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氧化环己酮对二苯并噻吩的氧化脱硫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建源 周新锐 +2 位作者 赵德丰 赵彩霞 蹇海鸥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9-251,共3页
The oxidation of dibenzothiophene(DBT) in decalin(as solvent) was conducted using oil-soluble oxidant cyclohexanone peroxide(CYHPO).The effects of oxidant amount,reaction temperature,reaction time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oxidation of dibenzothiophene(DBT) in decalin(as solvent) was conducted using oil-soluble oxidant cyclohexanone peroxide(CYHPO).The effects of oxidant amount,reaction temperature,reaction time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atio of CYHPO to sulfur 2.5∶1,reaction temperature 100℃ and reaction time 3h,the desulfurization rate was up to 87%.The little water produced after oxidation was removed by molecular sieve adsorption.The recovery ratio of model oil was up to 98%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centrifugation and ad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并噻吩 过氧化环己酮 氧化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溶性过氧化环己酮在FCC柴油氧化脱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淑波 敖红伟 +1 位作者 闫锋 廖克俭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20,共4页
制备了油溶性过氧化环己酮,将其作为氧化剂应用于FCC柴油的氧化-萃取脱硫中,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剂油比等反应条件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00℃、氧化剂与柴油的体积比为2∶50、反应时间为3.0h、萃取剂与柴... 制备了油溶性过氧化环己酮,将其作为氧化剂应用于FCC柴油的氧化-萃取脱硫中,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剂油比等反应条件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00℃、氧化剂与柴油的体积比为2∶50、反应时间为3.0h、萃取剂与柴油的体积比为5∶10的条件下,可脱除FCC柴油中93.0%的硫化物,柴油回收率达99%;该柴油经二次萃取后,硫含量降至33.9μg/g,可满足欧Ⅳ排放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柴油 氧化 脱硫 过氧化环己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溶剂对过氧化环己酮热危险性的减敏效果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彤彤 张金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76,共4页
在纯过氧化环己酮(CYHPO)储运中常添加减敏剂,以降低其热危险性。为了对比评价减敏性能,采用绝热加速量热仪测试了纯CYHPO及加入等质量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正己酸(HAA)和环己醇(CCH)后的热危险参数,并计算... 在纯过氧化环己酮(CYHPO)储运中常添加减敏剂,以降低其热危险性。为了对比评价减敏性能,采用绝热加速量热仪测试了纯CYHPO及加入等质量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正己酸(HAA)和环己醇(CCH)后的热危险参数,并计算了上述5种样品的反应动力学常数和绝热校正数据,建立了包括初始放热温度T0和绝热反应加速度SARC的减敏效果判据,对4种减敏剂的热危险性减敏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DOP对CYHPO热危险性的减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过氧化环己酮 减敏剂 绝热加速量热仪 热危险性 减敏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环己酮储运热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魏彤彤 钱新明 袁梦琦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6-730,共5页
以过氧化环己酮(cyclohexanone peroxide,CYHPO)为研究对象,利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ccelerating rate calorimeter,ARC)分析了CYHPO的自加速分解过程,采用速率常数法计算反应动力学参数.经过绝热修正,得到最危险状态下CYHPO的热危险评价参... 以过氧化环己酮(cyclohexanone peroxide,CYHPO)为研究对象,利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ccelerating rate calorimeter,ARC)分析了CYHPO的自加速分解过程,采用速率常数法计算反应动力学参数.经过绝热修正,得到最危险状态下CYHPO的热危险评价参数,对其失控反应的本征热危险性进行评价.基于Semenov热爆炸理论,推算了最大反应速率时间(TMRad)、不归还温度(θNR)、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计算表明可以忽略ARC仪器误差对推算结果的影响,推荐CYHPO储运采用25 kg以下的K型包装,储运温度控制在59.7℃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环己酮 绝热加速量热仪 热危险性 自加速分解温度 反应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过氧化环己酮二丁酯糊的制备
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77年第2期110-112,122,共4页
50%过氧化环己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糊是不饱和聚酯成型的引发剂,用作制玻璃钢的室温固化剂,也可用于热固化(120℃)。各兄弟厂常来信索取有关材料,现将制备方法介绍如下: 一。
