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医药知识产权的过渡策略
1
作者 王明旭 宋彬 张平川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3年第10期636-637,共2页
在由以仿制为主转向以创新为主的过渡阶段 ,应实行仿制与创新结合的策略 ,对没有取得中国专利获得行政保护的及保护失效的外国药品 ,我们仍然可以仿制 ,但应防止出现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仿制的同时 ,应积极为自主研究新药创造条件。本文... 在由以仿制为主转向以创新为主的过渡阶段 ,应实行仿制与创新结合的策略 ,对没有取得中国专利获得行政保护的及保护失效的外国药品 ,我们仍然可以仿制 ,但应防止出现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仿制的同时 ,应积极为自主研究新药创造条件。本文论述了仿制与创新模式的必然选择 ;有效仿制的可行性 ;有效仿制的意义 ;有效仿制的基本方法 ;有效仿制的应用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产业 知识产权 过渡策略 仿制 创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链视角下互联网技术标准IPv4向IPv6过渡策略分析
2
作者 高照军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68,共3页
下一代互联网核心协议IPv6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我国IPv6产业链发展现状,分析了IPv4向IPv6过渡的策略,在对比分析其优缺点基础上,探讨了平稳过渡的可行性方案。研究结论对于我国互联网产业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 技术标准 IPV6 过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校学习与工作学习的差异及其过渡应对策略
3
作者 王勇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1-23,共3页
在校学习与工作学习在目标、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给大学毕业生的角色转换与职业生涯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针对在校学习与工作学习的差异,高校可以采用工作本位学习的策略,在强化高校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与就业单... 在校学习与工作学习在目标、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给大学毕业生的角色转换与职业生涯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针对在校学习与工作学习的差异,高校可以采用工作本位学习的策略,在强化高校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与就业单位的联系,对毕业生进行合作教育;就业单位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影响在校大学生的培养,从而实现高校、高校毕业生与就业单位三方的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校学习 工作学习 过渡策略 高校 就业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实现IEC 61850的过渡期策略 被引量:48
4
作者 朱炳铨 任雁铭 +7 位作者 姜健宁 王照 高峰 晋阳珺 杜宇 叶艳军 魏春峰 郁惊一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54-57,共4页
提出了当前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实现IEC 61850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实现基 于IEC 61850技术的新系统与基于传统技术的现有系统之间的兼容。分析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 现状,比较了现有技术与IEC 61850的重要差异,指出在现有系统... 提出了当前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实现IEC 61850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实现基 于IEC 61850技术的新系统与基于传统技术的现有系统之间的兼容。分析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 现状,比较了现有技术与IEC 61850的重要差异,指出在现有系统与新系统之间必然存在一个过渡 期。文中提出了2种策略,利用这2种策略可以在过渡期实现新系统与现有系统的兼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C61850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兼容 过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v4/IPv6过渡方案的研究与应用网络部署 被引量:5
5
作者 荆山 孙润元 +1 位作者 陈贞翔 杨波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5-39,共5页
为深入研究IPv6网络技术并全面部署应用网络,在探讨组建IPv6网络的基本原则和研究IPv6过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网络过渡策略.结合济南大学IPv6应用网的建设过程,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重点研究了地址分配方案和实现关键技... 为深入研究IPv6网络技术并全面部署应用网络,在探讨组建IPv6网络的基本原则和研究IPv6过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网络过渡策略.结合济南大学IPv6应用网的建设过程,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重点研究了地址分配方案和实现关键技术,并最终实现了全网部署.开展了IPv6网络环境下的一系列测试和应用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V6 过渡策略 双栈机制 隧道代理 网络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直升机过渡段横航向姿态解耦控制
