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Ⅲ类过氧化物酶基因IPH1调控水稻株高 被引量:3
1
作者 冯萍 刘杨 +4 位作者 杨杰 马宏蕾 秦诚 王楠 沈文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3,共10页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RX)是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能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和解除H2O_(2)的毒害作用,还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其中Ⅲ类过氧化物酶(CⅢPRXs)是植物中特有的过氧化物酶家族,通过...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RX)是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能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和解除H2O_(2)的毒害作用,还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其中Ⅲ类过氧化物酶(CⅢPRXs)是植物中特有的过氧化物酶家族,通过清除活性氧(ROS)在植物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CⅢPRXs在水稻株型建立中的功能尚不清楚.通过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获得CⅢPRXs基因(LOC_Os12g09460)两种不同形式的敲除突变体iph1-1,iph1-2.iph1突变体的株高显著高于野生型,除倒1节节长(即第5节)外,其他节节长均显著或极显著长于野生型.农艺性状考察表明,穗长及结实率等主要性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RT-qPCR技术进行的表达模式分析表明,IPH1在根、茎、叶、鞘、穗中均表达,并在茎和鞘中表达相对较高;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IPH1蛋白主要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中.进一步通过生理分析,发现突变体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同时H2O_(2)质量分数显著增加.这些结果初步证实了IPH1能够通过过氧化氢途径调控水稻株高的形成,可为丰富株高调控网络提供有利的基因资源,进一步为株型相关生物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RISPR/Cas9技术 过氧化物 株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杨梅不同类型和毛杨梅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X)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谷晓明 刘宁 +1 位作者 乙引 陈蓉蓉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2期11-14,共4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法,获得了矮杨梅种下7个类型和毛杨梅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X)酶谱。矮杨梅种下各类型的POX谱带具有多型性;以POX谱带为性状,对矮杨梅各类型和毛杨梅进行了聚类分析,矮杨梅各类型和毛杨梅...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法,获得了矮杨梅种下7个类型和毛杨梅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X)酶谱。矮杨梅种下各类型的POX谱带具有多型性;以POX谱带为性状,对矮杨梅各类型和毛杨梅进行了聚类分析,矮杨梅各类型和毛杨梅被分为两大类,对应于形态分类学上的两个种;矮杨梅的7个类型,被分为两类4组,其中,小乔木型和青白果型差异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杨梅 毛杨梅 过氧化物 同工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原子铂纳米酶的简便构建及其类过氧化物酶活性
3
作者 郭春梅 尹维翰 +3 位作者 石静怡 赵建航 陈莹 范曲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33-1639,共7页
采用浸渍吸附法,以多孔碳纳米笼(CNC)作为载体,简便构建了单原子铂/CNC(SA-Pt/CNC)纳米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深入解析了SA-Pt/CNC的微观结构。酶活性测试表明,SAPt/CNC表现... 采用浸渍吸附法,以多孔碳纳米笼(CNC)作为载体,简便构建了单原子铂/CNC(SA-Pt/CNC)纳米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深入解析了SA-Pt/CNC的微观结构。酶活性测试表明,SAPt/CNC表现出优异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能高效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各种底物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铂纳米 过氧化物 生物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研究
4
作者 邵路瑶 王志刚 孙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37,47,共5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ZIF-8、UIO-66、MIL-101(Fe)、MIL-101(Cr)、Cu-TCPP(Fe)等5种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通过观察MOF材料与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反应的颜色变化及测定反应液的OD_(450/630)值评价其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ZIF-8、UIO-66、MIL-101(Fe)、MIL-101(Cr)、Cu-TCPP(Fe)等5种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通过观察MOF材料与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反应的颜色变化及测定反应液的OD_(450/630)值评价其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ZIF-8、MIL-101(Fe)、MIL-101(Cr)几乎没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UIO-66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微弱,而二维片状的Cu-TCPP(Fe)显示出超高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Cu-TCPP(Fe)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来源于TCPP(Fe),其类血红素结构能加速TMB反应的颜色变化。MOF材料作为人工模拟酶在纳米生物学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Cu-TCPP(Fe) 过氧化物 3 3′ 5 5′-四甲基联苯胺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68-Ce-Cu过氧化酶活性调控检测类烟产品中尼古丁
5
作者 陈丹 王春琼 +8 位作者 张轲 荣先芳 龙杰 李海燕 蔡洁云 陈志超 崔一凡 杨德志 杨亚玲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453,共9页
