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楂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克隆及在烟草中异位表达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代红艳 闫玉娇 +2 位作者 李晓明 李贺 张志宏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0-1076,F0004,共8页
【目的】从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中克隆过氧化物酶(POD)编码基因,通过转基因验证其在木质素合成中的作用,为揭示山楂内果皮形成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山楂克隆基因,以p RI 101-AN为构建基因过量表达载体的... 【目的】从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中克隆过氧化物酶(POD)编码基因,通过转基因验证其在木质素合成中的作用,为揭示山楂内果皮形成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山楂克隆基因,以p RI 101-AN为构建基因过量表达载体的基础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烟草。【结果】从山楂中克隆出编码序列长度为996 bp的POD72基因,命名为Cp POD72。山楂POD72与木本和草本植物POD72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均较高。构建了Cp POD72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获得了66个烟草转化植株。RT-PCR检测结果显示Cp POD72基因在烟草转基因植物中异位表达,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表明转Cp POD72基因烟草植株中木质素含量增加。【结论】Cp POD72基因可能参与木质素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过氧化物酶基因 木质素 基因烟草 异位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梨过氧化物酶基因全长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闫师杰 廉双秋 +3 位作者 李晓丹 李玲 朱文嫱 赵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90,F0002,共6页
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果实中获得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基因POD的cDNA全长,命名为PbPOD,并将该基因在GenBank上登录,登录号为JQ325052。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cDNA全长为1 487 bp,包含72 bp的5&... 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果实中获得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基因POD的cDNA全长,命名为PbPOD,并将该基因在GenBank上登录,登录号为JQ325052。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cDNA全长为1 487 bp,包含72 bp的5'非翻译区、404 bp的3'非翻译区和长度为1 011 bp且编码336个氨基酸的编码区(CDS)。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POD家族保守存在的所有功能活性位点,且与甜瓜、拟南芥、烟草等植物POD相似性达9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梨 过氧化物酶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蒙 王金凤 +1 位作者 黄骞 李才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为探究三疣梭子蟹的免疫机制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在甲壳动物响应寄生虫感染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RACE方法从三疣梭子蟹中克隆获得硒半胱氨酸-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其cDNA序列全长为696bp,5′-UTR长度为... 为探究三疣梭子蟹的免疫机制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在甲壳动物响应寄生虫感染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RACE方法从三疣梭子蟹中克隆获得硒半胱氨酸-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其cDNA序列全长为696bp,5′-UTR长度为102bp,3′-UTR长度为87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07bp,编码168个氨基酸,其中含有一个典型的由蛋白石终止密码子(220TGA222)编码的硒半胱氨酸(40U)。预测了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及其中的保守结构域,包括GPx家族签名序列(64LAFPCNQF71)、活性位点序列(152WNFEKF157)以及与酶催化活性相关的氨基酸位点包括谷氨酰胺(74Q)、精氨酸(90R和168R)和色氨酸(142W)。相似性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硒半胱氨酸-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Px)与甲壳动物中的SeGPxs相似性较高,其中与拟穴青蟹SeGPx相似性最高,并与其在系统发育树中聚为一支。经血卵涡鞭虫侵染后(0—192h),SeGPx基因在三疣梭子蟹的血细胞、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均发生显著性升高。该结果表明,SeGPx在三疣梭子蟹应对血卵涡鞭虫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通过调控甲壳宿主体内被病原扰乱的氧化还原状态进而起到宿主组织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动物 固有免疫 寄生虫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 分子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芋头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 被引量:4