关键词 过氧化环己酮 不饱和聚酯 热固化 引发剂 丁酯 克分子比 活性氧含量 酸性介质 环烷酸 通水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化Ti-SBA-15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脱硫 被引量:2
6
作者 林志耿 王寒露 +3 位作者 周建龙 黄家燊 刘园园 王红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1期253-260,共8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钛酸正丁酯为钛源、聚(乙二醇)-block-聚(丙二醇)-block-聚(乙二醇)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分别合成了介孔分子筛SBA-15和Ti-SBA-15,采用硫酸对其酸化后制得H2SO4/SBA-15和H_2SO_4/Ti-SBA-15。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钛酸正丁酯为钛源、聚(乙二醇)-block-聚(丙二醇)-block-聚(乙二醇)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分别合成了介孔分子筛SBA-15和Ti-SBA-15,采用硫酸对其酸化后制得H2SO4/SBA-15和H_2SO_4/Ti-SBA-15。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BET氮气吸附-脱附等温方法、电子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对SBA-15、H_2SO_4/SBA-15和H_2SO_4/Ti-SBA-15结构、孔道分布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以制备的分子筛为催化剂,过氧化环己酮(CYHPO)为氧化剂和乙腈为萃取剂评价其催化氧化脱除模拟油中二苯并噻吩(DBT)性能。当反应温度为343K,反应时间为60min,乙腈为7.5mL,CYHPO与DBT的摩尔比为5∶1,催化剂用量为0.05g时,SBA-15、H_2SO_4/SBA-15和H_2SO_4/Ti-SBA-15的脱硫率分别为36.1%、57.8%和65.4%。这表明酸化和金属Ti同时改性的SBA-15具有较好的催化氧化脱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S04/Ti-SBA-15 催化氧化 二苯并噻吩 过氧化环己酮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方方 袁学会 冯倩男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72,34,共4页
为了解决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在固化过程中固化速度随凝胶时间延长而变慢的问题,采用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和异辛酸钴/2,4-戊二酮组成的氧化还原固化体系在室温下对UPR进行固化,对苯二酚作为阻聚剂,研究了固化体系中各组分用量对UP... 为了解决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在固化过程中固化速度随凝胶时间延长而变慢的问题,采用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和异辛酸钴/2,4-戊二酮组成的氧化还原固化体系在室温下对UPR进行固化,对苯二酚作为阻聚剂,研究了固化体系中各组分用量对UPR凝胶时间、峰值时间和最大放热峰温度的影响,得出各个组分的最适宜用量。在工程中应用此工艺条件,使UPR在工程应用中有较长的施工期,后期快速固化,且固化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树脂 过氧化甲乙酮 过氧化环己酮 异辛酸钴 凝胶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湿固化端异氰酸酯-聚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应用
8
作者 王志玲 王正 +1 位作者 张书香 陈艳晶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59,63,共5页
用本体加成-聚合工艺,合成了一种新型单组分、无溶剂、室温湿固化端异氰酸酯-聚丙烯酸酯共聚物。考察了合成工艺、NCO/OH摩尔比、异氰酸酯种类、丙烯酸酯单体对其粘接性能及丙烯酸酯转化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生成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本体加成-聚合工艺,合成了一种新型单组分、无溶剂、室温湿固化端异氰酸酯-聚丙烯酸酯共聚物。考察了合成工艺、NCO/OH摩尔比、异氰酸酯种类、丙烯酸酯单体对其粘接性能及丙烯酸酯转化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生成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M D I/PM D I质量比为1/2,NCO/OH摩尔比为15/1,丙烯酸酯单体采用半连续加料法,过氧化环己酮/N,N-二甲基苯胺复合引发,丙烯酸酯单体转化率可达到100%。用于橡木/聚丙烯(PP)粘接,PP破坏,剥离强度可达到15.4 N/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氰酸酯 聚丙烯酸酯 过氧化环己酮/N N-二甲基苯胺 粘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I号引发剂的新工艺 被引量:1
9
作者 宁炳全 李晓峰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1990年第2期14-16,共3页
一、前言不饱和聚酯树脂I号引发剂即过氧化环己酮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糊,是国内通用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引发剂。其生产工艺一般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间接法是在稀硝酸介质中,低温条件下用双氧水氧化环己酮。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 引发剂 过氧化环己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P质量与其水份含量关系的探讨
10
作者 孔令兰 庞伏生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1990年第2期17-19,60,共4页
初步弄清了CHP质量与其水份含量的关系:水份含量在0.3%以上时,CHP成糊状,随着水份含量的增加,放热峰温度迅速下降,凝皎固化时间延长:水份含量在0.1%左右时,CHP基本上为无色透明液体,放热峰温度则能达到最高值,凝胶固化时间缩短。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 引发 过氧化环己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