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钠离子电池过渡金属氟磷酸盐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龙云飞 苏静 +1 位作者 吕小艳 文衍宣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34,38,共8页
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正极材料是限制电池能量密度的主要因素。过渡金属氟磷酸盐(A2MPO4F,A=Li、Na,M=Mn、Fe、Co、Ni)是一类高比容量(~300 m A·h/g)和高能量密度(>1000 ... 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正极材料是限制电池能量密度的主要因素。过渡金属氟磷酸盐(A2MPO4F,A=Li、Na,M=Mn、Fe、Co、Ni)是一类高比容量(~300 m A·h/g)和高能量密度(>1000 W·h/kg)的新型正极材料。主要介绍了A2MPO4F的结构、合成方法与改性方面的最新进展。讨论了A2MPO4F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特别是实现两电子反应所面临的困难。展望了它们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过渡金属磷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过渡金属硫代亚磷酸盐及其夹层化合物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兴国 张萱 +1 位作者 杨楚罗 秦金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9-458,共10页
层状过渡金属硫代亚磷酸盐(MPS3)及其夹层物由于所表现出的特殊的固体物理化学性质而受到关注。本文将主要介绍层状过渡金属硫代亚磷酸盐及其夹层物的合成、结构及固体物理性质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及进展。
关键词 层状过渡金属硫代亚磷酸盐 夹层化合物 合成 结构 固体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同构的过渡金属锗磷酸盐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长概 黄春作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1-176,共6页
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两个过渡金属锗磷酸盐化合物Cs[M~ⅡGe(OH)_2(H_(0.5)PO_4)_2](M~Ⅱ=Co,Fe),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和热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这两个过渡金属锗磷酸盐化合物同构,是为数不... 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两个过渡金属锗磷酸盐化合物Cs[M~ⅡGe(OH)_2(H_(0.5)PO_4)_2](M~Ⅱ=Co,Fe),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和热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这两个过渡金属锗磷酸盐化合物同构,是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锗磷酸盐;同时由于Ge元素的d轨道电子数排满,姜-泰勒效应不明显,使得化合物Cs[M~ⅡGe(OH)_2(H_(0.5)PO_4)_2](M~Ⅱ=Co,Fe)结构中由GeO_4(OH)_2八面体和M~ⅡO_4(OH)_2(M~Ⅱ=Co,Fe)八面体通过共棱连接的一维金属链相对较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过渡金属磷酸盐 二维层状结构 姜-泰勒效应 同构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脲作硫源制备过渡金属磷硫化物电解水析氢催化剂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利红 胡洋 +1 位作者 李翔 盛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14-118,共5页
以过渡金属磷酸盐和硫脲混合物为前驱体,采用传统的程序升温还原方法制备了Ni_(2)P、Co_(2)P、MoP和WP等过渡金属磷化物的磷硫化物活性相。第ⅥB族的Mo和W等过渡金属的磷硫化物活性相中硫/金属比高于第Ⅷ族的Ni和Co的磷硫化物活性相。... 以过渡金属磷酸盐和硫脲混合物为前驱体,采用传统的程序升温还原方法制备了Ni_(2)P、Co_(2)P、MoP和WP等过渡金属磷化物的磷硫化物活性相。第ⅥB族的Mo和W等过渡金属的磷硫化物活性相中硫/金属比高于第Ⅷ族的Ni和Co的磷硫化物活性相。硫脲是较为理想的硫源,以其作硫源制备的磷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0.5 mol/L H_(2)SO_(4))催化电解水析氢(HER)活性高于相应不含硫的过渡金属磷化物,硫的引入对Ni_(2)P催化剂的HER活性促进作用尤为显著。第ⅥB族Mo和W的磷化物及磷硫化物HER活性都高于第Ⅷ族的Ni和Co的磷化物和磷硫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磷化物 过渡金属磷硫化物 硫脲 过渡金属磷酸盐 电解水析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