4
作者 莫俊杰 梁钾贤 +2 位作者 胡汉桥 黄红 陈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37-43,共7页
根据芋头的密码子使用频率,用i CODEHOP设计简并引物扩增芋头过氧化物酶基因序列,待芋头过氧化物酶基因非侧翼序列扩增成功后,依据其序列合成hiTAIL-PCR引物扩增芋头过氧化物酶基因的两侧序列。结果从芋头基因组DNA中克隆出1 165 bp序列... 根据芋头的密码子使用频率,用i CODEHOP设计简并引物扩增芋头过氧化物酶基因序列,待芋头过氧化物酶基因非侧翼序列扩增成功后,依据其序列合成hiTAIL-PCR引物扩增芋头过氧化物酶基因的两侧序列。结果从芋头基因组DNA中克隆出1 165 bp序列,经同源性分析为过氧化物酶基因的部分序列;再利用hiTAIL-PCR技术可以扩增出芋头过氧化物酶基因的两侧序列,扩增序列为689 bp,测序结果能与1 165 bp序列拼接到一起,长1 854 bp。与已知的过氧化物酶进行序列比对,发现两侧还有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因此进行第2次hiTAIL-PCR,扩增出165 bp芋头过氧化物酶基因的侧翼序列,拼接后得到2 019bp。用Softberry上的基因预测软件分析后,发现包含过氧化物酶4个外显子,同源性分析表明,此过氧化物酶基因为含血红素的第三类过氧化物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头 过氧化物酶基因 hiTAIL—PCR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生菌素对水稻悬浮细胞过氧化物酶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蒋细良 王劲波 +2 位作者 王慧敏 朱昌雄 田云龙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用白叶枯菌(HB84-17)、10μg/ml中生菌素和10μg/ml中生菌素+白叶枯菌处理水稻抗、感白叶枯病近等位基因系CBB4和沈农1033悬浮细胞,采用斑点杂交的方法研究了中生菌素对水稻悬浮细胞过氧化物酶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叶枯菌、... 用白叶枯菌(HB84-17)、10μg/ml中生菌素和10μg/ml中生菌素+白叶枯菌处理水稻抗、感白叶枯病近等位基因系CBB4和沈农1033悬浮细胞,采用斑点杂交的方法研究了中生菌素对水稻悬浮细胞过氧化物酶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叶枯菌、中生菌素和中生菌素+白叶枯菌处理都能诱导悬浮细胞中过氧化物酶基因的转录表达。对于CBB4,白叶枯菌处理3h时过氧化物酶基因开始诱导转录表达,6h达到高峰,诱导表达时间持续至24h;中生菌素处理3h时开始大量表达,6h达到高峰,大量表达持续至72h。对于沈农1033,白叶枯菌处理48h时过氧化物酶基因才开始诱导转录表达;中生菌素处理,3h就开始大量转录表达,并持续至48h。中生菌素+白叶枯菌处理的感、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基因的诱导转录表达强度和模式与单用中生菌素处理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菌素 水稻悬浮细胞 过氧化物酶基因 转录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冬小麦过氧化物酶基因TaPod-D1和TaPod-A1的等位变异及分布 被引量:3
6
作者 谢磊 战帅帅 +3 位作者 王丽丽 任毅 时佳 耿洪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2-267,共6页
为了给新疆小麦品种面粉色泽的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利用位于7D染色体上的功能标记POD-7D1和POD-7D6及3A染色体上的功能标记POD-3A1和POD-3A2对98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系)进行等位变异检测。结果表明,在TaPod-D1位点,有42份(占42.9%)材料含有... 为了给新疆小麦品种面粉色泽的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利用位于7D染色体上的功能标记POD-7D1和POD-7D6及3A染色体上的功能标记POD-3A1和POD-3A2对98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系)进行等位变异检测。结果表明,在TaPod-D1位点,有42份(占42.9%)材料含有与高POD活性相关的TaPod-D1a等位基因,56份(占57.1%)材料含有与低POD活性相关的TaPod-D1b等位基因;在TaPod-A1位点,有28份(占28.6%)材料含有与高POD活性相关的TaPod-A1b等位基因,70份(占71.4%)材料含有与低POD活性相关的TaPod-A1a等位基因。在不同类型的新疆冬小麦品种(系)中,两个不同位点上高POD活性等位变异TaPod-D1a和TaPod-A1b的分布频率均表现为引进品种(系)≈自育品种(系)>地方品种。所检测的新疆冬小麦品种(系)共有四种等位基因组合,分别为Tapod-D1b/Tapod-A1a、Tapod-D1a/Tapod-A1a、 Tapod-D1b/Tapod-A1b和Tapod-D1a/Tapod-A1b,它们在新疆冬小麦品种(系)中的分布频率依次为39.8%、31.6%、17.4%和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冬小麦 过氧化物酶基因 等位变异检测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伤诱导型过氧化物酶基因(tpoxN1)启动子的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徐立新 罗越华 彭世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37-41,共5页
利用GenomeWalker的方法获得了烟草伤诱导过氧化物酶基因(tpoxN1)的5'调控序列,序列分析表明,烟草的tpoxN1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tspA)的保守序列5'TCAATCA与其它植物基因非常一致,转录从tsp下游79bp处开始。在邻近5'区域,发... 利用GenomeWalker的方法获得了烟草伤诱导过氧化物酶基因(tpoxN1)的5'调控序列,序列分析表明,烟草的tpoxN1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tspA)的保守序列5'TCAATCA与其它植物基因非常一致,转录从tsp下游79bp处开始。在邻近5'区域,发现下列5个真核生物顺式调控元件:在-28bp处存在TATAbox序列(TATAAATATGT);在-66bp处具有TCCAAT序列,与众多高等真核生物的启动子的‘CAAT’相似;在-204,-749处发现有TCA-like序列;在-840处存在GC-box;在-1005处存在CCAAT-b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伤诱导 过氧化物酶基因 启动子 克隆 调控序列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柽柳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山新杨遗传转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晓红 洪艳华 +2 位作者 韩文革 郑桂萍 吕艳东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5-620,共6页