6
作者 陆雅兰 曹东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6-92,共7页
双螺旋桨推进复合式直升机具有可变飞行模式,过渡段是实现不同飞行模式转换的必经阶段,且两侧螺旋桨的不对称效果加剧横航向耦合,为保证复合式直升机过渡段的飞行安全,设计横航向姿态解耦控制系统。针对复合式直升机过渡飞行阶段存在的... 双螺旋桨推进复合式直升机具有可变飞行模式,过渡段是实现不同飞行模式转换的必经阶段,且两侧螺旋桨的不对称效果加剧横航向耦合,为保证复合式直升机过渡段的飞行安全,设计横航向姿态解耦控制系统。针对复合式直升机过渡飞行阶段存在的控制方式转换与横航向通道间操纵耦合问题,制定了以操纵功效为约束的控制方式线性过渡策略,基于显模型跟踪解耦控制理论设计了控制阵解耦的姿态控制器,构建了横航向姿态解耦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可以有效保证复合式直升机控制方式平稳转换,并实现横航向通道解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直升机 过渡策略 显模型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网IPv6升级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5
7
作者 荆山 孙润元 +1 位作者 高平 杨波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95-99,共5页
在探讨IPv6网络过渡策略和总结现有校园网基本组网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校园网架构的IPv6网络升级方案。结合济南大学IPv6网络的建设过程,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在济南大学校园主干网和学生宿舍网中进行了部署,并同CERNET2... 在探讨IPv6网络过渡策略和总结现有校园网基本组网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校园网架构的IPv6网络升级方案。结合济南大学IPv6网络的建设过程,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在济南大学校园主干网和学生宿舍网中进行了部署,并同CERNET2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V6 过渡策略 双栈技术 隧道 路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工况条件下HCCI/SI燃烧模式转换的实现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韬 谢辉 +3 位作者 李乐 虞卫飞 张松 赵华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7-372,共6页
为了满足车用发动机的要求,在HCCI燃烧的运行范围之外,仍需要使用火花点火(SI)燃烧模式.目前HCCI/SI模式转换的方法和策略都是在相同工况下完成的,这增加了控制上的难度并会带来负荷波动.针对此问题,采用全可变气门机构结合外部废气再... 为了满足车用发动机的要求,在HCCI燃烧的运行范围之外,仍需要使用火花点火(SI)燃烧模式.目前HCCI/SI模式转换的方法和策略都是在相同工况下完成的,这增加了控制上的难度并会带来负荷波动.针对此问题,采用全可变气门机构结合外部废气再循环的方法,在变工况条件下,完成HCCI和SI燃烧模式的转化.并将HCCI燃烧模式中废气率调整负荷的方法延伸进SI燃烧控制中.由于在控制策略层面,采用模式过渡的方法,消除了HCCI/SI模式转换的概念,因而简化了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转换 负荷连续过渡策略 外部废气再循环 HC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聚合动态模型在牌号切换过程中的应用
9
作者 怀改平 成卫戍 徐用懋 《控制工程》 CSCD 2004年第S2期19-22,共4页
分析了聚丙烯牌号切换过程中的过渡策略,并在Hypol工艺上,利用丙烯聚合动态模型和熔融指数(MFR)的软测量,结合工业实际生产数据,对聚丙烯的牌号切换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利用丙烯聚合动态模型可以如实地反应聚丙烯的牌号切换过程,... 分析了聚丙烯牌号切换过程中的过渡策略,并在Hypol工艺上,利用丙烯聚合动态模型和熔融指数(MFR)的软测量,结合工业实际生产数据,对聚丙烯的牌号切换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利用丙烯聚合动态模型可以如实地反应聚丙烯的牌号切换过程,通过模拟的结果,可以找出最佳牌号切换策略,制定出最佳的生产过渡方案,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模型 牌号切换 过渡策略 HYPOL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翻译的IPv4与IPv6整域互联
10
作者 万志涛 王昕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2002年第12期84-87,共4页
依照简单因特网过渡原则,通过分析IPv4到 IPv6的过渡过程,得出 IPv4到 IPv6的互联是至关重要的。分析了传统过渡策略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指出其在过渡过程中的局限性。基于大多数互联网用户是以桩域的形式接入主干网的现状,桩域的过渡... 依照简单因特网过渡原则,通过分析IPv4到 IPv6的过渡过程,得出 IPv4到 IPv6的互联是至关重要的。分析了传统过渡策略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指出其在过渡过程中的局限性。基于大多数互联网用户是以桩域的形式接入主干网的现状,桩域的过渡将是分散的并且难于彼此同步。给出了基于翻译的整域实现技术,介绍其实现方法,并指出其局限性,提出改进方向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协议 IPV4协议 IPV6协议 互联网 翻译 整域互联 过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