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持续性科学:基于对象—过程—主体的分析模型 被引量:49
1
作者 诸大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共9页
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了未来15年即2016-2030年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成为指导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概念和中轴原理。基于这个背景,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加强整合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具有战略性意... 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了未来15年即2016-2030年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成为指导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概念和中轴原理。基于这个背景,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加强整合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任务。本文提出基于对象-主体-过程的可持续性科学的分析模型,对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中的一些经常碰到的关键问题进行辨析:在对象维度,强调可持续发展是在生物物理极限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指出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方面有重要的包含互补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并列替代关系;在过程维度,强调可持续发展将适应性治理和源头性预防结合起来,运用压力-状态-响应即PSR方法进行全过程管理,而不是应对其中一个环节;在主体维度,强调利益相关者参与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不能脱离合作治理研究可持续发展。作为案例应用,讨论了可持续性科学视角下的绿色经济的对象、过程、主体问题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科学 对象-主体-过程分析 绿色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象—过程—主体分析方法的区域低碳交通评价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静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2,共5页
推动节能减排与促进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议题,建立与低碳交通概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对于我国低碳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对象—过程—主体分析方法,在对象维度考察能源消耗与碳排放;过程维度考察输入端、循环端和输出端;主... 推动节能减排与促进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议题,建立与低碳交通概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对于我国低碳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对象—过程—主体分析方法,在对象维度考察能源消耗与碳排放;过程维度考察输入端、循环端和输出端;主体维度考察政府、交通企业和公众的共同行为。由此构建"对象—过程"维度和"对象—主体"维度2个一级指标13个子指标的区域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模糊数学方法与理想解法,建立区域低碳交通评价方法。以江苏2017年交通发展为例开展评价分析,形成区域低碳交通政策矩阵,以期为低碳交通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低碳交通 对象—过程主体分析模型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政策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告智能投放:基于主体-对象-过程的系统模型 被引量:10
3
作者 姜智彬 郭钦颖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77,共4页
运用管理学中"主体——对象——过程"的三维分析框架,构建广告智能投放的系统模型。广告智能投放的主体具有广告资源的主动操控权,通过分配广告预算、选择媒介流量、重定向受众等方面来理性配置投放资源;广告智能投放对象分... 运用管理学中"主体——对象——过程"的三维分析框架,构建广告智能投放的系统模型。广告智能投放的主体具有广告资源的主动操控权,通过分配广告预算、选择媒介流量、重定向受众等方面来理性配置投放资源;广告智能投放对象分析强调智能构建个体数字画像以优化目标受众颗粒粒度、智能识别数字生活方式以促进目标受众颗粒深度,智能分析社会网络关系以提升目标受众颗粒广度,形成广告智能投放中受众颗粒的全程优化;广告智能投放过程实现投放流程的动态匹配,包含智能创意生成与自动匹配、智能出价与自动竞价、智能效果反馈与自动优化的纵向动态过程。三个维度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全面化、动态化的广告智能投放的立体循环链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智能投放 主体-对象-过程分析 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志愿服务的多主体—全过程联动研究——基于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28
4
作者 任慧颖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160,共9页
