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酸配体通过改变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三维构象调节RBL-2H3细胞脱颗粒
1
作者 张欣怡 陈成 +1 位作者 孙善峰 车会莲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19-125,共7页
目的研究各种脂肪酸与效应细胞脱颗粒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月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作为配体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对接,预测其... 目的研究各种脂肪酸与效应细胞脱颗粒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月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作为配体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对接,预测其对效应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基于RBL-2H3模型,以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量来评估这些脂肪酸能否作为PPARγ的天然配体,调节效应细胞脱颗粒。结果5种脂肪酸对RBL-2H3脱颗粒有不同影响。月桂酸显著促进脱颗粒,而油酸和α-亚麻酸抑制脱颗粒程度。硬脂酸和亚油酸则对脱颗粒程度无显著影响。结论脂肪酸作为天然配体,不同的结合深度,使PPARγ呈现出不同的三维构象,从而产生对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不同的亲和力,以调节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的程度。这为通过饮食干预来改善食物过敏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Γ 脂肪酸 分子对接 脱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通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肝脏X核受体α通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代佩 高奋 +6 位作者 高宏伟 王远 冯高洁 白瑞 秦卫伟 宋晓苏 李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695-701,共7页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否通过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肝脏X核受体α(LXRα)通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方法RAW264.7源性巨噬细胞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为泡沫细胞,采用油红“O”染色进行泡沫细胞的鉴定...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否通过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肝脏X核受体α(LXRα)通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方法RAW264.7源性巨噬细胞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为泡沫细胞,采用油红“O”染色进行泡沫细胞的鉴定。用不同浓度梯度(空白对照,0.5,1.0,2.0,5.0mmol/L)HCY干预泡沫细胞24h,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数量。Westernblot和实时定量PCR检测PPARα、LXRα及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的蛋白及mRNA表达,液态闪烁计数法分析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CY干预组PPARα、LXRα、ABCA1、ABCG1、LCAT的表达量均降低(P<0.05),细胞内的胆固醇含量均增高(P<0.05),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率降低(P<0.05)。随HCY浓度增加,PPARα、LXRα、ABCA1、ABCG1、LCAT的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细胞内的胆固醇含量逐渐增高(P<0.05),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率逐渐降低(P<0.05)。结论HCY通过抑制PPARα-LXRα途径降低ABCA1、ABCG1、LCAT的表达,降低胆固醇逆转运效率,致脂质聚集增加,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α 肝脏X核受体α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A1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G1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终产物对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启红 徐强 司良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研究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AGEs-牛血清白蛋白(AGEs-BSA)与佛波酯(PMA)诱导分化72h后的巨噬细胞共同孵育,按加入AGEs-BSA的浓度不同分为A组(50mg/L)、... 目的研究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AGEs-牛血清白蛋白(AGEs-BSA)与佛波酯(PMA)诱导分化72h后的巨噬细胞共同孵育,按加入AGEs-BSA的浓度不同分为A组(50mg/L)、B组(100mg/L)、C组(200mg/L)、D组(400mg/L),另外仅加100mg/L BSA的为对照组,各组分别处理细胞24h,另用200mg/L AGEs-BSA分别于0、12、24、36和48h时处理细胞,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细胞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A组为0.727±0.041和1.260±0.033、B组0.655±0.029和1.059±0.047、C组0.527±0.032和0.899±0.036、D组0.353±0.026和0.415±0.025;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不同时相点作用下,细胞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量12h为0.918±0.048和2.830±0.063、24h为0.718±0.023和1.288±0.006、36h为0.567±0.028和0.876±0.037、48h为0.367±0.019和0.455±0.009;较0h时相点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AGEs可抑制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基化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 巨噬细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非酒精性脂肪炎大鼠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晶 李丽 叶月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3期4-7,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复制大鼠NASH模型,实验分正常组、模型组、易善复组、青蒿琥...