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Mn_(0.6)Fe_(0.4)PO_(4)过渡金属离子溶出及其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刘范芬 吴婷婷 +3 位作者 温圣耀 高建行 陈勐 李迟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0,共8页
通过不同循环周数磷酸锰铁锂(LiMn_(0.6)Fe_(0.4)PO_(4),LMFP)电池拆解,得到负极Mn、Fe沉积量与循环周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周数的增加,LMFP负极Mn沉积量基本呈现线性增加,而负极Fe沉积量保持不变且与磷酸铁锂(LFP)基本同水平... 通过不同循环周数磷酸锰铁锂(LiMn_(0.6)Fe_(0.4)PO_(4),LMFP)电池拆解,得到负极Mn、Fe沉积量与循环周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周数的增加,LMFP负极Mn沉积量基本呈现线性增加,而负极Fe沉积量保持不变且与磷酸铁锂(LFP)基本同水平。采用扣电比容量恢复率测试、XRD及EIS测试进行循环初期(BOL)和循环末期(EOL)正、负极片性能表征,结果表明,LMFP循环过程中正极材料结构相对稳定,容量损失主要发生在负极。LMFP正极溶出的少量Mn2+迁移并沉积至负极,催化电解液和锂盐分解,导致大量活性锂损失,同时负极阻抗增加,最终表现出循环容量明显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锰铁锂 过渡金属离子溶出 循环性能 活性锂损失 界面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功能电解液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高温高电压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江依义 沈旻 +4 位作者 宋半夏 李南 丁祥欢 郭乐毅 马国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0-716,I0001-I0003,共10页
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开发和应用受制于高温高电压条件下的容量衰减和电池产气鼓胀等技术难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注重电极材料改性和电池设计,另一方面还依赖于电解液的技术进步。本研究报道了四乙烯基硅烷(Tetravinylsilane,TVS)作... 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开发和应用受制于高温高电压条件下的容量衰减和电池产气鼓胀等技术难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注重电极材料改性和电池设计,另一方面还依赖于电解液的技术进步。本研究报道了四乙烯基硅烷(Tetravinylsilane,TVS)作为LiNi_(0.6)Co_(0.2)Mn_(0.2)O_(2)(NCM622)/石墨软包电池的电解液添加剂,可以显著改善电池的高温(45~60℃)高电压(4.4 V)性能,包括存储和循环性能。结果表明,电解液中含有质量分数0.5%TVS的电池在2.8~4.4 V区间,1C(1C=1.1 Ah)倍率下循环4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达到92%,而电解液中未添加TVS的软包电池仅为82%。进一步研究表明,一方面TVS高电压下优先被氧化,可以在NCM622颗粒表面形成耐高温的CEI膜,有效抑制NCM622颗粒内部裂纹和过渡金属离子溶出;另一方面,TVS在低电位下还可以优先被还原,在石墨负极表面聚合形成稳定的SEI膜,抑制电解液与负极之间的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软包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添加剂 循环稳定性 过渡金属离子溶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