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渡式台阶溢洪道的水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桢 李红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7-91,共5页
鉴于台阶式溢洪道的研究多集中于台阶尺寸﹑坡度﹑流态﹑消能等方面,而对台阶本身的布置形式研究很少,提出了新的过渡式台阶溢洪道布置形式,采用紊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坡度﹑不同单宽流量以及不同过渡形式下的过渡式台阶溢洪道的... 鉴于台阶式溢洪道的研究多集中于台阶尺寸﹑坡度﹑流态﹑消能等方面,而对台阶本身的布置形式研究很少,提出了新的过渡式台阶溢洪道布置形式,采用紊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坡度﹑不同单宽流量以及不同过渡形式下的过渡式台阶溢洪道的水力特性。结果表明,与连续等高的台阶溢洪道相比,在相同条件下过渡式台阶溢洪道台阶面上的负压区较小,消能率较高且随单宽流量的增加而增加,所提出的台阶布置形式可供相关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式 台阶溢洪道 水力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蜂饲养新方法——过渡式饲养
2
作者 罗卫庭 《农村实用技术》 2008年第1期42-,共1页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简称中蜂,它是我国蜂业中的瑰宝。大部分植物群落的发生、发展和进化都与中蜂的进化史相协调。
关键词 中蜂 过渡式 生物学 半山区 云南省 中华蜜蜂 蜂箱 蜂具 蜂蜜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硐室岩壁过渡型破坏模式及最大线应变理论分析研究
3
作者 李晓光 张普锦 +2 位作者 周春雷 赵亮 李远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117,共9页
地下硐室所在的岩体应力条件复杂,破坏模式随着与开挖面距离的不同发生转变,开挖所引起的原位脆性岩体应力集中会导致平行于自由面的局部损伤演化,称为表面不稳定性。而在深层条件下,低强度硐室岩壁的表面不稳定性及过渡型破坏模式很常... 地下硐室所在的岩体应力条件复杂,破坏模式随着与开挖面距离的不同发生转变,开挖所引起的原位脆性岩体应力集中会导致平行于自由面的局部损伤演化,称为表面不稳定性。而在深层条件下,低强度硐室岩壁的表面不稳定性及过渡型破坏模式很常见。针对目前实验室中圆柱形试样在单轴压缩试验中试样受力不符合岩壁单元实际应力状态的局限性,研发一款可模拟硐室岩壁过渡式破坏的试验测试仪。对长方体砂岩、花岗岩试样进行单临空面双向应力加载试验,分析岩石试样的裂纹发展、应力应变规律和破坏模式过渡转化。基于最大线应变理论及胡克定律提出最大线应变强度分析公式,建立基于最大线应变理论的岩壁表面不稳定性破坏的试验测试和分析方法,并且同Mohr-Coulomb准则及Hoek-Brown强度理论进行比较,通过试验数据验证最大线应变理论解释硐室岩壁过渡型破坏模式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剪过渡式破坏 表面不稳定性 最大线应变理论 岩石力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板式过渡桥墩拓宽改造施工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魏魁 杨先权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6-122,共7页
某运河大桥主桥主梁结构损坏严重,须对上部结构进行拆除后重建,为适应新建上部结构的尺寸,对主桥墩柱进行拓宽改造。主桥过渡墩为钢筋混凝土矩形实体板式墩,拓宽改造施工方案为将原过渡墩顶部2 m高的混凝土凿除,保留原主筋,增设预应力... 某运河大桥主桥主梁结构损坏严重,须对上部结构进行拆除后重建,为适应新建上部结构的尺寸,对主桥墩柱进行拓宽改造。主桥过渡墩为钢筋混凝土矩形实体板式墩,拓宽改造施工方案为将原过渡墩顶部2 m高的混凝土凿除,保留原主筋,增设预应力混凝土盖梁。主桥边跨梁体拆除后,在引桥底布置顶升支架及梁底分配梁,通过顶升支架对引桥梁体进行顶升,顶升过程中保证引桥梁体同步顶升,消除梁体因顶升不同步产生的附加应力,保障既有结构的完整性。引桥梁体与过渡墩墩顶脱离后,采用环状钻孔取芯、核心混凝土分块切割吊离的方法对原墩顶混凝土进行凿除,有效保留原墩柱主筋,解决了墩顶混凝土凿除作业空间小、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利用现浇支架完成增设预应力混凝土盖梁的施工,分2批分阶段张拉预应力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既有板过渡 拓宽改造 支架系统 同步顶升 混凝土凿除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可移动式救生过渡站的配置及其供氧系统设计 被引量:6
5
作者 宫成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0-92,共3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煤矿井下紧急避险装备即煤矿可移动式救生过渡站的特点及安装位置,给出了过渡站内部配置方案及配置用途,介绍了基于压风供氧、压缩空气供氧和自救器供氧三级供氧方式的过渡站供氧系统的设计方法。该过渡站有效解决了煤矿... 介绍了一种新型煤矿井下紧急避险装备即煤矿可移动式救生过渡站的特点及安装位置,给出了过渡站内部配置方案及配置用途,介绍了基于压风供氧、压缩空气供氧和自救器供氧三级供氧方式的过渡站供氧系统的设计方法。该过渡站有效解决了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火灾、塌陷等灾害性事故时避险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避险 可移动救生过渡 供氧系统 压风供氧 压缩空气供氧 自救器供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华 潘丽 刘钟栋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在当今“慕课”和“金课”日益盛行的教学模式下,针对“食品添加剂”课程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模式陈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学习成效不显著等缺点,从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进行初步改革探讨,使课前预习和... 