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复制大鼠NASH模型,实验分正常组、模型组、易善复组、青蒿琥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正常组每天予以标准饲料喂养,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给药治疗8周后,提取肝组织,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PPARγ、SREBP-1c蛋白表达情况;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光镜观察肝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在模型组中不仅PPARγ蛋白表达(1.67±1.01)明显减少,而且SREBP-1c蛋白表达(3.27±1.03)明显增多(均P<0.01);青蒿琥酯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PPARγ蛋白表达增多,SREBP-1c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并且呈剂量依赖性(均P<0.05),青蒿琥酯高剂量组PPARγ为(3.21±1.02),SREBP-1c为(1.32±0.77),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青蒿琥酯各剂量组能提高SOD和GSH-Px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并且呈剂量依赖性(均P<0.05);青蒿琥酯能明显改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炎症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结论青蒿琥酯治疗大鼠NASH的机制可能与上调PPARγ和下调SREBP-1c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Γ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介导细胞自噬减轻糖尿病肾病小鼠肾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燕 李安琪 +5 位作者 余晓洋 张文静 吕佳 王志刚 张亚莉 陈蕾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021-1028,共8页
目的探究环磷酰胺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介导足细胞自噬减轻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小鼠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环... 目的探究环磷酰胺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介导足细胞自噬减轻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小鼠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环磷酰胺组、环磷酰胺+PPAR-γ抑制剂组,每组15只小鼠。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一次性腹腔注射35 mg/kg链脲佐菌素构建DN小鼠模型;成模后,环磷酰胺组小鼠腹腔注射30 mg/kg环磷酰胺,环磷酰胺+PPAR-γ抑制剂组小鼠腹腔注射30 mg/kg环磷酰胺和1 mg/kg PPAR-γ抑制剂GW9662,连续10周。测量小鼠体质量与肾脏质量;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小鼠24 h尿蛋白(24 h-urinary proteins,24 h UP)与血清中血糖(blood glucose,B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RIG)、胆固醇(cholesterol,CHOL)、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的水平;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与纤维化程度;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足细胞自噬情况;ROS荧光探针-二氢乙啶(DHE)法检测肾组织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PPAR-γ蛋白、自噬相关蛋白及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和肾脏质量均显著减少(P<0.05);24 h UP水平显著升高,血清BG、TRIG、CHOL、SCr和BUN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肾小管萎缩、坏死与空泡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组织明显纤维化;足细胞自噬体与凋亡小体减少,Beclin-1蛋白表达与LC3Ⅱ/LC3Ⅰ比值显著下调,P6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肾组织PPAR-γ蛋白表达下调(P<0.05);p-AMPK/AMPK比值显著下降,p-mTOR/mTOR比值则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环磷酰胺组小鼠体质量和肾脏质量有所增加(P<0.05);24 h UP水平与血清BG、TRIG、CHOL、SCr及BUN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得到明显改善,纤维化程度减小;足细胞自噬体与凋亡小体增加,同时,Beclin-1蛋白表达与LC3Ⅱ/LC3Ⅰ比值显著上调,而P6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肾组织PPAR-γ蛋白表达上调(P<0.05);p-AMPK/AMPK比值显著升高而p-mTOR/mTOR比值显著下降(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环磷酰胺+PPAR-γ抑制剂组经过环磷酰胺和PPAR-γ抑制剂共同作用后,各项指标与肾组织病理现象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或改变。结论环磷酰胺可通过激活PPAR-γ促进DN小鼠肾组织细胞发生自噬,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改善其肾损伤现象,机制可能与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环磷酰胺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 自噬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脑缺血抗炎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与中药研究新思路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改梅 刘喆 曾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8期92-94,共3页
缺血性脑损伤是指以脑循环血流量减少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缺血炎症反应是其重要病理机制之一。脑缺血后,缺血区产生的具有致炎作用的细胞因子诱导多种粘附分子的表达,并进一步促进白细胞的浸润,产生炎症反应,加重脑损伤。... 缺血性脑损伤是指以脑循环血流量减少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缺血炎症反应是其重要病理机制之一。脑缺血后,缺血区产生的具有致炎作用的细胞因子诱导多种粘附分子的表达,并进一步促进白细胞的浸润,产生炎症反应,加重脑损伤。因此。干预缺血性卒中炎症反应的某些环节,有可能成为治疗脑梗死新的有效途径。新近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炎症反应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PPAR)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在肾脏衰老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叶婷 宁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0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在肾脏衰老中的作用。方法以3个月龄和24个月龄大鼠作为青年组和衰老组(n=10),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肾脏组织匀浆测定H2O2、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在肾脏衰老中的作用。方法以3个月龄和24个月龄大鼠作为青年组和衰老组(n=10),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肾脏组织匀浆测定H2O2、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PPARγ和Nrf2蛋白质表达。结果衰老组大鼠肾脏组织MDA[(44.42±4.17)μmol/mg比(26.23±1.43)μmol/mg]、H2O2[(239.90±39.38)μmol/μg比(110.00±19.49)μmol/μg]含量较青年组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衰老组肾脏组织MPO蛋白质表达较对照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PPARγ蛋白表达则明显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Nrf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损伤在肾脏衰老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通过PPARγ表达下降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衰老 氧化应激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激活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浩 叶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39-640,共2页
