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用)驱热力过程理论模型的热力学分析
1
作者 张承虎 林己又 +1 位作者 李亚平 谭羽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7-134,共8页
为研究双热源联合循环的热力性能极限,构建了两介质热功转换系统理想热力学模型,并提出了(火用)驱热力过程的基本概念。通过分析热机循环区间与热泵循环区间过程功量之间的关系,对(火用)驱热力过程进行分类,并通过输出功量占比进行定量... 为研究双热源联合循环的热力性能极限,构建了两介质热功转换系统理想热力学模型,并提出了(火用)驱热力过程的基本概念。通过分析热机循环区间与热泵循环区间过程功量之间的关系,对(火用)驱热力过程进行分类,并通过输出功量占比进行定量分析。构建并求解了顺流型和逆流型(火用)驱热力过程函数。分析了不同类型(火用)驱热力过程在理想条件下的热力特性与性能极限。研究结果表明:顺流型(火用)驱热力过程的最大过程功量大于逆流型,且放热介质与吸热介质间的温度交叉现象更为明显。吸热介质等效温升可用于判断(火用)驱热力过程类型,其最大值表征了输出功量极限。实际系统的评价研究指出,串联型联合循环的总换热量是基本型ORC的1.97倍,更适用于同时具有热电需求的场合。但其净输出功效率(6.55%)、(火用)效率(26.61%)、热力完善度(36.38%)均显著低于基本型有机朗肯循环。双热源联合循环实际系统的热力性能提高方法值得研究。本研究可为不同类型两介质热功转换系统的热力性能极限与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用)驱热力过程 两介质热转换系统 热力学分析 过程功量 热力性能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