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渡时代的边疆学术:民国时期边政学研究引论 被引量:12
1
作者 汪洪亮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8,共8页
近代中国处于充满变数的"过渡时代",其间有两次边疆研究高潮,分别以晚清西北史地学和民国时期边政学为代表。学界对前者已有充分研究,但对后者尚少关注。基于对民国时期边政学的研究意义及学界已有研究状况的考察,笔者认为,... 近代中国处于充满变数的"过渡时代",其间有两次边疆研究高潮,分别以晚清西北史地学和民国时期边政学为代表。学界对前者已有充分研究,但对后者尚少关注。基于对民国时期边政学的研究意义及学界已有研究状况的考察,笔者认为,将民国边政学研究引向深入的基本思路有三点:即在对民国时期边政学的学科发展、研究人群及其思想内容等方面的史实重建的基础上,从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探索边疆研究从传统步入现代的学术历程,从文本与语境互动的角度考察边政研究与边疆政治的关系演进,从西学东渐的角度审视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中国化的过程及其在边疆地区的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时代 边疆学术 民国时期 边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过渡时代英雄”梁启超的新闻活动 被引量:2
2
作者 姚向葵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1998年第4期50-54,共5页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在开辟维新运动舆论阵地、全面改革报刊内容、开创新文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功绩。
关键词 过渡时代 戊戌维新 舆论 机关报 中国魂 新文体 文言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时代的政治选择:梁启超贤能政治观述论
3
作者 岳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9-49,共11页
清末民初,梁启超借助日本东学这一路径,对兴起于近代西方的民权学说与国家主义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从而确立起更具现代意义的认知体系,为全新政治观的形成积累了思想资源。立足于人类政治发展规律的宏大背景之上,梁启超明确提出过渡时代... 清末民初,梁启超借助日本东学这一路径,对兴起于近代西方的民权学说与国家主义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从而确立起更具现代意义的认知体系,为全新政治观的形成积累了思想资源。立足于人类政治发展规律的宏大背景之上,梁启超明确提出过渡时代说,认为政治演进的方向将是立宪政治,但不同历史阶段需要适应的政治建设方略。作为过渡时代的政治选择,贤能政治将以较低的代价促进立宪政治的到来。而之所以可能的关键,就在于其实现了制度建设与贤能治国的统一,同时发挥了制度与人两方面的作用。梁启超的贤能政治观开启了近代民主政治与贤能治国有机融合的可能性,但具体落到实处,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贤能政治 过渡时代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时代”的“开端”——关于二十世纪的时代审视
4
作者 何善昌 喻承久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1期9-14,共6页
本文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考察时代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战后出现的新的典型现象出发进行郑重抽象,提出和论证了“20世纪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的开端”这一命题。我们认为,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于人们批驳西方政界要人和当... 本文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考察时代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战后出现的新的典型现象出发进行郑重抽象,提出和论证了“20世纪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的开端”这一命题。我们认为,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于人们批驳西方政界要人和当今民主社会主义头面人物在时代问题上的谰言,对于解决我们队伍中一些同志时代观方面的深层次思想问题,能提供一定的帮助。文章虽然长些,但不沉闷枯燥,没有学究气。本刊将此文推荐给广大读者,希望能就时代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过渡时代 向社会主义过渡 世界历史时代 时代本质 时代问题 历史必然性 世界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大过渡
5
作者 叶南客 《学海》 1995年第3期54-59,共6页
略论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大过渡叶南客一、大过渡时代的文化困惑与再生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绵延几千年的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它适应于血缘或宗法式的小农经济。这种文化的核心就是“礼”,其基本内容就是等级制度和以血缘关系... 略论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大过渡叶南客一、大过渡时代的文化困惑与再生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绵延几千年的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它适应于血缘或宗法式的小农经济。这种文化的核心就是“礼”,其基本内容就是等级制度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民族宗法制度。鸦片战争的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化 现代化进程 辛亥革命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传统文化 中国现代化 文化变迁 过渡时代 现代性 文化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娜咪囡遗址2011~2013年出土长石片制品研究
