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结合稳定同位素标记肽段同时测定稻米及其制品中3种过敏蛋白质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欢 曹赵云 +1 位作者 马有宁 陈铭学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14-1323,共10页
基于稳定同位素标记特征肽段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建立稻米及制品中3种过敏蛋白质的同时定量方法。稻米及制品样品经盐溶液提取,赖氨酰基内切酶(Lys-C)和胰蛋白酶依次水解,C18-SD柱净化后,采用纳升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 基于稳定同位素标记特征肽段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建立稻米及制品中3种过敏蛋白质的同时定量方法。稻米及制品样品经盐溶液提取,赖氨酰基内切酶(Lys-C)和胰蛋白酶依次水解,C18-SD柱净化后,采用纳升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NanoLC-LTQ-Orbitrap)采集和Protein Discovery软件鉴定,NCBI和Uniprot数据库的基本局部搜索比对工具(BLAST)筛选验证,最终获得表征稻米及制品中α-淀粉酶/胰蛋白酶抑制剂类蛋白质(seed allergenic protein RAG2,RAG2)、乙二醛酶Ⅰ活性蛋白(glyoxalaseⅠ)和α-球蛋白(19 kDa globulin)3种过敏蛋白质的特异性肽段。3个特异性肽段经液相色谱梯度洗脱,在Poroshell色谱柱上实现完全分离,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分析。实验通过优化多反应监测(MRM)质谱参数,比较不同溶剂体系、水解酶种类和酶量等酶解条件,结合内标法定量,实现对稻米及制品中3种蛋白质的绝对定量。实验结果表明,当酶解溶剂中含1 g/L十二烷基硫酸钠,采用Lys-C和胰蛋白酶组合消化策略,可有效提高3种蛋白质的酶切效率至65.7%~97.3%。该方法在1~200 n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2,3种蛋白质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3 mg/kg和10 mg/kg。3种蛋白质在空白稻米制品基质中3个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80.6%~103.7%,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均小于11.5%。该方法稳定性好,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在分析各类稻米及制品中3种过敏蛋白质含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特异性肽段 稳定同位素标记肽段 酶解条件 过敏蛋白质 稻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橡胶胶乳制品蛋白质过敏症问题与对策研究综述 被引量:28
2
作者 袁小龙 陈鹰 《热带作物研究》 1998年第1期69-73,共5页
对天然橡胶胶乳制品蛋白质过敏症的发现、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等方面的报导及研究成果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 天然橡胶 胶乳制品 蛋白质过敏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婴幼儿食品中过敏原蛋白质的高灵敏检测 被引量:9
3
作者 吴慈 陈溪 +7 位作者 刘健慧 张晓林 薛伟锋 梁振 刘梦遥 崔妍 黄大亮 张丽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37-1041,共5页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选择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特征肽段,利用平行反应监测(PRM)技术,实现了多类过敏原蛋白质的高灵敏度同时检测,并成功应用于婴幼儿食品中过敏原成分的分析。对于婴幼儿食品中蛋白质的提取,与传...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选择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特征肽段,利用平行反应监测(PRM)技术,实现了多类过敏原蛋白质的高灵敏度同时检测,并成功应用于婴幼儿食品中过敏原成分的分析。对于婴幼儿食品中蛋白质的提取,与传统的丙酮沉淀法比,采用膜上原位样品预处理方法(i-FASP)可实现更高的蛋白质提取效率和抗干扰能力。所检测的过敏原蛋白质的定量限(LOQ)最小可达到0.028 mg/L,其线性范围最宽可跨越4个数量级,且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该方法为食品中过敏原蛋白质组学快速分析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反应监测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过敏蛋白质 婴幼儿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泡茶汤对食品风味品质和蛋白质结构及升糖指数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望舒 沈燕波 +5 位作者 吴焕 谢昕雅 袁嘉仪 郭青 徐晴晴 蔡淑娴 《茶叶学报》 2023年第3期13-22,共10页
【目的】茶元素食品既具有独特的风味品质,还具有显著的健康功效。利用茶汤制备鸡蛋羹和米饭,探究茶元素食品的风味品质、蛋白质结构与升糖指数,为茶元素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冲泡法制备绿茶和红茶茶汤,再用茶汤替代纯水... 【目的】茶元素食品既具有独特的风味品质,还具有显著的健康功效。利用茶汤制备鸡蛋羹和米饭,探究茶元素食品的风味品质、蛋白质结构与升糖指数,为茶元素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冲泡法制备绿茶和红茶茶汤,再用茶汤替代纯水制备鸡蛋羹和米饭,分别以纯水制备的鸡蛋羹和米饭为对照,采用感官审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茶鸡蛋羹和茶米饭的风味品质和蛋白质结构进行分析,并采用体外消化模拟试验测定茶米饭的升糖指数。【结果】与对照相比,茶汤制备的鸡蛋羹口感鲜醇细腻,香气宜人,其中红茶鸡蛋羹口感最为嫩滑;SEM和FTIR结果显示,红茶鸡蛋羹颗粒粒径最小,表面更为均匀;绿茶和红茶鸡蛋羹的蛋白质酰胺Ⅰ带吸收峰显著增加,蛋白质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相对含量升高,α-螺旋的相对含量降低,且红茶鸡蛋羹的无规则卷曲上升和α-螺旋下降的趋势高于绿茶鸡蛋羹。绿茶米饭口感清甜有嚼劲,且具有绿茶的清香和栗香香气;SEM和FTIR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绿茶米饭横切面的微观结构中孔洞数量减少,表面较平滑紧实;绿茶米饭在1022~1000 cm^(-1)峰位置向低波段偏移,表明绿茶可提高淀粉的有序性,从而有效降低米饭的消化率;绿茶和红茶米饭在1080 cm^(-1)处的波峰向低波段移动,并且带宽更宽,表明其淀粉中形成了更多的氢键。绿茶和红茶茶汤均能显著降低米饭血糖生成指数(GI)。【结论】红茶在提高鸡蛋羹风味品质和减少蛋白质过敏结构的形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绿茶和红茶均可用于制备较低血糖指数米饭,且绿茶米饭风味品质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绿茶 鸡蛋羹 米饭 风味品质 蛋白质过敏结构 血糖生成指数 茶元素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