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过热区域搜索的多电源复杂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19
1
作者 梅念 石东源 段献忠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5-99,共5页
对基于过热弧搜索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进行了多方面分析,讨论了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过热区域搜索的多电源复杂配电网故障定位新方法。通过判断区域故障以及引入顶点对弧的负荷和区域负荷,给出简便的最小配电区域分离算法,... 对基于过热弧搜索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进行了多方面分析,讨论了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过热区域搜索的多电源复杂配电网故障定位新方法。通过判断区域故障以及引入顶点对弧的负荷和区域负荷,给出简便的最小配电区域分离算法,并详细论述了过热区域的搜索步骤;同时对馈线测控终端故障信息不完备的情况给出了相应对策。算例分析表明,新方法推理简单,容错性好,且可精确衡量故障的程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故障定位 过热 过热区域 特殊开关 不完备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缆终端红外图像过热区域提取方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夏湛然 杨斌 +3 位作者 郭浩然 徐小冰 周文俊 周承科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1,共10页
红外图像中异常发热区域的准确提取是实现电气设备热状态智能诊断的重要前提。针对电缆终端,本文提出一种红外图像过热区域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基于最大后验概率估计的自适应小波阈值去噪方法滤除噪声,改善图像质量;然后,通过深度学习... 红外图像中异常发热区域的准确提取是实现电气设备热状态智能诊断的重要前提。针对电缆终端,本文提出一种红外图像过热区域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基于最大后验概率估计的自适应小波阈值去噪方法滤除噪声,改善图像质量;然后,通过深度学习网络在图像中识别并定位出电缆终端,滤除干扰信息;最后,利用均值漂移算法实现像素点聚类,基于聚类结果提取出异常发热区域。以巡检拍摄的电缆终端红外图像作为测试样本,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不同拍摄背景以及不同拍摄角度的红外图像,在识别并定位出电缆终端后,能够准确提取其过热区域,且相较于现有的一些方法,所提方法的效率和准确率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终端 红外图像 深度学习网络 均值漂移算法 过热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过热区域的城市配电网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5
3
作者 俞隽亚 王增平 +3 位作者 田红雨 鹿伟 云辰太 黄哲洙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5-120,共6页
目前配电网风险评估直接应用于实际预警预案还存在一定困难。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过热区域的城市配电网灾害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分析各类灾害下相应最小过热区域的停运概率,计算灾害下配网负荷停电风险,并以此为判据进行实时预警预... 目前配电网风险评估直接应用于实际预警预案还存在一定困难。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过热区域的城市配电网灾害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分析各类灾害下相应最小过热区域的停运概率,计算灾害下配网负荷停电风险,并以此为判据进行实时预警预案。考虑了配网自身的自愈控制,克服了传统配电网灾害风险评估中的保守计算。显著提升了计算速度,有能力评估灾害下多条关联馈线段同时成为初始故障源时的风险情况,并量化了灾害下配网负荷的停电损失,可用于比较不同工况下不同灾害的危害程度。最后以实际城市配电网为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实用性、通用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停电风险 最小过热区域 预警预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高光谱遥感图像检测 被引量:4
4
作者 崔保春 徐言勋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58-62,共5页
针对高光谱遥感图像以模式识别的方式进行人工智能检测,一直存在时效性与便利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高光谱遥感图像检测新方法。通过高光谱遥感图像邻域中像素灰度的加权均值对模板中中心像素进行替代,通过邻域平均法... 针对高光谱遥感图像以模式识别的方式进行人工智能检测,一直存在时效性与便利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高光谱遥感图像检测新方法。通过高光谱遥感图像邻域中像素灰度的加权均值对模板中中心像素进行替代,通过邻域平均法令邻域像素更加均衡化,减弱噪声点,完成对高光谱遥感图像的预处理。通过平均值法实现相邻帧图像的拼接,对重叠部分帧间差分进行计算,实现高光谱遥感图像的进一步处理。结合相对温差法和拓扑矩阵修正方法对高光谱遥感图像中的异常情况进行检测,确定高光谱遥感图像中的过热区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高光谱遥感图像的处理性能好,对一次特征检测准确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 高光谱图像 遥感图像检测 图像预处理 图像拼接 过热区域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aching process of selenium residue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倩 张宝 +1 位作者 闵小波 申文前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9期2440-2446,共7页
A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on the leaching process of selenium residue and discussion on the behaviors of aqueous ionic in the leaching process were carried out. Through thermodynamical calculation, the values of AG an... A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on the leaching process of selenium residue and discussion on the behaviors of aqueous ionic in the leaching process were carried out. Through thermodynamical calculation, the values of AG and relevant potential expressions we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se thermodynamical data, the φ-pH diagrams of Se-H2O system at 298 and 373 K were obtained; Simultaneously, the φ-pH diagrams of SO2-H2O and SO2-Se-H2O systems were drawn at 298 K. With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the stable regions of HSeO3, SeO2- and SeO2- in the φ-pH diagram of Se-H2O system become gradually large, but the limits of pH in the stable region become gradually small. The stability area of reduction precipitation in the SO2-Se-H2O system was finally determined. The results of oxidization leaching experiments of selenium residue indicate that when the mass ratio of selenium residue to sodium chlorate is 2, the concentration of sulfuric acid is 300 g/L and the residue is agitated for 3 h at leaching temperature of 80 ℃, the leaching rate of selenium could reach 97.76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nform the calculated results by φ-pH diagram. The selenium reduction precipitation in oxidization-leaching solution was analyz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acidity of 150 g/L, the sodium sulphite concentration of 35 g/L at the reductive temperature of 23 ℃ for 120 min. And this demonstrates the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selenium residue Se-H2O system φ-pH diagram SO2-Se-H2O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