研究制备了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铈、铜掺杂纳米酶(F68-Ce-Cu)用于“茶烟”、“花烟”等类烟产品中尼古丁的比色分析。在H_(2)O_(2)存在下,F68-Ce-Cu可以催化无色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转化为蓝色氧化型TMB(ox TMB)。研... 研究制备了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铈、铜掺杂纳米酶(F68-Ce-Cu)用于“茶烟”、“花烟”等类烟产品中尼古丁的比色分析。在H_(2)O_(2)存在下,F68-Ce-Cu可以催化无色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转化为蓝色氧化型TMB(ox TMB)。研究发现尼古丁对F68-Ce-Cu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增敏作用,且不会受到类烟产品中其它成分的干扰。米氏动力学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单独Ce(K_(m)=2.04 mmol/L)或Cu(K_(m)=9.46 mmol/L)掺杂纳米酶,F68-Ce-Cu的米氏常数K_(m)显著降低(K_(m)=1.51 mmol/L),而在加入天然尼古丁之后,“F68-CeCu+尼古丁”的K_(m)为0.25 mmol/L,与底物的亲和性增强了6倍。Zeta电位测定结果表明,F68-Ce-Cu与尼古丁之间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并能够促进产生更多的·OH和O_(2)^(·-),从而显著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在0.017~0.52 mg/mL范围内,尼古丁质量浓度与654 nm处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达到0.008 mg/mL。在实际类烟产品中,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0.9%~103%,相对标准偏差为2.1%~4.6%,且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结果几乎一致,表明该方法稳定性强、准确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烟产品 纳米 过氧化物 比色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催化去除水体中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冯义平 毛亮 +1 位作者 董仕鹏 高士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18-1225,共8页
内分泌干扰物(EDCs)会干扰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对人类、野生动物以及水生生物产生负面影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具有较强的催化氧化能力,能够催化... 内分泌干扰物(EDCs)会干扰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对人类、野生动物以及水生生物产生负面影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具有较强的催化氧化能力,能够催化去除雌激素、双酚A等多种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污染物.本文在介绍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两种过氧化物酶的相关性质和催化氧化机理的基础上,从污染物结构与其催化去除效率关系的角度综述了过氧化物酶去除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污染物的研究进展.为污水处理过程中过氧化物酶用于去除内分泌干扰物提供依据,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根过氧化物(HRP) 木质素过氧化物(LiP) 内分泌干扰物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荠菜中酚类物质与过氧化物酶作用底物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艳芬 蒋娟 +2 位作者 姜丽 侯田莹 郁志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4-326,共3页
针对荠菜在贮运保鲜过程中的变质问题,以与衰老密切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为研究对象,运用紫外光谱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荠菜中的酚类物质,并研究不同浓度的酚类物质对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荠菜中酚类提... 针对荠菜在贮运保鲜过程中的变质问题,以与衰老密切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为研究对象,运用紫外光谱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荠菜中的酚类物质,并研究不同浓度的酚类物质对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荠菜中酚类提取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13nm,初步确定荠菜中的主要酚类物质是焦性没食子酸,POD的最适底物是绿原酸,酶促反应的最佳底物浓度为8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荠菜 过氧化物 作用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蕉类果实催熟过程中多酚含量、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健 杨昌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94-96,共3页
研究了5个蕉类品种在果实催熟过程中多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蕉类果实催熟后,其多酚含量均有所提高,不同品种的多酚含量表现为鸡蕉>红达卡蕉>大蕉>粉蕉>威廉斯蕉;PPO活性除了大蕉呈现先降... 研究了5个蕉类品种在果实催熟过程中多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蕉类果实催熟后,其多酚含量均有所提高,不同品种的多酚含量表现为鸡蕉>红达卡蕉>大蕉>粉蕉>威廉斯蕉;PPO活性除了大蕉呈现先降低再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外,其他4个品种均呈现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品种的PPO活性表现为红达卡蕉>威廉斯蕉>大蕉>粉蕉>鸡蕉;POD活性除了威廉斯蕉、大蕉和粉蕉呈下降趋势外,其他2个品种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品种的POD活性表现为粉蕉>红达卡蕉>威廉斯蕉>鸡蕉>大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多酚 多酚氧化 过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李梅杏四种核果类植物亲缘关系的研究Ⅲ.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唐前瑞 魏文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4期337-340,共4页
对桃、李、梅、杏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表明,4种核果类植物具有许多同源相似之处,但也反映出种群之间的明显差异;在酶谱构型的复杂程度上,李最简单,桃最复杂,梅、杏介于桃、李之间.