应急志愿服务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显著的预防预警能力、精准的救助需求识别能力、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快速的决策与行动能力,在重大突发事件防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应急志愿服务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显著的预防预警能力、精准的救助需求识别能力、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快速的决策与行动能力,在重大突发事件防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联动机制的不完善制约着应急志愿服务效能的发挥,从而造成应急志愿服务的统筹系统失衡、信息传递不畅、志愿者权益受损等问题的发生。基于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理论,可探索构建应急志愿服务的多主体—全过程联动模式,即打造以政府为主导的多主体协同格局,并形成重大突发事件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联动。可从政府统筹、制度设置、公益意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储备、志愿者专业技能提升,以及搭建应急信息平台、完善应急志愿记录等方面入手,实现应急志愿服务的多主体—全过程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志愿服务 政府 志愿者 主体—全过程 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代电影传播与农民启蒙主体(一)——以电影《菊豆》为例的符号学分析
5
作者 颜小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2-24,共3页
电影《菊豆》表现了不甘受压抑的原始生命力与不甘被挑战的象征秩序之间的搏斗和较量。不甘受压抑的原始生命力与不甘被挑战的象征秩序分别对应克里斯蒂娃所说的两种主体:“统一主体”和“过程主体”。前者相当于拉康象征秩序中的主体... 电影《菊豆》表现了不甘受压抑的原始生命力与不甘被挑战的象征秩序之间的搏斗和较量。不甘受压抑的原始生命力与不甘被挑战的象征秩序分别对应克里斯蒂娃所说的两种主体:“统一主体”和“过程主体”。前者相当于拉康象征秩序中的主体,而后者则相当于象征秩序中的异端,具有一定的反抗性。根据克里斯蒂娃的理论,女性个体的身体,成为其反抗象征秩序的动力。菊豆的身体欲望一旦喷薄,便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她凭借女性的身体本能,充当了封建宗法制的叛逆者,成为第五代农民主体电影中具有启蒙特征的文化主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豆》 克里斯蒂娃 统一主体 过程主体 女性 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二级市场的风险特征、传导路径与监管策略——基于2045份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
6
作者 徐可西 苏婕妤 +2 位作者 鲍海君 党云晓 徐韵雯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60,共11页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二级市场的风险特征及传导路径并提出监管策略,为要素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用地市场监管提供思路。研究方法:文本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二级市场存在交易规则、主体行为、主体诚信...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二级市场的风险特征及传导路径并提出监管策略,为要素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用地市场监管提供思路。研究方法:文本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二级市场存在交易规则、主体行为、主体诚信、主体能力、交易标的、合约效力、市场环境7大类风险以及土地违法行为风险等17个风险因素。(2)从交易类型看,土地转让、出租、抵押三种交易类型的风险数量、风险爆发阶段以及风险类型差异显著;从交易过程看,土地二级市场风险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集中爆发于交易执行阶段;从市场主体看,交易主体所导致的风险占据主导地位,且贯穿交易全过程;从空间分布看,西部地区高风险事件类型多于东、中部地区。(3)基于结构—过程—主体构建的土地二级市场风险传导理论框架分析表明,主体的能力、诚信、行为等能动性要素会影响土地二级市场结构性要素的构建,制度、市场等结构性要素会作用于主体行动,土地二级市场风险从潜伏、累积到爆发受主体与结构要素的共同作用。研究结论:以“有为政府”联袂“有效市场”为导向,构建基于交易全过程和涵盖制度环境、监管主体、监管手段等监管要素的土地二级市场监管体系,探索完善土地二级市场制度体系、构建土地二级市场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完善土地二级市场运行机制、加强市场主体约束机制等监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二级市场 风险特征 传导路径 监管策略 结构—过程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PPP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40
7
作者 熊伟 诸大建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4,103,共8页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公共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采购模式。但是由于社会资本的逐利性,很多项目只重视短期经济效益,忽视对经济、社会与环境的长期影响。因此,文章从对象—主体—过程三个视角首次提出了以可持续发...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公共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采购模式。但是由于社会资本的逐利性,很多项目只重视短期经济效益,忽视对经济、社会与环境的长期影响。因此,文章从对象—主体—过程三个视角首次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PPP模式3.0版本,并用意大利威尼斯的水面交通PPP项目作为案例,介绍了PPP模式3.0版本在现实中如何应用和推广。文章提出的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PPP模式,不仅为完善PPP模式的理论体系提供了更深层次的依据,同时对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模式 可持续发展 对象—主体过程分析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政府社会矛盾治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建斌 侯丹丹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37,共9页
