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抓住文脉的支点——《过秦论》导读课的设计与实施
1
作者 张玉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过秦论》导读课的教学内容要有所取舍。在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的前提下,抓住文脉特点,理清课文与全文的论证结构,辨析“过秦”之“秦”的本质,并适当考校行文上史实的出入与作者的用心,如此执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 过秦论 课文 全文 文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过秦论》的儒家思想特色及其现代意义
2
作者 周玲 杜海然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Z期76-78,共3页
《过秦论》以其独具特色的语言表现力和深刻的儒家思想,成为千古流传的文学精品。文中对于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使其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和教育意义。因此,贾谊的这篇《过秦论》,可谓中国儒家治国理政思想集大成之代表。
关键词 过秦论 儒家思想 教育意义 思想特色 语言表现力 文学精品 文学意义 治国理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秦论》史学思想的艺术表现
3
作者 宗岩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X期55-56,共2页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唐诗汉文'的说法,汉代的散文创作堪称古代文学史上的高峰和典范。汉代不仅出现了传记散文的鼻祖——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还出现了开史论散文之先河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贾谊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58...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唐诗汉文'的说法,汉代的散文创作堪称古代文学史上的高峰和典范。汉代不仅出现了传记散文的鼻祖——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还出现了开史论散文之先河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贾谊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58篇文章,其中《过秦论》在文学界和史学界都是难得的经典。文中'屡抗其疏,暴秦之戒,三代是据'等政论观点,被之后的班固、刘向等史学家大为称赞。同时,《过秦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秦论 山东 艺术表现 贾谊 古代文学史 秦孝公 史学思想 史学理论 八荒 秦国 陈涉 陈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秦论》“仰关”“叩关”辨正
4
作者 吕胜男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62,共1页
历代学者对《过秦论》中“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仰关而攻秦”句中是“仰关”还是“叩关”各呈己见、莫衷一是,今试为之辨正。《过秦论》被收入《汉书》后,因其多用僻字古词,比较难懂,东汉末年已有学者为之训释文字、讲解音义,... 历代学者对《过秦论》中“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仰关而攻秦”句中是“仰关”还是“叩关”各呈己见、莫衷一是,今试为之辨正。《过秦论》被收入《汉书》后,因其多用僻字古词,比较难懂,东汉末年已有学者为之训释文字、讲解音义,至隋末唐初颜师古汇集前人23家注释,作《汉书》新注。颜氏认为“秦之地形高,而诸侯之兵欲攻关中者皆仰向,故云仰关也。今流俗书本仰字作叩,非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秦论 辨正 《汉书》 东汉末年 颜师古 学者 文字 训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朝灭亡谁之过——《过秦论》解读与教学
5
作者 杨晓菁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0-85,共6页
一、文本解读两汉散文,史传以外,最重要的成就在于政论、史论。贾谊的政论文章更是其中佼佼者。由于汉朝的建立是接续在春秋战国纷扰、秦朝起落跌宕等乱世之后,政论、史论的文章交相出现,其目的在于给汉政权的确立与久安提供一个明... 一、文本解读两汉散文,史传以外,最重要的成就在于政论、史论。贾谊的政论文章更是其中佼佼者。由于汉朝的建立是接续在春秋战国纷扰、秦朝起落跌宕等乱世之后,政论、史论的文章交相出现,其目的在于给汉政权的确立与久安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南与借鉴,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朝灭亡 文本解读 过秦论 政论文章 教学 春秋战国 史论 跌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秦论》的“并吞八荒”
6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2-22,共1页
《过秦论》的“并吞八荒”释□赵宗鸿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句,现行中学及中师教材解释为“有并吞天下的野心”。理由是:“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是... 《过秦论》的“并吞八荒”释□赵宗鸿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句,现行中学及中师教材解释为“有并吞天下的野心”。理由是:“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不言而谕,“意”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秦论 八荒 语义差别 句式 周王朝 “有”字 四海之内 构词方式 宇内 全部占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秦论》的写作特点
7
作者 徐敦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91-92,共2页
