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场协同过碳酸盐活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祺琛 熊婷 +3 位作者 郭佳茵 陈浩云 蒋龙波 袁兴中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93-2000,共8页
过碳酸盐(SPC)作为一类新型氧化剂,在高级氧化技术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然而,传统金属/碳基催化材料活化SPC的过程中,普遍面临催化剂失活、二次污染风险及反应条件严苛等瓶颈问题,这使得依托能量精准供给与界面调控机制实现SPC氧... 过碳酸盐(SPC)作为一类新型氧化剂,在高级氧化技术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然而,传统金属/碳基催化材料活化SPC的过程中,普遍面临催化剂失活、二次污染风险及反应条件严苛等瓶颈问题,这使得依托能量精准供给与界面调控机制实现SPC氧化效能显著提升的外场效应活化技术,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明确外场效应强化SPC活化技术的微观机制和污染物去除效能影响机制,本文基于外场能量输入的核心机制,从能量传递路径、界面电子转移行为等维度系统梳理了光、等离子体、微波、超声等物理场强化SPC活化的研究进展,发现外场效应通过定向能量输入显著提升了SPC的活化效率,且不同外场展现出各具特色的活化机制与降解效果。其中紫外光通过光解SPC高效生成•OH、CO_(3)^(·−)等活性氧物种,在碱性环境中实现多种污染物高效降解;放电等离子体利用高能电子直接裂解SPC,对难降解污染物处理效能显著;光催化体系通过半导体光生电子驱动SPC分解,有效降解染料、抗生素等污染物;微波场通过热/非热效应协同加速过氧键断裂,适用于高沸点有机物处理;多场联合体系(如超声-紫外)通过能量耦合产生协同效应,使自由基生成速率和污染物去除效率大幅提升。基于上述分析,总结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一是传统外场(如等离子体、微波)依赖高能耗设备,且SPC投加量与能量输入的动态匹配性不足,导致运行成本居高不下;二是外场协同体系普遍存在自由基淬灭风险、副产物积累及复杂水质适应性不足等共性问题,导致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稳定性不足;三是多场耦合体系存在能量竞争与协同机制不明的问题,导致工程化设计缺乏可靠依据。最后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应聚焦可再生能源驱动、协同机理解析、中试平台构建及生态风险评估,以推动外场协同SPC技术的工程化应用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碳酸盐(spc) 外场效应 高级氧化 多场耦合技术 有机污染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