关键词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 噻唑类 心肌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对大鼠心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表达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韩磊 叶平 +1 位作者 刘永学 韩春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1-443,共3页
目的观察衰老对大鼠心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eroxl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表达水平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30只20月龄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老年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处理组(大... 目的观察衰老对大鼠心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eroxl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表达水平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30只20月龄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老年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处理组(大剂量组,10 mg·kg^(-1)·d^(-1))和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处理组(小剂量组,1mg·kg^(-1)·d^(-1),每组10只;另选10只3月龄Wistar大鼠为青年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大鼠每天给予相应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灌胃,共4个月。老年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共4个月,青年组未灌胃。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心肌PPARγ mRNA含量,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心肌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大鼠心肌PPARγ 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老年组比较,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大鼠PPARγ 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衰老大鼠心肌PPARγ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阿托伐他汀可显著上调老年大鼠心肌PPARγ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 心肌 降血脂药 衰老 干预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与脂代谢和糖代谢的关系
10
作者 王静 朱大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1109-1112,共4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动剂在代谢疾病的动物模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在鼠及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中发现用PPARδ激动剂可使血脂正常化,减轻胰岛素抵抗和肥胖。PPARδ活化通过调节骨骼肌中线粒体氧化能力、葡萄糖-...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动剂在代谢疾病的动物模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在鼠及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中发现用PPARδ激动剂可使血脂正常化,减轻胰岛素抵抗和肥胖。PPARδ活化通过调节骨骼肌中线粒体氧化能力、葡萄糖-胰岛素循环增强葡萄糖利用,以及减少三酰甘油的沉积而减轻胰岛素抵抗;并且PPARδ激动剂可降低血循环中胰岛素水平,使胰岛素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增加,改善糖耐量。作者就PPARδ的结构及其与代谢紊乱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δ 基因多态性 血脂 胰岛素抵抗 2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在白藜芦醇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中的作用
11
作者 欧阳红娟 姜浩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期142-145,共4页
关键词 胃肿瘤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 白藜芦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胰腺疾病的关系
12
作者 王萌 赵洪礼 马廷行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5期257-260,共4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是一类依赖配体活化的转录因子,属于Ⅱ型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PPAR-γ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现已明确其在细胞增殖分化、炎症反应、糖...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是一类依赖配体活化的转录因子,属于Ⅱ型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PPAR-γ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现已明确其在细胞增殖分化、炎症反应、糖代谢及脂类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PPARγ与胰腺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Γ 胰腺炎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及意义
13