对刚毛柽柳(Tamarix hispida)的过氧化物酶基因(ThPOD)全长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为1 376 bp,包含一个1 086 bp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361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质量为39.3 ku。根据ThPOD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克隆该基因,... 对刚毛柽柳(Tamarix hispida)的过氧化物酶基因(ThPOD)全长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为1 376 bp,包含一个1 086 bp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361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质量为39.3 ku。根据ThPOD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克隆该基因,并成功构建了pROKⅡ-ThPOD植物过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P.bolleana),经PCR和Northern blot鉴定,初步证明外源基因ThPOD已整合到山新杨的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上进行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Tamarix hispida) 过氧化物酶基因(ThPOD) 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P.bolleana)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过氧化物酶基因RsPrx1在毕赤酵母中的抗性表达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静 王丽 +4 位作者 何静辉 穆春 李日辉 苏金鹏 王林嵩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54,共3页
为了探讨转萝卜过氧化物酶基因RsPrx1的功能以及不同诱导条件对转基因毕赤酵母中外源基因表达功能的影响,选择诱导-不诱导和不诱导-诱导2种培养条件,观察NaCl、H_2O_2、温度等变化时,转萝卜过氧化物酶基因RsPrxl毕赤酵母的抗性变化。试... 为了探讨转萝卜过氧化物酶基因RsPrx1的功能以及不同诱导条件对转基因毕赤酵母中外源基因表达功能的影响,选择诱导-不诱导和不诱导-诱导2种培养条件,观察NaCl、H_2O_2、温度等变化时,转萝卜过氧化物酶基因RsPrxl毕赤酵母的抗性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转萝卜过氧化物酶基因RsPrx1的酵母菌株的抗盐、抗氧化和抗高温性能高于野生菌株,且诱导-不诱导培养条件下萝卜过氧化物酶基因RsPrx1的抗盐、抗氧化及抗高温和低温功能高于不诱导-诱导培养条件,其中,抗盐和抗高温功能最强。由此推论:萝卜过氧化物酶基因RsPrx1具有抗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过氧化物酶基因 基因毕赤酵母 抗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结球白菜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及其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10
作者 马成英 侯喜林 +3 位作者 刘同坤 李俊星 张蜀宁 李英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0-795,共6页
参照拟南芥APX基因保守域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不结球白菜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基因的核心片段,结合RACE技术获得该基因的5′端序列和3′端序列,利用DNAman软件经序列拼接获得1个全长为1 089bp的cDNA序列,该序列包括开放阅读框867 bp... 参照拟南芥APX基因保守域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不结球白菜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基因的核心片段,结合RACE技术获得该基因的5′端序列和3′端序列,利用DNAman软件经序列拼接获得1个全长为1 089bp的cDNA序列,该序列包括开放阅读框867 bp,编码288个氨基酸,蛋白质等电点5.52的相对分子量31 600。APX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PX基因编码的氨基酸的同源性为81%。将APX基因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诱导重组蛋白质的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产生了预期大小的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珍菇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11
作者 王伟科 陆娜 +1 位作者 林佳瑶 陈观平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6期56-61,68,共7页
