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高山及高原边缘过渡区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潘静 盖楠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02-1012,共11页
根据近十年的国内外文献报道,本文系统介绍了目前中国高山及高原边缘过渡区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进展,内容涉及大气、降水、土壤等介质,重点对表层土壤中典型POPs沿海拔高度的分布进行了阐述和讨论.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在不... 根据近十年的国内外文献报道,本文系统介绍了目前中国高山及高原边缘过渡区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进展,内容涉及大气、降水、土壤等介质,重点对表层土壤中典型POPs沿海拔高度的分布进行了阐述和讨论.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在不同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下,"高山冷凝效应"表现不同.本文对比了中国南方、北方以及西南地区高山表层土壤中典型POPs的观测数据并与Mountain-POP模型进行了比较.Mountain-POP模型对海拔2500 m以下多雨且植被丰富的高山体现出来一些规律性,但对降水少、海拔高度大于2500 m的荒原型土壤则有其应用的局限性.因此在应用于具体的高海拔地区时,要将化合物的物化性质与局地气象、地形、植被等环境特点相结合进行考虑.高海拔高山与高原有不同的机理和归宿.根据POPs大气沉降可能受到的影响,可将高山和高原区分为"海拔梯度降水型"和"极地型"两类.本文提出了在此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高山冷凝效应 海拔梯度 中国高山 高原边缘过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尺寸零件复杂边缘识别算法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之敬 杜芳 +1 位作者 金鑫 张林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6-361,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显微图像的微小尺寸零件复杂边缘识别算法。该算法通过对不同加工方法的边缘过渡区进行提取,建立边缘过渡区的多项式回归模型,然后从多项式模型中根据加工特性和零件的实际应用,利用求导的方法确定边缘点精确位置。实验... 提出了一种基于显微图像的微小尺寸零件复杂边缘识别算法。该算法通过对不同加工方法的边缘过渡区进行提取,建立边缘过渡区的多项式回归模型,然后从多项式模型中根据加工特性和零件的实际应用,利用求导的方法确定边缘点精确位置。实验结果表明:精研磨零级1 mm标准量块的测量误差为0.395μm。通过对精研磨、冲压、线切割3种常见微细加工方法建模分析得出:加工特性对微小型结构件边缘区域影响较大,边缘精确识别时应考虑加工特性的影响。该算法在思想上考虑了实际加工特性的影响,算法上加入了统计学方法,通过建立过渡区数学模型使边缘检测结果达到亚像素级;而且识别的单像素宽,其连续的边缘能进一步满足精密测量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尺寸零件 复杂边缘 边缘识别 边缘过渡 多项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过渡区水环境中全氟化合物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郑宇 路国慧 +4 位作者 邵鹏威 盖楠 杨永亮 冯娟 赵全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92-1201,共10页
为探究高原过渡区水环境中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的污染状况,以青藏高原东部过渡区典型高山峡谷区、若尔盖草原湿地区为研究区,应用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负电离源串联质谱的方法对研究区内的降雪样品、... 为探究高原过渡区水环境中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的污染状况,以青藏高原东部过渡区典型高山峡谷区、若尔盖草原湿地区为研究区,应用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负电离源串联质谱的方法对研究区内的降雪样品、河水和草原湿地地表径流样品中的全氟化合物进行测定.降雪样品中平均∑PFCs浓度为6266 pg·L-1,共检出11种PFCs,其中PFBA含量最高,表明该地区的大气中存在着以PFBA为主的PFCs污染.河水样品中检测到7种PFCs,高山峡谷区河水样品中ΣPFCs浓度范围为272—2244 pg·L-1,若尔盖草原湿地区河水样品中ΣPFCs浓度范围为727—5149 pg·L-1,远低于我国东部地区及长江黄河下游区域.若尔盖草原湿地地表径流样品检测出11种PFCs,∑PFCs浓度范围为5837—13720 pg·L-1,高于当地河水中PFCs的浓度,表明地表径流是当地河水中PFCs不可忽略的非点源污染源.运用熵值法得到青藏高原东部过渡区河水中PFOA、PFOS及PFBA的风险值均远低于参考值,未达到对生态环境具有风险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过渡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走滑转换带对油气分布差异性控制作用: 以西非科特迪瓦盆地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饶勇 程涛 +3 位作者 赵红岩 李全 吕彩丽 刘正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9,共12页