作者 何彩艳 张永红 《中国医学工程》 2007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纤维化程度从S0期-S4期各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PPARγ表达状况,并以11例意外创伤肝破裂...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纤维化程度从S0期-S4期各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PPARγ表达状况,并以11例意外创伤肝破裂来源的正常肝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正常肝组织和纤维化S0期等肝组织中PPARγ呈明显阳性,而纤维化S3、S4期肝组织中PPARγ表达呈弱阳性,强度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PPARγ在明显肝纤维化肝组织中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Γ 慢性乙肝炎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脱氧前列腺素J_2对脂肪肝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璞 刘江文 +1 位作者 仝德峰 崔涌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4期412-415,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普通饲料喂养的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8只;高... 目的观察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普通饲料喂养的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8只;高脂饲料喂养雄性Wistar大鼠建造NAFLD模型16只,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8只和实验组8只。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kg-1·d-1;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15d-PGJ210μg·kg-1·d-1。干预2周后处死各组大鼠,检测各组肝组织匀浆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PPAR-γ、TNF-α和IL-6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肝组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C(1.27±0.26)mmol/g vs(0.74±0.18)mmol/g、TG(1.56±0.27)mmol/g vs(1.13±0.39)mmol/g(P<0.01);实验组肝组织TC、TG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TC(1.01±0.22)mmol/g vs(1.27±0.26)mmol/g、TG(1.15±0.20)mmol/g vs(1.56±0.27)mmol/g(P<0.05)。光镜下未见正常对照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异常;模型对照组可见大量肝细胞脂肪变性及肝组织多处点状坏死;实验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点状坏死较模型对照组减轻;正常对照组肝组织PPAR-γ普遍表达而TNF-α和IL-6几乎不表达;实验组肝组织PPAR-γ表达强于模型对照组,而TNF-α和IL-6表达低于模型对照组。结论 15d-PGJ2可以缓解NAFLD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降低肝组织TC和TG水平,这种效果可能是通过增加肝脏PPARγ和减少TNF-α、IL-6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15-脱氧前列腺素J2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多态性与肺炎脓毒症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小蔚 黄方 +3 位作者 方放 郭蕾 万文辉 刘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00-1304,共5页
目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作为核转录因子能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炎作用。文中拟在华东汉族人中探讨PPARγ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南京总医院呼吸科收治的由肺部感染导致的脓... 目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作为核转录因子能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炎作用。文中拟在华东汉族人中探讨PPARγ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南京总医院呼吸科收治的由肺部感染导致的脓毒症患者194例。以改良的多重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对PPARγ基因中13个常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状态、APACHE II评分等后,在不同遗传模式下分析各位点基因型与脓毒症临床转归(脓毒性休克/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rs1801282 GC+GG较CC能降低重度器官功能障碍风险[OR(95%CI)=0.11(0.01~0.95),P=0.022];rs2920502 GG较CC+CG死亡风险降低[OR(95%CI)=0.22(0.04~0.99),P=0.043]。结论 PPARγ基因遗传多态性可能与肺炎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相关;但并未发现变异与脓毒性休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Γ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临床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骨方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局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文刚 何伟 +3 位作者 许学猛 吴淮 魏凌峰 赵传喜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5期407-410,共4页
目的:健骨方是临床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经验方,具有补肾活血、健脾化痰作用,主要由何首乌、泽泻、山楂、骨碎补、枸杞子、黄芪、地黄、丹参、当归、党参、女贞子、甘草等药物组成,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股骨头局部P... 目的:健骨方是临床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经验方,具有补肾活血、健脾化痰作用,主要由何首乌、泽泻、山楂、骨碎补、枸杞子、黄芪、地黄、丹参、当归、党参、女贞子、甘草等药物组成,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股骨头局部PPARγ影响。方法:以18只健康SPF级新西兰家兔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健骨方组。健骨方组予灌胃健骨方混悬液,每公斤体重10ml,含生药0.719g/ml;其余灌胃生理盐水,每公斤体重10ml。3周后肌注甲泼尼龙珀酸钠,40mg/kg,继续常规饲养3周后测定股骨头局部糖皮质激素水平、PPARγ以及造模前后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结果:造模前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3周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健骨方组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降低(P=0.001)。股骨头局部糖皮质激素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健骨方组降低(P=0.001)。股骨头局部PPARγ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升高(P=0.018);与模型组比较,健骨方组降低(P=0.033)。结论:健骨方可能通过降低PPARγ含量抑制股骨头局部成脂分化,达到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补肾 活血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mRNA的表达与代谢综合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瑞雪 马向华 沈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78-581,共4页
