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新视角:客体关系学派的表征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金圣华
-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55,共4页
-
基金
贵州省教育厅基础教育研究一般项目(2012B302)
安顺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委托课题
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应用心理学资助
-
文摘
作为婴儿与主要呵护人之间强烈、持久和亲密的情感联系,依恋的研究甚受心理学家的重视,尤其是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表征问题。文章通过依恋理论的简单回顾,从客体关系尤其是Winnicott的过渡性客体这一角度对不同依恋类型的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发展,婴幼儿对他人和父母的依恋表征的形成,婴幼儿在与母亲的短暂分离中内心体验对依恋类型形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
关键词
内部工作模式
过渡性客体
陌生情境测验
依恋类型
-
分类号
B844.1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网络游戏迷的个体心理机制:投射与补偿
被引量:5
- 2
-
-
作者
朱丽丽
何珂
-
机构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安徽日报社
-
出处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48,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与引导研究"阶段性成果
编号:11&ZD178
-
文摘
本文探讨了网络游戏迷的心理投射,以及网络游戏作为过渡性客体给迷群体带来的心理补偿,研究从网络游戏迷的个体心理机制入手,发现他们将游戏以及游戏世界当成了"窗户"内的美梦,网游迷将理想世界投射在游戏中以获得美好的期望,将未知探索欲投射在游戏中以满足好奇心的渴求。此外,网络游戏迷还通过网游这个客体来获得心理补偿,补偿他们的自我放松感、人际交流、自我实现等等,但这种补偿也存在着一定的冒险性,若迷失了现实世界和游戏世界的界线,则很可能让这种补偿游走在病态与狂热边缘。
-
关键词
游戏
迷
投射
补偿
过渡性客体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