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历史过渡特性的新过渡模态建模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谭帅 王福利 彭俊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33-1540,共8页
传统的统计过程质量控制是通过检测和采集大量的过程质量特征数据以实现过程质量控制,过渡过程在短期内无法获得充足的建模数据,导致统计错判概率增加。研究了多模态生产过程中的过渡模态建模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过渡模型相关特性... 传统的统计过程质量控制是通过检测和采集大量的过程质量特征数据以实现过程质量控制,过渡过程在短期内无法获得充足的建模数据,导致统计错判概率增加。研究了多模态生产过程中的过渡模态建模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过渡模型相关特性的新过渡模态建模方法,充分利用已有过渡模型中所蕴含的过程特性,弥补新过程数据不足无法准确描述新过渡过程特性的缺点,可准确描述新出现的未建模过渡模态。通过在田纳西-伊斯曼过程中的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过程 过渡模态建模 动态时间弯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内蕴模态函数对经验模态分解去噪结果的影响研究及改进算法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月 彭蛟龙 +1 位作者 马海涛 林红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26-634,共9页
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是一种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去噪算法.目前,该算法存在的一个较大问题是过渡内蕴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中混叠噪声不能有效处理.过渡内蕴模态函数中混叠噪声不易剔除,限... 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是一种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去噪算法.目前,该算法存在的一个较大问题是过渡内蕴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中混叠噪声不能有效处理.过渡内蕴模态函数中混叠噪声不易剔除,限制了该算法的应用.本文针对此问题,通过研究过渡IMF的特点,首次提出一种有效去除过渡IMF中混叠噪声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原信号进行一次EMD处理,得到包含过渡IMF的初步去噪结果,并将其与合适的余弦信号结合,改变其包络分布,然后对其结果再次进行EMD处理,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保留有效信号的同时,可以有效的去除过渡IMF中混叠的噪声,并将该方法用于实际地震资料随机噪声压制,处理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信号处理 经验模态分解 余弦函数 内蕴模态函数 过渡内蕴模态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CC引射/亚燃模态过渡点选择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洋 何国强 +1 位作者 刘佩进 吕翔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0-505,共6页
以RBCC推进系统为动力的飞行器设计流程出发,建立了考虑发动机工作的限制条件的引射和亚燃模态性能评估方法,研究了不同燃料条件下发动机引射和亚燃模态下比冲和推力系数随飞行弹道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比冲最优、推力变化最小的模... 以RBCC推进系统为动力的飞行器设计流程出发,建立了考虑发动机工作的限制条件的引射和亚燃模态性能评估方法,研究了不同燃料条件下发动机引射和亚燃模态下比冲和推力系数随飞行弹道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比冲最优、推力变化最小的模态过渡点选择方法;结合某一具体飞行任务的典型弹道,获得了在飞行马赫数为2.6±0.1、飞行高度为11.7—12.9km范围内进行引射/亚燃模态过渡最佳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 引射模态 亚燃模态 模态过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CC引射/亚燃模态过渡工作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洋 何国强 +1 位作者 刘佩进 秦飞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1-646,686,共7页
针对模态过渡过程中的瞬变特性,开展了引射/亚燃模态过渡工作过程中的RBCC进气道/燃烧室一体化数值模拟,计算比较了四种不同的模态过渡方案,分析了模态过渡工作过程中流动、燃烧模式和进气道状态的瞬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推力产生较... 针对模态过渡过程中的瞬变特性,开展了引射/亚燃模态过渡工作过程中的RBCC进气道/燃烧室一体化数值模拟,计算比较了四种不同的模态过渡方案,分析了模态过渡工作过程中流动、燃烧模式和进气道状态的瞬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推力产生较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燃烧室内燃烧/流动参数匹配性差和在流动方向上燃烧放热间断引起的;(2)主火箭保留的燃气在模态过渡过程中起到了火焰稳定和自持燃烧的作用,保留合理流量的燃气不仅可以缩短模态过渡时间,而且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比冲;(3)提出了通过调节燃料喷注策略和主火箭节流方式实现模态平稳过渡的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数值验证,可望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燃烧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 引射模态 亚燃模态 模态过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邻转移约束规则的非确定工业过渡过程的模态识别方法