关键词 核果果树 过氧化物 同功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染料与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Il-DyP4相互作用的光谱分析
10
作者 严凤燕 杨阳 荚荣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01,共11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分析蒽醌类染料(reactive blue 19(RB19),reactive blue 4(RB4))、偶氮类染料(reactive violet 5(RV5),reactive black 5(RB5))及底物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与染料...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分析蒽醌类染料(reactive blue 19(RB19),reactive blue 4(RB4))、偶氮类染料(reactive violet 5(RV5),reactive black 5(RB5))及底物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与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Il-DyP4之间的相互作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结果表明,Il-DyP4和上述底物之间均形成了复合物;荧光光谱法结果表明,上述底物均使Il-DyP4产生了荧光淬灭效应,且淬灭类型为静态淬灭,符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结果.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出RB19,RB4,RV5,RB5,ABTS与Il-DyP4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Ka)分别为:9.386 2×10^(4)L·mol^(-1)(298 K),5.615 7×10^(6) L·mol^(-1)(298 K),1.926 2×10^(6) L·mol^(-1)(288 K),5.277 8×10^(5) L·mol^(-1)(298 K),2.234 6×10^(5) L·mol^(-1)(298 K).热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底物与Il-DyP4的结合依赖于疏水相互作用,是自发的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脱色过氧化物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染料底物 疏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麦麸碳点的类过氧化物酶用于葡萄糖的检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倩 王玉林 +2 位作者 陈甲庆 侯文燕 黄彪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4-492,共9页
本文以炭化麦麸为原料,经回流氧化制得麦麸碳点(Wheat Bran Carbon Dots,WCDs),获得的WCDs除了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光学性能外,还具有内在的类酶催化活性。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类似,WCDs的类酶催化活性同样受到pH、温度和H_(2)O_(2)浓... 本文以炭化麦麸为原料,经回流氧化制得麦麸碳点(Wheat Bran Carbon Dots,WCDs),获得的WCDs除了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光学性能外,还具有内在的类酶催化活性。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类似,WCDs的类酶催化活性同样受到pH、温度和H_(2)O_(2)浓度的影响,但是WCDs性能更稳定、廉价易得。WCDs协同葡萄糖氧化酶(GOx)的催化作用,建立了一种简便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高的方法,可实现对葡萄糖的比色检测,线性范围为0.025~0.25 mmol·L^(-1),检出限为0.016 mmol·L^(-1)。该方法可用于果汁样品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过氧化物 检测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子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系统聚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焦培娟 郭太君 +1 位作者 李继海 张亚凤 《特产研究》 1997年第2期16-18,共3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系统垂直板电泳方法,对22个秋子梨资源的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材间的酶谱有一定的差异.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对酶谱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将22个试材分成35个组。
关键词 秋子梨 资源 过氧化物 同工 系统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对长期施肥的响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苗苗 李波 余光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10,共7页
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以灰漠土和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站施肥处理土壤为研究对象,借助纳米矿物颗粒的类酶颜色反应原理,研究了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施用化肥和有机肥(NPKM)和施用有机肥(M)土壤类过氧化... 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以灰漠土和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站施肥处理土壤为研究对象,借助纳米矿物颗粒的类酶颜色反应原理,研究了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施用化肥和有机肥(NPKM)和施用有机肥(M)土壤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天然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相似,土壤也具有经典的催化颜色反应,灰漠土和红壤类过氧化物酶活性范围为0.4~1.0 U/kg。