通过对经低温刺激(10℃)和恒温(26℃)培养的秀珍菇菌丝体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获得秀珍菇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全长基因(命名为PpDypA)。为了探究PpDypA在低温刺激后菌丝体中的功能与表达情况,克隆基因后进行生物... 通过对经低温刺激(10℃)和恒温(26℃)培养的秀珍菇菌丝体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获得秀珍菇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全长基因(命名为PpDypA)。为了探究PpDypA在低温刺激后菌丝体中的功能与表达情况,克隆基因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为1515 bp,编码504个氨基酸,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54.8 kDa。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家族具有很高的同源性,PpDypA编码蛋白与紫孢侧耳亲缘关系最近。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秀珍菇经过低温处理后表达量显著上升,推测其可能经低温诱导表达,促使菌丝体启动抗氧化防御系统缓解低温逆境胁迫,且促进木质素降解从而为原基形成提供营养和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转化苹果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颖 马锋旺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0-143,163,共5页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嘎啦"苹果叶片进行遗传转化,获得"嘎啦"苹果的转基因植株。2d的预培养,OD600值约为0.6的工程菌液浓度,侵染时间10min,3d的共培养,延迟筛选10d获得较高的转化效率。PCR检测和Gus染色表明,AP...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嘎啦"苹果叶片进行遗传转化,获得"嘎啦"苹果的转基因植株。2d的预培养,OD600值约为0.6的工程菌液浓度,侵染时间10min,3d的共培养,延迟筛选10d获得较高的转化效率。PCR检测和Gus染色表明,APX基因已整合到苹果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汉族肺癌患者髓过氧化物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体艳 洪锡田 +1 位作者 吴拥军 吴逸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肺癌患者髓过氧化物酶(MPO)基因启动子区第-463位G→A基因型多态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检测河南省汉族121名正常对照和121例肺癌患者MPO-463G→A基因型多态性,并比较各...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肺癌患者髓过氧化物酶(MPO)基因启动子区第-463位G→A基因型多态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检测河南省汉族121名正常对照和121例肺癌患者MPO-463G→A基因型多态性,并比较各基因型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与肺癌组MPO-463G/G、G/A和A/A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94,P>0.05)。MPO基因-463位点至少携带1个A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与肺癌发生风险的关联不大,病理分型后各基因型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按吸烟分层后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河南汉族人群MPO-463G→A基因多态与肺癌发生风险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基因 肺肿瘤 基因多态性 河南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过氧化物酶基因序列分析及其乙烯和茉莉酸甲酯诱导表达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丛汉卿 龙娅丽 +3 位作者 齐尧尧 朱文丽 陈松笔 乔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09-2014,共6页
【目的】分析木薯ClassⅢ过氧化物酶(POD)基因(MePOD)的序列特征,并检测乙烯(ET)和茉莉酸(JA)逆境信号对其表达的影响,为研究木薯对逆境胁迫的响应和调控模式及培育抗逆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木薯基因组数据库中获取MePOD基因... 【目的】分析木薯ClassⅢ过氧化物酶(POD)基因(MePOD)的序列特征,并检测乙烯(ET)和茉莉酸(JA)逆境信号对其表达的影响,为研究木薯对逆境胁迫的响应和调控模式及培育抗逆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木薯基因组数据库中获取MePOD基因序列并进行分析;以木薯品种华南8号悬浮培养细胞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木薯MePOD基因在乙烯利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后的表达特性。【结果】MePOD基因编码区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转录起始位点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1061 bp处;启动子区域含多个顺式作用元件,但无ET和JA响应元件。MePOD蛋白由33 1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37.476 kD,理论等电点为8.66;有一个含信号肽的跨膜结构,是一种阳离子分泌型C1assⅢPOD。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木薯MePOD蛋白与大戟科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ADR70870.1)的亲缘关系最近,且除两种裸子植物外,其他17种被子植物聚为一类,且同一科植物进一步相聚,此结果与进化地位一致。qPCR检测结果表明,MeJA诱导0.5 h后,MePOD基因表达量整体上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乙烯利诱导0.5 h后其表达量呈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但整体上维持在本底水平之下。【结论】JA和ET逆境信号不直接通过相应响应元件上调MePOD基因表达,而与其他激素信号进行综合调控,并进一步参与植物体内的抗氧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过氧化物(POD)基因 乙烯(ET) 茉莉酸(JA)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抗蚜反应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Sb 002 G 431100)的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明欣 何先锋 邵玉涛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3,共4页