《过秦论》)是贾谊最著名的政论之一,共三篇,课本选的是上篇。它是从秦的失败事实中总结教训,提供给汉文帝作借鉴,为封建统治阶级谋画“长治久安”之道的。 课文虽不长,只有一千一百字,但是论述了秦朝兴衰的原因,阐明了“仁义不施,攻守... 《过秦论》)是贾谊最著名的政论之一,共三篇,课本选的是上篇。它是从秦的失败事实中总结教训,提供给汉文帝作借鉴,为封建统治阶级谋画“长治久安”之道的。 课文虽不长,只有一千一百字,但是论述了秦朝兴衰的原因,阐明了“仁义不施,攻守势异”这一中心论点,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和很强的感染力,历来脍炙人口。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全部引录了这篇文章,并且十分赞赏地说:“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如下特点: 一、有叙有议,叙议结合。课文一共五段,前四段都是叙事。第一段写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力图富强,开始执行统一天下的计划。第二段写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三世,进一步蚕食六国,六国合从,以谋弱秦,结果反为秦所困。第三段写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以武力统一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秦论 写作特点 陈涉 秦始皇 攻守之势异也 诸侯 叙议结合 六国 宇内 中心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兴亡史 两篇散文诗——《过秦论》《阿房宫赋》比较
8
作者 黄德焘 王煜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过秦论 《阿房宫赋》 提纲 反复 《语文》 试验修订本 人教社 形式 写作意图 诵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秦论》教学三题
9
作者 李树生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4-25,共2页
贾谊是汉初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二十几岁就担任汉文帝的高级顾问官,所著《过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历史原因,全文气势磅礴,层层推进,而又张弛有致,姿态横生,堪称千古奇文。然而,将其作为范文,用于课堂教学,却不能忽视... 贾谊是汉初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二十几岁就担任汉文帝的高级顾问官,所著《过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历史原因,全文气势磅礴,层层推进,而又张弛有致,姿态横生,堪称千古奇文。然而,将其作为范文,用于课堂教学,却不能忽视以下问题:一、“豪迈为文”与“以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秦论 以意逆志 课堂教学 历史散文 政论文 攻守之势异也 《史记》 《资治通鉴》 战国纵横家 中国散文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读贾谊《过秦论》
10
作者 张永琪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4-95,共2页
《过秦论》详尽地分析了秦所以能削平六国及其灭亡的原因 ,目的是为汉文帝提供政治改革的借鉴。上篇总论秦得天下的形势及其灭亡的主因 ;中篇剖析秦在统一后没有正确的政策和二世未能改正错误 ;下篇指陈在危迫的情况下 ,秦子婴没有救亡... 《过秦论》详尽地分析了秦所以能削平六国及其灭亡的原因 ,目的是为汉文帝提供政治改革的借鉴。上篇总论秦得天下的形势及其灭亡的主因 ;中篇剖析秦在统一后没有正确的政策和二世未能改正错误 ;下篇指陈在危迫的情况下 ,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三篇扼要而明确地指出秦成败关键所在 ,开中国散文中“史论”体裁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之缘由 秦弱到强 暴政致亡 写作技巧 贾谊 过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贾谊《过秦论》——兼驳“四人帮”的“反复辟”谬论
11
作者 苏显信 羊华荣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37-42,共6页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朝,它是一个新事物,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由封建割据跨入了封建一统的更高阶段。然而,这个秦王朝只是昙花一现,仅仅存...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朝,它是一个新事物,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由封建割据跨入了封建一统的更高阶段。然而,这个秦王朝只是昙花一现,仅仅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就在历史上消失了!秦王朝是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战争所推翻的,这一点不容置疑。问题在于,为什么短短的十五年间阶级矛盾就激化得这么快,是一些什么原因促成了矛盾的激化,以至于造成强秦而速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王朝 贾谊 过秦论 反复辟 秦始皇 “四人帮” 速亡 师古 黔首 地主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语文的方式教论述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家伦 张长霖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X期14-16,共3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下文简称'高中课标')把那些以议论为主,说服并劝导读者同意作者观点的理性文章称为'论述文'。这类文体习惯上被称为'议论文',因为本文主要涉及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篇目,所以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下文简称'高中课标')把那些以议论为主,说服并劝导读者同意作者观点的理性文章称为'论述文'。这类文体习惯上被称为'议论文',因为本文主要涉及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篇目,所以采用'论述文'这一说法。本文拟从学生阅读、写作的维度出发,探讨论述类文本的教学。一、重科学性,坚守'语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述文 教学文本 语文 比喻论证 正反对比 《咬文嚼字》 事实论据 《六国论》 过秦论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议论文 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 分论点 《我有一个梦想》 驳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且以后注改前误
13
作者 张国功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37,共2页
