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养殖海水中总氮量 被引量:11
1
作者 时旭 朱林 +3 位作者 程果锋 王小冬 吴宗凡 刘兴国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2-195,共4页
以国家标准GB/T 12763.4-2007中的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法和GB/T 11894-1989中淡水总氮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为基础对海水总氮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在改进的方法中减少了物质转化步骤,相应减少了样品转移次数与定量移取步骤。该方法测定总... 以国家标准GB/T 12763.4-2007中的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法和GB/T 11894-1989中淡水总氮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为基础对海水总氮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在改进的方法中减少了物质转化步骤,相应减少了样品转移次数与定量移取步骤。该方法测定总氮量的线性范围在57.74mg·L-1(以KNO3计)以内。该方法的有机氮物质氧化率为(99.1±5.6)%,加标氧化率为(100.4±4.2)%,以海水样品为基体的加标回收率为(107.3±15.3)%。对海水样品及20,40μmol·L-1硝酸钾标准溶液的测得结果与已知值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碱性过硫酸钾氧化 养殖海水 总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全氮含量 被引量:7
2
作者 周侣艳 余海霞 +1 位作者 徐伟 张德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8-469,共2页
在土壤肥力分析中,全氮的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HJ 717-2014《土壤质量全氮的测定凯氏法》分析测定主要包括土壤样品的消解(不同温度分段消解需要4h)、蒸馏、滴定等3个环节,步骤繁杂,但应用较普遍,很多研究者均在此研究方法... 在土壤肥力分析中,全氮的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HJ 717-2014《土壤质量全氮的测定凯氏法》分析测定主要包括土壤样品的消解(不同温度分段消解需要4h)、蒸馏、滴定等3个环节,步骤繁杂,但应用较普遍,很多研究者均在此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氮含量 土壤肥力 分子吸收光谱法 过硫酸钾氧化 测定 气相 碱性 土壤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定溶解性有机氮含量和^(15)N丰度方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党琦 于涌杰 +1 位作者 程谊 张金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9-1002,共4页
本研究比较了鲁如坤法、国标法、Doyle法3种基于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定可溶性有机氮的前处理方法,使用开氏蒸馏和同位素质谱法分别测定不同方法处理后样品的全氮和15N回收率,以比较获得最优的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Doyle法测得的标准溶液... 本研究比较了鲁如坤法、国标法、Doyle法3种基于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定可溶性有机氮的前处理方法,使用开氏蒸馏和同位素质谱法分别测定不同方法处理后样品的全氮和15N回收率,以比较获得最优的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Doyle法测得的标准溶液全氮和15N回收率均高于鲁如坤法、国标法。因此,本研究推荐使用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定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和15N丰度时,氧化剂的前处理方法为高压120℃,消煮时间1 h,氧化剂50 g/L K2S2O8,16.8 g/L NaOH,30 g/L H3BO4,浸提液与氧化剂比例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钾氧化 可溶性有机氮 ^15N 前处理方法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定水中总有机碳 被引量:2
4
作者 董振芳 刘峰 姚乔尔 《黄渤海海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17,共5页
根据《海洋监测规范》规定的总有机碳分析方法 ,利用HW 5 61 0非色散红外CO2 气体分析仪 ,设计制造成功总有机碳分析装置 ,对《海洋监测规范》的方法进行了根本的改进 ,方法成熟可靠。用该仪器和方法测定TOC ,检出限低于 0 .0 1mg/L ,... 根据《海洋监测规范》规定的总有机碳分析方法 ,利用HW 5 61 0非色散红外CO2 气体分析仪 ,设计制造成功总有机碳分析装置 ,对《海洋监测规范》的方法进行了根本的改进 ,方法成熟可靠。用该仪器和方法测定TOC ,检出限低于 0 .0 1mg/L ,重现性优于 1 % ,达到了与进口TOC分析仪相近的分析精度及再现性 ,而该TOC分析仪的制造成本仅相当于进口仪器价格的 1 / 1 0~ 1 / 5 ,值得海洋、河流、湖泊等有关监测和研究部门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 非色散红外 过硫酸钾氧化 TOC分析仪 河流 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钾氧化-氨性液分离-钼蓝抗坏血酸还原分光光度法测定海带中微量磷的研究
5
作者 司文会 朱金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23-225,共3页
海带中微量磷的测定,尚未见报道。样品以硝酸-高氯酸分解、氨水调节体系呈微碱性,除去可能含有的金属杂质后,过硫酸钾氧化各种形式的磷盐成正盐,因此,在钼蓝-抗坏血酸还原体系基础上,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磷的新方法。磷含量在0~2.... 海带中微量磷的测定,尚未见报道。样品以硝酸-高氯酸分解、氨水调节体系呈微碱性,除去可能含有的金属杂质后,过硫酸钾氧化各种形式的磷盐成正盐,因此,在钼蓝-抗坏血酸还原体系基础上,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磷的新方法。磷含量在0~2.0ug/50ml范围内具有线性关系,CV%=97%~101%,RSD%=1.06%~1.20%,Sandell=2.0×10-3ug.cm-2。实际样品分析,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钾氧化 氨性液分离 钼蓝抗坏血酸 还原分光光度法 测定 海带 微量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中总溶解氮测定的高温燃烧法和湿化学氧化法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阎雪姣 王江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3-108,共6页