6
作者 韩诣深 高峰 +2 位作者 胡好玥 王益人 曲彤丽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7,共12页
云南娜咪囡遗址是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地区的一处晚更新世末期洞穴遗址,遗址年代距今约2.2~1万年,处于橄榄坝类型分布区,文化面貌与广义和平文化有相似性。本文以该遗址第二次发掘所得的长石片制品为研究对象,探究遗址内长石片的主要技术... 云南娜咪囡遗址是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地区的一处晚更新世末期洞穴遗址,遗址年代距今约2.2~1万年,处于橄榄坝类型分布区,文化面貌与广义和平文化有相似性。本文以该遗址第二次发掘所得的长石片制品为研究对象,探究遗址内长石片的主要技术特征和在组合内的性质。结果显示,娜咪囡遗址长石片制品显示出较高权宜性,在遗址组合中不占主体地位;部分薄石片为古人有意识制造,少量标本有预制背脊;厚石片则多为备料、加工石核或砾石石器等过程产生的废片。娜咪囡遗址长石片制品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橄榄坝类型分布区内石制品文化的多样性,且为现代人迁徙的“南方路线”提供了更多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娜咪囡遗址 长石片 技术分析 旧新石器时代过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五四”新文学过渡的中国近代文学
7
作者 吴组缃 季镇淮 陈则光 《中国文学研究》 1991年第1期53-64,共12页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殖民者为了在东亚强迫推行鸦片贸易,于1840年对中国发生了野蛮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解体,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而拉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序幕,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而告一段落。中国进入近代的...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殖民者为了在东亚强迫推行鸦片贸易,于1840年对中国发生了野蛮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解体,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而拉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序幕,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而告一段落。中国进入近代的这一历史进程,比起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迟了整整二百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 小说界革命 梁启超 “五四”新文学 黄摩西 桐城派 近代作家 黄遵宪 过渡时代 资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揽驭到召唤:近代中国国家建设与"英雄"概念变迁 被引量:3
8
作者 赖静萍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0-230,I0005,共12页
"英雄"是在中国本土文化中孕育生成的词汇,最晚于西汉初年出现,走过整个帝制时代,见证了现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其内涵的演变与近代中国国家建设进程密不可分.王朝时期,"英雄"主要指才智和胆识超群的杰出人物.自奉&q... "英雄"是在中国本土文化中孕育生成的词汇,最晚于西汉初年出现,走过整个帝制时代,见证了现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其内涵的演变与近代中国国家建设进程密不可分.王朝时期,"英雄"主要指才智和胆识超群的杰出人物.自奉"替天行道"的"英雄"延揽能臣良将式"英雄"建国兴邦,并行帝王驾驭之术,使其恪守人臣之本分.清末西潮东渐,传统秩序遭遇总体性危机,建设独立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成为核心议题.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艰巨任务促使国人召唤多重面相的"英雄":召唤"过渡时代之英雄"以引领近代国家转型,召唤"中华民族之英雄"以形塑民族认同,召唤"芸芸平等之英雄"以为国家建设之基石."英雄"概念由此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 "过渡时代" 中华民族 国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的位置——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文学中的“青年问题”论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宋文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33,共9页