最近读到两位学者对自己文字中曾经出现错误加注说明以示纠正的旧事,觉得记录下来,对今天的编辑不无启发。王伯祥是一位今天被严重忽视了的老出版人。从20世纪20年代进入商务印书馆做编辑,到30年代加盟开明书店,再到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中... 最近读到两位学者对自己文字中曾经出现错误加注说明以示纠正的旧事,觉得记录下来,对今天的编辑不无启发。王伯祥是一位今天被严重忽视了的老出版人。从20世纪20年代进入商务印书馆做编辑,到30年代加盟开明书店,再到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中国青年出版社,王伯祥点校了一大批惠及读者的古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明书店 点校 中国青年出版社 郑振铎 抄书 过秦论 藏书题识 函海 陈乃乾 摄提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谊经世济世思想探析
14
作者 焦俊霞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8-111,共4页
本文以贾谊的《过秦论》为例,中肯地探讨了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贾谊认为,秦兼并六国,用的是法术诈力,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这是必要的。但统一以后,为了巩固政权,就应该改弦更张,施仁心,行仁政、德政,以仁义为本。秦朝之所以灭亡,就... 本文以贾谊的《过秦论》为例,中肯地探讨了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贾谊认为,秦兼并六国,用的是法术诈力,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这是必要的。但统一以后,为了巩固政权,就应该改弦更张,施仁心,行仁政、德政,以仁义为本。秦朝之所以灭亡,就在于取得政权以后,仍然以法术诈力为统治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国策,不懂得"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贾谊建议汉文帝要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仁义"治国。他的思想不仅对汉文帝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对后世影响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政 法术诈力 贾谊 过秦论 仁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八州”考辨
15
作者 李志忠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过秦论 高中 语文 “序八州” 贾谊 释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与《陈涉世家》 被引量:2
16
作者 晁福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50-52,共3页
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以他的如椽的大笔写成的《史记》里,有一篇著名的《陈涉世家》。司马迁写《陈涉世家》这件事,在历史上遭到过不少责难。汉朝的班彪就曾经批评司马迁写《陈涉世家》是“细意委曲,条例不经”(《后... 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以他的如椽的大笔写成的《史记》里,有一篇著名的《陈涉世家》。司马迁写《陈涉世家》这件事,在历史上遭到过不少责难。汉朝的班彪就曾经批评司马迁写《陈涉世家》是“细意委曲,条例不经”(《后汉书·班彪传》)。唐代的刘知几也曾悻悻然地质问:“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至如陈涉起自群盗,称王六月而死,子孙不嗣,社稷靡闻,无世可传,无家可宅,而以世家为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涉世家》 司马迁 太史公 农民起义 汉王朝 《史记》 汉武帝 班彪 过秦论 盗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庭坚的咏茶诗 被引量:3
17
作者 梅俊道 《农业考古》 1995年第4期118-119,共2页
黄庭坚的咏茶诗江西省九江师范专科学校梅俊道由于宋代文化的发达,宋代士人的文化素质普遍很高,文人生活中有不少雅兴反映于诗,造成了宋诗中人文意象密集的现象,咏茶就是一个很突出的内容。在宋代诗人中,象黄庭坚这样爱茶,又写咏... 黄庭坚的咏茶诗江西省九江师范专科学校梅俊道由于宋代文化的发达,宋代士人的文化素质普遍很高,文人生活中有不少雅兴反映于诗,造成了宋诗中人文意象密集的现象,咏茶就是一个很突出的内容。在宋代诗人中,象黄庭坚这样爱茶,又写咏茶诗的并不多见。黄庭坚共有几十首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茶诗 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 审美趣味 以小见大 过秦论 以故为新 江西省 苏轼 《神宗实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教材注音问题应予重视
18
作者 徐爱明 《职教论坛》 1999年第4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语文教材 《万里长城》 正确读音 教材编写 过秦论 《廉颇蔺相如列传》 《现代汉语词典》 《纪念刘和珍君》 教学工作 《游褒禅山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语文背诵默写题型略谈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旭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5年第1期56-56,共1页
背诵默写是高考语文试题中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尽管它以识记能力考查为主,但由于命题者的精心设计,试题中也往往渗透着理解、分析、推断、鉴赏与迁移能力的考查。因而它对中学师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通览近年高考语文试... 背诵默写是高考语文试题中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尽管它以识记能力考查为主,但由于命题者的精心设计,试题中也往往渗透着理解、分析、推断、鉴赏与迁移能力的考查。因而它对中学师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通览近年高考语文试题,背诵默写题型大约有以下几种样式: 1.提示篇目,直接填写。如1992年全国卷语文19题,要求考生在横线上默写《沁园春·长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语文试题 全国卷 迁移能力 沁园春·长沙 考查内容 《念奴娇·赤壁怀古》 过秦论 语文学习 能力考查 《记念刘和珍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出一个“读者占有率”,如何?──社会学学杂谈之四
20
作者 邓伟志 《社会》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会学学 占有率 投入产出比 杂谈 物质力量 学术著作 《论语》 人民利益 过秦论 目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