对测量海水中总溶解氮(TDN)的两种常用方法——高温燃烧法和过硫酸钾氧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空白、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中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化合物的回收率均在92%~107%之间,加标回收实验回归曲线的斜率分别为0.93... 对测量海水中总溶解氮(TDN)的两种常用方法——高温燃烧法和过硫酸钾氧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空白、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中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化合物的回收率均在92%~107%之间,加标回收实验回归曲线的斜率分别为0.93和0.92。对于现场海水样品的测定结果,两个断面拟合的斜率分别为0.92和0.97。HTC法比PO法对实际海水样品的氧化效率略高,在操作上也更方便、快捷。因此,高温燃烧法更适合海水中总溶解氮(TDN)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溶解氮 高温燃烧法 过硫酸钾氧化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样总氮测定空白值偏高的探讨 被引量:28
7
作者 曹群 孙鸿燕 许士雄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61,共2页
根据《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 11894-89)测定地表水中的总氮时,空白试验的吸光值常偏高。经对加热消解时间、试验用水水质、试剂添加顺序、储存时间等因素进行了试验,并对操作步骤影响吸光度空白值作了探讨。
关键词 总氮 空白实验 吸光度 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树中总氮测定的新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秀珍 李学强 朱艾红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2-245,共4页
以日光温室及露地栽培的甜樱桃植株为试材,通过对干燥方法、微波消解条件、微波消解剂、碱性过硫酸钾浓度、碱性过硫酸钾消解条件等的研究,建立了果树中总氮的分析方法——微波消解.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即样品先经冷... 以日光温室及露地栽培的甜樱桃植株为试材,通过对干燥方法、微波消解条件、微波消解剂、碱性过硫酸钾浓度、碱性过硫酸钾消解条件等的研究,建立了果树中总氮的分析方法——微波消解.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即样品先经冷冻干燥后磨细,用H2SO4+H2O2微波消解,再利用碱性过硫酸钾V(NaOH):V(K2S2O8)=0.15:0.15在123~125℃下保温60min使消解液中的氨和亚硝酸氧化为硝酸盐,最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的总氮.植物标样GBW07603的平行测定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等特点,适合于植物样品中总氮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总氮 微波消解 过硫酸钾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解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方法比对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斌 施颲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热分解法 总氮 过硫酸钾氧化 质量浓度 亚硝酸盐氮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降解过程的单体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丹 曹素珍 +1 位作者 段小丽 姚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714-2721,共8页
研究对比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在不同降解过程(水解、UV/H_2O_2光解、直接光解、过硫酸钾光氧化)中的碳、氢同位素组成变化、分馏特征及二维同位素(Δδ~2H-Δδ^(13)C)的相关性.水解反应中DBP分子产生了显著的碳同位素分馏,未发现... 研究对比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在不同降解过程(水解、UV/H_2O_2光解、直接光解、过硫酸钾光氧化)中的碳、氢同位素组成变化、分馏特征及二维同位素(Δδ~2H-Δδ^(13)C)的相关性.水解反应中DBP分子产生了显著的碳同位素分馏,未发现氢同位素分馏,而且碳同位素富集因子ε_C为(-2.7±0.4)‰,表明DBP水解时发生C—O键断裂,氢原子不参与反应.而UV/H_2O_2光解和直接光解反应(pH值分别为2、7和10)中,DBP分子呈现了相似的二维同位素相关性Λ值[(9±2)^(11±2)],推测经历了相同的反应过程.过硫酸钾光氧化降解时,明显偏大的Λ值(31±3)说明反应可能发生C—H键断裂.结果表明:二维单体同位素分析(2D-CSIA)技术可以有效区分DBP的水解、光解、光氧化3种不同类型的降解过程,有助于分析其降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同位素分馏 光解 过硫酸钾氧化 单体同位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gradation of aniline by Fe^(2+)-activated persulfate oxidation at ambient temperature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永清 谢晓芳 +1 位作者 黄伟林 黄少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1010-1014,共5页
The aniline degradation by persulfate activated with ferrous ion (Fe2+ ) was investigated in batch reactor at ambient temperature. The experimental factors in aqueous solutions including persulfate concentration, Fe2+... The aniline degradation by persulfate activated with ferrous ion (Fe2+ ) was investigated in batch reactor at ambient temperature. The experimental factors in aqueous solutions including persulfate concentration, Fe2+ concentration, pH and ionic strength level were discusse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aniline degradation rat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ersulfate concentration, but much more ferrous ion inhibits the aniline degradation. When the aniline concentration is 0.10 mmol/L, the maximum aniline degradation occurs at the S2O82- to Fe2+ molar ratio of 250/5 at pH 7.0. In the pH range of 5.0-8.5, increasing pH causes higher aniline degradation. What's more, the increase of ionic strength in solution causes inhibiting in the reaction. Produced intermediates during the oxidation process were identifi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echnology. And degradation pathways of aniline were also tentatively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LINE ferrous ion PERSULFATE DEGRA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