一、“主体”的翻转与“青年问题” 在晚清以来的历史和文学叙述中,“青年”始终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概念。1901年,梁启超在《过渡时代论》中依据精神气质的不同把中国人区分为“老年”和“青年”两类,并做了高下善恶之区分:“故今日... 一、“主体”的翻转与“青年问题” 在晚清以来的历史和文学叙述中,“青年”始终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概念。1901年,梁启超在《过渡时代论》中依据精神气质的不同把中国人区分为“老年”和“青年”两类,并做了高下善恶之区分:“故今日我全国人可分为两种:其一老朽者流,死守故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问题 文学叙述 80年代 70年代 过渡时代论》 “主体” 精神气质 中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近代中国的精神之父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方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17-23,共7页
梁启超对近代中国的杰出贡献及应有之地位,尚没有被人们普遍认识。本文重点论述梁启超在中外启蒙思想家中的突出地位、高瞻远瞩的过渡时代理论和对学术研究的重大贡献。他的优秀品格、情操、治学精神、立言立行,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梁启超对近代中国的杰出贡献及应有之地位,尚没有被人们普遍认识。本文重点论述梁启超在中外启蒙思想家中的突出地位、高瞻远瞩的过渡时代理论和对学术研究的重大贡献。他的优秀品格、情操、治学精神、立言立行,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处处堪为人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思想启蒙 过渡时代理论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记》文本评述术语的发生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0-115,共6页
中国学术范式历经从传统学术范式向现代学术范式的历史变迁,《学记》文本评述术语在不同的学术范式下呈现出不同的学术旨趣。在经学时代,以"学"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学记》文本评述术语呈现出由"道"至"义、序、... 中国学术范式历经从传统学术范式向现代学术范式的历史变迁,《学记》文本评述术语在不同的学术范式下呈现出不同的学术旨趣。在经学时代,以"学"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学记》文本评述术语呈现出由"道"至"义、序、由"再至"法"之间的操作转换,并最终以"道"的实现作为教育的圭臬;在过渡时代,经学在从"国故"向"国学"的自我学术救赎之中隐身于"现代学科"之内,《学记》文本评述术语呈现出教科书化的时代特征,并正在试图用新的学术术语为经学重新立法;在学科时代,以"教"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形成,《学记》文本评述术语呈现出学科化和制度化的特点。《学记》文本评述术语的历史变迁,为实现新、旧学术范式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对话,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本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记》 经学时代 过渡时代 学科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务派与改良派思想交锋的记录——读《劝学篇》与《<劝学篇>书后》随笔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天瑜 《江汉论坛》 1987年第1期66-72,共7页
一近代中国处在社会急剧变化的历史关头.敏感的梁启超1901年指出:"中国自数千年以来,皆停顿时代也,而今则过渡时代也.""中国自数千年来,常立于一定不易之域,寸地不进,跬步不移,未尝知过渡之为何状也.虽然为五大洋惊涛骇... 一近代中国处在社会急剧变化的历史关头.敏感的梁启超1901年指出:"中国自数千年以来,皆停顿时代也,而今则过渡时代也.""中国自数千年来,常立于一定不易之域,寸地不进,跬步不移,未尝知过渡之为何状也.虽然为五大洋惊涛骇浪之所冲击,为十九世纪狂飙飞沙之所驱突,于是穷古以来,祖宗遗传深顽厚锢之根据地遂渐渐摧落失陷,而全国民族亦遂不得不经营惨淡跋涉苦辛相率而就于过渡之道."(梁启超《过渡时代》,载《清议报》第82期)当然,面对这种旷古未有的"过渡时代",各个不同的阶级和阶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派 梁启超 近代中国 过渡时代 改良派 学习西方 中体西用 清议报 文化派别 何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咸同之际的士绅武化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熊志勇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121-125,共5页
略论咸同之际的士绅武化效应熊志勇有清一代,以咸同之际的太平天国革命和湘淮军崛起影响尤著。在急剧的社会动荡和变革中,儒生士子走出皇权军事庇护的故道,纷纷厕身军伍,形成了一股士绅“武化”的社会潮流。士绅染指军事与士之失位... 略论咸同之际的士绅武化效应熊志勇有清一代,以咸同之际的太平天国革命和湘淮军崛起影响尤著。在急剧的社会动荡和变革中,儒生士子走出皇权军事庇护的故道,纷纷厕身军伍,形成了一股士绅“武化”的社会潮流。士绅染指军事与士之失位,导致士为四民之首的传统社会秩序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同之际 军事权威 社会秩序 武化 军人 淮军 曾国藩 太平天国革命 过渡时代论》 太平天国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造——论梁启超的人才观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家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61,共7页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他对中国社会的转型和教育改造之间的关系有许多精辟的见解,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文章就梁启超关于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造的关系进行研究,评述他救国先救人,兴国先“新民”和兴学校培养人才的举...