活性氧(ROS)是植物有氧代谢的副产物,本身具有毒性。H2O2作为ROS家族中的一员,在植物抵御病虫害侵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探明活性氧途径相关基因在高粱对高粱蚜的防御反应中所发挥的作用,以高粱抗蚜品种HN 16(包含RMES1基因)和... 活性氧(ROS)是植物有氧代谢的副产物,本身具有毒性。H2O2作为ROS家族中的一员,在植物抵御病虫害侵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探明活性氧途径相关基因在高粱对高粱蚜的防御反应中所发挥的作用,以高粱抗蚜品种HN 16(包含RMES1基因)和感蚜突变体(RMES1突变)作为研究材料,对蚜虫取食过程中(0,24,48,72h和96h)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Sb 002G431100)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蚜虫取食的最初24h内,该基因在HN 16和感蚜突变体间没有明显差异,但当蚜虫取食48h后,HN 16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突变体,蚜虫取食72h后突变体中的表达量显著下降,但在HN 16中则始终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说明该基因在RMES1介导的抗虫反应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N 16 感蚜突变体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后荔枝果皮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差异表达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6
作者 赖建勋 金志强 王家保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4期7-7,9,共2页
根据荔枝果皮APX基因cDNA全长,设计RT-PCR引物,以actin基因为内标,对采后不同储存时间荔枝果皮APX基因mRNA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后保湿储存处理的荔枝果皮APX基因mRNA相对丰度在采后24h迅速升高,而后升高幅度减缓。
关键词 荔枝果皮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APX)基因 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抗白斑病菌侵染的主要生理机制及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相关基因响应模式分析
17
作者 夏茹 陈泽辉 +5 位作者 祝云芳 李永鹏 谭洋 陈通通 赵玳琳 田山君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54-1565,共12页
【目的】探究玉米(Zea mays L.)白斑病对玉米叶片光合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相关基因(GSH-Px)在白斑病病原菌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玉米在白斑病菌胁迫下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个不同白斑... 【目的】探究玉米(Zea mays L.)白斑病对玉米叶片光合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相关基因(GSH-Px)在白斑病病原菌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玉米在白斑病菌胁迫下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个不同白斑病抗性玉米自交系(高抗ZHL908、高感QB2816)抽雄吐丝期进行人工接种白斑病病原菌试验,设无菌蒸馏水接种(CK)和病原菌接种(T)2个处理,于接种后0、48、72和168 h进行光合相关性状分析,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ZmGSH-Px基因家族6个成员(GPX1、GPX2、GPX3、GPX4、GPX6和GPX7基因)的表达模式,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白斑病菌侵染导致玉米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最大荧光(F_(m))、潜在光化学量子效率(F_(v)/F_(m))、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明显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GSH含量、CAT和POD活性明显上升。高抗自交系和高感自交系感病叶片的GSH含量和POD活性对白斑病菌的响应时间存在差异,分别在接种后72和48 h出现更明显的响应。白斑病菌侵染72 h后,2个自交系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均较CK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接种病原菌后,6个基因呈现不同的响应模式,GPX1、GPX3、GPX4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表达峰出现时间大体一致;GPX2、GPX6和GPX7基因在2个自交系中的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2个自交系中6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各项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其中P_(n)、C_(i)和NPQ分别与2个自交系中不同的基因有较高的相关系数。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6个基因分别分布在玉米的6条染色体上,并且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结论】白斑病导致玉米的光合性能受损,高感自交系较高抗自交系更早表现损伤现象,相关ROS清除酶和小分子抗氧化剂也更早做出响应,推测GSH和POD在玉米对白斑病的抗性差异中发挥重要作用。ZmGSH-Px基因家族6个成员对白斑病菌胁迫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推测GPX1、GPX3、GPX4基因是玉米系统性获得白斑病抗性的参与基因,GPX2、GPX6、GPX7基因是玉米特异性抗病性的参与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白斑病 生理响应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相关基因 表达模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CsiHPL1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7
