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动性肾小球肾炎中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在肾脏的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熊祖应 黄海长 +1 位作者 李惊子 王海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9-502,共4页
目的 :研究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 γ)在人肾小球肾炎病变活动时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根据临床及肾活检病理诊断 ,选择炎症病变明显活动的病人 ,细胞性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RPGN) 17例、狼疮性肾炎 (Ⅳ型 ) (LN) 15例 ,... 目的 :研究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 γ)在人肾小球肾炎病变活动时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根据临床及肾活检病理诊断 ,选择炎症病变明显活动的病人 ,细胞性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RPGN) 17例、狼疮性肾炎 (Ⅳ型 ) (LN) 15例 ,并以炎症病变轻微的轻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 (IgAN) 7例和无炎症病变肾小球微小病变 (MCD) 10例为对照。分别收集各组病人临床资料 ,光镜下观察并计数肾脏病变活动指数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肾组织PPAR γ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LN和RPGN组病人临床上呈明显病变活动表现 ,肾脏病理活动指数显著高于IgAN和MCD组。肾组织PPAR γ免疫组化显示PPAR γ在MCD组未见表达 ;在IgAN组肾小球和肾小管少量表达 ;在病变活动的RPGN和LN组肾小球和肾小管表达显著上调。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在病变活动性指数与肾小球和肾小管PPAR γ染色阳性细胞数间呈显著相关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 78,P <0 .0 1;0 .5 13,P<0 .0 1)。原位杂交方法也进一步证实LN和RPGN组肾小管上皮细胞PPAR γmRNA表达较IgAN和MCD组显著上调。结论 :活动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肾组织PPAR γ表达上调 ,这可能是肾组织对炎症应激反应的一种表现 ,并预示PP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肾小球肾炎 过氧化脂质体 增殖激活受体γ 肾脏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与心肾疾病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荣珍 张钲 李建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1期72-74,共3页
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 (PPARs)参与了许多慢性疾病的形成 ,PPARs的活性能被特异性配体所调控。本文就PPARs进行简述 ,同时主要就PPARs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 动脉粥样硬化 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冻干脂质体物理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蔡明志 王昆 黄复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2-554,共3页
目的 研究温度对冻干脂质体物理化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激光粒度仪检测冻干脂质体水化后的粒径变化 ,评价其物理稳定性 ;通过检测脂质二级过氧化物与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的吸光度和滴定分析脂质水解产物棕榈酸的方法 ,观察其化学... 目的 研究温度对冻干脂质体物理化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激光粒度仪检测冻干脂质体水化后的粒径变化 ,评价其物理稳定性 ;通过检测脂质二级过氧化物与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的吸光度和滴定分析脂质水解产物棕榈酸的方法 ,观察其化学稳定性。 2 5d内 ,分别对以密闭闭光形式分别储存于 -18、4、2 5、40℃等条件下的冻干脂质体氧化、水解和粒径等性质进行观察。结果 冻干脂质体在 40℃条件下时氧化程度明显高于 -18、4、2 5℃ ,随着温度的升高 ,氧化速度有升高的趋势 ;4种条件下的冻干脂质体产生的游离脂肪酸虽然都有一定程度升高 ,但变化较小 ,且没有明显差异。粒径在 40℃、第 2 5天时变化较大 ,其它经统计学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温度对冻干脂质体的化学稳定性影响较大 ,而对物理稳定性影响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冻干脂质体 物理化学稳定性 影响 研究 脂质体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木素磺酸钠制备及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索志荣 张尊听 郑建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83-1086,共4页
染料木素(G)是具有明显的抗肿瘤、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活性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其脂溶性和水溶性均较差,生物利用度不高。通过对其磺化,合成了它的3′-磺酸钠(G1)和3,′6-二磺酸钠(G2)2种水溶性衍生物,用IR、1H NMR等测试技术对其结... 染料木素(G)是具有明显的抗肿瘤、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活性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其脂溶性和水溶性均较差,生物利用度不高。通过对其磺化,合成了它的3′-磺酸钠(G1)和3,′6-二磺酸钠(G2)2种水溶性衍生物,用IR、1H NMR等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比较了G、G1和G2的抑制脂质体过氧化作用。结果表明,G1和G2的抗氧化活性强于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素 染料木素磺酸钠 水溶性 脂质体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5
作者 王荣珍 梁昭红 +1 位作者 刘天喜 李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078-4080,共3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盐酸吡格列酮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I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盐酸吡格列酮预处理组(P组)、设假手术组为对照(SHAM组)。P组于术... 目的:观察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盐酸吡格列酮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I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盐酸吡格列酮预处理组(P组)、设假手术组为对照(SHAM组)。P组于术前7d给予盐酸吡格列酮10mg(kg·d)灌胃。经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后取肾,用生化指标反映肾功能障碍,肾脏组织学评分反映肾脏损伤,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PARγ、CD68的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P组肾脏生化及组织学评分均明显减轻(P<0.01),PPARγ表达没有明显量的改变,但出现新的表达部位,CD68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发展中表达增多,盐酸吡格列酮可减少其表达。结论:PPARγ激动剂盐酸吡格列酮可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机制与抑制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 盐酸吡格列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