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他对中国社会的转型和教育改造之间的关系有许多精辟的见解,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文章就梁启超关于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造的关系进行研究,评述他救国先救人,兴国先“新民”和兴学校培养人才的举措产生的影响,肯定其思想和主张的积极意义,指出其政治的过失,评价其学术与政治错位对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社会转型 教育改造 过渡时代 人才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在还没有到出大作品的时候
15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6-46,共1页
蒋孔阳在《当代文学八题议》(《上海文学》1994年12期)一文中说:我们的小说创作整体水平,确实提高了不少.但与历史上真正一流的大作品比,还有一段距离.我一直很困惑,在我们国家,群众对文学期望很高,政府也对文学鼓励有加,社会上设立的... 蒋孔阳在《当代文学八题议》(《上海文学》1994年12期)一文中说:我们的小说创作整体水平,确实提高了不少.但与历史上真正一流的大作品比,还有一段距离.我一直很困惑,在我们国家,群众对文学期望很高,政府也对文学鼓励有加,社会上设立的各种文学奖名目繁多,大家都希望产生出大作品,为什么就是没有大作品出来?原因很多,基本原因恐伯还是在于我们这个时代,整个精神状态不够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作品 现在还 当代文学 小说创作 上海文学 蒋孔阳 基本原因 中国文学 文学奖 过渡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逐欧风唱自由——论二十世纪初我国社会思潮的转换
16
作者 沈渭滨 戴鞍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6期22-28,共7页
历史跨入二十世纪,饱受空前民族危机的猛烈刺激,先进的中国人更加急切地睁眼看世界,更热烈地敞开心扉,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了解、研习近代国家观念、国民学说等社会政治理论,并将它们与救亡实践紧紧联结在一起,直接应用、服务于拯救民... 历史跨入二十世纪,饱受空前民族危机的猛烈刺激,先进的中国人更加急切地睁眼看世界,更热烈地敞开心扉,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了解、研习近代国家观念、国民学说等社会政治理论,并将它们与救亡实践紧紧联结在一起,直接应用、服务于拯救民族危亡的思想启蒙和实际斗争,从而为世纪之交社会思潮的更替,即维新变法思潮向民主革命思潮的转换,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与二十世纪初爱国主义思想历史性发展紧密相联的民权的觉醒,则是促成这种转换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国民主义 民权 梁启超 二十世纪初年 国魂 我国社会 历史性发展 过渡时代 民主革命 专制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苏曼殊的悲剧
17
作者 邵迎武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53-59,共7页
任何人物都必须在历史提供的现实条件下自我完成。各个不同的完成形式,正构成了世界的复杂性。以被“南社”诗人誉为“革命和尚”的苏曼殊而论,在本世纪初,他曾以一个不避锋镝的爱国斗士的轩昂姿态积极入世,后来却遁迹空门,佯狂玩世。... 任何人物都必须在历史提供的现实条件下自我完成。各个不同的完成形式,正构成了世界的复杂性。以被“南社”诗人誉为“革命和尚”的苏曼殊而论,在本世纪初,他曾以一个不避锋镝的爱国斗士的轩昂姿态积极入世,后来却遁迹空门,佯狂玩世。从斗士到诗僧,苏曼殊的这一“自我完成”的悲剧,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知识分子 辛亥革命 中西文化 章太炎 中国近代 革命党人 苏曼殊 思想文化 康有为 过渡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型政治体制:国家治理的一个侧面
18
作者 郭海龙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7,共7页
在近代以来各国主要政治体制的阶级构成方面,除了阶级统治本质之外,还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阶级或阶层分享权力的特点,这些体制可统称为共享型政治体制,这些体制促进了国家治理。历史上虽然曾出现过"混合政体""阶级力量均... 在近代以来各国主要政治体制的阶级构成方面,除了阶级统治本质之外,还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阶级或阶层分享权力的特点,这些体制可统称为共享型政治体制,这些体制促进了国家治理。历史上虽然曾出现过"混合政体""阶级力量均势论""协商民主"等类似概念,但这些概念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共享型政治体制,则立足于一元多线的唯物史观,更为本质、全面地分析了近代以来各种政治体制产生的综合因素,这些综合因素中,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性因素。共享型政治体制普遍存在于时代交替时期,其经济根源是新旧生产力的并存,它为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元多线 共享型政治体制 时代交替(过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