长期施肥显著改变了土壤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以M处理土壤类过氧化物酶活性为最高,可达0.7 U/kg,比CK处理增加了70%以上。不同施肥年限下,CK和NPK处理土壤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并无显著差异,而M和NPKM处理土壤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则随施肥时间线性增加(R^(2)=0.71,P<0.01)。高温灭菌处理后,土壤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大多没有改变,表明其活性是土壤本身固有的氧化还原特性;但M处理红壤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比CK和NPK处理红壤稳定性更高。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表明,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可能影响土壤可溶性矿质元素(如硅和镁)水平。因此,施肥措施可以通过改变土壤固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而影响养分周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纳米 过氧化物 芬顿反应 养分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菌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及其模糊聚类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晓帆 陈艳秋 +1 位作者 杜萍 刘冰雁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共2页
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6个不同地区的桦褐孔菌菌核分离得到的纯菌丝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菌株酶带数目在2~8条,在Rf=0.75、Rf=0.98处所有菌株的酶带都较宽且着色较深,此为桦褐孔菌菌株的特征... 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6个不同地区的桦褐孔菌菌核分离得到的纯菌丝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菌株酶带数目在2~8条,在Rf=0.75、Rf=0.98处所有菌株的酶带都较宽且着色较深,此为桦褐孔菌菌株的特征酶带。进一步采用Fuzzy聚类法进行数量分析表明,菌株间隶属度在[0.250,1.000],当隶属度为0.330时将8个菌株分类。结果显示,同一培养时期的各菌株间同工酶酶谱存在一定的种内及地理分布差异,部分菌株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菌株 过氧化物 模糊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激活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浩 叶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39-640,共2页
关键词 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 噻唑 心肌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促进辣根过氧化物酶降解酚类废水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锋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1,共6页
在微波-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联合处理工艺条件下对高浓度苯酚废水进行降解研究,运用正交试验、双倒数作图、紫外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工艺的催化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微波-HRP联合工艺降解酚类废水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60℃,辐照时间5 min,... 在微波-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联合处理工艺条件下对高浓度苯酚废水进行降解研究,运用正交试验、双倒数作图、紫外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工艺的催化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微波-HRP联合工艺降解酚类废水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60℃,辐照时间5 min,微波功率550 W。在最佳降解条件下,对60 mmol/L苯酚溶液的苯酚降解率为91.2%。降解动力学参数K为0.025 63,微波-HRP联合工艺不影响HRP的米氏常数K_m值,但最大反应速率v_(max),催化常数K_(cat)值提高13.4%,证明了微波-HRP联合工艺具有明显协同效应,在降解高浓度苯酚溶液时,有利于提高HRP的催化效率和苯酚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辣根过氧化物 废水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Soja亚属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及其模糊聚类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洪国伟 徐正华 邹学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59-66,共8页
本研究收集了来自四川、辽宁的大豆Soja亚属种质资源165份,对其三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并用遗传相似系数和模糊聚类方法,对Soja亚属各种群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途径作了探讨,结果表明:Soja亚属各种群有其... 本研究收集了来自四川、辽宁的大豆Soja亚属种质资源165份,对其三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并用遗传相似系数和模糊聚类方法,对Soja亚属各种群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途径作了探讨,结果表明:Soja亚属各种群有其共同的酶带出现,证明各种群具有共同的祖先,部分酶带与大豆进化有关;Soja亚属各种群间遗传差异较小,亲缘关系相近,半野生大豆的亲缘接近于栽培大豆而偏离于野生大豆。大豆进化存在多种途径。栽培大豆的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Soja亚属下的种是一个遗传差异复杂的群体,种下的分类不能仅以植物学性状的差异作为唯一的分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过氧化物 同功 遗传 模糊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2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18