18
作者 辛肇军 孙晓玲 +1 位作者 张正群 陈宗懋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72,共7页
根据茶树基因CsiHPL1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茶树品种龙井43'中克隆了CsiHPL1序列,并分析了CsiHPL1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诱导表达情况及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CsiHPL1包含一个1 476 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编码491个氨... 根据茶树基因CsiHPL1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茶树品种龙井43'中克隆了CsiHPL1序列,并分析了CsiHPL1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诱导表达情况及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CsiHPL1包含一个1 476 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编码491个氨基酸,预测为13-HPL基因。Real-Time PCR分析结果表明,CsiHPL1的表达受到茶尺蠖取食、机械损伤和茉莉酸的诱导;构建了CsiHPL1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经农杆菌瞬时转化烟草叶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叶绿体中观察到GFP荧光,表明CsiHPL1编码的蛋白质为叶绿体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脂氢过氧化物裂解基因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对生菜遗传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鑫鑫 吴卫东 +3 位作者 林碧英 林忠平 高山 钱昆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6-861,共6页
枸橘(Ponarus trifoliata)是一类含植物气味成分较高的植物。从枸橘中分离气味物质合成的关键基因—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ydroperoxide lyase,HPL)基因,并构建35S启动子驱动下的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其导入生菜中,经PCR和Sou... 枸橘(Ponarus trifoliata)是一类含植物气味成分较高的植物。从枸橘中分离气味物质合成的关键基因—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ydroperoxide lyase,HPL)基因,并构建35S启动子驱动下的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其导入生菜中,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显示:有数十个阳性植株,且经RT-PCR和Northern杂交鉴定HPL基因可在生菜中正常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氢过氧化物裂解基因 生菜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麦区(南片)小麦籽粒过氧化物酶活性分析及其等位基因检测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杰 张星宇 +8 位作者 白冬 宋佳静 宋全昊 金艳 赵立尚 朱统泉 朱保磊 陈建辉 宋晓朋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73-1080,共8页
为研究黄淮麦区(南片)小麦籽粒中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及其等位基因在此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系)中的分布情况,利用分光光度计对黄淮麦区(南片)新育成的94份小麦品种(系)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测定,同时利用功能标记POD-3A1、... 为研究黄淮麦区(南片)小麦籽粒中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及其等位基因在此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系)中的分布情况,利用分光光度计对黄淮麦区(南片)新育成的94份小麦品种(系)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测定,同时利用功能标记POD-3A1、POD-3A2、POD-7D1和POD-7D6对供试材料TaPod-A1和TaPod-D1位点的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参试小麦材料POD活性的平均值为668.6 U·g^(-1)·min^(-1),变化范围为431.3~954.8 U·g^(-1)·min^(-1),大部分供试材料的POD活性为中等水平;在TaPod-A1位点,共检测到TaPod-A1a和TaPod-A1b两种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48.9%和51.1%,携带两种等位基因材料的POD活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TaPod-A1a与低POD活性相关,TaPod-A1b与高POD活性相关;在TaPod-D1位点,仅检测到TaPod-D1b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100%,说明供试材料在TaPod-D1位点的多态性较为单一。本研究可为黄淮麦区(南片)小麦品质色泽改良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功能标记 过氧化物酶基因 过氧化物活性 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