在当今“慕课”和“金课”日益盛行的教学模式下,针对“食品添加剂”课程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模式陈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学习成效不显著等缺点,从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进行初步改革探讨,使课前预习和课堂听课有机融合,推进翻转课堂,逐步向“金课”建设过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 翻转课堂 考核方 过渡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铁平层斜拉桥钢箱梁双悬臂施工控制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虎虎 吴凯 严和仲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1,共7页
宜宾临港长江大桥主桥为(72.5+203+522+203+72.5)m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公铁平层,3号塔两侧钢箱梁采用双悬臂施工,4号塔边跨侧钢箱梁采用顶推施工,中跨侧钢箱梁采用单悬臂施工。基于无应力状态法控制理论,采用SCDS软件建立主桥有限... 宜宾临港长江大桥主桥为(72.5+203+522+203+72.5)m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公铁平层,3号塔两侧钢箱梁采用双悬臂施工,4号塔边跨侧钢箱梁采用顶推施工,中跨侧钢箱梁采用单悬臂施工。基于无应力状态法控制理论,采用SCDS软件建立主桥有限元模型进行施工控制计算。主梁双悬臂拼装时利用边、中跨侧桥面吊机对称同步起吊待安装梁段并调整其空间位置,采用相邻梁段相对高程控制法进行精匹配;斜拉索索力以无应力索长张拉进行控制;中跨侧悬臂端临时辅助压重措施,完成钢箱梁跨越式过辅助墩和顶升式上过渡墩的施工。该施工控制技术确保了钢箱梁双悬臂施工和边跨2次上墩顺利完成,保证了塔梁临时竖向锚固束受力合理,桥梁结构受力和塔偏未超限,结构线形和索力偏差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钢箱梁 双悬臂施工 无应力状态法 索长张拉 跨越过辅助墩 顶升过渡 施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属工科院校专业课分层差异化双语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6
8
作者 何莉 付波 +1 位作者 王云艳 权轶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48,共2页
湖北工业大学为强化学校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战略需求的意识和能力,提出分类推进、梯级多元、协同创新的"721"人才培养模式,面对70%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20%"1+X"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10%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 湖北工业大学为强化学校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战略需求的意识和能力,提出分类推进、梯级多元、协同创新的"721"人才培养模式,面对70%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20%"1+X"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10%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学校编制了有针对性的教材、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实现了有针对性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合适的教育,促进了所有学生的全面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差异化双语教学 “721”人才培养模 保持双语教学 过渡式双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风区边缘近500年的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敬华 张平中 +2 位作者 孟彩红 张德忠 杨勋林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1-407,共7页
基于武都万象洞高分辨率石笋δ18O和高精度230Th定年数据,结合利用周边地区史料恢复的旱涝指数序列,重建季风区边缘近500 a以来降水变化。结果显示:在年际至百年时间尺度上,万象洞石笋δ18O变化指示亚洲季风带来的降水量信息。季风区边... 基于武都万象洞高分辨率石笋δ18O和高精度230Th定年数据,结合利用周边地区史料恢复的旱涝指数序列,重建季风区边缘近500 a以来降水变化。结果显示:在年际至百年时间尺度上,万象洞石笋δ18O变化指示亚洲季风带来的降水量信息。季风区边缘降水变化可分减弱期(1470~1700 A.D.)、平稳期(1701~1875 A.D.)和增强期(1876~2003 A.D.)三个气候段,其间季风降水的强弱变化响应史料记载的极端旱涝事件。在小冰期向20世纪暖期转换过程中,本区呈现阶梯式过渡降水模式,这是一种较大空间尺度上气候特征,在年代际至百年时间尺度上与北半球温度、中国温度变化具有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区边缘 石笋氧同位素 旱涝指数 阶梯过渡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encast to underground iron ore mining method 被引量:6
10
作者 FAN Xiao-ming REN Feng-yu +1 位作者 XIAO Dong MAO Ya-ch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813-1824,共12页