科特迪瓦盆地位于西非赤道段,发育大型走滑转换带,为典型的转换型被动陆缘盆地,是当前油气勘探热点区域,勘探潜力巨大,但油气平面分布、纵向富集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基于前人研究,利用井、震资料并结合近年来新发现油气藏数据,重点从... 科特迪瓦盆地位于西非赤道段,发育大型走滑转换带,为典型的转换型被动陆缘盆地,是当前油气勘探热点区域,勘探潜力巨大,但油气平面分布、纵向富集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基于前人研究,利用井、震资料并结合近年来新发现油气藏数据,重点从构造和沉积2个方面阐述了走滑转换带对油气分布差异性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洋陆转换和被动陆缘3个主要的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形成了总体上“西窄东宽”的斧型构造格局特征,西部为陡窄转换边缘,东部为宽缓离散边缘,中部为过渡边缘,宏观上控制了油气“西少东多”的分布规律。走滑转换作用应力主要响应区为中部过渡边缘,中部隆起马尾带发育大量的构造圈闭,具有南北双向供烃特征,控制了北部凸起阿尔比构造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走滑转换作用形成的古地貌对转换早期上阿尔比-森诺曼和转换晚期土伦阶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均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内斜坡洼陷(盆地)往往是最为有利的富砂处,同时也是最有利的地层-岩性圈闭发育区,油气分布与沉积体系展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转换控储,分布控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特迪瓦盆地 转换型被动陆缘盆地 走滑转换带 转换边缘 离散边缘 过渡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恢复视角下的口袋公园建设思考与启示
5
作者 李裕 《现代园艺》 2024年第4期187-189,共3页
随着我国口袋公园建设数量逐年上涨,部分口袋公园建成后使用活力下降,甚至荒废,被忽视的口袋公园社会属性是问题产生的症结之一。基于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认为从使用者体验出发的“体验式景观”可以让更广泛的社会阶层参与城市更新过程... 随着我国口袋公园建设数量逐年上涨,部分口袋公园建成后使用活力下降,甚至荒废,被忽视的口袋公园社会属性是问题产生的症结之一。基于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认为从使用者体验出发的“体验式景观”可以让更广泛的社会阶层参与城市更新过程,创造公平、包容和具有可持续活力的城市环境。关注了一种具有社会活力的过渡空间——过渡性边缘,可为口袋公园的参与式设计提供切入点。结合国外建设案例,总结了口袋公园过渡性边缘的3种主要空间功能。针对上海市口袋公园建设提出了加强参与式设计、聚焦过渡性空间和创新共治共享路径3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袋公园 社会恢复 过渡边缘 城市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医学图像体分割算法研究
6
作者 黎新伍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69-1872,共4页
在分析医学数据场物理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边缘过渡区域的医学体数据分割算法.论述边缘过渡区域在医学数据场中的存在性和区域分割对医学数据场的可行性;对三维数据场进行预处理,并修正扩展二维图像的灰度区域分割方法,使之适用... 在分析医学数据场物理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边缘过渡区域的医学体数据分割算法.论述边缘过渡区域在医学数据场中的存在性和区域分割对医学数据场的可行性;对三维数据场进行预处理,并修正扩展二维图像的灰度区域分割方法,使之适用于提取三维数据场边界过渡区,通过优化算法的运算流程和采样方法以提高三维数据场体分割的算法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提高了分割精度并降低了时间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体分割 边缘过渡区域 灰度区域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社会导向下的城市设计原则与实践 被引量:8
7
作者 +1 位作者 殷雨婷(译) 邵钰涵(校) 《风景园林》 2020年第9期89-101,共13页
介绍一种社会导向的城市设计框架——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的实际应用原则和方法。聚焦于社会、空间和物质维度在城市领域的整合,为思考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方式。从这一点来看,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与越来越多的、... 介绍一种社会导向的城市设计框架——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的实际应用原则和方法。聚焦于社会、空间和物质维度在城市领域的整合,为思考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方式。从这一点来看,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与越来越多的、倡导能够有效回应城市环境的学科理论产生了共鸣,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基于城市领域体验维度的形成性研究,鼓励在城市环境变化过程中的包容性、参与式实践,并强调人境的互动对实现城市环境社会效益的重要性。概述了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发展研究的几项核心内容,包括体验式景观(experiential landscape)、体验学过程(experiemic process)、MYTO(我的、你的、我们的、他们的)以及此项研究在人境研究国际协会(IAPS)的"新时代的老城市:城市设计的综合空间社会性方法"(New-Aging Cities:An Integrated Socio-Spatial Approach to Urban Design)研讨会中发表的成果,并进一步说明了这些成果是如何影响人境一体化概念的发展。这一背景促使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逐渐发展,并在实践中应用在城市街景的社会维度——过渡性边缘和微环境。最后,基于社会空间城市主义研究中心(SsUU)的构建,提出了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导向性城市设计 体验性景观 人与环境的整体关系 体验学 过渡边缘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