目的脂肪细胞内分泌功能的紊乱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中研究MS患者腹内脂肪组织脂联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基因mRNA表达的改变... 目的脂肪细胞内分泌功能的紊乱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中研究MS患者腹内脂肪组织脂联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基因mRNA表达的改变,通过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MS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患者腹内脂肪标本44份,其中MS组21份,对照组23份,RT-PCR检测组织中脂联素、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MS组脂联素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而PPAR-γ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脂联素mRNA的表达与腰围(r=-0.616,P(0.01)、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r=-0.527,P(0.05)、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r=-0.699,P(0.01)呈负相关,PPAR-γ基因表达与MS组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脂联素、PPAR-γ基因表达的改变与MS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为临床诊断、治疗MS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脂联素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及其配体调节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维佳 刘琳 +1 位作者 张湘燕 饶珊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其配体在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参与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罗格列酮对照组、博莱霉素组、罗格列酮干预组,经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建立...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其配体在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参与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罗格列酮对照组、博莱霉素组、罗格列酮干预组,经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建立肺纤维化模型。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RT-PCR检测PPARγ、MMP-9和TGF-β1的表达。结果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后,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胶原沉积、MMP-9、TGF-β1及PPARγ表达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增加(P均<0.05);给予罗格列酮干预后,除PPARγ表达进一步增加,上述指标均下降(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博莱霉素组PPARγ蛋白水平与MMP-9和TGF-β1mRNA表达分别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PPARγ参与了肺纤维化的发生;PPARγ及其配体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TGF-β1、MMP-9转录,从而减少胶原沉积,延缓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Γ 罗格列酮 博莱霉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茹晓婷 刘勤江 杨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1期25-28,53,共5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特征(BRAFV600E)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甘肃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14年10月~2016年1月临床病理确诊的分化型甲状腺癌219例[20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特征(BRAFV600E)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甘肃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14年10月~2016年1月临床病理确诊的分化型甲状腺癌219例[206例乳头状甲状腺癌(PTC)、13例滤泡状甲状腺癌(FTC)]、5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31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PAR-γ表达。结果 PTC、FTC、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PAR-γ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5%(100/206)、53.9%(7/13)、46.2%(24/52)和64.5%(2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72,P=0.366);PPAR-γ表达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性别(P=0.266)、年龄(P=0.187)、肿块大小(P=0.323)、淋巴结转移(P=0.558)、TNM分期(P=0.146)及复发危险度分层(P=0.974)均无相关性;BRAFV600E突变组和BRAFV600E野生组中PPAR-γ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1%(85/157)和35.5%(2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1,P=0.013)。结论未发现PPAR-γ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PPAR-γ可能与BRAFV600E突变共同参与DTC的发生和发展,提示PPAR-γ有望作为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甲状腺癌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Γ BRAFV600E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丽晓 李凌 +2 位作者 贾启明 陈晓杰 杨一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6-47,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水平,探讨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CHD患者7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4例、急...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水平,探讨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CHD患者7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5例,按Gensini评分法评定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另择13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PPAR-γ浓度。结果SAP组、UAP组和AMI组血清PPAR-γ水平分别为(640.23±348.92)、(653.55±341.32)、(783.93±294.22)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93±294.22)pg/ml(P均<0.05);UAP组较SAP组轻度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较SAP组、UAP组显著增高(P均<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Gensini评分、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TC、TG、HDL-C、LDL-C均与血清PPAR-γ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ACS患者血清PPAR-γ水平与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有助于CHD的危险分层,对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