作者 代芳 王佑民 +4 位作者 王长江 佘其美 周剑 时照明 胡红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426-428,共3页
目的 克隆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2 (hPPARγ2 )基因及构建其真核表达重组体 ,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从中国人网膜脂肪垫总RNA中扩增出hPPARγ2cDNA全长基因 ,将全长hPPARγ2cDRA定向插入真核表达... 目的 克隆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2 (hPPARγ2 )基因及构建其真核表达重组体 ,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从中国人网膜脂肪垫总RNA中扩增出hPPARγ2cDNA全长基因 ,将全长hPPARγ2cDRA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中 ,筛选出阳性克隆。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核苷酸序列测定进行鉴定。结果 克隆出全长hPPARγ2cDNA序列与GeneBanK序列相同 ,真核表达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获得的片段大小与理论值一致。结论 成功地克隆了hPPARγ2cDNA ,并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 分子 DNA 重组 过氧化物酶类/遗传学 真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在比色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达 刘美含 +1 位作者 张伟 练美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6-49,共14页
纳米酶的出现是人工模拟酶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突破了以往人工模拟酶催化效率不高的局限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疾病诊断和治疗、环境监测及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近年来,人们发现了多种纳米材料具有天然酶活性,并将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 纳米酶的出现是人工模拟酶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突破了以往人工模拟酶催化效率不高的局限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疾病诊断和治疗、环境监测及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近年来,人们发现了多种纳米材料具有天然酶活性,并将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应用于制备比色生物传感器。借助纳米材料自身所具有的催化能力,模拟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发挥其成本低、稳定性高和易于储存等优势,直接实现对生化反应的催化,进而通过裸眼观察或以分光光度计检测溶液吸光度变化对目标物进行快速、灵敏的定性定量分析。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在比色传感器中的应用为新型纳米比色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类纳米材料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如对pH值要求较多、亲和力不够强、催化活性不够高等。针对上述问题,大多的研究都集中于材料的改进和优化。现有的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增加表面修饰、多种纳米材料复合等方法来进行性能的改进和提升。本文首先明确了比色传感器的显色机制,接着从六种纳米材料(贵金属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碳基纳米材料、金属有机骨架、MXene纳米材料)出发详细综述其类过氧化物纳米酶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最后概述和讨论了类过氧化物纳米酶当前面临的挑战,明确了纳米材料在比色分析中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过氧化物活性 比色检测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肋烟成熟期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总酚、类黄酮动态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玉川 柴家荣 +2 位作者 刘敬业 霍玉昌 尚志强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31-33,共3页
随着烟叶成熟的推进,多酚氧化酶(PPO)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总酚、类黄酮含量增加,过熟时略有回落,自下而上各部位分别在封顶后第3、4、5周达到峰值,此时也正值其适熟期,且各时期的值均是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以上生理生化变... 随着烟叶成熟的推进,多酚氧化酶(PPO)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总酚、类黄酮含量增加,过熟时略有回落,自下而上各部位分别在封顶后第3、4、5周达到峰值,此时也正值其适熟期,且各时期的值均是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以上生理生化变化与白肋烟的生长发育吻合,证实在当地生态环境和栽培措施下,TN90下、中、上各叶位适宜成熟期分别为封顶后第3、4、5周,兼顾三部位,第4周砍株晾制,可获最佳品质。这为诊断白肋烟成熟及适时采收提供了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肋烟 成熟期 多酚氧化 过氧化物 总酚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