5
作者 朱明睿 纪杨建 +1 位作者 甘红宇 张念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576-3587,共12页
受外界环境干扰、生产计划变更和调控方案调整的影响,一些工业过程在不同稳定工况间切换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给过渡模态识别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后续的过程监测和调控优化。结合近邻思想和模态转移约束思想,提出了基于近邻转移约... 受外界环境干扰、生产计划变更和调控方案调整的影响,一些工业过程在不同稳定工况间切换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给过渡模态识别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后续的过程监测和调控优化。结合近邻思想和模态转移约束思想,提出了基于近邻转移约束规则的过渡模态识别方法。该方法使用变量贡献表征模态信息进行历史工况的过渡模态划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近邻转移约束规则,对过渡模态进行两步识别:第一步引入移动窗口,采用近邻思想计算待识别窗口工况在各过渡模态簇中的近邻贡献距离,识别候选过渡模态;第二步构建历史非稳定工况的过渡模态转移概率矩阵作为权值矩阵,对待识别窗口工况在各候选过渡模态中的近邻贡献距离进行加权、比较,精准定位待识别窗口工况所属模态。以矿渣粉磨生产作为案例进行了应用验证,与其他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模态识别滞后时间更短,识别准确率提高到98.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确定工业过程 过渡模态识别 变量贡献 K近邻 模态转移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过程的全自动离线模态识别方法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淑美 王福利 +1 位作者 谭帅 王姝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80,共21页
多模态是复杂工业生产过程的普遍特性.不同模态具有不同的过程特性,需要建立不同的模型,因此离线建模数据的模态划分与识别是整个多模态过程建模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常用的聚类算法需要对其结果进行人工分析和后续处理,无法真正实现多... 多模态是复杂工业生产过程的普遍特性.不同模态具有不同的过程特性,需要建立不同的模型,因此离线建模数据的模态划分与识别是整个多模态过程建模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常用的聚类算法需要对其结果进行人工分析和后续处理,无法真正实现多模态过程的全自动模态识别.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全自动的多模态过程离线模态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宽度为H的大切割窗口对数据进行切割,利用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对窗口单元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对稳定模态淹没现象进行处理,得到模态的初步划分结果;最终,利用小滑动窗口L,对稳定模态及过渡模态交接区域进行细划分,准确定位稳定模态与过渡模态的分割点.算法实现了多模态过程的全自动离线识别,并给出合理有效的识别结果.仿真分析表明此方法能够实现模态的自动识别,且识别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识别 模态过程 过渡模态 稳定模态 全自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乘波前体的2元TBCC变几何进气道一体化设计
7
作者 俞宗汉 谢业平 +3 位作者 黄国平 蒲永彬 李乾 王瑞琳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5-40,共6页
针对空天飞行器"地面起动-高速巡航"的宽马赫数飞行的设计需求,结合乘波体提高升阻比及2元进气道型面调节简单可实现的优势,设计了1种基于乘波前体的2元TBCC变几何进气道,并对不同工作状态下的2元进气道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 针对空天飞行器"地面起动-高速巡航"的宽马赫数飞行的设计需求,结合乘波体提高升阻比及2元进气道型面调节简单可实现的优势,设计了1种基于乘波前体的2元TBCC变几何进气道,并对不同工作状态下的2元进气道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计算。所用进气道的总偏转角为23°,唇口角为10°,可有效抑制溢流阻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飞行马赫数为2.0~4.0时,变几何进气道均能成功起动,流量系数在0.60以上,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为0.47~0.85,气动性能良好。同时,对过渡模态下的2元TBCC进气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探究了不同的流量分配方案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流量比的增大,冲压通道出口的气动性能提升,流量系数和总压恢复系数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元变几何进气道 超燃冲压发动机 乘波前体 数值模拟 过渡模态 流量分配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