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LiMn_(0.6)Fe_(0.4)PO_(4)过渡金属离子溶出及其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刘范芬
吴婷婷
+3 位作者
温圣耀
高建行
陈勐
李迟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0,共8页
通过不同循环周数磷酸锰铁锂(LiMn_(0.6)Fe_(0.4)PO_(4),LMFP)电池拆解,得到负极Mn、Fe沉积量与循环周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周数的增加,LMFP负极Mn沉积量基本呈现线性增加,而负极Fe沉积量保持不变且与磷酸铁锂(LFP)基本同水平...
通过不同循环周数磷酸锰铁锂(LiMn_(0.6)Fe_(0.4)PO_(4),LMFP)电池拆解,得到负极Mn、Fe沉积量与循环周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周数的增加,LMFP负极Mn沉积量基本呈现线性增加,而负极Fe沉积量保持不变且与磷酸铁锂(LFP)基本同水平。采用扣电比容量恢复率测试、XRD及EIS测试进行循环初期(BOL)和循环末期(EOL)正、负极片性能表征,结果表明,LMFP循环过程中正极材料结构相对稳定,容量损失主要发生在负极。LMFP正极溶出的少量Mn2+迁移并沉积至负极,催化电解液和锂盐分解,导致大量活性锂损失,同时负极阻抗增加,最终表现出循环容量明显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锰铁锂
过渡金属离子溶出
循环性能
活性锂损失
界面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功能电解液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高温高电压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7
2
作者
江依义
沈旻
+4 位作者
宋半夏
李南
丁祥欢
郭乐毅
马国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0-716,I0001-I0003,共10页
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开发和应用受制于高温高电压条件下的容量衰减和电池产气鼓胀等技术难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注重电极材料改性和电池设计,另一方面还依赖于电解液的技术进步。本研究报道了四乙烯基硅烷(Tetravinylsilane,TVS)作...
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开发和应用受制于高温高电压条件下的容量衰减和电池产气鼓胀等技术难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注重电极材料改性和电池设计,另一方面还依赖于电解液的技术进步。本研究报道了四乙烯基硅烷(Tetravinylsilane,TVS)作为LiNi_(0.6)Co_(0.2)Mn_(0.2)O_(2)(NCM622)/石墨软包电池的电解液添加剂,可以显著改善电池的高温(45~60℃)高电压(4.4 V)性能,包括存储和循环性能。结果表明,电解液中含有质量分数0.5%TVS的电池在2.8~4.4 V区间,1C(1C=1.1 Ah)倍率下循环4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达到92%,而电解液中未添加TVS的软包电池仅为82%。进一步研究表明,一方面TVS高电压下优先被氧化,可以在NCM622颗粒表面形成耐高温的CEI膜,有效抑制NCM622颗粒内部裂纹和过渡金属离子溶出;另一方面,TVS在低电位下还可以优先被还原,在石墨负极表面聚合形成稳定的SEI膜,抑制电解液与负极之间的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软包锂
离子
电池
电解液添加剂
循环稳定性
过渡金属离子溶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LiMn_(0.6)Fe_(0.4)PO_(4)过渡金属离子溶出及其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刘范芬
吴婷婷
温圣耀
高建行
陈勐
李迟
机构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出处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0,共8页
文摘
通过不同循环周数磷酸锰铁锂(LiMn_(0.6)Fe_(0.4)PO_(4),LMFP)电池拆解,得到负极Mn、Fe沉积量与循环周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周数的增加,LMFP负极Mn沉积量基本呈现线性增加,而负极Fe沉积量保持不变且与磷酸铁锂(LFP)基本同水平。采用扣电比容量恢复率测试、XRD及EIS测试进行循环初期(BOL)和循环末期(EOL)正、负极片性能表征,结果表明,LMFP循环过程中正极材料结构相对稳定,容量损失主要发生在负极。LMFP正极溶出的少量Mn2+迁移并沉积至负极,催化电解液和锂盐分解,导致大量活性锂损失,同时负极阻抗增加,最终表现出循环容量明显衰减。
关键词
磷酸锰铁锂
过渡金属离子溶出
循环性能
活性锂损失
界面化学
Keywords
lithium ferric manganese phosphate
dissolution of transition metal ions
cycle performance
active lithium loss
interface chemistry
分类号
TQ152 [化学工程—电化学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功能电解液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高温高电压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7
2
作者
江依义
沈旻
宋半夏
李南
丁祥欢
郭乐毅
马国强
机构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锂电材料重点实验室
中国计量大学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院
出处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0-716,I0001-I0003,共10页
基金
科技厅省属科研院所扶持专项(330000210130304027003-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0230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E0100200)。
文摘
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开发和应用受制于高温高电压条件下的容量衰减和电池产气鼓胀等技术难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注重电极材料改性和电池设计,另一方面还依赖于电解液的技术进步。本研究报道了四乙烯基硅烷(Tetravinylsilane,TVS)作为LiNi_(0.6)Co_(0.2)Mn_(0.2)O_(2)(NCM622)/石墨软包电池的电解液添加剂,可以显著改善电池的高温(45~60℃)高电压(4.4 V)性能,包括存储和循环性能。结果表明,电解液中含有质量分数0.5%TVS的电池在2.8~4.4 V区间,1C(1C=1.1 Ah)倍率下循环4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达到92%,而电解液中未添加TVS的软包电池仅为82%。进一步研究表明,一方面TVS高电压下优先被氧化,可以在NCM622颗粒表面形成耐高温的CEI膜,有效抑制NCM622颗粒内部裂纹和过渡金属离子溶出;另一方面,TVS在低电位下还可以优先被还原,在石墨负极表面聚合形成稳定的SEI膜,抑制电解液与负极之间的副反应。
关键词
高温
软包锂
离子
电池
电解液添加剂
循环稳定性
过渡金属离子溶出
Keywords
high temperature
lithium-ion pouch cell
electrolyte additive
cycle stability
transition metal dissolution
分类号
TM911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LiMn_(0.6)Fe_(0.4)PO_(4)过渡金属离子溶出及其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研究
刘范芬
吴婷婷
温圣耀
高建行
陈勐
李迟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双功能电解液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高温高电压性能的影响
江依义
沈旻
宋半夏
李南
丁祥欢
郭乐毅
马国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