随着社会矛盾不断复杂化、弥散化、重叠化,基层政府社会矛盾治理能力已经从基层政府治理中的边缘性问题上升为压倒一切的中心问题。由于各地社会矛盾治理经验各不相同,基于扎根理论形成“主体维度”“过程维度”两个主范畴,以“治理主体... 随着社会矛盾不断复杂化、弥散化、重叠化,基层政府社会矛盾治理能力已经从基层政府治理中的边缘性问题上升为压倒一切的中心问题。由于各地社会矛盾治理经验各不相同,基于扎根理论形成“主体维度”“过程维度”两个主范畴,以“治理主体-治理过程”为视角,将基层政府社会矛盾治理能力划分为政治领导力、矛盾预测力、矛盾回应力、矛盾容纳力、矛盾化解力五个基本维度。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原则,构建包含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的基层政府社会矛盾治理能力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权重赋值,得出能够准确评估基层政府社会矛盾治理能力的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府 社会矛盾 治理能力 “治理主体-治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功能:社会组织的应急能力及困境改善途径 被引量:5
9
作者 颜烨 王爱军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4,共9页
社会组织介入突发事件应急,是对政府应急失灵和市场应急失灵的重要补充。基于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视角,构建“组织主体-应急功能”的分析框架,考察社会组织介入应急的优势、存在的困境及改进策略。具体分为三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从“... 社会组织介入突发事件应急,是对政府应急失灵和市场应急失灵的重要补充。基于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视角,构建“组织主体-应急功能”的分析框架,考察社会组织介入应急的优势、存在的困境及改进策略。具体分为三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从“普遍主义-特殊主义”角度看,社会组织介入应急具有特殊功能,既体现一般的组织功能,也体现它们特有的应急优势特色;二是从“主体能力-过程能力”角度看,社会组织内在应急能力的构成涉及不同要素的能力和不同应急环节的能力;三是从“外部赋权-内部增能”角度看,外部需要从社会系统四位一体角度赋权社会组织介入应急能力,内部需要从理念、规制和专业实力强化角度增强应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功能特色 应急能力 普遍-特殊 主体-过程 赋权-增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论》中的“历史”概念——阿尔都塞解读《资本论》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庆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2,共6页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指责古典经济学的范畴是非历史的,而没有将其看成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在阿尔都塞看来,这一"历史的责难"并不是马克思最终的批判,且引起了极其严重的误解:把马克思的"历史"...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指责古典经济学的范畴是非历史的,而没有将其看成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在阿尔都塞看来,这一"历史的责难"并不是马克思最终的批判,且引起了极其严重的误解:把马克思的"历史"概念混淆为历史主义。一切历史主义的基本结构就在于黑格尔历史概念的同时代性,这种同时代性被作为理论条件强加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结构。于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重新变成了意识形态的历史概念。在阿尔都塞看来,马克思的"历史"是以社会整体结构为基础的一个"没有主体或目的的过程",《资本论》构成了"真正的历史科学"。它所追求的完全不是理解作为历史的结果的社会的产生机制,而是理解这种结果即现存的现实社会产生社会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历史 历史主义 社会整体 主体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议题安全化研究——基于妇女、和平与安全议程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英桃 王海媚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132,159,160,共29页
安全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概念。20世纪90年代,哥本哈根学派提出具有建构主义特色的“安全化理论”。女性主义安全研究重视性别与安全的关系,认为安全化理论忽视了性别安全问题。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1325(2000)号决议为基石的妇女、... 安全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概念。20世纪90年代,哥本哈根学派提出具有建构主义特色的“安全化理论”。女性主义安全研究重视性别与安全的关系,认为安全化理论忽视了性别安全问题。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1325(2000)号决议为基石的妇女、和平与安全议程既是近二十年来形成的新国际安全规范,也是性别议题安全化的集中体现。1325号决议及其后续决议共同形成了妇女、和平与安全议程,使性别议题进入国际安全日程。对妇女参与、妇女权利和性暴力等性别议题的安全化或去安全化问题,受到多重因素的交叉性影响。在不同行为主体和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以安理会成员国特别是常任理事国围绕妇女、和平与安全议程进行的互动与辩论,推动了性别议题安全化的发展进程,既体现出“主体间的和由社会建构的”安全化问题的复杂性,也规范了安理会表决机制下安全化的程度和限度。性别议题安全化的发展前景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和平与安全议程 安全化 去安全化 主体过程 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