的块煤会热解并析出焦油,焦油析出包含了热解缩聚反应及分子扩散的不同过程。考虑到在实验室高温条件下煤焦油的析出特点,提出块煤中焦油析出是一个集非等温与等温、化学反应与分子扩散于一体的过程。基于焦油析出初期、... COREX炉内加入的块煤会热解并析出焦油,焦油析出包含了热解缩聚反应及分子扩散的不同过程。考虑到在实验室高温条件下煤焦油的析出特点,提出块煤中焦油析出是一个集非等温与等温、化学反应与分子扩散于一体的过程。基于焦油析出初期、中期和后期的理化特点,分别建立了非等温的收缩核模型、一级热解反应模型和反Jander方程描述的分子扩散模型。由此三个模型得到的拟合结果与试验数据均呈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给出了不同控制过程的时间转换点,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由拟合结果,分别计算了上述控制过程的热解速率常数krea、焦油分子扩散系数D、活化能Ea等动力学参数,为深入研究煤焦油析出过程的机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分段法有很大的普适性,可以应用在其他过程的动力学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过程动力学 分段法 煤焦油 过程动力学参数 反应工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动力学特性解析
16
作者 孙志华 陈翠忠 +1 位作者 蓝明菊 王健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8-37,共10页
厌氧氨氧化是处理污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最有效技术之一,但在实际应用中低生长速率和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使得厌氧氨氧化过程多变且不稳定。而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可以为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脱氮技术提供有价值的工具,该文对厌氧氨氧化抑制... 厌氧氨氧化是处理污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最有效技术之一,但在实际应用中低生长速率和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使得厌氧氨氧化过程多变且不稳定。而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可以为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脱氮技术提供有价值的工具,该文对厌氧氨氧化抑制、恢复和过程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综述,阐明修正的Boltzmann模型广泛应用于厌氧氨氧化抑制后恢复性能的描述,并深入探讨不同反应器的动力学过程,认为修正的Stover-Kincannon和Grau二阶模型是最适合不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过程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对厌氧氨氧化工艺环境因素的调控和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抑制动力学 恢复动力学 过程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法研究烧结矿还原的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15
17
作者 赵勇 吴铿 +1 位作者 潘文 刘起航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82-1286,共5页
根据工业生产烧结矿的还原动力学特点,从冶金传输原理的质量传输和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出发,针对还原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分别建立了立方体颗粒的化学反应过程动力学和分子扩散过程的新模型.在所建立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分段法研究了CO还原烧... 根据工业生产烧结矿的还原动力学特点,从冶金传输原理的质量传输和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出发,针对还原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分别建立了立方体颗粒的化学反应过程动力学和分子扩散过程的新模型.在所建立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分段法研究了CO还原烧结矿的反应过程动力学,得出不同限速性环节转换的时间点和相关的动力学参数,进而给出了动力学参数与温度的关系式.通过对工业生产烧结矿还原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的观察验证了该模型对不同限速环节判断的准确性及其合理性.采用分段法可以确定出不同控制环节的转换时间点和动力学参数可以普适地用在其他反应过程动力学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过程动力学 分段法 烧结矿 动力学参数 立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电极阳极溶解过程恒电位电流振荡的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8
18
作者 雷惊雷 罗久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53-457,共5页
研究了铜电极在酸性氯化钠溶液中的恒电位电流振荡行为 ,分析了电极过程中的非线性步骤及电化学耦合因素 ,提出了一个可能的电极过程动力学模型 ,并借助线性稳定性分析及分支分析得到了参数坐标空间中的动力学行为区域图 .在此基础上 ,... 研究了铜电极在酸性氯化钠溶液中的恒电位电流振荡行为 ,分析了电极过程中的非线性步骤及电化学耦合因素 ,提出了一个可能的电极过程动力学模型 ,并借助线性稳定性分析及分支分析得到了参数坐标空间中的动力学行为区域图 .在此基础上 ,将极化曲线视为稳定非平衡定态区态函 (电流 )与外控参数 (电位 )的关系 ,同时将恒电位电流振荡模拟为稳定极限环振荡 ,分别计算出了极化曲线与时间 -电流振荡曲线 ,其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 ,表明该类电极过程中的电化学振荡的理论研究可以纳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电极 阳极溶解 电化学振荡 电极过程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外推法研究Zn(Ac)_2.2H_2O失水过程的动力学机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云祥 管翔颖 +1 位作者 李秀玉 赵风玲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1期31-35,共5页
用热分析技术对Zn(Ac)2.2H2O的失水过程进行研究,证明为一步失水过程.在Coats-Redfern积分式和Ozawa公式基础上,利用双外推方法,确定Zn(Ac)2.2H2O失水过程的动力学机理为n=1.5的成... 用热分析技术对Zn(Ac)2.2H2O的失水过程进行研究,证明为一步失水过程.在Coats-Redfern积分式和Ozawa公式基础上,利用双外推方法,确定Zn(Ac)2.2H2O失水过程的动力学机理为n=1.5的成核与生长过程,其机理函数积分式为G(α)=[-ln(1-α)]1/1.5,并求得相应的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外推法 非等温过程动力学 TG-DTA技术 Zn(Ac)2.2H2O失水过程动力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岩石圈减薄的深部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34
20
作者 韩江涛 郭振宇 +5 位作者 刘文玉 侯贺晟 刘国兴 韩松 刘立家 王天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65-2279,共15页
松辽盆地作为东亚裂谷系的一部分,与华北克拉通一起经历了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重大地质事件.对大陆岩石圈-软流圈状态和构造的整体认识,是研究大陆岩石圈减薄深部动力学过程的关键.在获得过松辽盆地的106个宽频和30个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 松辽盆地作为东亚裂谷系的一部分,与华北克拉通一起经历了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重大地质事件.对大陆岩石圈-软流圈状态和构造的整体认识,是研究大陆岩石圈减薄深部动力学过程的关键.在获得过松辽盆地的106个宽频和30个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的基础上,完成测点数据二维偏离度、构造走向等计算与分析,进一步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算法,对TE和TM模式数据进行二维联合反演,获得了沿剖面的壳-幔电性结构,并依此构建了松辽盆地壳-幔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大兴安岭地区岩石圈厚度约为160km,松辽盆地岩石圈厚度约为45km,张广才岭岩石圈厚度在70~100km之间,莫霍面与岩石圈底界面不呈镜像关系.软流圈整体表现为中、低阻异常,电阻率值在30Ωm左右,其形态呈西倾约30°的蘑菇状异常,指示了软流圈物质上涌的形式,有别于软流圈垂直上涌的传统认识.(2)松辽盆地深部存在双层高导异常(电阻率小于5Ωm),上层为壳内高导层,呈"蛇"状分布,推断为岩浆底侵区,下层为幔内高导层,呈"哑铃"状,为软流圈上涌区.软流圈内存在两个"哑铃"状中、高阻异常,推断为拆沉的岩石圈地幔.具有冷的、高密度的下降物质流的堆积以及拆沉块体下插到两侧山岭是促使大兴安岭与张广才岭在中生代伸展环境中快速隆升重要原因;(3)松辽盆地经历了岩石圈减薄事件,与大兴安岭岩石圈厚度相比,松辽盆地岩石圈厚度减薄了近100km,与东侧张广才岭相比减薄了70km,而与中生代华北地台100km的岩石圈厚度相比,减薄了近50km,其经历了岩石圈伸展期、裂解期、拆沉期和增长期的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减薄 动力学过程 大地电磁测深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