At the end of the open-pit mining process in large metal mines, the mining model must change from open-pit mining to underground mining, but the mutual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ining models leads to poor producti... At the end of the open-pit mining process in large metal mines, the mining model must change from open-pit mining to underground mining, but the mutual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ining models leads to poor production safety conditions and difficulties in production convergence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To solve these technical problems of poor production safety conditions and difficulties in production convergence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case of the Dagu Mountain Mine, a new transition mode of wedge switching for collaborative mining is proposed and established, which is suitable for collaborative mining. This new mining process completely eliminates the boundary pillar and the artificial covering layer, combining the technology of the mining-induced caving method and the technology of deep min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open-pit.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open-pit boundary reduces the amount of rock stripping, and 2) it achieves a stable transition of collaborative mining capacity.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uses the technologies of the mining-induced caving method in underground mining and deep min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open pit in open-pit mining, and the method then optimizes the open-pit mining in detail by comparing the advantages of open-pit mining and underground mining. This study provides true and accurat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transition from open-pit mining to underground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cast-to-underground mining transition mode wedge-shaped transition m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叶关闭规律对水电站流道压力分布特性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玉 张洋 +1 位作者 欧邦虎 王煜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6期135-143,共9页
水电站过渡过程中,不同导叶关闭规律对流道压力值及分布特性有较大影响,特别对引水道短、断面尺寸大的坝后式水电站,可能造成同一断面的压力不均问题,危及水电站的安全。为探求不同导叶关闭规律对坝后式水电站流道压力空间分布特性的影... 水电站过渡过程中,不同导叶关闭规律对流道压力值及分布特性有较大影响,特别对引水道短、断面尺寸大的坝后式水电站,可能造成同一断面的压力不均问题,危及水电站的安全。为探求不同导叶关闭规律对坝后式水电站流道压力空间分布特性的影响,以典型坝后式水电站三峡右岸水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水电站过渡过程全流道压力特性三维数值模拟及自定义的压力特性差异分析法,对比不同导叶关闭规律下的水电站流道典型断面压力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采用三段导叶关闭规律更能限制转轮最大转速,而采用两段导叶关闭规律使得流道同一断面的压力分布更为均匀,从而对流道有利,能保证水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后水电站过渡过程 CFD三维流体计算 导叶关闭规律 压力空间分布 压力特性差异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汉字拼音电码的传送速度
12
作者 陈远(马总) 《语文建设》 1962年第4期8-,共1页
周有光同志的文章里说到,在傅送速度上,汉字拼音电码跟四码互有短长:在点线信号上汉字拼音电码比四码快些,在电傅机上比四码慢些。他还指出,虽然汉字拼音电码在电傅机上的傅送速度比四码慢些,但是如果拼音电报以分词连写的汉语拼音为主... 周有光同志的文章里说到,在傅送速度上,汉字拼音电码跟四码互有短长:在点线信号上汉字拼音电码比四码快些,在电傅机上比四码慢些。他还指出,虽然汉字拼音电码在电傅机上的傅送速度比四码慢些,但是如果拼音电报以分词连写的汉语拼音为主,以夹用汉字拼音电码为副,二者合并计算,比全份电报都用四码在傅送速度上要快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有光 传送速度 速度比 夹用 合并计算 过渡式 点线 附加符号 升推 拼音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